聰明的投資者【套裝7冊】格雷厄姆精解證券分析+巴菲特傳+巴菲特之道+查理·芒格的智慧書圖書

聰明的投資者【套裝7冊】格雷厄姆精解證券分析+巴菲特傳+巴菲特之道+查理·芒格的智慧書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投資理財
  • 價值投資
  • 證券分析
  • 巴菲特
  • 芒格
  • 格雷厄姆
  • 經典
  • 金融
  • 經濟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希望階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
ISBN:9787111493624
商品編碼:20108560544

具體描述


書名:


>

1.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資的格柵理論(原書第2版)


2.巴菲特之道(原書第3版)


3.證券分析(原書第6版 套裝上下冊)


>

4.格雷厄姆精解證券分析


5.聰明的投資者(第4版 注疏點評版)


6.巴菲特傳(紀念版)


編輯

 

《證券分析(第6版)》是巴菲特唯1筆作序圖書。本書在1940年經典版本基礎上,增加華爾街10位金融大傢全新導讀,使得經典投資理念與當今市場環境結閤,讓證券分析在新的時代再次煥發齣耀眼光彩。

本書作者格雷厄姆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産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轉型過程之中,無論是投資者、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參與者,還是監管機構等,都在探索下一步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在這個時間點推齣《證券分析》第6版,是希望價值投資能夠成為主導性的投資理念,成為當前市場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證券分析(第6版)》是巴曙鬆老師帶領的業內人士翻譯團隊,曆時一年半潛心打造的的中文譯本。在國內,本書得到瞭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黃紅元,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金旭,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鼎力。在國外,耶魯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濛,捐獻基金傑剋.邁耶等數十位華爾街大鰐聯袂。

內容簡介

 

《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自1934年齣版以來,八十年不衰。市場反復證明,《證券分析》是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證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級版。而《證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滿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為鍾愛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書原貌的同時,增加瞭10位華爾街金融大傢的導讀,既錶明瞭這本書在華爾街投資大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為這部經典著作增添瞭時代氣息。

《證券分析》的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華爾街教父”。他既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過教授,又在華爾街創造過輝煌的投資業績;既經曆過讓投資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經曆過讓投資者沮喪絕望的大蕭條。市場錘煉瞭格雷厄姆,也證明瞭價值投資的意義所在。《證券分析(第6版)》是由經濟學傢巴曙鬆老師領銜翻譯團隊,曆時一年半,精心打造的的中文譯本。正如巴曙鬆老師所言:“曆史不會重演,然而總是押著韻腳。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轉型,同樣需要確立價值投資的理念。我決定組織力量翻譯《證券分析》第6 版的初衷,也正在於此。”

作者簡介

 

本傑明.格雷厄姆


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為一代宗師,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産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他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 “精神導師”,巴菲特稱自己投資理論的“85%來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戴維.多德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曾任美國金融協會副主席、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成員。格雷厄姆的助手、追隨者和忠貞不渝的夥伴。

精彩書評

 

在金融市場上,市場的波動、時間的流逝會對投資理念進行無情而公平的檢驗,吹盡狂沙始到金,經過近八十年市場動蕩的檢驗,《證券分析》成為投資經典著作的代錶作之一。巴曙鬆研究員主持翻譯的《證券分析》第6版,由人員來翻譯經典,這對促進當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的轉型和價值投資理念的確立,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黃紅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對比研究投資曆史上一些偉大投資傢的投資理念,盡管他們觀察市場的角度、把握市場的方法等會有不同,但是都程度不同地十分強調要有一以貫之的分析框架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同時要不斷在市場投資實踐中深化和完善這種分析框架。《證券分析》之所以廣受投資界推崇,我認為關鍵在於其具體體現瞭這種分析框架與實踐的互動過程。

——金旭

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

《證券分析》一直被國內外投資界視為價值投資理念的奠基之作,而從1934年以來,不同版本的《證券分析》都把同時期與價值投資相關的代錶性投資實踐補充到書稿中,這就使得格雷厄姆作為價值投資理念奠基者的分析框架與追隨者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投資感悟相得益彰。例如,巴曙鬆研究員主持翻譯的《證券分析》第6版中就新增瞭巴菲特的筆序言,以及十位當今華爾街的知名基金經理

針對每一部分內容撰寫的導讀等。因此,有著近八十年曆史的《證券分析》不僅在當前的金融環境下依然有著很強的時代氣息,而且對扭轉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上一度盛行的投機跟風的風氣會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李仁傑

興業銀行行長

57 年來,我一直遵循著兩位恩師闡述的投資路綫圖。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再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方法。

——沃倫.巴菲特

伯剋希爾. 哈撒韋公司總裁

時至,當投資者彷徨在變幻莫測、反復無常,甚至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時,《證券分析》仍然是異常寶貴的投資路綫圖。

——塞思.卡拉曼

Baupost 集團證券投資經理人,投資經典《邊際》作者

格雷厄姆的作品讓人覺得,作者定是個自信十足、受過良好教育的華爾街賺錢手。他文章中無須引用專傢意見,因為他與他所詮釋的作品就是。

——詹姆斯.格蘭特

《格蘭特利率觀察傢》創始人

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被少數忠實的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成功應用,也讓《證券分析》成為經久不衰的路綫圖。本書至今仍然是幫助投資者避開那些危險的“結冰道路”的聖經。

——羅傑.洛溫斯坦

美國財經記者,書《巴菲特傳》作者

投資經典《證券分析》的第6版沒有聽信古老的諺語“若是經典,就不能改動”。由塞思·卡拉曼和詹姆斯.格蘭特帶領的評論員,跨越瞭20世紀30年代單純的金融與新世紀日趨復雜的投資領域之間的鴻溝。讀者將從金融界的開拓者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傢的經驗與智慧中獲益。新版的《證券分析》應該齣現在每一位認真鑽研的金融研究者的書架上。

——大衛.斯文森

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

當代的精英們使昔日的經典煥發青春,就像老虎·伍茲獲得的爾夫美巡賽數超過瞭本.霍根一樣,《證券分析》(第6版)對你定大有助益。

——傑剋.邁耶,捐獻基金

Convexity資本管理公司管理閤夥人兼首席執行官

《證券分析》,1940年版加上當代的金融界人士撰寫的導讀,對於當下任何一位訓練有素的投資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少的學習工具書和參考書

——傑米.戴濛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目錄

  

序 改變一生的智慧之書——沃倫 .巴菲特,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裁
譯者序 在中國證券市場轉型的過程中重溫經典的價值——巴曙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
第6版前言 格雷厄姆和多德永恒的智慧——塞思 ·卡拉曼,Baupost Group對衝基金公司總裁
第2版 前言 對金融行業新發展的探討 
第1版 前言 不可以蠡測海 
第6版 引言 格雷厄姆和《證券分析》麵世:時代背景 
第2版 引言 投資策略的難題 
證券分析(上)


部分 證券分析綜覽及方法
導讀 不可少的教誨——羅傑 .洛溫斯坦,美國財經記者,書《巴菲特傳》作者
01 證券分析的範圍與局限以及內在價值的概念 
02 分析問題的基本要素以及定量和定性因素 
03 信息來源 
04 區分投資與投機 
05 證券的分類


第二部分固定價值投資
導讀 解開債券之謎——霍華德.馬剋斯,特許金融分析師,洛杉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總裁
06 固定價值投資選擇的原則 
07 固定價值投資選擇的第二和第三原則 
08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 
09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續) 
10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再續) 
11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完) 
12 鐵路與公用事業債券分析中的特殊因素 
13 債券分析中的其他特殊因素 
14 優先股理論
15 優先股投資的選擇技巧
16 收益債券和擔保證券
17 擔保證券(續) 
18 保護性條款與優先證券持有人的補償 
19 保護性條款(續) 
20 優先股的保護性條款與維持充足的次級資本 
21 對所持證券的監管


第三部分 具有投機特徵的優先證券
導讀 “衝動與理智”——埃茲拉.梅爾金,加布裏埃爾資本管理公司管理閤夥人
22 特權證券 
23 附帶特權優先證券的技術特徵 
24 可轉換證券的技術特徵 
25 附帶認股權證的優先證券、參與型證券、轉換與對衝 
26 存在性問題的優先證券 

第四部分 普通股投資理論與股息因素
導讀 跟隨現金流——布魯斯.伯考維茨,費爾霍姆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
27 普通股投資理論 
28 普通股投資的新準則
29 普通股分析的股息因素
30 股票股息

證券分析(下)

第五部分 損益錶分析與影響普通股估值的收益因素
導讀 追求理性投資——格倫.格林伯格,特許金融分析師,酋長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
31 損益錶分析 
32 損益錶中的非經常性損失和其他特殊項目 
33 損益錶中的誤導手段與子公司的盈利 
34 盈利能力與摺舊及其他類似費用之間的關係 
35 公用事業類公司的摺舊政策 
36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摺舊與攤銷費用 
37 過往收益的作用 
38 質疑或否定過往收益 
39 普通股市盈率與基於資本總額變化的調整 
40 資本結構 
41 低價普通股與收益來源分析 

第六部分 資産負債錶分析與資産價值的內涵
導讀 解析資産負債錶——布魯斯.格林沃爾德,格雷厄姆和多德海爾布倫投資中心負責人,《價值投資: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作者
42 資産負債錶分析與賬麵價值的重要性 
43 流動資産價值的重要性 
44 清算價值的意義以及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 
45 資産負債錶分析(完) 

第七部分 證券分析的其他方麵:價格與價值間的差異
導讀 股票市場大幻象和價值投資的未來——大衛.艾布拉姆斯,艾布拉姆斯資本管理公司總裁
46 認股權證 
47 融資成本和管理成本 
48 公司金字塔結構的相關內容 
49 同領域公司的比較分析 
50 價格與價值的背離 
51 價格與價值的背離(續)
52 市場分析和證券分析 

第八部分 價值投資
導讀 將格雷厄姆與多德的理論應用於範圍內的投資——托馬斯.魯索,Gardner Russo & Gardner公司閤夥人

附 錄 
第6版跋鳴 謝

精彩書摘

 

第1章 證券分析的範圍與局限以及內在價值的概念


分析,是指根據已確立的原則和閤理的邏輯對可獲得的事實進行仔細研究,並試圖從中得齣結論。這是科學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但是將分析應用於證券領域時,我們遇到瞭嚴重的障礙,因為投資在本質上並不是一門的科學。其實,法律和醫學同樣不是的科學,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個人技藝和機會都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法律和醫學兩個領域中,分析不僅有用,而且不可或缺。因此,在投資甚至投機領域應該也是如此。
在過去三十年裏,華爾街證券分析的聲譽經曆瞭輝煌的崛起,也經曆瞭恥辱的衰落——這段興衰史與股價變化相關但並不同步。在1927 年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裏,證券分析一直不斷地嚮前發展,財務報告和統計數據分析得到瞭各方人士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在始於1927 年的“新時代”裏,人們徹底放棄瞭分析方法。錶麵上看,事實和數字仍然受到重視,但實則卻被一種僞分析所操縱,用以解釋這一時期的假象。對頭腦清醒的分析師來說,1929 年10 月的市場崩潰是意料之中的。然而這次股災牽連的範圍,以及對既有盈利能力的破壞程度,卻超齣瞭他們的想象。因此,終的結果是,嚴謹的證券分析慘遭雙重抹黑:
,市場崩潰之前,證券市值持續虛,一“券”韆金;
第二,市場崩潰之後,證券實際價值暴跌,一文不值。
1927—1933 年的市場是如此非同尋常,以至於這段經驗不大可能提供一個有效的標準來評判證券分析的效用。直到1933 年以後,不同的評判觀點纔有瞭生存空間。我們相信,在債券和優先股領域,那些選擇投資標的的閤理原則已被證明較為有效,而在普通股領域,市場往往偏嚮於駁斥保守的觀點,但反過來,許多分析時看似廉價的股票卻錶現得令人失望。另一方麵,分析方法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代錶性的股票的價格在1937 年年初太,一年後則太低。
證券分析的三大功能
證券分析的功能可以用三個標題來概括:描述功能、選擇功能和評判功能。

描述功能
顧名思義,描述功能意指匯集某一證券有關的重要事實,並以連貫的、易於理解的方式把這些重要事實列舉齣來。對於市場上有價證券而言,手冊、標準統計局(Standard Statistics ) 以及惠譽(Fitch) 等已經充分地利用瞭這種功能。深入的描述性分析旨在揭示證券的優劣,將其特徵與其他同類證券進行比較,對可能影響到其未來錶現的因素進行評估。這種分析幾乎適用於每一傢公司的證券,而且由於它為判斷提供瞭的事實基礎,因而對投資乃至理性投機都有幫助。

選擇功能
在選擇功能中,證券分析更進一步,錶達齣明確的判斷。它旨在確定某一證券是否應被購買、齣售、持有或與其他證券進行交換。這種較積極的分析適閤哪種類型的證券,在哪種情況下發揮作用呢?這項分析又會遇到什麼樣的障礙或限製呢?我們可以從一組實例入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普適性的討論。

分析判斷的案例 
1928 年聖路易斯–舊金山鐵路公司(St. Louis-San Francisco Railway Company) 嚮公眾大量發售票麵利率為6%、售價為100 美元的非纍積優先股。曆史記錄顯示,該公司沒有一年的盈利達到固定費用與優先股股息之和的1.5 倍。根據公認有效的選股標準,這隻證券保護性不足,不應持有。
一個相反的案例:1932 年6 月,歐文斯– 伊利諾伊公司(Owens-Illinois GlassCompany)齣售一隻1939 年到期、票麵利率5%、售價70 美元、到期收益率11% 的債券。該公司的利潤於利息許多倍,不僅曆史平均值如此,即使在嚴重的蕭條時期也如此。該債券單靠流動資産就足以償還。隨後,公司還發行瞭普通股和優先股,即便是以低的股價計算,這些股票也有巨大的總市值。通過分析,分析師認為這隻證券非常穩定且價格極具吸引力,因而投資者購買。
讓我們舉一個普通股方麵的例子:1922 年,航空證券興起之前,萊特航空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 Corporation )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賣齣價僅為8 美元。
但當時它的股息有1 美元,有一段時間其每股收益超過2 美元,每股現金資産甚至超過8 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師會毫不遲疑地確定該股內在價值遠於市場價格。
1928 年,這隻股票的價格已升至每股280 美元。當時的股息為2 美元,每股收益為8 美元(在1927 年為3.77 美元),每股淨資産低於50 美元。對這一情景進行分析可得齣結論:市場價格錶現的大多是完全臆測的投資前景,換句話說,其內在價值遠低於市場價格。
還有一種類型的分析結論可以通過對跨區快速地鐵公司(Interborough RapidTransit Company,I.R.T.)票麵利率為5% 的替續債券和票麵利率為7% 的抵押票據進行比較來說明。1933 年,兩種證券均以62 美元的價格齣售。利率7% 的債券的價值顯然大大超過利率5% 的債券,因為每張1 000 美元麵值的7% 票據都獲得瞭麵值1 736 美元的5% 債券的擔保;且7% 票據的本金已經到期,持有者有權選擇全額兌付或齣售抵押品獲利。每張7% 票據靠抵押品收到的年息約為87 美元(實際上分配給瞭債券持有人),以至於7% 票據的當期收益要大大於5% 債券。即使齣現某些技術細節問題使得票據持有人不能及時、完全地主張他們的閤同權利,也不會改變7% 票據的內在價值大大超過5% 債券這一事實。
另一個同類型的案例是1936 年10 月,派拉濛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以113 美元銷售的可轉換優先股和同時以15.875 美元銷售的普通股之間的比較。持有人有權將1 股優先股自由兌換成7 股普通股,且纍積股息為每股11 美元左右。顯然,優先股比普通股便宜,因為它會在普通股獲得股息之前得到非常可觀的股息,而且由於它可轉換,持有者還可以充分享受普通股股價上升帶來的好處。如果一個普通股的股東認同這種分析並將他的普通股按7 比1 的比例轉換成優先股,他的股息和本金價值很快就會大幅增加。
內在價值與價格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齣,證券分析師的工作並非不能得到實用、具體的成果,而且他們的分析適用於各樣的情況。在所有這些實例中,證券分析師似乎總是關注證券的內在價值,特彆是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然而,我們須認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概念。一般來說,內在價值是由資産、收益、股息等事實和可以確定的前景決定,有彆於被人為操縱和狂熱情緒扭麯的市場價格。但是,臆測內在價值會像市場價格那樣明確則是一個極大的。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比如,一隻普通股的內在價值)與“賬麵價值”基本一樣,即它等於公允價值下的公司淨資産。這種觀點相當明確,但毫無實際價值,因為不論是平均收入還是平均市場價格,都不由賬麵價值決定。
在價值與“盈利能力”
以上觀點逐漸被一種新觀點所取代,即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是由其盈利能力決定的。但“盈利能力”一詞意味著對未來業績的預期有十足的把握。僅僅知道過去的平均盈利能力,或是過去盈利能力錶現齣的明確的上升或下降趨勢,都是不夠的。須有閤理理由纔能認為,這個平均盈利或升跌趨勢能可靠地預測未來。經驗錶明,這個預測方法在很多例子中都是的。這意味著,我們無法放心地將明確的數字錶示的“盈利能力”,以及由此衍生的、同樣明確可查的內在價值概念,當作證券分析的一般前提。

前言/序言

  

序 改變一生的智慧之書

——沃倫 巴菲特,伯剋希爾 哈撒韋公司總裁

在我豐富的藏書中,有四本我特彆珍視,它們都寫於五十多年前。然而假使我纔次讀到它們,仍會受益匪淺文字雖老,智慧不朽。

它們中的兩本分彆為亞當 斯密的《國富論》版( 1776)和本傑明 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1949),而第三本就是讀者手中的《證券分析》的原稿。 1950—1951年,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的時候,就開始研究《證券分析》,並非常幸運地成為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學生。可以說,《證券分析》和兩位恩師改變瞭我的一生。

以功利論之,當年所學為我後來的投資和商業生涯奠定瞭紮實的基礎。在遇到本傑明和戴維之前,我早已對股票市場充滿興趣。在 11歲攢足購買隻股票所需的 115美元之前,我已經讀完瞭奧馬哈公立圖書館( Omaha Public Library)中每一本與股票市場相關的書。我發現很多與股票市場相關的書都非常引人入勝,且妙趣橫生,但可惜,沒有一本是真正有用的。

直到讀瞭本傑明和戴維的著作並聆聽瞭他們的教誨之後,我纔意識到我的“取經之旅”結束瞭。 57年來,我一直遵循著兩位恩師闡述的投資路綫圖。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再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方法。

兩位恩師不僅教會我投資的方法,而且一直信任並鼓勵我,我們結下瞭畢生的友誼。他們從未想過從年輕的學生身上索取分毫迴報,隻是付齣與幫助,這是我佩服兩位恩師的地方。如果聰慧與生俱來,慷慨和仁慈則是他們的選擇。

憤世嫉俗者也許會對兩位恩師的行為大惑不解。本傑明和戴維指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購買廉價股票或參與套利交易,實質上是在培養數以韆計的潛在競爭者,與本傑明投資的格雷厄姆 -紐曼公司( Graham-Newman Corporation)競爭。值得一提的是,本傑明和戴維還會將真實的投資案例應用到課堂和著作中,這實際上是把學生要做的工作也完成瞭。恩師的言行和他們的學識給我和我的同窗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僅學會瞭聰明地投資,更學會瞭聰明地生活。

保存在我書櫥裏的《證券分析》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使用的 1940年的版本,我至少反復研讀過四次。不言而喻,這本書是如此與眾不同。接下來我要提到的第四本書更加彌足珍貴。 2000年,戴維 多德的獨生女兒,芭芭拉 多德 安德森( Barbara Dodd Anderson)將她父那本 1934年齣版的《證券分析》送給瞭我。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筆記,都是戴維為 1940年齣版的《證券分析》準備的修訂意見。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禮物比這本書更有意義。


這是一套專為渴望在投資領域獲得深刻洞見、提升決策能力並實現財務自由的讀者精心設計的精選讀物。本套裝不僅涵蓋瞭價值投資的奠基之作,更深入探索瞭兩位投資巨擘——沃倫·巴菲特與查理·芒格——的投資哲學、人生智慧以及他們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取得輝煌成就的傳奇曆程。 《聰明的投資者》,作為價值投資的聖經,將引領讀者穿越紛繁復雜的金融市場,掌握辨彆價值、規避風險的核心原則。本書不同於市麵上許多充斥著短期投機技巧的著作,而是著眼於長遠的投資策略,教導投資者如何理性分析股票,理解市場波動背後的真正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穩健的投資組閤。它強調“安全邊際”的重要性,教會讀者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齣明智的判斷,避免成為市場情緒的犧牲品。無論您是初入投資門檻的新手,還是希望鞏固和深化投資理論的資深人士,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格雷厄姆精解證券分析》,作為《聰明的投資者》的姊妹篇,是格雷厄姆本人更為詳盡和專業的著作。這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證券分析的根本方法,從財務報錶解讀到行業前景預測,再到估值模型的構建,提供瞭係統性的分析框架。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份操作指南,詳細闡述瞭如何進行深入的基本麵研究,識彆被低估的優質資産,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分析陷阱。通過學習本書,您將能更具批判性地審視投資機會,做齣更加理性、基於事實的決策。 《巴菲特傳》,將帶領讀者走進沃倫·巴菲特傳奇的一生。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一位商業奇纔的生平事跡,更是深刻剖析他如何從一個普通的男孩成長為全球最受尊敬的投資者之一。從他早年的學習經曆,到師從格雷厄姆的曆程,再到他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資帝國——伯剋希爾·哈撒韋,本書詳細描繪瞭巴菲特獨特的投資風格、他對商業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始終堅守價值投資的原則。通過他的故事,讀者將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成功的投資背後所蘊含的毅力、智慧與長期主義。 《巴菲特之道》,將聚焦於沃倫·巴菲特的核心投資理念與實踐。本書提煉瞭巴菲特數十年投資生涯中的精髓,深入闡釋瞭他尋找卓越企業的標準,如“護城河”的理解,管理層的品質評估,以及如何以閤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它不僅僅是理論的羅列,更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巴菲特如何將他的投資哲學應用於實際操作,以及他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所展現齣的冷靜與遠見。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更清晰地勾勒齣屬於自己的投資路徑,學會像巴菲特一樣思考和行動。 《查理·芒格的智慧書》,則為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查理·芒格非凡智慧的大門。作為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以其深刻的洞察力、跨學科的知識體係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為價值投資注入瞭新的維度。本書匯集瞭芒格的演講、訪談和著作中的精華,展示瞭他如何通過“多元思維模型”來解決復雜問題,如何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來指導投資與人生。他倡導的“閱讀、思考、等待”的生活哲學,以及他對誠實、正直、終身學習的強調,都將為讀者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套書匯集瞭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石、實踐典範以及智慧的升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啓發性的投資學習體驗。它不僅是傳授投資技巧的工具書,更是引導讀者建立正確投資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塑造理性決策習慣的知識寶庫。通過閱讀這套書,您將能更清晰地認識到投資的本質,掌握穿越周期、實現財富增值的有效方法,並最終在這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市場中,成為一名真正“聰明的投資者”。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查理·芒格的智慧真是“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進我的腦海。在讀《查理·芒格的智慧書》之前,我對芒格的印象僅限於“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覺得他更多的是一個輔助角色。但讀完這本書,我纔驚覺,芒格的思想深度和廣度,絲毫不亞於巴菲特,甚至在某些方麵,他的洞察力更加犀利和獨到。他提齣的“多元思維模型”給瞭我極大的啓發,讓我明白,解決問題不能僅僅依賴單一的學科知識,而是需要整閤來自不同領域的智慧,形成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思考框架。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模型,比如在分析問題時,會去思考經濟學、心理學、曆史學、工程學等不同角度的視角,結果發現,很多之前看起來棘手的問題,變得豁然開朗。芒格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他總是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而且充滿瞭幽默感。我最喜歡他關於“愚蠢”的論述,他用一種極其幽默的方式,警示人們要遠離那些會讓自己變得愚蠢的行為和思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智慧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是一種對世界深刻的洞察力。

評分

這套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顛覆”二字可以形容。我一直對巴菲特這個人充滿好奇,他的投資神話實在是太吸引人瞭。讀瞭《巴菲特傳》,我纔發現,原來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並非生而知之,他的成功背後有著無數次的摸索、學習和堅持。我看到瞭他早年的勤奮好學,如何從格雷厄姆的教誨中汲取養分,又如何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書中的很多細節都讓我深受啓發,比如他對投資機會的敏銳嗅覺,他對企業文化和管理團隊的重視,以及他在市場低迷時所展現齣的堅定信念。這些都讓我覺得,巴菲特不僅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擁有深刻人生智慧的思想傢。而《巴菲特之道》則更像是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官方解讀”,它提煉瞭巴菲特的核心思想,用更加係統化的方式呈現瞭他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自己的投資帝國。我從中學習到瞭“能力圈”的重要性,認識到隻有投資自己真正瞭解的領域,纔能降低風險,提高勝算。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瞭“護城河”的概念,理解瞭為什麼那些擁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公司,纔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並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這本書讓我對“價值投資”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具體的實踐方法。

評分

這套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從入門到精通”的完整旅程。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就像是我的“啓濛老師”,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投資概念化繁為簡,讓我明白瞭投資的“黃金法則”。他讓我認識到,安全邊際是投資中最重要的概念,它能幫助我規避風險,獲得穩定的迴報。而《證券分析》則像是我的“進階教程”,它提供瞭更加深入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讓我能夠更專業地去研究一傢公司。我開始學習如何進行估值,如何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潛力。巴菲特的傳記和理念,則像是“實戰案例分析”,我看到瞭這些理論是如何被成功應用的,以及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是如何在市場中不斷學習和成長的。他關於“以閤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的理念,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整套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開朗”。我之前對投資的理解,就像是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總覺得前麵有很多未知和恐懼。但這套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讓我明白瞭“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他還讓我認識到,投資並非投機,而是成為一傢企業的股東,分享它的成長。而《證券分析》則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挑選”那個值得你持有的籃子,如何去分析籃子裏的雞蛋是否新鮮。我不再盲目跟風,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麵,去瞭解它的盈利模式和競爭優勢。巴菲特的經曆則讓我看到瞭,堅持一種好的投資理念,並且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冷靜,最終會帶來豐厚的迴報。我尤其喜歡他關於“能力圈”的論述,這讓我明白,與其去追逐自己不瞭解的領域,不如深耕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傢。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投資者的寶藏”,讓我受益匪淺。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就像是一本“投資聖經”,裏麵蘊含著顛撲不破的真理。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理性”在投資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情緒化的決策。他關於“市場先生”的經典比喻,讓我對市場波動有瞭全新的認識,明白它既是風險的來源,也是機會的提供者。而《證券分析》則是我學習如何“實踐”價值投資的“教科書”。我開始學習如何閱讀財務報錶,如何分析公司的資産負債錶、利潤錶和現金流量錶,從中挖掘齣公司的真實價值。這個過程讓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市場參與者,而是能夠主動地去評估和選擇投資標的。巴菲特的傳記和理念,則像是“大師的養成記”,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我從中學習到瞭他的耐心、他的遠見,以及他對商業本質的深刻洞察。

評分

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好像“脫胎換骨”瞭一樣。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讓我明白瞭投資的“道”與“術”,他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投資,是基於對企業價值的深入分析,而不是對市場價格的短期猜測。他關於“價格vs價值”的講解,簡直是醍醐灌頂,讓我徹底告彆瞭之前那種“追漲殺跌”的陋習。而《證券分析》則提供瞭我“實操”的工具,讓我能夠真正地去分析一傢公司,去判斷它是否值得投資。我開始學習如何計算公司的內在價值,如何評估它的風險和迴報。巴菲特的傳記和理念,則像是“成功者的經驗分享”,我看到瞭他如何將格雷厄姆的理念發揚光大,並且結閤自己的實踐,最終成為一代投資大師。我尤其喜歡他關於“能力圈”的理論,這讓我明白,專注和深入瞭解,是成功的關鍵。

評分

這套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投資的百科全書”,涵蓋瞭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的方方麵麵。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奠定瞭我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明白瞭投資的“道”,而《證券分析》則提供瞭具體的“術”,讓我知道如何去“練”。這兩本書就像是武功心法和招式秘籍,缺一不可。我特彆欣賞格雷厄姆對於“安全邊際”的強調,這就像是在投資中給自己設置瞭一個緩衝地帶,避免在市場波動時受到過大的衝擊。而《證券分析》中的財務報錶分析方法,更是讓我覺得,我終於有瞭一套可以量化的工具來評估一傢公司的價值,而不是僅僅憑著感覺去猜測。這種量化的思維方式,讓我對投資這件事充滿瞭信心。再往後看,巴菲特的傳記和理念,則像是“大師的實戰演練”,讓我看到瞭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驗證和發揚光大的。我通過巴菲特的故事,看到瞭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堅持價值投資,最終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和實踐的熱情。

評分

坦白說,這套書的閱讀,帶給我的是一種“智識上的愉悅”和“實踐上的自信”。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讓我明白瞭投資的“底層邏輯”,它不僅僅是關於金錢,更是關於對商業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他關於“市場先生”的比喻,讓我學會瞭如何與市場情緒共舞,而不是被它所奴役。而《證券分析》則為我提供瞭“實操指南”,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我開始學習如何去閱讀和理解公司的財務報告,如何去分析它的經營狀況,從而做齣明智的投資決策。巴菲特的傳記和理念,則像是一部“勵誌史詩”,讓我看到瞭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堅持自己的信念,並且不斷學習和成長,最終成為一代投資傳奇。他關於“耐心”和“獨立思考”的教誨,更是對我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讓我明白,偉大的投資,往往源於非凡的耐心和獨立的判斷。

評分

這套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係統性的思維升級”。我之前對投資的理解,是碎片化的,零散的。但讀瞭這套書之後,我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投資體係。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給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明白瞭價值投資的根本原則。他讓我認識到,投資的本質是購買未來現金流的摺現,而價格波動隻是市場情緒的反映。而《證券分析》則為我提供瞭分析和評估的工具,讓我能夠量化地去理解一傢公司。我開始學習如何運用各種財務指標,去揭示公司的真實狀況。巴菲特的經曆,則讓我看到瞭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以及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是如何通過堅持原則,最終取得成功的。他關於“長期持有”的理念,更是讓我堅定瞭信念,明白瞭投資的復利效應需要時間來展現。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之前一直覺得投資是一門玄學,靠的是運氣和直覺,但讀瞭這套書之後,我纔真正意識到,原來投資背後蘊含著如此深刻的邏輯和嚴謹的分析。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用最樸實的語言,一步步地引導我認識價值投資的本質,讓我明白如何區分“價格”和“價值”,如何避免那些看似誘人卻隱藏著巨大風險的投資陷阱。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市場先生”的比喻,這個比喻太形象瞭,一下子就讓我理解瞭市場情緒的波動性以及如何利用它的非理性來為自己服務。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清晰的投資框架在我腦海中成型。而《證券分析》則像一本武林秘籍,裏麵充滿瞭各種精深的分析工具和方法,雖然一開始看起來有些晦澀,但當我真正去理解和嘗試運用時,纔感受到它強大的力量。我開始學習如何通過財務報錶來評估一傢公司的真實價值,如何分析它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成長潛力。這個過程讓我覺得自己在“練內功”,為未來的投資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套書給我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是思維方式上的,我開始變得更加理性、更加冷靜,不再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左右,而是專注於公司的長期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