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名稱 《無為與有為-日本位城市規劃師淺田孝》 書籍定價 58.00元 正文語言 中文 印刷顔色 黑白 齣版時間 2017年7月 國際書號 9787568027496 編輯作者 (日)笹原剋 齣版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基本規格 平裝 小16開 0.35公斤 202頁 書籍尺寸 寬16厘米 高23厘米 厚1.1厘米 |
章 建築師淺田孝/9
1. 東京大學丹下健三研究室/10
2. 南極昭和基地設計/26
3. 讓孩子感受環境:孩童之國與香川縣五色颱/42
4. 建築評論/51
5. 緻未來的建築師:康拉德? 瓦剋斯曼/56
6. 不般的建築師/61
二章 守望廢墟的國土規劃師/63
1. 從規劃設計到規劃管理/64
2. 橫濱之城市構想/67
3. 建造新的土地:阪齣人工土地/80
4. 架嚮四國之橋/85
5. 以人為本的新交通係統/91
6. 三公的原則:建設以市民為中心的城市/95
7. 從地方城市到區域城市/98
8. 大城市毀滅論/103
三章 思想的創造者/109
1. 世界設計大會:新陳代謝派的誕生/110
2. 籌辦博覽會/120
3. 城市政策的誕生/126
4. 創立知識實踐中心/130
5. 淺田領域/133
6. 座談會的名人/136
四章 “環境發展”的視野/139
1. 文明的視角/140
2. 宣揚環境發展/143
3. 科學的環境發展/147
4. 環境發展中心/152
五章 追溯淺田孝的思想/159
1. 在野的美學/160
2. 淺田孝手稿集/165
附錄 撰稿集:讓我們來談談淺田孝吧/179
環境發展中心設立前後/180
香川縣觀光綜閤規劃/182
城市規劃師——淺田孝與橫濱/東京/184
今日無事/186
淺田孝與五色颱/188
淺田孝的區域發展理念/190
淺田孝:統籌環境的城市規劃師/192
後 記/197
圖片版權/200
譯後記/201
淺田孝(Takashi Asada, 1921—1990),日本城市規劃師、建築師,新陳代謝運動的核心人物,提
齣“環境發展論”,開創瞭日本真正意義上的規劃設計。淺田孝在丹下健三研究室的係列項目中扮演瞭
重要的角色。他參與的項目包括南極昭和基地、橫濱市規劃、瀨戶大橋、孩童之國等。他還籌辦瞭世
界設計大會、大阪世界博覽會和衝繩海洋博覽會。本書收錄瞭淺田孝的照片、草圖和文稿等珍貴資料
,從不同的視點全麵介紹瞭淺田孝的思想與工作。
淺田孝先生的《無為與有為——日本都市規劃師淺田孝的城市規劃設計基礎理論》這本書,在結構上,給我帶來瞭很多驚喜。它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有著清晰的章節劃分和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相反,它更像是一種思想的流動,一種感悟的堆疊。有時,你會覺得他在討論“場所精神”,突然又會跳到“交通係統”,但你並不會覺得突兀,反而覺得這種跳躍是自然的,是思想的火花在碰撞。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能體現他“無為”的哲學思想——即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是讓內容自然而然地生長。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描繪。他會用大量的篇幅去講述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一塊石闆的鋪設,一棵樹的栽種,但恰恰是通過這些細節,他勾勒齣瞭一個城市的靈魂。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手法,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他“無為”與“有為”的辯證關係。他在宏觀層麵提齣“無為”的理念,但在微觀層麵,卻又極其“有為”,用精心的設計和細緻的關注,去塑造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這種反差,讓他的理論更具張力和說服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組織信息和傳遞思想的可能性,一種更加有機、更加生動的錶達方式。它是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書,而不是用“大腦”去“分析”的書。
評分總而言之,《無為與有為——日本都市規劃師淺田孝的城市規劃設計基礎理論》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城市規劃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智慧”的書。它所提齣的“無為與有為”的辯證統一,不僅僅適用於城市規劃,更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淺田孝先生的論述,充滿瞭東方哲學的智慧,也飽含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導我們去思考,去感受,去實踐。我尤其欣賞他對“適度”的強調,無論是“無為”還是“有為”,都不能過猶不及。這種“恰到好處”的智慧,是他理論的核心。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進行反思。他關於“場所精神”的論述,讓我重新審視瞭我與我所居住的城市之間的關係;他關於“自然生長”的理念,讓我開始關注那些被現代社會忽略的、緩慢而有機的變化。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一次智慧的啓濛。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規劃,不是徵服,而是融閤;不是創造,而是發現;不是改變,而是引導。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在實踐中不斷體會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我的書架上的一本藏書,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位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基礎理論”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過去總是將“基礎理論”理解為一係列硬性的法則和標準,而淺田孝先生的《無為與有為》則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他所探討的“基礎理論”,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城市、理解城市、參與城市的方式。他並沒有給你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你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判斷體係”。他所強調的“無為”,並非是放棄思考,而是將思考的重心從“如何改造”轉移到“如何理解”,從“如何創造”轉移到“如何保護和激發”。這種思維的轉變,是極其深刻的。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時間維度”的強調。他認為,城市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規劃不能隻著眼於當下,更要考慮到未來。而“無為”,恰恰是一種對未來的尊重,一種不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未來的姿態。他鼓勵我們,在規劃中,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允許城市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地自我調整和完善。這種對於“時間”的敬畏,是我在許多現代規劃理論中看到的。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基礎理論”,是能夠指導我們進行長期思考和判斷的“心法”,而不是一時之需的“招式”。它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構建智慧的“操作係統”,而不是提供某個“應用程序”。
評分《無為與有為——日本都市規劃師淺田孝的城市規劃設計基礎理論》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顛覆瞭我以往對城市規劃書籍枯燥、學術化的印象。淺田孝先生的文字,仿佛有著一種魔力,能夠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化作生動的畫麵,在我腦海中徐徐展開。他對於城市曆史文脈的尊重,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形態的解讀,都展現瞭他廣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考。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場所精神”的論述,他不僅僅關注城市的功能性,更強調城市的情感價值和人文魅力。他認為,一個成功的城市規劃,應該能夠喚起人們對場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城市成為承載記憶、孕育情感的生命體。讀到這裏,我不禁迴想起自己經曆過的那些充滿魅力的城市,它們或許沒有摩天大樓,沒有高科技的設施,但卻有著獨特的氣質和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淺田孝先生的理論,正是對這種“魅力”的深入剖析和提煉。他教導我們,在規劃中,要用心去感受城市的呼吸,去傾聽城市的聲音,去理解城市的故事,然後,再以一種尊重和嗬護的態度,去參與到城市的生長之中。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它讓我明白,城市規劃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僅僅是建造一些冰冷的建築和設施。這本書,如同一次精神的旅行,引領我走進瞭淺田孝先生的內心世界,也讓我對城市規劃這一學科,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讀完《無為與有為——日本都市規劃師淺田孝的城市規劃設計基礎理論》,我內心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這股感慨如同城市夜空中彌漫的燈火,既有清晰的光芒,又有模糊的輪廓,層層疊疊,引人深思。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規劃的原則或技法,它更像是一扇門,帶我窺見瞭淺田孝先生那深邃而寜靜的規劃哲學。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被書中那些看似樸素卻蘊含著巨大智慧的論述所打動。他對於“無為”的闡釋,絕非消極的聽之任之,而是一種對事物內在規律的尊重與順應,一種在不動聲色中引導城市朝著更健康、更可持續方嚮發展的藝術。這與我過去對城市規劃“大刀闊斧”的刻闆印象截然不同,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乾預”與“自然生長”的理解。書中關於如何通過“無為”的方式,巧妙地化解城市發展中的矛盾與衝突,營造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他並非主張不作為,而是倡導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一種在宏觀視野下,關注細節,尊重文脈,順應自然的規劃理念。這種理念,如同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卻能深刻地改變城市的肌理與靈魂。我開始反思,在我們追求效率與速度的當下,是否過於急功近利,忽略瞭城市本身的生命力與發展節奏?淺田孝先生的“無為”思想,仿佛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對城市規劃的浮躁認知,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加溫和、更加尊重生命、更加長遠的規劃之道。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理論層麵,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城市生命本質的探索,一次對規劃師自身角色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規劃,不是徵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和諧共處;不是改造一切,而是發現並激活城市的潛能。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有為”與“無為”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融為一體,構建瞭一個辯證而完整的城市規劃理論體係。淺田孝先生並非一味地鼓吹“無為”,他對“有為”的論述同樣精闢深刻。他強調,“有為”並非是強行的乾預與主觀的臆斷,而是基於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趨勢的精準預判,所采取的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的行動。這種“有為”,如同高明的棋手,落子無聲,卻能牽動全局;又如同經驗豐富的醫生,開齣的藥方,精準而有力,直擊病竈。在書中,我看到瞭他對於如何通過“有為”的方式,解決城市發展中齣現的具體問題,例如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居住空間不足等,他提供的思路和方法,都充滿瞭智慧與實踐性。但他同時又告誡我們,“有為”不能脫離“無為”的指導,否則容易陷入過度規劃、形式主義的陷阱,甚至適得其反,破壞城市的生態與人文肌理。這種“有為”與“無為”的辯證統一,是我在其他城市規劃書籍中鮮少看到的。它讓我認識到,規劃工作,既需要深遠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決策力,也需要對細節的關注和對環境的尊重。淺田孝先生的理論,提供瞭一個更為全麵和立體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城市發展的復雜性,以及規劃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深受啓發,開始思考,如何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運用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去應對和解決各種挑戰。這本書,不僅是對城市規劃理論的貢獻,更是對我們如何理解和實踐“智慧”的一種啓示。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理論層麵,更在於它所展現的淺田孝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將自己的人生哲學,巧妙地融入到城市規劃的論述之中,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性的指導手冊,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智慧啓迪的心靈讀物。他對於“人”的關注,貫穿於整本書始終。他認為,城市規劃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服務於人,提升人的生活品質,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他反對那種冰冷的、以宏大敘事為導嚮的規劃模式,而提倡一種更加細膩、更加貼近生活的規劃理念。在他看來,每一個城市,都承載著無數個體的生命故事,每一個規劃決策,都應該考慮到這些故事的可能性。我被他對於“微觀尺度”的關注所打動。他鼓勵我們,在宏觀的規劃框架下,不要忽視那些細微之處,例如街角的咖啡館、社區的公園、甚至是路邊的長椅,這些微小的元素,往往能夠決定一個城市的生活品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規劃師的另一種可能,一種更加溫情、更加人文的規劃師形象。他不僅僅是建築師、工程師,更是一位藝術傢、一位哲學傢,一位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我深受啓發,開始思考,如何在我的生活中,也能夠像淺田孝先生一樣,用一種更加細膩、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觀察和感受世界。這本書,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心靈的啓迪。
評分《無為與有為——日本都市規劃師淺田孝的城市規劃設計基礎理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相當的“日式”,含蓄而內斂,卻又飽含深意。淺田孝先生的筆觸,不像西方理論那樣直接鋒利,而是娓娓道來,如同品一杯抹茶,需要細細地體會其中迴甘。他對“無為”的闡述,尤其體現瞭這一點。他並不直接告訴你“什麼不能做”,而是通過描繪一個理想的狀態,一種和諧的景象,讓你自己去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例如,在討論如何處理城市擴張問題時,他會描繪一個鄉村與城市邊界模糊、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美好圖景,讓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理解瞭過度開發和盲目擴張的弊端。這種“暗示”和“引導”的教學方式,在西方教育體係中比較少見,卻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我非常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錶達方式,它更能激發讀者的自主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東方哲學在城市規劃領域的獨特魅力。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效率和發展的過程中,不要忘記瞭“慢”的價值,不要忘記瞭“靜”的力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是內斂的,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 Zen 冥想,讓我的思緒在寜靜中得到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論述風格,極其獨特,它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條理分明,邏輯嚴謹,而是充滿瞭哲學思辨的色彩。淺田孝先生的文字,如同流水般自然,又如同深潭般寜靜,讓人在不經意間,便被捲入瞭他思想的漩渦。他對“無為”的闡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並非在宣揚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而是在提倡一種更高明的智慧,一種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順應。他認為,許多城市的問題,並非源於“缺乏乾預”,而是源於“錯誤的乾預”。這種觀點,無疑是振聾發聵的。在當今社會,我們往往習慣於用“解決問題”的方式來麵對挑戰,但淺田孝先生卻告訴我們,有時候,最好的解決方式,恰恰是“不作為”。這種“不作為”,並非懶惰,而是基於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洞察,對潛在風險的規避,以及對未來可能性的尊重。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生動的比喻,嚮我們展示瞭“無為”在城市規劃中的具體應用。我被他對於“靜觀其變”和“順勢而為”的強調所打動。他提醒我們,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生命體,它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和內在邏輯,我們不能試圖用單一的模式去套用,也不能以個人的意誌去強行改變。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主動性”的理解,也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智慧,往往隱藏在那些看似“無為”的行為之中。它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獲。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啓發,是跨學科的。作為一名讀者,我發現淺田孝先生的理論,並不僅僅局限於城市規劃領域。他所探討的“無為與有為”,實際上觸及到瞭人生、哲學、藝術等多個領域。他在規劃中的“無為”,讓我聯想到瞭中國哲學中的“道法自然”;他在“有為”時所展現齣的審慎和對細節的關注,又讓我看到瞭日本傳統工藝的匠人精神。這種跨界的思考,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將他“無為而為”的哲學,應用到我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在麵對復雜問題時,是否可以先嘗試“無為”,去觀察和理解問題的本質,而不是急於動手?在進行創作時,是否可以先“無為”,讓靈感自然流淌,而不是強行追求某種結果?這種哲學層麵的思考,是很多技術性著作所無法給予的。它讓我看到瞭城市規劃作為一種“生活藝術”的可能性。淺田孝先生,並非僅僅是一位規劃師,更是一位生活傢,一位思想傢。他通過規劃,實踐著自己的人生哲學,也為我們提供瞭一種新的生活視角。這本書,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