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Webpack

深入浅出Webpac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浩麟著 著
图书标签:
  • Webpack
  • 前端工程化
  • 模块打包
  • JavaScript
  • 前端开发
  • 构建工具
  • 性能优化
  • 代码分割
  • 学习教程
  • 开发效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1725
商品编码:23880749510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吴浩麟 著 定  价:79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331725 第1章 入门 1
1.1 前端的发展 2
1.1.1 模块化 2
1.1.2 新框架 5
1.1.3 新语言 6
1.2 常见的构建工具及对比 8
1.2.1 Npm Script 9
1.2.2 Grunt 10
1.2.3 Gulp 11
1.2.4 Fis3 12
1.2.5 Webpack 14
1.2.6 Rollup 15
1.2.7 为什么选择 Webpack 16
1.3 安装Webpack 16
1.3.1 安装Webpack到本项目 17
1.3.2 安装Webpack到全局 17
1.3.3 使用Webpack 18
1.4 使用Loader 20
1.5 使用Plugin 22
1.6 使用DevServer 2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随着Web开发技术的发展,Webpack凭借其便于使用和涵盖面广的优势,成为目前很好流行的前端构建工具,是每位前端工程师的推荐技能之一。本书对Webpack进行了全面讲解,涵盖了Webpack入门、配置、实战、优化、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靠前章讲解Webpack入门所涉及的知识;第2章详细讲解Webpack提供的常用配置项;第3章结合实际项目中的常见场景进行实践;第4章给出优化Webpack的很好方案;第5章剖析了Webpack的原理,并讲解如何开发Plugin和Loader;附录汇总了常见的Loader、Plugin和Webpack的其他学习资源。除了深入讲解Webpack,本书还介绍了ES6、TypeScript、PostCSS、Prepack、离线缓存、单页应用、CDN等Web开发相关的技能。无论是对 Webpack一无所知的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前端工程师,相信都能够通等 吴浩麟 著 吴浩麟,一线前端工程师,曾就职于腾讯,现就职于美团。专注于Web开发,参与过众多大型Web项目的构建、设计和开发,喜欢探索Web前沿技术。也是Golang和音视频技术的爱好者,活跃于GitHub,ID为gwuhaolin。
《前端架构之道:构建可伸缩、可维护的现代化Web应用》 前言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Web开发领域,前端技术的演进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新的框架、库和工具层出不穷,每一个都承诺能带来更高的开发效率、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强的应用性能。然而,在追求技术新颖性的同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那些构筑稳定、可伸缩、易于维护的Web应用基石——前端架构。 《前端架构之道》并非一本关于具体技术栈的教程,也不是对某一框架的深度解析。相反,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前端架构核心原则与实践的旅程。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开发者构建出能够在复杂性不断增加的项目中,依然保持清晰、高效、可持续演进的Web应用。我们将深入剖析“为什么”和“如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做出明智的架构决策,从而规避技术债务,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并最终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项目启动之初的规划,到构建、部署、监控,再到长期维护和重构等一系列前端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我们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以开放的视角,探讨那些跨越技术界限的通用性架构思想。无论你使用的是React、Vue、Angular,还是其他任何前端技术,本书所阐述的理念和方法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指导。 第一部分:架构的基石——理解与规划 在动手编码之前,清晰的理解和周密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本部分将帮助你建立起对前端架构的整体认知,并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什么是前端架构?不仅仅是技术栈的选择 架构的定义与重要性: 我们将从宏观层面出发,探讨前端架构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更是解决复杂性、管理变化、保障质量的系统性方法。理解架构为何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 核心原则: 探索SOLID原则、DRY原则、KISS原则等在前端架构中的具体应用。理解模块化、组件化、分层、封装等基本概念如何支撑起可维护的代码。 技术栈选择的误区: 为什么“最好的”技术栈并不一定适合你的项目?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团队能力、生态系统等因素做出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追随潮流。 架构的演进性: 认识到架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项目发展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架构目标设定 从业务需求到技术需求: 如何将模糊的业务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技术要求?理解用户故事、用例分析在架构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的非功能性需求: 性能、安全性、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非功能性需求对前端架构的深远影响。 设定清晰的架构目标: 在项目早期,设定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间限制(SMART)的架构目标,并确保团队对此有共同的理解。 权衡与取舍: 架构设计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权衡,学习如何在不同目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第三章:模块化与组件化——构建可复用、低耦合的代码 模块化的重要性: 为什么将代码拆分成独立的模块是现代前端开发的基石?理解不同层次的模块化(文件、目录、逻辑单元)。 组件化设计原则: 如何设计出独立、可复用、可组合的UI组件?探讨单向数据流、属性(Props)与状态(State)的管理。 不同粒度的组件: 从原子组件到模板组件,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组件体系。 组件通信模式: 深入分析父子通信、兄弟通信、跨层通信等不同场景下的通信策略,以及如何避免“props drilling”。 状态管理策略: 在单组件状态、全局状态、局部共享状态之间做出明智选择,并探讨Hooks、Context API、Redux、Vuex等常用方案的适用场景。 第二部分:核心架构模式与实践 在理解了架构的基本原则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在实际开发中广泛应用的架构模式和核心实践。 第四章:分层架构——清晰的代码组织与职责分离 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经典的“三层架构”在前端的体现。如何清晰地划分不同层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 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前端的应用: 探讨如何将DDD的思想融入前端,构建出更贴近业务的领域模型。 服务层(Service Layer)的引入: 如何通过服务层统一管理业务逻辑,降低UI层与数据源之间的耦合。 API网关与微前端的协同: 在分布式架构下,如何利用API网关和微前端技术实现前后端职责的进一步分离。 第五章:路由与导航——掌控应用流程 声明式路由与命令式导航: 理解不同路由模式的优缺点,以及何时使用哪种方式。 路由守卫与权限控制: 如何在进入路由之前进行身份验证、权限校验等操作。 嵌套路由与懒加载: 优化用户体验和应用性能的常用手段。 参数传递与状态同步: 如何在不同路由之间安全有效地传递数据,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第六章:数据管理——高效、可靠的数据流 RESTful API设计原则: 理解如何设计清晰、一致的RESTful API,简化前后端的数据交互。 GraphQL的优势与应用: 探讨GraphQL如何解决RESTful API的过度获取(Over-fetching)和不足获取(Under-fetching)问题。 缓存策略: 客户端缓存、服务端缓存、CDN缓存等,如何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缓存方案,提升响应速度。 数据校验与错误处理: 如何设计健壮的数据校验机制,并提供清晰、友好的错误提示。 实时通信(WebSocket): 在需要实时更新的场景下,如何设计和集成WebSocket解决方案。 第七章:状态管理模式的深度剖析 单向数据流的威力: 再次强调单向数据流在提升可预测性和可调试性方面的重要性。 Redux/Vuex等全局状态管理库的适用场景与实践: 深入分析这些库的核心概念(Actions, Reducers, Mutations, State, Getters),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复杂应用的状态。 Hook与Context API的组合: 在React生态中,如何利用Hooks和Context API实现更轻量级的全局或局部状态管理。 数据持久化: 如何将应用状态保存到本地存储(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或服务端,实现跨会话的数据持久化。 第八章:构建与打包——提升开发效率与应用性能 模块打包工具的原理与演进: 简要回顾Webpack、Rollup、Vite等工具的发展历程,理解它们的共同目标和核心功能。 Code Splitting与按需加载: 如何将代码拆分成更小的块,并仅在需要时加载,显著提升首屏加载速度。 Tree Shaking: 移除未使用的代码,减小打包体积。 代码压缩与混淆: 优化应用性能的关键步骤。 环境变量的管理: 如何在开发、测试、生产等不同环境中切换配置。 热模块替换(HMR): 提升开发效率的利器,实现代码修改后无需刷新浏览器即可看到效果。 第三部分:架构的演进与维护 一个优秀的架构不仅仅是构建之初的完美,更在于其长期的生命力。本部分将关注架构的演进、重构与可维护性。 第九章:性能优化策略——让应用飞起来 前端性能的衡量指标: 理解LCP, FID, CLS等Core Web Vitals,以及如何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JavaScript性能优化: 算法优化、避免内存泄漏、事件委托、节流与防抖等。 渲染性能优化: 虚拟DOM、Diffing算法、组件更新策略、服务端渲染(SSR)与预渲染(Prerendering)。 网络性能优化: HTTP/2, HTTP/3, 资源压缩、图片优化、CDN加速。 第三方库的优化: 如何评估和选择高效的第三方库,并对其进行优化。 第十章: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应对未来的变化 代码规范与约定: 建立统一的代码风格、命名约定,提升代码可读性。 文档的重要性: 如何编写清晰、准确的架构文档、API文档、组件文档。 自动化测试: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如何构建完整的测试体系,保障代码质量。 代码重构的艺术: 何时需要重构?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重构?常见的重构模式。 引入新技术的策略: 如何在新技术引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与现有架构良好融合。 第十一章:安全性——保护用户与数据 跨站脚本攻击(XSS)的防御: 输入过滤、输出编码、内容安全策略(CSP)。 跨站请求伪造(CSRF)的防护: Token验证、SameSite Cookie。 身份验证与授权: Session、Token(JWT)、OAuth2等。 敏感信息处理: 如何安全地存储和传输敏感数据。 第三方库的安全性: 如何评估和管理第三方库的安全性风险。 第十二章:部署与监控——保障应用的稳定运行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如何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 部署策略: 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等。 日志记录与错误捕获: 如何收集应用运行日志,并对前端错误进行有效的捕获和上报。 性能监控与告警: 使用APM工具,实时监控应用性能,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告警。 用户行为分析: 理解用户如何与应用交互,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附录:前端架构工具链概览 代码检查工具: ESLint, Prettier。 单元测试框架: Jest, Mocha, Vitest。 集成测试框架: Cypress, Playwright。 性能分析工具: Lighthouse, WebPageTest。 打包工具: Webpack, Rollup, Vite。 状态管理库: Redux, Vuex, Zustand, Jotai。 UI框架与组件库: React, Vue, Angular, Ant Design, Element Plus。 结语 前端架构的实践是一个持续学习和不断迭代的过程。《前端架构之道》旨在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实用的实践指南,帮助你在日益复杂的前端世界中,构建出更加坚固、灵活、易于维护的Web应用。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你前端职业生涯中一段宝贵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有几年Webpack使用经验的开发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Webpack使用技巧,深入理解其内部机制的书。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我的福音。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Webpack的理解非常深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配置,而是能够挖掘到其核心的运行原理。例如,在讲解Webpack的打包过程时,作者详细阐述了Compiler、Compilation、Module、Chunk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这些环节来提升打包效率。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缓存、代码分割、Tree Shaking等性能优化策略的讲解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非常实用的技术,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感觉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现有的瓶颈,将Webpack的使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简洁大气,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股专业感,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虽然还没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每个章节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的讲解,到实际应用的剖析,再到性能优化和生态拓展,逻辑线索非常清晰。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模块化、依赖管理以及性能优化等章节,感觉里面会包含很多解决实际开发中痛点的干货。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Webpack知识体系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从封面上“深入浅出”的字样,就能预见到这本书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新技术的开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彻底理解Webpack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各种项目中。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枯燥乏味,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将抽象的技术概念与生动的比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引人入胜。他对于Webpack生态系统的阐述也非常全面,不仅介绍了核心的Webpack本身,还涵盖了各种常用的Loader和Plugin,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插件化”思想的深入解读,这让我明白了Webpack强大的可扩展性是如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如何做”,更强调“为什么这么做”,这有助于我从根本上理解Webpack的设计哲学,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前端工程化实践中。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

评分

翻开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试着读了其中关于Webpack构建流程的部分,作者的叙述非常生动形象,将原本枯燥的技术概念描述得如同故事一般引人入胜。他没有直接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例子,将Webpack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Loader、Plugin、Resolver等,都解释得清晰透彻。特别是对Webpack生命周期中各个钩子的阐述,我感觉比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资料都要更加深入和易于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PI和配置项,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对于开发者来说,理解底层的逻辑远比死记硬背配置重要得多。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真正掌握Webpack的精髓,不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初学者,之前接触过Webpack,但总是感觉云里雾里,配置起来像是在撞大运。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承诺“深入浅出”,这正是我这种新手最需要的。在读了前几章之后,我发现作者真的做到了。他从最基础的“为什么我们需要Webpack”讲起,解释了它如何解决前端开发中遇到的模块化、资源管理等问题。然后,一步步地讲解了Webpack的核心概念,比如Entry、Output、Module、Loader、Plugin等,每个概念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代码示例。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讲解Loader和Plugin的时候,没有只是简单地介绍它们的功能,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让我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Loader和Plugin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让我感觉Webpack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黑盒子,而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控的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