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我们是否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追问什么才是投资的本质?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投资的本质?既然投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难以把握,我们能不能只试着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简单的事,把那些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从作者邱国鹭多年投资的自身经验出发,剖析了“便宜才是硬道理”“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等简单易行的投资原则,阐明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这一观点,分享了易于普通投资者学习、操作的投资方法。
在对“投资中简单的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作者用生动晓畅的语言分享了自己投资生涯中的丰富投资实例,使本书兼具了易读性与实操性。
邱国鹭,CFA,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奥泰尔领航者对冲基金合伙人、美国韦奇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等职,在基金业15年的履历中包含了小型对冲基金创始人、60亿美元中型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2800亿大型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等从业经验。
序
张磊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天下武林,林林总总。名门正宗如少林武当,诚然名扬天下,而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镖神剑者,亦可独步江湖。所以门派无尊贵,只有适合不适合。本序开宗明义:即使Z成功的投资人,也要心胸坦荡,认识到自我局限,不可以名门正宗自居,须认识到获得真理是一个学无止境、永远追求的过程。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仅出现在武侠传说中。对一个普通理性投资者来说,如何走一个心灵宁静( peace of mind)、越走越宽的康庄大道,国鹭这本《投资中Z简单的事》呈现了一个Z直白、Z真实、Z给力的阐述。
我对国鹭的景仰,除了他追求真理的真性情以外,便是其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受托人( fiduciary)责任感。记得看过一个研究报告,发现成功与智商等等关系都不大,但与儿时就展现的自我控制力有极大的关系。实验中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一个糖果,并被告知如果现在不吃,等到几个小时后大人回来,可以拿到更多的糖果。结果有的忍不住,就先吃了眼前的一个,后来再也没有糖果吃。而能够忍住眼前诱惑,等到Z后的,则得到了几倍的收获。跟踪研究发现,那些儿时就展现出自我约束力的小朋友后期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里,懂得用“滞后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去做交易的人,已先胜一筹了。
“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这种**的受托人理念不是每个投资人都有勇气践行的,但是路遥知马力,坚持下去,必会得到投资人的长期支持和信赖。正如国鹭所言,“理性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高瓴资本的成立初衷就是选择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我们所坚持的“守正用奇”在书中得到了Z好的印证: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但同时对主流观点保持质疑和求证的精神;清醒的认识到能力圈的边界,但同时不断地挑战自我,去开拓新的未知世界。所以我们提出了投资团队的好奇、独立、诚实。在热点纷呈的中国一二级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定力,不能保持智力上的独立与诚实,很难不随波逐流。同时,如果不始终保持和发掘好奇心,很难在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青春与活力。
“The **.1 rule of the game is to stay in the game”。投资这个游戏的第1条规则就是得能够玩下去。再好的投资理念都要放到实践中去验证。长期投资、逆向投资Z大的敌人是价值陷阱。即使再伟大的投资人,犯都是必然的。能否把犯的代价控制到一定范围内,是甄选出一个成熟投资人的关键。“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虽然各种投资方法都有可能产生好的投资回报,但其中隐含的是大不相同的。大多数情况下,国鹭书中所阐述的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理念都是减少( derisk)的好方法。
Z后,还是要有个好心境、好家庭、好身体。投资到Z后,反映的是你个人的真实性情和价值观。健康的环境和心情是长期修行的结果。成功诚然需要运气和际遇的配合,但能否幸福地去做投资则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如果有机会的话,这本书希望孩子们也来读。 张磊
于加州
Lake Tahoe, 2014年夏 自序
我投身股市已经 22年,进入基金行业担任职业投资人也已经 15年了,见证过 1992年排队买认购证时一本万利的疯狂,经历过 1999年纳斯达克鸡犬升天的科技股狂潮以及泡沫破裂后狂跌 90%的大崩盘,也参与了 2008年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对华尔街投行的挤兑。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我时常会有感而发,产生提笔写些什么的想法,却总是没能实现。
三年前开始写微博时,本来只想为自己散乱的投资思考留下只言片语,却意外地得到了各方朋友的支持和认可。几篇即兴写就的长微博,居然也都有三四千次转发和三四百万次阅读,着实让我惊讶。许多良师益友也一直劝我出本书,把近年写下的文章和随笔汇集成册,便于各方朋友阅读和指正。
这本书起名为《投资中Z简单的事》,字面上看是对于霍华德 ·马克斯的《投资Z重要的事》的东施效颦之举,但也有背后的深义。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我们固然可以通过金融学、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社会学、企业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来应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是否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追问什么才是投资的本质?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投资的本质?既然投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难以把握,我们能不能只试着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Z简单的事,把那些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在从业余炒股者成长为职业投资人的过程中,我在不同的阶段钻研过各式各样的投资方法:从打探消息、跟庄炒作,到定量投资、程序化交易;从看 K线图的技术分析,到看财务报表的基本面分析;从精选个股的集中投资,到行业配置的组合投资;从寻找未来收入爆发的成长投资,到专注现有资产低估的价值投资。这期间我也认识了投资风格各异的成功人士,意识到每个人的性格、经验、学识和能力决定了Z适合他的投资方式,不论哪种投资方法,只要做到精、做到深、做到专,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我在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因此它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一直坚持使用的投资方式。
诚然,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而言,价值和成长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没有成长的公司很难说有很高的价值,一个估值过高的成长公司也很难说是好的投资标的。但是,如果一定要区分狭义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话,我会把价值投资表述为 P0<
比如,我把选股的要素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并且淡化了时机的重要性(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难把握),于是选股的复杂问题就变成了寻找“便宜的好公司”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行业特性,利用波特五力、杜邦分析、估值分析等简单工具,弄清这个行业里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什么样的公司算“好公司”、什么样的价格是“便宜”。举例来说,对于餐饮业而言,回头客多、翻台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对于连锁零售业而言,同店增长高、开店速度快、应收账款低的就是“好公司”;对于制造业而言,规模大、成本低、存货少的就是“好公司”。
另外,我还努力奉行一些简单的原则,例如:
第1,便宜才是硬道理。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丰厚的回报。 A股市场鱼龙混杂,发现“价格合理的伟大公司”的难度远远超过寻找“价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断复制的事情,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可以不断地跨区域开新店,在全世界成功复制;二是做的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具备独占资源、品牌美誉度、专利、技术、寡头垄断地位、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Z终体现为企业的定价权。
第三,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百舸争流的行业,增长再快也很难找投资标的,不妨等待行业“内战”结束、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许多人担心在胜负已分的行业中买赢家会太迟,其实腾讯、百度、格力、茅台等企业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各自行业里的赢家了,但是十年来它们的涨幅依然惊人。
第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不论是巴菲特、索罗斯,还是邓普顿、卡尔 ·伊坎,投资领域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具有的逆向思维能力。 A股的情绪波动容易走极端,任何概念和主题,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都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是爆炒之后常是暴跌,因此对于如我这般手脚不快的人来说,“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以上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法则和工具,所以不可能“总是对”、也不一定“马上对”,但是这些法则和工具都是经过许多成功投资人长期验证的、触及投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是投资中Z简单的事,却也是投资中Z本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时空的不同而产生大的差异——虽然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段时间,市场的狂热让人觉得“这次不同了”。15年来,我身经历过两次市场对价值投资的广泛质疑,一次是 1999年纳斯达克泡沫的**,另一次是 2013年 A股的创业板热潮。虽然两次质疑相隔了 14年,但是其中的相似之处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感叹人性的亘古不变。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是人性中不变的贪婪和恐惧,总能让那些认为“这次不同了”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只不过是对历史的健忘。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父邱华炳。父是位大学教师,一生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学生遍布金融、财税、经济的各个领域。因为父,我在成长之初就近距离地接触到许多之后的业界精英并向他们学习。不论是在还是生活上,父都是我不折不扣的启蒙老师,他总是教育我做事先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多读书,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培养能力。父去世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每次遇到他以前的学生,许多人依然清晰地记得父说过的话和言谈举止的细节,他们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和深切怀念,总令我感动不已。本书的稿酬将全部捐给父生前从事的教育事业和关心的家乡公益事业。
Z后,要特别感谢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张磊先生是我Z钦佩的投资人,他对行业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企业品质的深入剖析、对格局变化的前瞻性把握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的序言无疑为本书增色许多。同时,我也衷心感谢巴曙松、詹余引、陈鸿桥、裘国根和赵丹阳等良师益友们拨冗为本书所写的语。韩海峰做了许多协助文字整理的细致工作,在此一并致谢。另外,要特别感谢湛庐文化的精心编辑,使原本杂乱无章的众多文章升华成一本脉络清晰的书。
谨以此书与所有的投资人共勉。由于本书由不同时间点所写的文章、随笔和演讲实录汇集而成,所作的一些判断和评论都带有鲜明的时间烙印和特定背景,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注意甄别。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欢迎各方朋友们批评指正。
邱国鹭
2014年7月
第二本书的阅读体验又有所不同,感觉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进行一次深入的灵魂对话。他不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和“如何做”。我记得他有一段关于“估值陷阱”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市盈率很低、股价看起来很便宜的公司,觉得捡到了便宜货,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它们便宜是有原因的,可能是行业在衰退,可能是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管理层存在问题。邱国鹭先生提醒我们,便宜并非总是好货,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寻找那些“好公司的便宜货”,而不是“便宜的坏公司”。这让我对“便宜”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盯着数字看,而是要去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听信所谓的“内幕消息”或者追逐市场的“热点”而损失惨重。邱国鹭先生的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曾经迷失的方向。他用扎实的逻辑和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之道,不在于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在于深入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及寻找那些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优秀公司。他反复强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道出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精髓。他鼓励我们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去思考,去评估一家公司的长期前景,而不是仅仅关注股价的短期涨跌。
评分终于把《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系列读完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邱国鹭先生的这套书,与其说是投资技巧的秘籍,不如说是他数十年投资生涯的沉淀和反思。我尤其喜欢他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的表达方式。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对投资懵懵懂懂的初学者,很多概念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比如他讲到“护城河”的概念,我当时脑子里闪过的就是中世纪的城堡,外面是壕沟,里面是高墙,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后来慢慢理解,在投资领域,护城河就是企业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比如品牌、专利、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等等。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平凡的企业,是如何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壁垒,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不倒的。
评分我最欣赏邱国鹭先生的一点,是他能够将一些非常抽象的投资理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案例,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道理。比如,他在解释“周期”时,并没有引用复杂的经济学模型,而是用“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来形容,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周期的存在和必然性。他告诉我,投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对时机的把握。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总会在极端的高点和低点之间摇摆,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抓住那些低点买入,在高点卖出的机会。这个简单的比喻,却让我对市场波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在市场狂热时保持警惕,在市场悲观时寻找机会。
评分总而言之,邱国鹭先生的这套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投资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让我明白,投资并非是凭空臆想或者追逐热点,而是需要深刻的理解、理性的分析和坚定的信念。他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引导我们认识到在复杂的金融世界里,如何找到那条通往成功的“简单”之路。这本书所包含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它会一直成为我重要的精神指引。
评分书中对于“风险”的定义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风险就是股票价格下跌,但邱国鹭先生告诉我,真正的风险在于“永久性损失本金的可能性”。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收益,更要警惕那些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的因素。他强调要寻找那些“安全边际”高的投资,也就是说,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样即使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也能有足够的缓冲。这个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偏好,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耐心”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太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但实际上,价值投资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邱国鹭先生在书中分享了很多他长期持有的优秀公司的案例,这些公司可能在短期内并没有惊人的表现,但却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让我意识到,投资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等待时间的玫瑰慢慢绽放。
评分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能力圈”的解读。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就像一个圆圈,圈内是我们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圈外则是我们不了解或不擅长的领域。在投资中,我们应该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只投资那些我们能够理解的公司和行业。一旦我们跨越了自己的能力圈,就很容易犯错。这让我反思了自己曾经因为“好奇心”或者“投机心理”而涉足不熟悉的领域,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邱国鹭先生的提醒,让我学会了更加审慎地选择投资标的,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认识到,投资不仅仅是关于金钱,更是关于认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企业的认知,对人性的认知,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邱国鹭先生在书中分享了他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他并不是那种只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做出投资决策的人,而是会深入企业,与管理层交流,了解行业动态。这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方式,让我意识到,想要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边界。
评分我一直以为投资是一件非常理性,甚至可以说是冰冷的事情,但读了邱国鹭先生的书,我才发现,在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蕴藏着人性最复杂的情感。他反复强调“人性”在投资中的重要性,比如贪婪和恐惧。市场波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恐慌性抛售,生怕自己的财富缩水,而另一些人则会因为市场的非理性上涨而欣喜若狂,认为这是财富暴增的机会。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往往是投资者犯错的根源。他用一种极其冷静的笔触,剖析了这些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并且教导我们如何去识别和克服它们。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往的投资经历中,有多少次是因为情绪失控而错失良机,或者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