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准备参加四级考试的读者 《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便携版》
科学统计,词频排序,助你走出记忆怪圈
全面瘦身,小巧轻便,随时随地背诵单词
标记重点,直击考点,复习记忆有的放矢
新鲜元素,记忆加速,优化升级助记方法
内容简介
《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便携版》是俞敏洪所著。该书针对受到百余万读者欢迎的《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进行了精简和压缩,词汇量不变,但开本更小巧轻薄,便于读者随身携带和在冲刺阶段进行词汇复习。
本书沿袭了以“词根+联想”记忆法为主,同时利用单词的分拆、谐音和词与词的联系形成一套系统、灵活、实用的记忆方法,与常规版本相比,创新性地将单词按照词频由高到低排序,避免只能背完A的困境,提高复习效率。
本书音频提供免费下载,朗读者为专业播音员,方便考生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同时掌握标准的英语发音。随书附赠价值100元网络课程及30元报名代金券(详见内封)。
作者简介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内页插图
目录
核心词汇1
高频词汇(词频≥11次)1
List11
List211
List320
List430
List539
常考词汇(词频6~10次)48
List648
List757
List866
List975
List1084
List1193
中频词汇(词频3~5次)101
List12101
List13110
List14118
List15126
List16135
List17144
List18153
低频词汇(词频≤2次)161
List19161
List20170
List21179
List22187
List23196
List24205
List25213
List26221
List27230
List28239
List29247
List30255
超纲词汇264
熟词僻义表280
中学已学单词307
索引317
前言/序言
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是充满理想、奋发向上的一代。今天的你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无论在大学里选择什么专业,英语都将是助你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阶梯。而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好的词汇书不仅能让你们牢固地掌握单词,而且能让你们获得记忆单词的诀窍,让你们喜欢背单词、喜欢学英语。很多英语单词可以拆分成类似汉字偏旁部首的结构——词根、词缀,它们通常的组成形式是:前缀+词根+后缀,例如diversion(n.转向;消遣)的结构是:di(离开)+vers(转)+ion(名词后缀)→转开,转向。熟识了常用的词根、词缀,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单词,记忆的效率也会迅速提高。即使在考试中遇到生词、难词,也可以通过词根、词缀来猜测其意思。本书介绍了600条左右的词根记忆法,涵盖了四级单词常用的所有词根、词缀,可以使大家在高效背单词的同时掌握一种考试猜词方法。
本书中的联想记忆包括分割联想、形近词比较、图形记忆、通过和生活相关的事物记忆等丰富的记忆方法。例如,feature(v.突出;由…主演n.特征;专题节目)的记忆方法为:我的未来(future)由我主演(feature);insight(n.洞察力)的记忆方法是:in+sight(眼光)→眼光深入→洞察力。此外,本书还编写了部分发音记忆、组合词记忆等方法,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法将带领大家体验真正轻松的单词记忆享受。
《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出版后,大量学员和读者通过书信与新东方联系,我欣喜地看到,这本书实现了我编写时的初衷,“词根+联想”幽默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住了四级词汇。但是很多同学也提到,《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太厚,开本大,不便携带,使随时随地背单词的愿望无法实现,而且原书打乱了单词的顺序,让一些学生对于单词的难易、重要程度无法辨别。因此,我们在结合四级考试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的姊妹篇《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便携版》(以下简称《便携版》)。
《便携版》延续了《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中实用、诙谐的记忆方法和清晰简洁的讲解,强调了考点提示,让考生的时间分配更有效。同时,《便携版》进一步优化了《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的记忆方法,以词根、词缀记单词为主,利用单词的拆分、谐音和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套系统、灵活、实用的记忆方法;另外,本书还将单词的已考词义突出显示,帮助考生把握考试重点。
《便携版》在继承《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特色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改动:
按词频排列单词
《便携版》结合历年的四级考试真题,通过电脑搜索的方法对大纲单词进行科学统计,按照词频高低排序,并且进一步将单词有机地分为高频词汇、常考词汇、中频词汇和低频词汇四部分。同时,我们将历次考试中出现过的熟词僻义、超纲词汇和中学已学单词归纳后单独列出,以便考生更合理地分配时间;把需要掌握的单词和知识点放在前面来讲,避免考生无重点、无主次且只能背完前面一小部分的尴尬。
四级词汇书瘦身,随时随地背诵单词
大多数同学专业课课程任务已经很紧张了,拿出大量的整块时间背单词效果往往并不是很好。因此,本书以口袋书的形式涵盖四级大纲单词和超纲单词,将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难点、辨析、用法等在[注意]中进行讲解归纳,帮助考生利用起零散时间。这样,考生就能随时随地巩固大纲词汇和知识点了。
难点、重点、语义突出显示
对于很多考生来讲,阅读是难攻克的,而阅读中难的是语义,语义难在搭配和不常见的词义。大多数学生孤立地背单词,就算啃完整本词汇书可能也不理解阅读文章。针对这一现象,《便携版》在《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的基础上将真题中出现过的常考搭配总结在[考]中,并且我们还把真题中考过的词义以蓝色重点标出,让考生利用有限的时间,直击考题。
优化原书记忆方法,轻松搞定四级单词
《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中幽默、诙谐的记忆方法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肯定,在《便携版》中我们对记忆法进一步优化,添加了新鲜元素,让考生在笑声中轻松记忆单词。
作为《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的姊妹篇,本书的选词、考点都保持原书原貌,考生可以在认真学习《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原书的基础上,把《便携版》作为学习的有效补充。在复习的初始阶段使用《便携版》“过单词”;然后在有一定词汇量后使用原书进一步全面巩固复习,通过例句深化记忆,熟悉真题的长难句,见识部分真题;在冲刺阶段再利用《便携版》快速巩固单词。
考生的支持和宝贵的建议促成了《四级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便携版》的完成,同时特别感谢汇智博纳图书工作室的金利、何静、杨云云、高楠楠、李岩岩、李素素、金梅等各位编辑,他们作出的贡献使本书能够及时与大家见面。衷心希望本书能够陪伴大家更好地进行复习。在此感谢所有热心的读者,并祝愿大家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深度解析现代文学思潮:从魔幻现实到后现代解构 图书名称: 现代文学思潮的演变与思辨:20世纪至今的文学图景 作者: 艾莉森·维克多 / 翻译:林之远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定价: 88.00 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至今,全球文学思潮变迁的重量级学术专著。它不仅关注文学表象的风格更迭,更致力于挖掘驱动这些变革的深层哲学、社会结构与历史语境。全书结构严谨,论证详实,旨在为研究者、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文学复杂性的全新视角。 第一部分:现代主义的余晖与转向(1900-1945)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性工作,重点分析了意识流叙事、时间碎片化处理以及对传统道德和意义体系的质疑。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巨匠的作品被置于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进行解读。 然而,本书的重点在于揭示现代主义的“转向”——即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后,文学如何从对“个体内心”的精细探究,转向对“外部世界失序性”的直接描绘。我们深入探讨了“失落的一代”的虚无主义倾向,以及在欧洲大陆文学中,存在主义思想如何为后续的文学实验铺平了道路。此处,我们特别分析了存在主义的“荒谬感”如何从哲学思辨转化为具体的叙事策略,为后来的反叙事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叙事 本章是全书的亮点之一,重点聚焦于20世纪中后期在拉丁美洲蓬勃发展,并迅速影响全球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本书摒弃了将魔幻现实主义简单等同于“奇幻元素堆砌”的肤浅认识,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定的“历史在场”的表达方式。 我们详细分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利奥·科塔萨尔等作家的作品,论证了“魔幻”并非脱离现实,而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政治动荡、殖民创伤与本土神话交织作用下,对主流西方理性叙事的一种有力抵抗和重构。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勾勒出魔幻现实主义与传统西方哥特文学、象征主义在本体论上的根本区别,强调其核心在于“将非凡视为日常的常态”。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魔幻现实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与变异,例如在美国后殖民语境下,它如何与民间传说和少数族裔经验相结合,产生出新的叙事张力。 第三部分:后现代的解构与游戏精神 进入后现代阶段,本书认为文学的核心特征转向了对“宏大叙事”的彻底瓦解和对语言边界的不断试探。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后现代主义的几大核心特征: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拼贴(Pastiche)、元小说(Metafiction)以及对作者权威的消解。 我们对巴特、福柯等思想家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例如,对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分析,不再停留于其结构精巧,而是深入探讨其如何通过“阅读行为本身”来质疑文本的封闭性和最终意义的确定性。 本书尤其强调了“戏仿”(Parody)和“拼贴”在后现代文学中的文化政治意义——它们既是对精英文化的嘲讽,也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个体试图构建意义的无奈尝试。我们认为,后现代文学的“游戏”精神,实际上是知识分子对意义崩塌后的一种复杂情感反应:既有解构的快感,也有意义真空带来的焦虑。 第四部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探索与未来走向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21世纪的文学图景。作者认为,当代文学正处于一个后后现代(Post-Postmodern)的过渡期,其特征是“新真诚主义”(New Sincerity)的回归与对全球化危机(气候变化、数字技术异化)的深刻反思。 我们探讨了“族裔文学”(Identity Fiction)的崛起,以及它如何挑战传统文学的普遍性范畴。例如,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书写,不再仅仅是关于“他者”的观察,而是直接参与到主流叙事框架的重塑中。本书对“生态批评”在文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探讨了当代小说如何通过拟人化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视角,来回应人类世(Anthropocene)的生态危机。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每讨论一个思潮,都辅以至少三部标志性作品的深度文本细读,确保理论不悬空。 2. 跨文化视野: 突破传统的欧美中心论,将拉丁美洲、亚洲及非洲的先锋文学思潮纳入核心分析框架。 3. 清晰的逻辑脉络: 全书采用清晰的编年史加主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能把握文学思潮之间的继承、对立与融合关系。 适合读者: 文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致力于提升文学鉴赏深度的普通读者 文化研究、传播学及哲学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一份对人类认知边界、语言极限以及意义本质的持续追问。它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回响和未解之谜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