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中醫虛勞證治專著,該書理法方藥俱備,文字簡要而重點突齣,對虛勞的病機闡發、論治大法和預防措施都子成體係,對中醫虛損學說的形成産生瞭深遠影響。其對虛勞病機的認識,對虛勞辨證、審脈、立法、製方、選藥的獨特見解,至今仍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本書據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柯氏原刻本整理。
        全書分上下兩捲。捲上首先提齣瞭虛勞之脈法,接著敘述瞭治虛之三本 、二統、六因,然後從髒腑論及證、治、防、護及易於混淆諸證的辨疑。捲 下主要介紹瞭虛勞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虛藥訛一十八辨。汪氏學術上宗《內 經》,對曆代名醫大傢,如丹溪、東垣、立齋等,從其說而不泥其說,獨善 治療虛勞病。
        本書全麵總結瞭汪氏多年治療虛勞病的臨床經驗,其所論及的治法方藥 對當今中醫臨床頗有啓發。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
    
捲上  1
  治虛脈法總括  3
  治虛脈法分類  3
  治虛三本  5
  治虛二統  6
  陽虛三奪統於脾  7
  陰虛之癥統於肺  8
  虛癥有六因  8
  心腎論  11
  心腎不交  11
  心腎不交與勞嗽總論  12
  五交論  13
  吐血論  13
  紅癥初治法  14
  勞嗽癥論  14
  勞嗽初治法  15
  乾咳嗽論  16
  咳嗽痰中帶血珠血絲  16
  論勞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  17
  虛勞內熱骨蒸論  17
  虛火伏火論  18
  遺精夢泄論  19
  腎痹論  20
  白濁白淫論  2Il
  女人虛勞  21
  屍疰傳屍勞等癥  21
  虛勞當治其未成  22
  知節  23
  知防  23
  二護  24
  三候  24
  二首  25
  三禁  25
  四難  26
  勞傷非弱癥  26
  嘔血見血非弱癥  27
  傷寒見血非弱癥  27
  腸風便血不同怯癥  28
  陽虛陰癥辨  28
  軟懶癥辨  29
  老年怯癥難治說  30
捲下  33
虛勞本治方  35
    歸養心脾湯  35
    歸養心腎丸  35
  養心固本丸  36
  養心固腎湯  36
  桑螵蛸散  36
  補元湯  36
  清熱養榮湯  36
  加味固本膠  36
  集靈膠  36
  清金養榮丸  37
  清金甘桔湯  37
  清金百部湯  37
  清金加減百閤固金湯  37
  大聖藥  37
  固金養榮湯  37
  清金甘桔湯  38
  加味犀角地黃湯  38
  瓊玉膠  38
  固本腎氣丸  38
  還元丹  38
  獺爪丸  38
  百部清金湯  38
治虛藥訛一十八辨  39
  人參  39
  黃柏、知母  39
  麥鼕、五味  40
  澤瀉  41
  桑皮  41
  桔梗  42
  丹皮、地骨皮  42
  生地  43
  茯苓  43
  黃芪  44
  白術  45
  柴鬍  45
  陳皮  46
  蘇子  46
  枳殼  47
  杞子  47
  當歸  47
  桂圓  48
柯跋  49
**方劑索引  50
從排版和裝幀來看,這本書也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紙張的質感很好,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距閤理,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更重要的是,書中對一些重要概念和名詞的注釋做得非常到位,對於不熟悉古代文獻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它不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雖然內容深邃,但整體呈現齣來的氣質卻是沉穩而大氣的,讀起來讓人心生敬畏。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傳授瞭多少具體療法,更在於它培養瞭讀者對傳統醫學應有的敬畏心和探索欲,是每一位緻力於中醫事業的人案頭必備的珍藏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精妙,邏輯性極強,每一個章節之間的銜接都非常自然流暢,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梳理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條理性,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應用,層層遞進,使得知識體係的構建非常穩固。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巧妙地平衡瞭理論的深度和臨床的實用性。它並沒有一味地強調理論的純粹性,而是緊密結閤臨床實踐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給齣瞭非常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思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入門路徑;而對於有一定經驗的醫生而言,它又能提供新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點。書中的圖錶和錶格製作得也非常用心,極大地輔助瞭記憶和理解,使得那些需要大量記憶的內容變得不再那麼枯燥乏味,簡直是良心之作。
評分這本書對於中醫藥理論的闡述,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感。它沒有過多渲染那些玄而又玄的哲學概念,而是將中醫的精髓——生命觀、人與自然的關係——用一種極其樸實、貼近生活的方式錶達齣來。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氣機升降”這類核心概念的闡釋,作者引用瞭許多古代醫案,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病機變化的全貌。閱讀此書,就如同走進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中醫世界,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那些看似簡單的描述,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需要反復揣摩纔能領會其妙處。對於希望深入理解中醫精髓、而非僅僅停留在應試層麵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最佳選擇。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時,我對它的期望並沒有太高,畢竟市麵上的中醫書籍太多瞭,能真正拿齣乾貨的不多。但讀完幾章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批判性思維。作者並非全盤接受古代醫傢的所有觀點,而是敢於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審視和反思,對於一些存疑的理論,會提齣自己的獨到見解,並給齣充分的論證。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個論斷都深信不疑,也激發瞭我去探究更多醫學文獻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醫學史的縮影,展現瞭中醫理論發展的脈絡和智慧的傳承。這種不盲從、重實證的精神,是當下許多醫學教育中急需強調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作者的敘述方式充滿瞭古典韻味,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學術氛圍。我特彆欣賞它對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論進行深入淺齣的剖析,用非常生動的語言把復雜的概念講得清晰明瞭。比如,在論述髒腑功能時,作者沒有堆砌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結閤大量的臨床實例,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理論是如何指導實踐的。讀起來,你會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對話。書中對一些經典方劑的演變和加減思路也闡述得非常透徹,對於我們這些臨床工作者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它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更深入到“為什麼”和“如何用”的層麵,這種深度和廣度是很多現代教材所不具備的。整體閱讀下來,我感覺自己的中醫思維框架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對於如何辨證論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