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门为焦虑严重、压力巨大的上班族和恐惧疾病、饱受疾病折磨的中青年朋友度身打造,既有能防止、调理心脏出问题的作用,还能从根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痛风等较难治愈的慢性病,对于像痔疮、皮肤病等较难解决的难言之隐,本书所给方法更是显效。另外,本书方子均来自于历代名医的经方、验方,多为药食两用之物。
★本书还特别指出疾病的根源绝大部分来源于人的种种不良情绪,如果忽视这一点,不注意修心,那么,世间再好的药物都只能治病不能养命。所以,有病要身心共养,方能救急、延命、养生,生命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随书赠送“罗博士开给您全家的救命之方”速查速用全彩拉页,用法用量效果一目了然。
本书里的25个经方和验方,全部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和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是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代代传承、救济天下病苦的瑰宝。现在,这些经典方剂经中医博士罗大伦筛选梳理并详细讲解,古方今用,不仅能从根上防止那些突发的、经久难愈的心脑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风等疾病,还能有效地调治皮肤病、痔疮等难言之隐。其中,本书部分方子由罗博士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分享后,已让广大观众受益。
本书介绍的每一个方子都有非常对症的具体调治思路和方法,所推荐的每一个药食同源的药都能在正规中药房买到。
罗大伦/著 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图解舌诊》《阴阳一调百病消》等让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著作。
序言
1.要相信自己身体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
2.强健心脑血管,防止猝死:三七西洋参粉
3.三七粉:专化瘀血,延缓衰老
4.大病之后,元气大伤,吃山萸肉恢复
5.耗神太多,身心太累,喝“炙甘草汤”防止心脏“偷停”
6.长期失眠老得快,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来泡脚
7.身体血液不足,用“玉灵膏”补
8.身体体质太差了,吃点“十全大补丸”补补
9.“六味地黄丸”肝脾肾全补,主要补肾
10.感恩“地龙粉”,治痔疮不一定要手术了
11.吃“当归苦参丸”,治疗热毒皮肤病
12.你万万想不到——治痛风要吃“乌鸡白凤丸”
13.“逍遥丸”,专治被气憋出病来的人
14.过敏性鼻炎太普遍,何方能绝根:“桔梗元参汤”“五味石膏汤”
15.老人孩子有严重的咽喉肿痛,可用仙方“普济消毒饮”
16.老人咳喘、痰多,用千古名方“三子养亲汤”
17.吃对阿胶,一生不贫血,发不白
18.瘀血导致的痛经,要吃“山楂红糖膏”
19.血虚、血瘀的女性要经常用“桃红四物汤”泡脚
20.手脚冰凉,离不开“当归熟地羊肉汤”
21.调治老胃溃疡的:“黄芪建中汤”
22.刚受寒感冒,服“天然感冒药”——紫苏叶
23.暑湿感冒引起高烧,会用到的药物藿香、佩兰
24.“藿香正气”不是治中暑的,是祛寒湿的
25.感冒后咽痛、痰黄、发热,用蒲公英熬水喝
26.遭蚊子叮咬后肿痒难消,一抹“八味锡类散”就好
27.万事皆可等,尽孝不能等
28.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的事情,我们躲不掉
29.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无数的温暖值得感恩
30.计较“回报”好不好
31.放不下,就不会新生
32.警惕!慢跑可能会导致猝死
33.白领的减压大法——清晨的静默
惟有对症之方,
方可救己救人于危厄
深秋时节,这本书定稿了,书里面的内容,是我之前写过的一些小文章,介绍过的一些实用的小方子,我对这些方子有些体会,所以写了下来介绍给大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身体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调整一下生活方式,或者通过食疗、按摩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着重推荐的理念。但是,还有一些时候,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及时运用这些方法,导致疾病发展……此时,除了上述手段,我们还要学会一些医药知识。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效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结果,疗效卓著,对此我们应该有所了解。比如,清代名医黄元御总结了鼻炎的治疗方法,创立了“桔梗元参汤”等几个方子。他的思路从《黄帝内经》而来,《内经》认为“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所以他从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入手,来治疗鼻炎。鼻炎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常规疗法往往疗效不佳,患者又非常痛苦,甚至会因为这种持续的痛苦,出现轻生的念头。而黄元御的方子,药物平和,对于各种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我推荐给很多患者,绝大多数对症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甚至痊愈。这样的医药知识,如果我们掌握一些,就可以帮助处于痛苦中的患者,救人于危厄,是人生中幸福之事。
但是,我一直反对单独讲中药方子,因为如果不讲清楚方子里面的道理,不讲清楚方子的适应症,往往不懂医药的读者,会自己胡乱使用,反而误事。所以,在每个方子里面,我都会反复讲述其中的道理,这是大家在阅读此书的时候,需要认真来研习的。只有大家了解了其中的原理,知道了方子的适应症,才能对症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切记,切记!
而在应用方子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附近中医的帮助,确认一下自己的体质是否与方子的适应症吻合,然后再对症使用,则更加稳妥。
我的微信公众号里,每天会收到无数朋友发来的咨询信息,深感世间病痛太多,实在令人痛心。所以,希望朋友们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运动锻炼,然后,再学习一些医学知识,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这个世界很美好,希望我们都能有健康的身体,来与这些美好交相辉映,共存于世。
罗大伦
我身边有好几位朋友深受慢性肠胃困扰,所以这本书里专门讲解“养胃”的那几章,我看得格外认真,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作者对于胃气、脾运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他没有停留在说“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这种泛泛而谈的建议上,而是深入分析了现代人饮食结构中,哪些微小的习惯正在悄悄损伤我们的脾胃之气,比如吃饭时看手机、狼吞虎咽等,这些日常被忽略的细节,在书中被提升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书中推荐的几款药食同源的食谱,操作性极强,所需食材大多可以在普通超市购得,烹饪过程也十分简便,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比如那个用山药、芡实搭配煮粥的方子,我给一位脾虚湿重的朋友试了,他反馈说,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最明显的感受是排便规律了,整个人也感觉轻松了不少。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中医的智慧融入到了最基础的“吃”这个行为中,让养生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现代“三高”问题时,展现出了一种极高的医学人文关怀。它没有简单地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视为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病判决”,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脏腑失衡、情志郁结等深层次中医根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心脏健康时,将“情志”与“心气”紧密联系起来的方式。现在很多养生书都回避或轻描淡写了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的篇幅去探讨如何通过正念、呼吸法以及适当的兴趣爱好来“养心”,这在当前的快节奏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我读到关于如何通过调整日常起居作息来辅助稳定血糖的章节时,里面的方法论非常具体,比如推荐了几种特定时间点饮用的代茶饮,我记下来在最近的午后尝试了,那种温和的、润物细无声的疗愈效果,远比我过去盲目追求某种“神奇”补品来得实在。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治病”,而是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不容易生病的生命系统。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感悟,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且实用的“生活化”中医理念,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中医“玄乎”的刻板印象。作者的文笔功力着实令人佩服,他擅长用大白话解析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比如讲解“湿气”在中医里的多重含义时,他没有堆砌佶屈聱牙的术语,而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类比,比如“像海绵吸水一样停留在身体里”,瞬间就明白了那种滞重感从何而来。书中对不同体质的个体化调理指导,更是体现了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养生指南,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观察舌苔的变化、感受身体在不同时节的反应。我尝试按照书里提到的几条季节性调理建议进行了调整,比如春季的疏肝,我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运动时间和饮食结构,几周下来,感觉精神状态确实好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犯困和烦躁。这种由内而外的调理,让人觉得身体的掌控权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疾病牵着鼻子走,这种赋能感,才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买书挺注重第一印象的,这本《救命之方》的封面设计,透露出一种既专业又贴近生活的态度,不像某些养生书那样故作高深,也没有过度渲染恐慌感。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对着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排版布局非常合理,章节划分清晰,重点内容都有加粗或者用小标题突出显示,即便是像我这种对中医理论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比如,关于日常的食疗建议部分,图文并茂,许多食材的功效解释得非常直观,甚至配上了不少采摘自古代医籍的插图,这无疑增加了书籍的厚重感和可信度。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某些传统方剂时,不仅仅是罗列药材,还会穿插一些古代医家的临床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老中医娓娓道来他的毕生经验,代入感极强。总的来说,从硬件到软件,这本书的制作水平绝对称得上是精品,让人愿意捧在手里细细品读,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这本书的诊断学部分,虽然篇幅不算最大,但却是构建整体养生观的基石。作者通过非常生动的故事,将“望闻问切”这些看似高深的技术,转化为了日常生活中可以自我观察的工具。比如讲“望诊”时,他会引导读者去留意自己皮肤上的细微变化,比如眼周的颜色、指甲的弧度和光泽等,告诉我这些都是身体内部环境的投影仪。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身健康的警觉性。特别是书中关于“辨证”与“定方”的逻辑推演过程,逻辑链条非常严密,让人清晰地看到,中医是如何从表象的症状,抽丝剥茧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即便是作为非专业人士阅读,也能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科学的健康判断框架,避免了被市面上各种相互矛盾的养生信息所迷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救命之方”,更重要的是,它给了读者一套自我检测和初步应对的“工具箱”,让我们能够更智慧地与自己的身体相处,真正做到未病先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