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李可临证要旨(2) | 
| 作者: | 无 著作 孙其新 编者 | 
| 定价: | 45元 | 
| ISBN号: | 9787509176955 |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4-09-01 | 版次:1 | 页数:486 | 
| 印刷时间:2014-09-01 | 印次:1 | 字数:394.00千字 | 
| 目录 | |
| 1经典有用难把握 1.1为什么要出《内经五运六气白话本》与《内经五运六气经典本》合订本 1.2学《内经·五运六气》的难点 1.3学习《内经·五运六气》的顺序 1.4《内经》的笔法 2古中医学圆运动 2.1李可研究彭子古中医学的思路 2.1.1研究彭子三阶段 2.1.2研究彭子学习方法 2.1.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问世的现实意义 2.1.4《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问世的重要贡献 2.1.5《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主要观点. 2.2《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临床运用 2.2.1《经验专辑》实践录 2.2.2近10年来治大证 2.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继承创新 2.3.1二者融合树两本 2.3.2阳气不到便是病 2.3.3相火离位温引敛 2.3.4顾护脾胃创新方 2.3.5治疗大证有突破 2.4笔者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心得 2.4.1河图为古中医学原理 2.4.2中气、相火为古中医学亮点 2.4.3木气为古中医学难点 2.4.4小柴胡汤、肾气丸为古中医学疑点 2.4.5六步间气辨证为古中医学特点 2.4.6十二经辨证为古中医特点 2.4.7六步间气辨证举隅 3六经辨证统百病 3.1自学从伤寒开始 3.2学伤寒从方人手 3.3牢记经方有效量 3.4六经辨证建思维 3.5学习伤寒苦读书 3.6返璞归真闯五关 3.7破疑解惑研经方 3.8发展经方三突破 附:伤寒俯视图 4要义护脾胃 4.1古中医学脾胃中心论观点 4.1.1五行以中土为中心 4.1.2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4.1.3运中土溉四旁,中气为五脏的后勤部 4.1.4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 4.1.5万病皆本气自病,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4.1.6先天后天孰为本,两本有界定 4.1.7后天无先天不立,先天无后天不继 4.1.8一般情况先救胃,特殊状态急救肾 4.2脾胃中心论临证细则 4.2.1食少呕泻停治病,病证冲突当从证 4.2.2苦寒变通反佐巧,甘寒养阴不碍胃 4.2.3热病急症霹雳攻,内伤热证温引敛 4.2.4少腹鼓凸大气陷,血证关键在脾胃 …… 5万病不治求于肾 6痰生百病虚为本 7调燮三焦治水气 8消瘤攻癌夺命汤 9攻癌2号五生饮 10阴不抱阳肾气丸 11诸急卒暴皆是风 12消渴理中救胃气 13汗法利窍宣脏腑 14和解少阳柴胡汤 15救阳破格救心汤 16破解经方见真功 17忆中医无冕——纪念李可先生逝世一周年 18医学从众九大家 19针刺放血治急症 20《李可经验专辑》校 21李可临床方剂学 22后记:命运总爱和我开玩笑 | 
| 内容简介 | |
| 李可被誉为21世纪中医无冕。作者根据李可所遵循古中医学的路子,深深体会:中医复兴的路在2000年前的古代,中医的生命、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它可以囊括百病,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全书按李可学术思想体系,由浅入深,分为理论篇、辨证篇、方剂篇、读书笔记篇等。由于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把它编写成“中医临床手册”,特就辨证、方剂专题做了详尽说明。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经方工具书的参考资料。 | 
| 作者简介 | |
| 孙其新,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辨证论治的整理和经方的临床应用。私淑医坛精英秦伯未、李可,在《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上发表“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李可学术思想探讨”等系列文章,出版《谦斋辨证论治学》《谦斋医学文稿》《秦伯未医案》《李可临证要旨1》《李可医案集》。《李可医论专辑》《古中医学、圆运动》《李可经方基础有效量》《李可肿瘤医案》等专著。 | 
这本书的包装看起来相当不错,封面设计得很朴实,但又不失专业感。装帧质量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我特意留意了印刷质量,字迹清晰,纸张也比较厚实,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对于我这种经常翻阅书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我喜欢这种扎实的纸质,它让翻书的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而且,书的尺寸也很合适,既不像大部头那样笨重,也不会太小显得廉价,放在书架上摆放也挺美观的。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整体呈现,因为我觉得一本好的书籍,从内到外都应该体现出其价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让我对它即将带来的知识内容充满了期待。书脊上的信息也标注得很清楚,方便我以后查找。总的来说,在拿到这本书的初步印象上,它已经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评分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常常感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瓶颈。我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方剂,但当面对实际的临床问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渴望能够获得一些来自临床一线的经验和指导,了解那些资深医者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治疗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我希望它能够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独特的见解,甚至是那些在经典著作中难以找到的“窍门”。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打破学习的困境,提升我的临床思维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运用中医知识去帮助他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中医学习旅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本真正有价值、有深度、又能引起共鸣的中医书籍并非易事。我一直信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对于那些仅仅罗列知识点、缺乏逻辑梳理的书籍,我往往提不起兴趣。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导我思考、启发我创新的著作。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者是一种对传统理论的独特解读。也许是作者在某个知识点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或者是他们将某个看似晦涩的理论,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阐释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通知识的壁垒,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认知框架。我希望它能点燃我对中医学习的热情,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可以不断发展、推陈出新的鲜活学问。
评分我一直对中医的临床实践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名家是如何解读经典、遣方用药的。市面上有很多理论性的中医书籍,但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案例分析和临证思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类书籍,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医的“活”的生命力,以及医者在面对复杂病情时是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智慧。我设想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哪怕是简短的医案,但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的思考过程,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剂,为什么调整这个剂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办法。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医的临床世界,去感受那种“大道至简”又“博大精深”的魅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中医临床思维的一个得力助手,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地触摸到中医的温度和脉搏。
评分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医名家的著作,有的是传记,有的是理论的集锦。但总觉得,有些书虽然内容很丰富,但读起来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深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中医核心、能够让我感受到医者“心法”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医治疗的精髓,而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具体的方药。我期待它能够带我领略名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那种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他们对生命规律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体会到,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包含了医者对病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中医的智慧,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