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作者L.兰德尔•雷新作,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现代货币理论的精华读本。
探索现代货币的本质,了解现代货币的运作机制,阐释汇率制度的选择机制,揭示金融危机的货币本源
书名:现代货币理论
定价:59.00元
作者:L.兰德尔•雷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1
页码:39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66945
• 《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明斯基与金融不稳定》作者又一力作
•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现代货币理论的精华读本
• 现代货币理论曾经正确预测欧元危机,理解“货币是什么”可以更助于我们理解世界经济发展。
• 本书并不需要读者有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背景,避免了术语和公式,以小案例和小问答来解释问题,更加生动有趣。
• 《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明斯基与金融不稳定》作者又一力作
•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现代货币理论的精华读本
• 现代货币理论曾经正确预测欧元危机,理解“货币是什么”可以更助于我们理解世界经济发展。
• 本书并不需要读者有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背景,避免了术语和公式,以小案例和小问答来解释问题,更加生动有趣。
序言Ⅰ
定义Ⅸ
引言 现代货币理论基础001
1宏观经济会计学基础012
1.1会计基础——流量(Flows)与存量(Stocks)012
1.2现代货币理论、部门收支与经济行为019
1.3存量、流量与资产负债表:浴缸类比027
1.4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大多数并非自由决定的:
2007年经济大衰退030
1.5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或名义资产)的会计处理037
1.6美国近期部门收支:“金发姑娘”与全球危机045
2本国货币发行者的支出055
2.1什么是主权货币055
2.2货币靠何支持?为何有人接受061
2.3税收驱动货币064
2.4民众不接受本国货币怎么办068
2.5用记账货币保留记录073
2.6主权货币与实物资产货币化077
2.7可持续性条件081
3国内货币体系: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092
3.1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借据092
3.2结算和金字塔式负债100
3.3危机中的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107
3.4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货币创造与银行同业结算111
3.5外生利率和量化宽松118
3.6中央银行与财政部协作的技术细节:美联储121
3.7财政部的债务经营130
3.8结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扮演的角色134
4独立货币发行国的财政运作137
4.1基本原则137
4.2主权政府预算赤字对于储蓄、准备金及利率的影响140
4.3政府预算赤字与储蓄的“两步式”过程146
4.4假如外国人持有我们的政府债券154
4.5货币偿付能力与美元的特殊性161
4.6主权货币和开放经济中的政府政策169
4.7使用外国货币的国家会怎样呢175
5主权货币国家的税收政策180
5.1我们为什么需要税收:基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的讨论180
5.2为什么要征税:以现代货币理论的方法来讨论186
5.3税收的再分配作用191
5.4税收与公共目的195
5.5向坏事而非好事征税197
5.6不可取的税收202
6现代货币理论与不同的汇率制度208
6.1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209
6.2浮动汇率210
6.3金属商品硬币?金属主义VS名目主义:
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罗马213
6.4金属商品硬币?金属主义VS名目主义:在罗马之后220
6.5汇率制度和主权违约226
6.6欧元:非主权货币的建立231
6.7欧元危机236
6.8欧元迎来终局了吗245
6.9小结:汇率制度与政策空间250
7主权货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政府该做些什么252
7.1政府可以负担所有支出并不意味着应增加支出253
7.2“自由”市场和公共目的256
7.3功能财政259
7.4功能财政与政府预算约束264
7.5关于债务上限的讨论(以美国为例)271
7.6利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预算态势277
7.7功能财政和汇率制度280
7.8功能财政与发展中国家284
7.9出口即成本,进口即收益——功能财政286
8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政策290
8.1功能财政与充分就业290
8.2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保障/最终雇主”计划302
8.3就业计划的管理305
8.4“就业保障/最终雇主”计划及其实例309
8.5就业保障与不平等316
8.6关于充分就业政策的结论320
8.7奥地利学派眼中的现代货币理论:
自由意志主义会支持就业保障吗322
9通货膨胀与主权货币326
9.1通货膨胀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26
9.2恶性通货膨胀的几种解释332
9.3现实世界中的恶性通货膨胀339
9.4恶性通货膨胀小结344
9.5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345
9.6结论:现代货币理论与政策350
10主权货币的现代货币理论354
10.1现代货币理论的正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355
10.2现代货币理论的正确预测:欧元危机357
10.3创造论与偿还说:货币发行者到底是怎样借款
与支出的361
10.4增加对就业保障需求的认识367
10.5现代货币理论与外部约束:固定还是浮动,
这是一个问题373
10.6货币“模因”(Meme)379
参考文献383
英文索引388
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学者。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就读期间师从海曼•明斯基,自此开始关注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金融不稳定性以及就业政策。
已出版中文作品有《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明斯基与金融不稳定》(Why Minsky Matt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a Maverick Economist)
序言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套研究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即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y Theory,MMT)。该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不新鲜,但其整合出的一套连贯的分析方法则令人耳目一新。在我1998年出版的著作《解读现代货币》(Understanding Modern Money)一书中,我曾尝试得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该书追溯了货币史及其分析方法思考史,介绍了货币理论,并从“现代货币”的角度检验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那时起,应用该理论解释相关细节的研究便迅速发展起来。
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现代货币理论入门》(Modern Money Theory Primer)的大幅度修订版。修订的目的在于:补充对前一版所提出的意见和该理论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拓展对各个研究方向的分析(如通货膨胀、税收、欧元区危机、汇率、贸易、发展中经济体等),改善某些章节的阐述(如介绍、结论等)。
自第一版出版后,现代货币理论已经在出版界、互联网甚至一些受欢迎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沃伦•莫斯勒(Warren Mosler)曾引用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一句名言来预测,现代货币理论将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被嘲笑;第二阶段,遭到强烈反对;第三阶段,不言自明。事实上,现代货币理论的许多内容属于第三阶段,之前的批判者均宣称他们其实早知会如此。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已经在大量的学术出版物中公布。此外,“博客圈”的发展也使这些观点传至世界各地。现如今,现代货币理论已成为一种合乎逻辑的理论,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但仅凭几篇学术文章和短小的博客文章无法对该理论进行全面详尽的介绍。
因此,本书将作为入门读物,填补学术期刊中正式的理论介绍和一些非正式的博客文章之间的学术空白。本书将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其今后更深刻地理解和研究该理论。我们将从两个概括性的问题开始:什么是现代货币理论?为什么现代货币理论如此重要?紧接着,我们将介绍宏观经济会计学基础,重点关注股票、现金流以及资产负债表。在正文部分将简洁清晰地阐释观点,在正文后的探讨框部分将就一些争议问题进行讨论。随后,我们将向读者解释货币如何在主权国家运行。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令人惊讶的便是,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尽管人们一直听说稳健的政府会平衡预算——就像家庭和企业一样,但事实上,这样的类比是错误的。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读者将会在读过此书后对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长久以来,现代货币理论研究被批判为过于关注美国案例,许多批判者声称该理论几乎无法应用到世界上那些不发行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当然,这样的批判有些夸张,因为现代货币理论学家已经将此理论方法应用到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然而,多数文献的确还只是停留在详细地介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发达国家的案例。许多批判者甚至认为,现代货币理论无法适用于实施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本书填补了案例不完整的空白——清晰地阐释了汇率制度的选择机制,并列举出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实际案例(通常实行货币钉住政策)。从这一点来看,这也是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普及。
相比1998年的著作《解读现代货币》,本书并未详细提及货币的历史与思想史。尽管本书将列举一些实例和数据,并就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操作进行相关讨论,但大多数的阐述仍将偏重理论,大部分的讨论也仍然维持在理论层面。但理论本身并不是那么难,它是建立在简单的宏观事实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旨在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也可以轻松理解。此外,本书尽可能避免批判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于已有的批判,本书将尽量为研究方法的改进做出积极贡献,保证阐述部分相对简洁。适当时,正文后的探讨框部分将进行一些更为专业的讨论与案例讨论,也将给出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探讨框部分为补充材料,对于时间较为紧张的读者来说,可略去不读。读者亦可以在阅读完每一章节正文部分后,再回过头来阅读探讨框部分。
在本书中,我们将检验宏观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经济的基础是否真实存在,并讨论政府如何发行本国的货币。我们将首先给出一个适用于所有货币制度的一般性分析,随后讨论在连续改变汇率制度——由浮动汇率制度到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再到固定汇率制度——是对国内政策所造成的限制。我们将发现浮动汇率制度可以给国内政策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此论断与论断,即开放经济下的“三元困境”——一个国家仅能选择三种政策中的两种,即维持汇率钉住制的稳定、维持利率稳定以及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相关。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汇率目标,便不能实施那些需要在强劲的经济增长下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国内政策。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们将探讨阿巴•勒纳(Abba Lerner)的“功能财政”(Functional Finance)方法如何遵从现代货币理论。这将引发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讨论,我们将不仅会讨论政策可以做什么,还会讨论政策应该做什么。但再次声明,讨论将较为宽泛,因为本书最重要的目标在于阐明理论,使其成为政策制定的基础,而非促成任何特定政策的制定。本书对于“大政府”和“小政府”的支持者们均适用。我本人对于政府类型的喜好众所周知,但现代货币理论本身是中立的。
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将近期研究所得出的原理应用于部门收支(Sectoral Balances)以及现代货币研究方法中。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Levy Economics Institute)在这项研究中走在前沿,如韦恩•戈德利(Wynne Godley)和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研究便对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尽管该研究所大多数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发达国家,但简•克雷格尔(Jan Kregel)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上宣读的论文中,便使用这种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行了分析。一些利维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还运用此方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创造计划。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清晰地给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国家的不同政策选择。
最后,我们将探索货币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货币无法像黄金一样成为一件商品,但其必须是一种借据(I Owe You,IOU)。尽管一些借据见票可兑换为贵金属,即使一个国家实施金本位制,其也是在使用货币型借据(monetary IOUs)。我们将说明为什么一些货币经济体在本国存在未就业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情况下,仍然低于其生产力运行。我们也将分析信誉的本质,即为什么一些货币性负债比其他类型的负债更易令人接受。正如我已故的导师海曼•明斯基常说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理解“货币究竟是什么”可以初步帮助我们分析究竟是怎样的错误导致了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也将会帮助我们理解欧元区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其从2010年开始所遭受的困难。
本书将对现代货币理论进行基本介绍,并不需要读者具有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背景。我将会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数学计算和术语,从我们所说的“第一原则”入手,构建有关货币如何有效运作的理论。尽管探讨各种政策及时事问题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些在2007年全球金融开始陷入混乱后产生的问题,但我将尽量按照本书编写的最初目的来完成撰写。
为了更广泛地检验本书对于潜在读者的应用效果,我开始在我的同事斯蒂芬妮•凯尔顿(Stephanie Kelton)运营的博客网站“新经济学动态”(neweconomic perspectives�眔rg)上发表本书的部分章节。每周一在网站独立页面——“现代货币入门”上更新,每周三晚上收集所有评论并给出我的回复,然后再出版本书。这让我可以将内容调整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样子。在一些案例中,我的一些回复和解答将会在本书中列出,其余的一些回复则安排在探讨框部分中。感谢所有的参与者给予的帮助,你们批判性的分析帮助我改进了本书的内容。在此版中,我也接受了一些本书在2012年第一次出版时收到的建议,如在探讨框部分加入了分析和问答。
感谢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和我一起工作的现代货币理论研究小组成员,他们和我一起推动了本理论的发展:沃伦•莫斯勒、比尔•米切尔(Bill Mitchell)、简•克雷格尔、斯蒂芬妮•凯尔顿、帕夫琳娜•切尔内娃(Pavlina Tcherneva)、马修•福斯塔徳(Matthew Forstater)、爱德华•内尔(Edward Nell)、斯科特•富尔怀勒(Scott Fullwiler)、埃里克•泰摩尼(Eric Tymoigne)。还要感谢许多我现在和过去的学生:若埃勒•勒克莱尔(Joelle LeClaire)、希瑟•斯塔任斯基(Heather Starzinsky)、丹尼尔•孔塞桑(Daniel Conceicao)、费利佩•雷森德(Felipe Rezende)、弗拉维娅•丹塔斯(Flavia Dantas)、严良(Yan Liang)、法迪勒•卡布(Fadhel Kaboub)、兹德拉芙卡•托多罗娃(Zdravka Todorova)、安迪•费尔克森(Andy Felkerson)、尼古拉•马修斯(Nicola Matthews)、沙昆塔拉•达斯(Shakuntala Das)、科琳娜•帕斯托雷(Corinne Pastoret)、迈克•默里(Mike Murray)、阿拉•塞梅诺娃(Alla Semenova)以及叶娃•涅尔西相(Yeva Nersisyan)。感谢沃伦•莫斯勒、莫里斯•塞缪尔斯(Maurice Samuels)、克利夫•瓦伊纳(Cliff Viner)以及斯科特•拉姆齐(Scott Ramsey)多年来对我们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项目的支持。同时,还要感谢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尤其是赫苏斯•费利佩(Jesus Felipe)对初期研究项目的资助,以及在哈萨克斯坦进行的两次研讨会的参与者们,是你们所提出的建议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
沃伦•莫斯勒、埃里克•泰摩尼、尼尔•威尔逊(Neil Wilson)对本书的版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叶娃•涅尔西相与米拉•梅莉莎娃(Mila Malyshava)则帮助我更新了数据。由衷感谢迪米特里•帕帕季米特里乌(Dimitri Papadimitriou)、简•克雷格尔和已故的海曼•明斯基以及韦恩•戈德利教授的支持,他们为利维经济研究所构建了一个受人欢迎、激动人心的研究环境。最后,感谢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建议我撰写第二版,这次的准备工作时间比想象中要久,感谢你们的耐心。
序言到此作结,我们将在新引言部分介绍现代货币理论的概况,以此作为本书的开始。
序言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套研究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即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y Theory,MMT)。该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不新鲜,但其整合出的一套连贯的分析方法则令人耳目一新。在我1998年出版的著作《解读现代货币》(Understanding Modern Money)一书中,我曾尝试得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该书追溯了货币史及其分析方法思考史,介绍了货币理论,并从“现代货币”的角度检验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那时起,应用该理论解释相关细节的研究便迅速发展起来。
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现代货币理论入门》(Modern Money Theory Primer)的大幅度修订版。修订的目的在于:补充对前一版所提出的意见和该理论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拓展对各个研究方向的分析(如通货膨胀、税收、欧元区危机、汇率、贸易、发展中经济体等),改善某些章节的阐述(如介绍、结论等)。
自第一版出版后,现代货币理论已经在出版界、互联网甚至一些受欢迎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沃伦•莫斯勒(Warren Mosler)曾引用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一句名言来预测,现代货币理论将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被嘲笑;第二阶段,遭到强烈反对;第三阶段,不言自明。事实上,现代货币理论的许多内容属于第三阶段,之前的批判者均宣称他们其实早知会如此。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已经在大量的学术出版物中公布。此外,“博客圈”的发展也使这些观点传至世界各地。现如今,现代货币理论已成为一种合乎逻辑的理论,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但仅凭几篇学术文章和短小的博客文章无法对该理论进行全面详尽的介绍。
因此,本书将作为入门读物,填补学术期刊中正式的理论介绍和一些非正式的博客文章之间的学术空白。本书将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其今后更深刻地理解和研究该理论。我们将从两个概括性的问题开始:什么是现代货币理论?为什么现代货币理论如此重要?紧接着,我们将介绍宏观经济会计学基础,重点关注股票、现金流以及资产负债表。在正文部分将简洁清晰地阐释观点,在正文后的探讨框部分将就一些争议问题进行讨论。随后,我们将向读者解释货币如何在主权国家运行。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令人惊讶的便是,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尽管人们一直听说稳健的政府会平衡预算——就像家庭和企业一样,但事实上,这样的类比是错误的。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读者将会在读过此书后对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长久以来,现代货币理论研究被批判为过于关注美国案例,许多批判者声称该理论几乎无法应用到世界上那些不发行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当然,这样的批判有些夸张,因为现代货币理论学家已经将此理论方法应用到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然而,多数文献的确还只是停留在详细地介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发达国家的案例。许多批判者甚至认为,现代货币理论无法适用于实施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本书填补了案例不完整的空白——清晰地阐释了汇率制度的选择机制,并列举出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实际案例(通常实行货币钉住政策)。从这一点来看,这也是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普及。
相比1998年的著作《解读现代货币》,本书并未详细提及货币的历史与思想史。尽管本书将列举一些实例和数据,并就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操作进行相关讨论,但大多数的阐述仍将偏重理论,大部分的讨论也仍然维持在理论层面。但理论本身并不是那么难,它是建立在简单的宏观事实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旨在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也可以轻松理解。此外,本书尽可能避免批判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于已有的批判,本书将尽量为研究方法的改进做出积极贡献,保证阐述部分相对简洁。适当时,正文后的探讨框部分将进行一些更为专业的讨论与案例讨论,也将给出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探讨框部分为补充材料,对于时间较为紧张的读者来说,可略去不读。读者亦可以在阅读完每一章节正文部分后,再回过头来阅读探讨框部分。
在本书中,我们将检验宏观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经济的基础是否真实存在,并讨论政府如何发行本国的货币。我们将首先给出一个适用于所有货币制度的一般性分析,随后讨论在连续改变汇率制度——由浮动汇率制度到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再到固定汇率制度——是对国内政策所造成的限制。我们将发现浮动汇率制度可以给国内政策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此论断与论断,即开放经济下的“三元困境”——一个国家仅能选择三种政策中的两种,即维持汇率钉住制的稳定、维持利率稳定以及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相关。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汇率目标,便不能实施那些需要在强劲的经济增长下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国内政策。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们将探讨阿巴•勒纳(Abba Lerner)的“功能财政”(Functional Finance)方法如何遵从现代货币理论。这将引发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讨论,我们将不仅会讨论政策可以做什么,还会讨论政策应该做什么。但再次声明,讨论将较为宽泛,因为本书最重要的目标在于阐明理论,使其成为政策制定的基础,而非促成任何特定政策的制定。本书对于“大政府”和“小政府”的支持者们均适用。我本人对于政府类型的喜好众所周知,但现代货币理论本身是中立的。
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将近期研究所得出的原理应用于部门收支(Sectoral Balances)以及现代货币研究方法中。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Levy Economics Institute)在这项研究中走在前沿,如韦恩•戈德利(Wynne Godley)和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研究便对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尽管该研究所大多数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发达国家,但简•克雷格尔(Jan Kregel)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上宣读的论文中,便使用这种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行了分析。一些利维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还运用此方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创造计划。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清晰地给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国家的不同政策选择。
最后,我们将探索货币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货币无法像黄金一样成为一件商品,但其必须是一种借据(I Owe You,IOU)。尽管一些借据见票可兑换为贵金属,即使一个国家实施金本位制,其也是在使用货币型借据(monetary IOUs)。我们将说明为什么一些货币经济体在本国存在未就业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情况下,仍然低于其生产力运行。我们也将分析信誉的本质,即为什么一些货币性负债比其他类型的负债更易令人接受。正如我已故的导师海曼•明斯基常说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理解“货币究竟是什么”可以初步帮助我们分析究竟是怎样的错误导致了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也将会帮助我们理解欧元区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其从2010年开始所遭受的困难。
本书将对现代货币理论进行基本介绍,并不需要读者具有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背景。我将会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数学计算和术语,从我们所说的“第一原则”入手,构建有关货币如何有效运作的理论。尽管探讨各种政策及时事问题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些在2007年全球金融开始陷入混乱后产生的问题,但我将尽量按照本书编写的最初目的来完成撰写。
为了更广泛地检验本书对于潜在读者的应用效果,我开始在我的同事斯蒂芬妮•凯尔顿(Stephanie Kelton)运营的博客网站“新经济学动态”(neweconomic perspectives�眔rg)上发表本书的部分章节。每周一在网站独立页面——“现代货币入门”上更新,每周三晚上收集所有评论并给出我的回复,然后再出版本书。这让我可以将内容调整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样子。在一些案例中,我的一些回复和解答将会在本书中列出,其余的一些回复则安排在探讨框部分中。感谢所有的参与者给予的帮助,你们批判性的分析帮助我改进了本书的内容。在此版中,我也接受了一些本书在2012年第一次出版时收到的建议,如在探讨框部分加入了分析和问答。
感谢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和我一起工作的现代货币理论研究小组成员,他们和我一起推动了本理论的发展:沃伦•莫斯勒、比尔•米切尔(Bill Mitchell)、简•克雷格尔、斯蒂芬妮•凯尔顿、帕夫琳娜•切尔内娃(Pavlina Tcherneva)、马修•福斯塔徳(Matthew Forstater)、爱德华•内尔(Edward Nell)、斯科特•富尔怀勒(Scott Fullwiler)、埃里克•泰摩尼(Eric Tymoigne)。还要感谢许多我现在和过去的学生:若埃勒•勒克莱尔(Joelle LeClaire)、希瑟•斯塔任斯基(Heather Starzinsky)、丹尼尔•孔塞桑(Daniel Conceicao)、费利佩•雷森德(Felipe Rezende)、弗拉维娅•丹塔斯(Flavia Dantas)、严良(Yan Liang)、法迪勒•卡布(Fadhel Kaboub)、兹德拉芙卡•托多罗娃(Zdravka Todorova)、安迪•费尔克森(Andy Felkerson)、尼古拉•马修斯(Nicola Matthews)、沙昆塔拉•达斯(Shakuntala Das)、科琳娜•帕斯托雷(Corinne Pastoret)、迈克•默里(Mike Murray)、阿拉•塞梅诺娃(Alla Semenova)以及叶娃•涅尔西相(Yeva Nersisyan)。感谢沃伦•莫斯勒、莫里斯•塞缪尔斯(Maurice Samuels)、克利夫•瓦伊纳(Cliff Viner)以及斯科特•拉姆齐(Scott Ramsey)多年来对我们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项目的支持。同时,还要感谢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尤其是赫苏斯•费利佩(Jesus Felipe)对初期研究项目的资助,以及在哈萨克斯坦进行的两次研讨会的参与者们,是你们所提出的建议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
沃伦•莫斯勒、埃里克•泰摩尼、尼尔•威尔逊(Neil Wilson)对本书的版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叶娃•涅尔西相与米拉•梅莉莎娃(Mila Malyshava)则帮助我更新了数据。由衷感谢迪米特里•帕帕季米特里乌(Dimitri Papadimitriou)、简•克雷格尔和已故的海曼•明斯基以及韦恩•戈德利教授的支持,他们为利维经济研究所构建了一个受人欢迎、激动人心的研究环境。最后,感谢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建议我撰写第二版,这次的准备工作时间比想象中要久,感谢你们的耐心。
序言到此作结,我们将在新引言部分介绍现代货币理论的概况,以此作为本书的开始。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理论的创新性,更在于其启发性。它鼓励读者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更加批判性和开放性的视角去审视经济现象。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对新闻报道、经济数据甚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分析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是我阅读其他很多经济学书籍时所不曾有过的。它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运行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社会治理和国家发展的思想史。作者在论述货币理论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税收、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家主权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议题。这种多角度、跨领域的分析,使得《现代货币理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并为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权力和制度”在经济运行中作用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经济活动并非纯粹的市场自发行为,而是深刻地受到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虽然内容本身是经济学理论,但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采用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辩证的思考和逻辑的张力。他在阐述核心观点时,往往会先抛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然后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其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能引导读者主动去思考,去探究理论背后的逻辑。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思想的对话,与作者一同探索经济世界的奥秘。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对“货币”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是其最引人入胜之处。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货币,在这里被剥去了层层神秘的面纱,展现出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和内在逻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货币看作是一种交换媒介,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其作为国家主权和税收体系产物的根本属性。这种观点,挑战了我以往对货币发行、价值支撑的许多“常识”,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政府在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角色。以往我总觉得,政府发行货币是为了“印钱”,是为了“解决财政赤字”这种负面形象,但书中却强调了货币作为一种公共品,以及政府通过支出创造货币,从而驱动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这种由“财政赤字”到“公共支出”的视角转换,无疑是颠覆性的,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传统的经济学观念所束缚,而忽略了更根本的现实。
评分总而言之,《现代货币理论》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意义的著作。它挑战了许多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为理解现代经济运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框架。虽然内容可能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思考,但其带来的思维启迪和知识增益,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对于任何渴望深入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对宏观经济政策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读”之作。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评分坦白讲,刚开始接触《现代货币理论》时,我也曾对书中一些激进的观点产生过疑虑。毕竟,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经济教育以及媒体的普遍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作者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以及对现有经济学体系的深刻反思,一步步地打消了我的疑虑,甚至让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以往的认知。这种挑战固有观念、重塑知识体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体验。它让我明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质疑和探索,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关键。
评分书中对于“就业”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就业保障计划”等概念,阐述了政府作为最终雇主的责任,以及通过创造就业来维持经济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积极意义。这种将就业视为经济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的观点,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当前的经济政策是否过于侧重于GDP增长,而忽略了更具社会意义的就业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书中提出的这些理念,似乎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现实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地引用历史案例和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紧密地与现实生活相勾连。比如,关于通货膨胀的讨论,不再是简单地归咎于“货币超发”,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供需失衡、资源瓶颈等多种因素,并巧妙地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置于一个更宏观的框架下去理解。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经济运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经济问题的简单化理解,恰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评分对于那些曾经对宏观经济政策感到困惑的读者来说,《现代货币理论》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著作。它不仅解释了为何某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失效,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操作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财政赤字的态度转变,从以往普遍的“警惕”和“规避”,转变为将其视为一种潜在的经济刺激工具,只要能够有效利用,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它并非洪水猛兽。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对于理解当前许多国家的经济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当真如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将我一直以来对经济学的固有认知,像打翻的颜料盘一样搅得支离破碎。刚拿到《现代货币理论》这本书时,老实说,内心是充满了一丝期待又夹杂着些许忐忑的。我并非经济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总会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然而,兰德尔·雷(L. Randall Wray)的名字,以及中信出版社的出品,多少让我觉得这本著作或许会有些“不一样”。果不其然,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经济学著作那样,上来就堆砌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而是更像是娓娓道来,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体系,用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