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语:
本书从“做自己”的角度切入,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子关系、婆媳关系、单身男女,提供心理学的建议,活出真自我,让中国夫妻和单身男女重新认清现象背后的事实,认清情与爱,收获幸福。
基本信息
中文书名:《中国式的情与爱》
ISBN:978-7-5502-9321-2
作者:武志红 青音
定价:48.00元
开本:16开
版别: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7月出版
上架建议:心理/励志
编辑
真正解决婚恋、家庭难题的心理学读本!
武志红老师为心理学家、书作家,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而非半路出家的情感专家。青音不仅是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而且是在心理疗愈和节目主持两个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通过情感心理节目解决过上亿个真实的心理学案例。因此,本书强调心理学的运用,强调彻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与陆琪等情感指导的图书截然不同。
面对纷纷扰扰的家庭关系、雾里看花的情与爱,本书以睿智、柔软的方式,从“做自己”的角度,给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子关系、婆媳关系、单身男女,提供的心理学建议,帮助大家活出真自我,让中国夫妻和单身男女重新认清现象背后的事实,认清情与爱,收获“脚踏实地”的幸福。
内容简介
中国式的家庭,是中国式情与爱的写照:
妻子总是习惯把老公当孩子对待;孩子,老公靠边站,夫妻关系和子关系的次序错乱;独生子女家庭危机四伏;婆媳关系,总是处于没完没了的战争状态;儿子却在妈妈理直气壮的爱中备受煎熬;或者,你的婚姻正在遭遇第三者;或许,你已经成为不肯离婚的“正宫”……
还未走入家庭的单身男女感叹:
对的人,在那里;我这么,为什么成为“必剩客”;“公主病”,天经地义,男人们为何说三道四;“我爱你”“对不起”,一个大男人怎么说出口;面子!面子!面子!唉……好累……
目录
篇 中国式家庭
中国式爱情的样子
结婚,但未必经历爱情 003
爱情是靠不住的 004
不敢、不会把爱活出来 005
爱情是凄美虚无的,物质保障才是可靠的 006
夫妻关系和子关系的次序,90%的中国人都搞错了
妈妈是孩子生命中个爱的人 008
父是孩子的个敌人 009
“妈宝男”也可以遗传 010
有效沟通,确保存在感 011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 013
究竟谁在为所欲为
“丧心病狂”晒娃党 015
“某某妈”,注意啦! 016
你是生育机器吗?嘴上说不,行动说是 018
独生子女家庭的危机,如何防患?
家庭之内,宇宙的中心;家庭之外,难以适应 020
出生至六个月,尽量给孩子全然的满足 021
孩子一点点长大,父母一步步放手 023
掌握自己的人生,温和而坚定 025
第二篇 解剖密关系
对的人,在哪里?
恋爱时因为互补在一起 029
结婚后因为互补而战争 030
关系是创造出来的 031
在情感里,我们一定要完全真实
包容,才能活出那个有攻击性的真实自我 034
“”,是另一种形式的攻击 035
包容,是有容量去化解对方的攻击 036
包容,带来美妙的步调一致 038
敌意一定唤起敌意,而爱则唤起爱 039
第三者的真相
“经典款”第三者 042
插足是竞争、嫉妒、破坏,并非爱 044
把爱挂在嘴边,只是为了掩饰一个事实 046
不肯离婚的“正宫”
家破碎了,世界就会分崩离析 048
我要虚幻的面子,而非真实的人 050
我要报复你,坚决不离婚! 051
脚踏两条船的人
既要稳定,又要激情 054
透过爱情的镜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055
狡兔三窟,才有安全感 056
与其等你抛弃我,不如我先伤害你 058
在关系中解决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059
第三篇 如今的中国女人
“公主病”病号的幸福密钥
中国流行“公主病” 065
女人就应该被照顾吗? 067
“公主病”的由来 068
辨识自己的行为指向,带着觉知去做“婴儿”和“妈妈” 070
为什么好女人都被剩下了?
女孩太,就会被剩下? 072
妈妈说“你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 073
美满的婚姻需要先跟自己的父和解 075
其实“想嫁的都嫁了” 076
女性单身真的那么可怕吗?
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明显增多 078
受教育程度越高,活得越清醒 080
单身并不可怕,活好自己才重要 081
爱购物,为哪般
“火鸡好吃的滋味就是在你将吃未吃的时候” 083
女人的感性需要具体、丰富刺激的滋养 085
女人越会购物,家庭越美好 086
成为“不招人待见”的妻子需要几步?
把老公当成孩子,婚姻关系都很糟糕 088
不是关心,是控制 089
我永远都是对的 090
你永远都对不起我 090
只有爱会换来爱,怨只会换来怨 091
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的强大
为什么中国女人脾气大 094
女人的强势,源自缺乏真正的平等 096
真正强大的女人,一定是柔和的 097
第四篇 如今的中国男人
解读中国式男人
不能有欲望的中国男人 101
另类男人—“小鲜肉” 103
男孩的教养方式 104
男人婚后对妻子没有“性趣”?
“白玫瑰”与“红玫瑰” 105
与妻子发生热烈的情感,是有罪的 107
关键点在于男人,和女人没有多大关系 108
小时候没有与妈妈建立清晰的“边界” 109
“性人格”是否健康,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10
“面子”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要?
面子其实是一种畸形自恋 112
我们愿意制造嫉妒,也愿意嫉妒别人 114
成长“里子”,才能从“面子”的黑暗势力中脱身 115
说句“我爱你”“对不起”就这么难?
“恨”不能说,“爱”也不能说 117
“不好意思”=不准备负责任 118
心口和喉咙之间,横亘着羞耻 119
真正的爱是努力去做,是分享内心丰富的滋养 120
“中国式好人”在婚姻中的危害
“好人”心里藏着破坏欲望 122
你的价值建立在你对他人的价值之上? 123
对自己很残酷,对自己的人更加残酷 124
“好”的程度越严重,“恨”的程度也越严重 126
“中国式好人”怎么破?
“好人”的判断标准:日子过得舒不舒服 128
打破“好人”魔咒的步:学会维权 130
打破“好人”魔咒的第二步:建立边界 131
打破“好人”魔咒的第三步:爱自己 132
老公是“妈宝男”,怎么破?
“妈宝男”的特征:始终与妈妈一体 133
“妈宝男”的“爱”,是对“恨”的防御 135
遇到“妈宝男”,你该怎么办 138
第五篇 不肯放手的父母
婆媳关系,两个女人的战争
妈妈只有一个,媳妇可以再找? 143
儿子在妈妈理直气壮的“爱”中备受煎熬 144
共生与边界不清,使得处好婆媳关系难上加难 145
丈夫与婆婆的共生程度决定婆媳关系的好坏 148
婆媳关系的本质是三角关系
婆媳战争里隐秘的因素 150
直面难启齿的问题 152
如何理顺婆媳关系
现代婆婆的“悲惨” 154
丈夫:妈妈我很爱你,但请你尊重家庭的序位 155
爸爸,放过你的女儿
有女儿的家庭,男人更不愿离婚 158
有女儿的爸爸需要处理更多心理焦虑 159
父母对孩子健康的爱,应该指向分离 160
第六篇 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你妈总是催你结婚生孩子?
和别人“不一样”就“不正常”? 165
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不孝顺”? 167
不要在“爱孩子”的旗帜下害孩子 168
父母催婚,我们如何应对
催婚是一场持久战 170
应对方法之一:主动出击 171
应对方法之二:充分准备 173
应对方法之三:从小事开始 174
怎样才是“做自己”
“做自己”不是“想干吗就干吗” 177
好的关系就是让你成为你自己 178
人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被认可” 119
为什么中国人做自己很难 180
如何“做自己”
在中国,“做自己”很危险 182
认清楚“真自我”和”假自我” 183
“做自己”是尊重生命力本身 185
活出真自我的两种方法 186
作者简介
武志红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创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在广州、上海、北京均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代表作:《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梦知道答案(升级版)》《为何家会伤人》《你就是答案:活出的自己》《感谢自己的不》等。
以《十诫》及《蓝》《白》《红》三部曲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青音
"心联网科技"创始人兼CEO,中国主持人领域自媒体品牌,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是在心理疗愈和节目主持两个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她于1999年开始在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情感心理节目解决过上亿个真实的心理学案例,专注于"学习爱,轻心理"的心灵疗愈事业。
2015年,青音辞去台的工作,创办"心联网科技",开发了一系列专注于情感抚慰和情绪疗愈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粉丝数近百万的公众微信号“青音”每晚发布《晚安心灵语音》,爱奇艺的心理脱口秀《听青音》点击量破亿,喜马拉雅DJ榜的收听率青音一直稳居。2015年青音创办“主播自媒体联盟”,现有七百多位主播加盟其中,已成为各个平台的佼佼者和竞相邀请合作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她创立的课程品牌“青音魔法学院”,邀请知名心理专家和兴趣达人入驻授课,成功将粉丝转化为学员,帮助其成为有爱有趣的“更好的自己”。未来她将着力打造一个情感互助平台,让每一个孤单的灵魂互爱互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
............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理解。之前我总以为爱就是轰轰烈烈,就是时刻黏在一起,就是无条件地付出。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看见和接纳,是一种允许对方做自己,同时也允许自己做自己的自由。它探讨了许多关于“界限”的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在爱的名义下,试图去控制对方,或者又因为害怕被抛弃而丧失自我。作者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理论,但解释得非常生动,让我不会觉得枯燥。尤其是关于“依恋类型”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容易在关系中感到不安,或者总是对关系保持距离。这本书不是让你去改变对方,而是让你去改变自己,从根本上提升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它鼓励我们去探索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感受,去理解那些让我们做出不合理行为的内在原因,然后才能真正地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健康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它在探讨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瘾”的时候,比如对认可的渴望、对完美的追求,还有那种即便知道不好却依然深陷其中的关系模式。作者用了很多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一点点地剥开来,让我们看到这些“瘾”是如何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甚至塑造了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投射”的部分,原来我们对别人的很多评判,很多时候都在无意识地反映着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和不接纳。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身上原来也有那么多影子。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的心灵鸡汤,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然后才有机会去改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向外寻求的爱和认可,最终都需要回到内心去寻找。它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以及如何才能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活出更真实、更自在的自己。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男女之间的情感和沟通方式有很多天生的差异,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些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且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法去弥合它们。它不仅仅是关于爱情,更像是关于如何真正地“活出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能够点醒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不自知的思维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责任”的讨论,它不只是指对关系的责任,更是对自己情绪、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这本书让我反思,我是否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不快乐归咎于外界,或者期待别人来填补我内心的空虚。它强调了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的作用,让我们明白,只有当我们自己内心是丰盈和完整的,我们才能真正地给予和接收爱。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在挖掘内心更深处的宝藏,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勇气。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中,是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深处脆弱和缺失的地方。这本书恰好就触及了这一点,它通过对“内心冲突”的解析,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关系中感到痛苦和迷茫,并非是对方的问题,而是源于我们自身未能整合的内在部分。作者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通过他通俗易懂的讲解,我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比如,童年时期我们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模式,是如何悄悄地影响我们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选择和互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真正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首先要学会的是与自己和解。那些我们极力想要隐藏的弱点,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恐惧,都可能在关系中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它鼓励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内心的阴影,去理解自己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背后隐藏的需求,从而才能真正地放下那些不健康的防御机制,以更开放、更真实的姿态去爱和被爱。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颠覆了我之前对亲密关系的许多认知。它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尴尬和痛苦的真相,而是直面我们与伴侣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为什么我们总是陷入重复的争吵模式,为什么明明相爱却又互相伤害。特别是关于“情感账户”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日常的互动,就像是在这个账户里存取,而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对方的信任和爱。更让我惊奇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作”,为什么会故意制造距离,原来这些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心理动因。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以及我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的需求。它不是在指责谁对谁错,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找到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式去经营一份长久而美好的关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关于“爱”的深度解剖课,虽然过程有些疼痛,但收获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