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畅销书籍 常备工具书 正版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曾林

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畅销书籍 常备工具书 正版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曾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林 著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文字
  • 教学参考
  • 曾林
  • 古汉语词汇
  • 正版
  • 全新版
  • 精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806829653
商品编码:2553803871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畅销书籍 常备工具书 正版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作者曾林
定价59.8元
ISBN号9787806829653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版次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开本:大32开重量:0.4
版次:1字数: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本词典从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一般读者阅读古籍的需要出发,收录古汉语常用、次常用字7000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此外还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复音词10000余条(包括部分百科行条目)。本词典所选条目有的来自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有的来自其他常见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难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词典释义简明,在单字义项前标注了词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指出词类活用的情况;部分单字下还设有【注】和【辨】,对学习古汉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辨析。

  编辑推荐

  1.版2万余册;
  2.紧密联系中学新编语文教材,释义和例句兼顾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
  3.特色亮点在于,单字的义项前注明词性,突出了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4.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方便读者理解文句。




  作者介绍
曾林,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在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前,还做过初中语文老师。熟悉教学大纲和文言文教学,熟悉考试要点和学生掌握的难点。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代汉语词典的简介,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特定书籍的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 --- 汉字之源,文脉之承:一部深度探索古典语境的工具书 书名(示例,假设): 《典籍释诂:古代汉语词汇辨析与应用全鉴》 作者群: 汇集多位古代文学、语言学专家与现代古典文献学者 出版社: 鸿文博雅出版社 定价: 人民币 288.00 元 字数: 约 180 万字 开本: 16 开,精装/函装 --- 【内容提要:穿越时空的语言指南】 自甲骨文的契刻之始,到先秦诸子的磅礴论述,再到魏晋风流的婉约清俊,古代汉语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古语词汇的音、形、义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今日读者在面对《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乃至明清小说时,常因词义的“古今异用”而产生理解偏差。 本词典,《典籍释诂:古代汉语词汇辨析与应用全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力求全面、严谨、深入的工具书。它并非仅仅罗列词条,而是着眼于“用”与“辨”,致力于为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及古籍阅读者提供一把精准的“语义之钥”。 本书突破传统词典的窠臼,从古代汉语的核心词汇、高频难词、特殊语境词三大维度进行构建,收录词条超过十万条目,旨在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古典精神世界的坚实桥梁。 【核心特色深度解析】 一、 词义的“多维坐标”解析 古代词汇,尤其是一些通用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文献体裁中,往往呈现出“一词多义”甚至“义项转移”的现象。本书在处理此类词条时,采用“坐标系”的解释模式: 1. 时代标记: 清晰标注该义项主要活跃的时期(如:先秦、汉代、唐宋、元明清)。 2. 文体区分: 明确指出该义项在经学、史学、辞赋、诗歌、小说中的具体指代。 3. 溯源考证: 对核心义项进行简要的词源学分析,追溯其词义的演变脉络,厘清“本义”与“引申义”的边界。 例如,对于“走”字,本书会详尽区分先秦时期的“奔跑”义(本义)与后世常见的“行走”义,并引用《左传》《史记》中的确切例证,杜绝望文生义。 二、 辨析模块:化解“同形异义”之惑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发展与重塑。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形体相同而意义迥异的词汇,极易混淆读者。本书特别设置了“辨析专题”: 辨“古今异义”: 专门针对如“汤”(古指热水/今指汤药)、“丈夫”(古指成年男子/今特指男性)等常见误区进行集中梳理。 辨“同形异音”: 针对异读词,如“为”(wéi/wèi)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与词性变化,提供清晰的判断标准。 辨“对立关系”: 梳理古代常用的否定、反问、感叹词(如“毋”、“勿”、“曷”、“庶几”)在句法结构中的精确功能。 这种对比式的讲解,能有效提升读者对古代语法的敏感度。 三、 语境穿透:典籍引证的深度与广度 本词典的立足点在于服务于“阅读经典”的需求。因此,每一个重要的词义解释后,均附有权威、精准的引证: 广度: 涵盖“十三经”、“二十四史”的代表性篇章,兼顾汉魏六朝的笔记、志怪小说,以及唐宋八大家散文,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引文样本库。 深度: 引文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摘取最能体现词义特性的句子。更为关键的是,针对疑难句,我们提供了精炼的“句义释读”,确保读者在理解词汇的同时,也能把握其在古文中的实际作用。 例如,在解释某个副词时,我们会引用《韩非子》中的一句话,并简要说明该副词如何限定了君王与臣子之间的权力关系。 四、 语音重建与词源考究(进阶模块) 对于专业的古代汉语研究者,本书增设了对中古音系的探讨。参考《广韵》《集韵》等重要韵书,对部分词条进行了拟音标注(以现代国际音标体系辅助说明,而非强制要求读者学习中古音),帮助读者在诵读古诗文时,能体会到古音韵律的和谐之美,这是深入理解韵文格律的基础。 此外,对一些具有深厚文化意涵的词语(如“礼”、“义”、“仁”、“道”),本书会追溯其在甲骨文或金文中的字形演变,揭示其核心哲学内涵的形成过程。 【面向读者群体】 1. 古典文学专业师生: 提供严谨的考据支持,作为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的必备参考书。 2. 文史哲研究人员: 汇集了不同学派对特定词语的争议与主流见解,是进行深入学术探讨的坚实基础。 3. 传统文化爱好者: 旨在消除阅读古籍的“门槛”,让《论语》不再晦涩,《史记》不再佶屈聱牙,真正实现与古人的心神对话。 4. 语文教育工作者: 准确把握古今词义差异,有效指导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篇章。 【装帧与设计理念】 本书采用16开大开本,纸张选用高白度、护眼的高克重道林纸,确保长时间阅读不疲劳。封面设计力求体现古典的庄重与现代的清晰,采用浮雕纹理工艺,展现对传统文化敬畏之心。内文排版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索引系统完善,包含“音序检索”、“义类检索”和“出处检索”三大索引,确保查找效率。 --- 《典籍释诂:古代汉语词汇辨析与应用全鉴》,是一项长期、严谨的学术工程的成果。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汉字生命力的百科全书,助您在浩瀚的古典文献海洋中,找到最精确的航向。 获取渠道: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高等院校教材中心、专业古籍书店及官方线上平台同步发行。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爱好者,我深知工具书的“生命力”在于其权威性和与时俱进的修订能力。曾林先生主编的这本词典,其学术底蕴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它“全新版”所体现出的学术勇气和对新研究成果的吸收。我在比对一些近年来出土文献中新发现的词汇时,惊喜地发现部分已被收录并给予了审慎的解释,这表明编纂团队并非墨守成规,而是紧跟学术前沿动态。这种与时代同步的“常备工具书”,才能真正担得起“常备”二字。它不仅是对古代语言的总结,更是对当代古汉语研究成果的一次高质量整合,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人对其推荐的可靠性深信不疑。

评分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定价。市面上不乏一些号称权威的古代汉语工具书,但要么过于偏向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要么内容过于陈旧,要么印刷质量粗糙,使用起来总有各种不便。而这本《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在内容深度、排版美观度、以及印刷质量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为专业学者准备的“精装本”,更是为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追求的读者准备的“入门向导”和“进阶阶梯”。可以说,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古代语言学习平台,只要手边有它,面对那些浩如烟海的古籍,心中就多了几分笃定和从容,绝对是值得购入并珍藏的知识财富。

评分

这本《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大气的墨绿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厚度。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虽然是工具书,但纸张的白度适中,既保证了清晰度,又减少了阅读时的眼部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装订,翻阅起来非常顺滑,即便是经常查阅的词条,也不担心会损害书本。而且,它的大小适中,放在书架上既显档次,又不占地方,非常适合我这种对实体书的质感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对比我之前用的那本老旧版本,这次的“全新版”在整体的工艺上提升了一个台阶,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这本“常备工具书”时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知识载体的尊重,本身就是对使用者的一种体贴。光是摆在桌面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息,让人更有动力去钻研那些晦涩的古文。

评分

使用体验方面,这本词典的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发现它采用了双栏对开的版式,有效地利用了页面空间,使得在有限的篇幅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最让我感到便捷的是那个检索系统,虽然是实体书,但它在同音异义词的处理上非常清晰,并通过清晰的部首索引和笔画索引,即便是对某个字形记忆模糊时,也能快速定位。我试着查阅了一些结构复杂的生僻字,它的释义部分结构层次分明,主条目、注释、引申义、例证,一目了然,丝毫不会让人陷入信息的泥潭。很多词条后面还标注了出处,这对于需要撰写学术论文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佐证,省去了我大量交叉比对其他参考书的时间,效率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关心的自然是收录的广度和深度,毕竟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系庞大而复杂。这本词典在“全新版”的更新上,显然做了大量的增补和校订工作。我特意查找了几个我平时阅读先秦文献时经常遇到的生僻词,例如一些有特殊引申义的动词和虚词,它的解释不仅给出了现代汉语的对应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详尽的古代语境下的用法示例,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其他资料中难以查到的例句。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对一些重要词汇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比如某个字从上古音到中古音再到近古音的流变,虽然不是专门的音韵学专著,但这种简明扼要的提示,对于理解古籍中的用韵和音变非常有帮助。这种兼顾基础查阅和进阶研究的平衡感,让它远超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语言史参考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