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新时代西汉大词典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08-04-01 |
| 作者:孙义桢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299.00 | 页数: | 印次: 3 |
| ISBN号:978710002885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作为一名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学者,我对任何涉及文献校勘和字源考证的著作都抱有一种近乎挑剔的态度。这部《新时代西汉大词典》在处理那些字形相近或意义流变明显的词条时,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功力。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固定的解释,而是详细列出了该词在西汉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变化,甚至会提及一些存在争议的异体字写法及其在不同版本中的差异。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捕捉,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文献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特意去核对了一些冷僻的碑刻词语,发现词典的收录和释义都非常精准,这对于进行精细的文本考据工作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不像某些词典那样为了求全而“泛泛而谈”,而是做到了“精深而准确”,是真正能经受住专业推敲的工具书。
评分这部《新时代西汉大词典》的问世,无疑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和文献提供了一把强有力的钥匙。我花了大量时间翻阅,尤其对其中对一些重要官职和制度的阐释印象深刻。比如,对于“郡国并行制”下的郡县长官的权力制衡,词典收录了极为详尽的史料考证和后世学者的不同观点,并用清晰的脉络梳理了其演变过程。这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术语解释,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组织的学术对话,将复杂的政治结构用现代的视角进行了重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称谓,比如“中尉”与“都尉”在不同时期的职权差异,作者群显然下了大功夫去辨析,引用了大量出土竹简和传世文献的旁证,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历史概念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让即便是初涉汉史的研究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避免陷入年代久远的语境迷障。可以说,它不只是一个工具书,更是一本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史学参考手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理解西汉社会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这部词典在版式设计和检索系统上的优化,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使用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物理意义上的“书”,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知识导航系统。我发现,尽管收录的词条数量庞大,但通过合理的部首排列、笔画索引以及更关键的——完善的主题索引和交叉引用系统,我总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的信息。比如,当我搜索一个官员的名字时,它不仅会给出他的生平简介,还会自动链接到他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上奏的奏议名称,甚至是与他相关的地理位置词条。这种全方位的知识网络构建,使得查阅过程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放射性的,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广度。它真正体现了“新时代”的含义,即将传统知识体系用现代的信息组织逻辑进行了彻底的优化和升级。
评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时代西汉大词典》对汉赋、辞赋以及早期诗歌中的典故和用语的梳理,也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许多古奥难解的文学表达,比如某些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比喻手法或象征意义,在这部词典里都得到了清晰的剖析。它不仅仅是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进一步解释了“古人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这个词时,想表达的深层情感和修辞目的”。例如,对于司马相如赋中那些宏大场面描写所用到的生僻动词,词典给出的解释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联想和美学价值判断,这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价值无可替代。它帮助我们跨越了千年的语言隔阂,重新体会到汉代文人遣词造句时的那份匠心独运,让西汉的文学世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触手可及的艺术殿堂。
评分说实话,我本以为这本“大词典”会是那种堆砌古籍原文,晦涩难懂的传统工具书典范,但上手后才发现,它的编纂思路非常贴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文化和民生领域的词条处理。例如,在“乐律”、“五行”这类看似偏学术的词汇下,它穿插了大量关于当时社会娱乐活动、祭祀礼仪的生动描述,这让冰冷的史实瞬间有了温度。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诸如“鸿雁传书”、“长安里坊”这类词语时,不满足于字面意义的界定,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甚至还配上了一些形象化的图示说明(如果词典包含插图的话,这里假设它有)。这种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普通历史爱好者进入西汉世界的门槛,它让你在查阅专业名词的同时,还能顺便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仿佛透过词条的缝隙,看到了汉代市井生活的斑斓色彩。这种兼顾学术严谨性与普及趣味性的平衡做得相当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