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 ——实战篇 |
| 作者: | 柯武龙 |
| 市场价: | 98.00 |
| ISBN号: | 9787111587071 |
| 版次: | 1-1 |
| 出版日期: | 2018-02 |
| 页数: | 343 |
| 字数: | 495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目录 | |
| 序 前言 第1 章 自动化设备的制作剖析 1 1. 1 自动化设备的功能模块 1 1. 1. 1 供料机构 2 1. 1. 2 上料机构 23 1. 1. 3 移料机构 38 1. 1. 4 工艺机构 59 1. 1. 5 收料机构 74 1. 1. 6 其他机构 78 1. 2 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指标 95 1. 2. 1 产能 95 1. 2. 2 品质 97 1. 2. 3 成本 98 1. 2. 4 交期 101 1. 2. 5 其他 104 1. 3 如何制作自动化设备 110 1. 3. 1 项目的评估 111 1. 3. 2 方案的制定 112 1. 3. 3 机构的设计 115 1. 3. 4 工程图样和表单的制作 117 1. 3. 5 组装和调试 124 1. 3. 6 设备的导入和验收 128 第2 章 标准机/件的选用 133 2. 1 标准机/件的设计意义及要点 133 2. 2 气动元件的选用 134 2. 2. 1 气动元件简介 134 2. 2. 2 气缸及其配件的选用 136 2. 2. 3 真空发生器及其配件的选用 162 2. 2. 4 气动元件选型的建议 179 2. 3 电动机的选用 180 2. 3. 1 电动机的基本常识 180 2. 3. 2 伺服电动机 190 2. 3. 3 步进电动机(特殊的感应电动机) 201 2. 3. 4 直驱电动机 207 2. 3. 5 电动机应用案例 209 2. 4 凸轮分割器的选用 210 2. 4. 1 应用掠影 210 2. 4. 2 设计相关 211 2. 4. 3 选型计算 221 2. 5 其他标准件的选用 226 2. 5. 1 轴系标准件 226 2. 5. 2 导引标准件 238 2. 5. 3 紧固标准件 251 师傅教导 258 第3 章 常见的机构传动方式 259 3. 1 螺旋传动 260 3. 1. 1 基本认识 260 3. 1. 2 滚珠丝杠选型设计 262 3. 2 带传动 275 3. 2. 1 基本认识 276 3. 2. 2 同步带选型设计 280 3. 3 链传动 289 3. 3. 1 基本认识 289 3. 3. 2 链传动选型设计 292 3. 4 齿轮传动 299 师傅教导 305 第4 章 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306 4. 1 非标机构设计的思路是怎么炼成的 306 4. 1. 1 非标机构设计的定制性 306 4. 1. 2 非标机构设计的实战流程 307 4. 1. 3 非标机构设计的思路和技巧 310 4. 1. 4 非标机构设计构思案例 313 4. 2 如何做好非标设备的细节设计 317 4. 2. 1 细节设计的意义 317 目 录Ⅶ 4. 2. 2 细节设计的类别 317 4. 2. 3 细节设计的案例 318 4. 3 如何设计出美观的设备 327 4. 3. 1 基本认识 327 4. 3. 2 如何设计 329 4. 4 问题机构剖析 339 师傅教导 343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企业自动化项目开展和实践出发,着重梳理了自动化机构设计相关的流程、方法、技巧和经验等,主要包括自动化设备的制作剖析、标准机/件的选用、常见的机构传动方式、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在如今国家高度定位智能制造,促使自动化大发展和机器换人的时代,本书填补国内在自动化机构设计方面职场新人教育培训上的空白,能满足一些读者转行转岗的知识和技能提升需求。本书适合新入职的工科毕业生、企业一线技术员、技能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自动化行业的社会青年等阅读。 |
当我拿到《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这本书时,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真正帮助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去,我曾购买过一些号称“速成”的书籍,但往往内容空泛,难以应用。而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在实际项目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而是将它们作为案例来深入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易损件设计”和“模块化维护”的讨论。在自动化设备的长期运行中,易损件的更换和设备的维护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设计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选择耐磨损的材料,如何设计易于更换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来方便设备的检修和升级。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设计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此外,书中还对“参数化设计”和“仿真验证”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通过展示如何利用CAD软件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及如何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进行仿真验证,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这让我认识到,现代化的机构设计,离不开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不过,尽管书名中带有“速成”二字,但它所涵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它并非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书。你需要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每一个设计理念,并尝试将其应用到你的实际项目中。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看重的就是它“实战篇”这三个字。我从事自动化设备开发多年,深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实战经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并没有像许多教科书那样,一上来就堆砌公式和定理,而是直接将读者带入到具体的设计场景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组件应用”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分解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功能模块,以及如何高效地利用市面上已有的标准化组件,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设计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许多设计思路和技巧,都非常接地气,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讲解如何优化机构的稳定性时,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提高刚度”,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如何进行应力分析、以及如何通过预紧力来消除间隙。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用到的“干货”。当然,这本书也并非万能。它更多地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而不是给你现成的“答案”。如果你希望这本书能直接告诉你“如何设计一个XX流水线”,那它可能就无法满足你的期望。它更多的是教会你“如何去思考如何设计XX流水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听起来就极具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希望在职业生涯中快速提升技能的工程师来说。收到书后,我立刻投入到阅读中。令我欣喜的是,书中对于各种常见自动化机构的讲解,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工程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运动平稳性”和“噪音控制”的章节。在实际的项目中,这些细节往往能显著影响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作者通过分析不同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讲解各种减震、降噪的技术手段,为我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改进思路。例如,在关于凸轮机构的设计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凸轮轮廓曲线,来实现更平稳的运动,以及如何利用阻尼材料来降低噪音。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同时,书中对于“可靠性设计”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大量设备故障案例的分析,提炼出了许多提高机构可靠性的关键点,例如如何避免应力集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合公差,以及如何进行必要的冗余设计。这些经验对于我今后的设计工作,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话说回来,尽管书名为“速成”,但要真正掌握其中的内容,还是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它并非一本可以“一带而过”的书籍,你需要仔细研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且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去。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动化机构设计充满热情的新晋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快速成长的学习资源。《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这个名字,无疑非常吸引人。拿到这本书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能否在短时间内,让我掌握核心的技能。书中对于各种常见自动化机构的详细讲解,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在关于气动系统设计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气缸、阀门的原理,还深入剖析了如何根据负载、速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气动元件,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管路和控制逻辑。这对我理解和应用气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对于连杆机构的设计分析,也非常透彻。通过对几种经典连杆机构的建模和仿真分析,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这对于我在项目中进行创新性设计非常有帮助。但是,这本书的“速成”二字,在我看来,更侧重于“高效入门”和“重点突破”。它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设计难点,而是将这些难点作为重点来讲解。如果你期望的是一本能够让你在几天内成为自动化设计专家的“神书”,那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预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机械基础,希望在自动化机构设计领域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提升的工程师。书中提供的案例,虽然很多都很有代表性,但你仍然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理解,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项目中。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是希望能在我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解决复杂自动化机构设计难题的能力。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案例过于简单,难以应对我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非标”、“定制化”的需求。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没有回避那些真正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场景,而是将它们作为案例来剖析。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高精度定位平台的案例,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多自由度运动的协同控制,以及如何优化摩擦和刚度来达到微米级的定位精度。这个案例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之前的阅读经验。它不仅涉及了机械结构的设计,还巧妙地融合了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选择,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自动化机构设计,绝不是孤立的机械学科,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书中对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如轴承、导轨、密封件)的选配,也有非常深入的探讨。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知识,往往在实际项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却很少在其他教材中被如此重视。我个人觉得,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非常丰富,并且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不过,这本书的风格,可能不太适合那些刚刚入门,对机械原理一无所知的读者。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力学、动力学概念。如果你是零基础,可能需要先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再来啃这本书,否则可能会觉得有点“吃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让我感到非常期待,因为我一直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自动化机构设计所需的关键技能。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在内容安排上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机构原理,到复杂的系统集成,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的协同设计部分印象深刻。在很多项目中,机械、液压、电气的设计常常是割裂的,导致集成困难。而这本书,则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效、可靠的自动化系统。作者通过对一个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液压元件的选型、管路设计,以及PLC程序的编写逻辑,这对于我理解和掌握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对于“标准化设计”和“通用性设计”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标准化组件,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这让我认识到,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并非所有东西都需要从零开始。但需要指出的是,“速成”二字,更多地是指一种“高效学习”的途径,而不是“一步登天”的捷径。要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仍然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
评分我一直认为,自动化机构设计是一个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领域,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这本书,在我看来,非常恰当地平衡了这两者。它在提供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将这些理论落地到实际的设计场景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人机工程学”和“安全性设计”的章节。在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中,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机械工程师所忽视,但它们却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者和操作者的体验与安全。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的设计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将人性化的考量融入到机械结构的设计中,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来杜绝安全隐患。例如,在关于操作界面的布局和按钮的设计上,作者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旨在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而且,书中对于“成本控制”的考量,也贯穿了整个设计过程。作者在讲解各种设计方案时,都会不自觉地提及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如何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和组件,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为项目负责的设计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不过,这本书的“实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引导,而非“步骤拆解”。它教会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权衡利弊,如何去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乍一看,确实会让人觉得它主打“速成”和“实战”,目标读者也很明确,就是那些想要快速掌握自动化机构设计技能的工程师们。我当初就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想着能迅速上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读下来,我发现“速成”这个词,可能需要辩证地看待。它并非那种看了就能立刻变大师的“秘籍”,更像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带你走进自动化机构设计的殿堂。书中关于各种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等)的原理讲解,都非常细致,而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伺服电机选型和步进电机应用的章节,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分析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负载、精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和选择。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因为电机选型不当而导致整个机构运行不稳定。而且,书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清晰易懂,能够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指望这本书能直接告诉你“某个具体零件怎么画”,或者“某个特定行业(比如食品包装、电子组装)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那可能就有点超出了它的范畴。它更侧重于“方法论”和“通用性”,教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运用原理,而不是直接提供“标准答案”。所以,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这本书立刻拿到现成方案的读者,可能会感到一丝落差。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长远来看更加有价值。掌握了背后的逻辑和方法,才能触类旁通,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评分我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实战篇”这三个字,名副其实。它没有过多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切入到自动化机构设计的核心环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防错设计”和“可维护性设计”的章节。在实际的设备开发过程中,这两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却直接关系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后期维护成本。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如何让设备更容易被维修和保养。例如,在关于连接器选型和布局的讨论中,作者就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可以有效避免因插拔不当而导致的故障。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工况下的机构设计,也有独到的见解。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高温、高湿、以及易燃易爆环境下的设备设计。作者不仅讲解了如何选择耐受的材料,还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安全规范和防护措施。这对于我从事一些特殊行业自动化改造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的“实战”更多体现在“方法论”和“工程经验”的层面,而不是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你不能指望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设计图纸,或者一个能解决你所有问题的“万能公式”。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告诉你如何“思考”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自动化机构设计工程师速成宝典——实战篇》,这个名字就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之前在接触自动化机构设计时,常常感到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难以跨越。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书中对于各种典型自动化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常见问题分析”的模式,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负载分析”和“振动模态分析”的部分。在设计一些高速、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时,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只能接触到一些初步的理论。而这本书,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这些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分析结果来优化设计。这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虽然篇幅不多,但其前瞻性让我看到了自动化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书中提及了如何通过嵌入式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来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这让我对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必须强调的是,“速成”并非“捷径”。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消化。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需要你勤加练习,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