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合禄、王卿编著的《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天文历法基础知识》是一部论述天文历法和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图书,是研究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的一部分,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基础部分,是西医和中医在学习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一、美丽的大自然——太阳系地球村
二、中国古代的地心观念——坐地观天
(一)仰观于天
1、面南白天观察太阳——发现太阳周期运动规律
(1)太阳崇拜
(2)太阳周日视运动——认识昼夜
(3)太阳周年视运动——发现四季规律
(4)产生阴阳观念——创建阴阳学说
(5)产生五行观念——创建五行学说
(6)**天文仪器的发明——立杆
(7)发明勾股理论
(8)发明日晷仪
(9)立杆测日影诞生了太极图
(10)太阳运动产生了河图洛书
(11)天象变化
2、面南夜里观察月亮
(1)月亮周期运动
(2)潮汐周期
3、观星
(1)五大行星运动
(2)二十八宿(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4、五运六气天纲图
(1)天干地支的运动规律——周期
(2)四数周期
(3)五数周期
(4)六数周期
(5)筮数
(6)候与道
5、朔望月——日、月、地三极之道
6、面北观北极
(1)北斗星
(2)三垣
(二)俯察地理
1、地域
(1)五方说
(2)八方说
(3)九州九野说
2、地势
(三)创建中国传统宇宙模式
l、《周易》宇宙模式
2、乾卦建立起来的天圆理论
(1)乾为日的圆道运动
(2)乾为天之苍穹
3、坤卦创建起来的地方理论
(1)地方说
(2)天地六合
(3)立杆测影辨方位
(4)巫的诞生
4、盖天说
(1)盖天说宇宙模型——式盘
(2)盖天说的方向
(3)盖天说宇宙模式在《内径》的应用
(4)盖天说宇宙模式在《伤寒论》的应用
(5)盖天说宇宙模式在行政中的应用
(6)小结
5、浑天说
6、宣夜说
7、老子、孔子师徒宇宙生成论
(1)老子宇宙生成论l柏
(2)孔子宇宙生成论
(四)创建历法
1、《系辞》记载筮法为历法的推演
2、发明山头历
3、创建乾卦六季龙历
4、《内经》历法
(1)太阳历
(2)太阴历
(3)阴阳合历
(4)五运六气历——60甲子历
5、八卦历
6、历法周期
(1)岁差
(2)岁会(三合局)——日月四数周期
(3)天干合化——日月封闭周期
(4)一年日月会合十二辰——十二地支标示
(5)15个四象周期有个60特征点——60甲子周
(6)客运客气每年退一步规律
三、天气变化
(一)日月地关系
1、日地关系
(1)周日视运动的日地关系
(2)周年视运动的日地关系
2、月地关系
(二)四季变化
1、一年有四季
2、四季划分
3、天地气交
4、一年有六气
(1)主气
(2)客气
(3)六气的开始时间
(4)主客加临
5、五运
(1)主运
(2)客运
(3)主客加临
(三)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
1、中医理论规范化
2、中医疾病规律化
3.中医临床技术规格化
(四)中医大数据化智慧
1.方位数据化
2.生命数据化
3.人气、营卫运行数据化
4.运气数据化
四、人法天道
(一)人在天地气交之中
(二)天地对人的影响
1、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地理对人体的影响
最近一直在探索中医的根源,而《黄帝内经》自然是绕不开的核心。但里面涉及的天文历法知识,实在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一直觉得,如果不能理解其天文历法的基础,就很难真正把握《黄帝内经》的精髓。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天文历法基础知识》能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地基。我非常好奇,书里会如何讲解“五运”和“六气”这两个概念?它们是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又和一年四季的寒暑交替、五行生克有着怎样的联系?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通过星象图、日晷原理的介绍,或者更直观地展示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是否会提及古代的历法计算方法,例如如何根据天象来确定节气、闰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让我能结合《黄帝内经》的原文,去体会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天象来指导养生、治疗疾病的。这对于我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对《黄帝内经》怀有敬畏之心的初学者,我一直被其中博大精深的理论所吸引,但同时也被其中涉及的天文历法知识所困扰。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我非常希望能在书中找到对“五运六气”的详尽解释,了解它们是如何与天体运行、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紧密结合的。我渴望知道,古人是如何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推断出一年的运气如何,进而指导人们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又如何预测和应对疾病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直观的图解,比如展示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五运六气变化?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概念“翻译”过来,让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实际应用,比如如何通过五运六气来指导具体的饮食、起居、用药等,从而真正将古代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这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入探究,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评分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对古代的神秘学说,特别是《黄帝内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里面很多天文历法的概念晦涩难懂,难以融会贯通。《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解答,了解五运六气究竟是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在天文历法中的对应关系?这些古代的智慧是如何影响着气候变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我期待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清晰的图表和实例,将这些复杂的理论一一剖析。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章节,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帮助我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养生保健之中。读过之后,我希望能真正领略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妙洞察,让枯燥的古代典籍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体系抱有浓厚的好奇心,而《黄帝内经》无疑是其中的瑰宝。然而,其深邃的内涵,特别是其中涉及的天文历法部分,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名字——《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天文历法基础知识》,恰好触及了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脉络,理解“五运六气”这个在《黄帝内经》中反复出现的概念,是如何构建起一个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体健康的理论体系的。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详尽地阐述,这些天文周期和历法计算,是如何与阴阳五行、四时五方、脏腑经络等中医核心理论相联系的。书中是否会探讨古人是如何通过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观察,来制定历法,并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预测自然灾害,甚至是预防疾病?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去解析这些古代的智慧,同时又保留其原有的神秘与精妙。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中医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希望能通过它,真正领悟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黄帝内经》的天文历法基础,是真正掌握其精髓的关键。这本书的问世,正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天文历法基础知识》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五运”和“六气”这两个概念的清晰定义和内在逻辑,了解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古人如何观测天象,例如日月食、星辰运行等,并以此来构建他们的历法体系?我非常好奇,这些天文历法的知识,是如何被《黄帝内经》所吸收和应用的,又是如何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相互关联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图表,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能进一步了解古人是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指导养生实践和疾病治疗的。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深入学习中医、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