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1.基础理论01 内经运气病释
2.医经02 内经评文灵枢
3.医经03 内经评文素问
4.医经08 内经素问校证
5.医经11 内经提要
6.医经10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7.温病04 寒瘟条辨摘要
8.诊法20 脉学辑要
9.诊法21 图注脉诀辨真
10.本草47 本草经解要
11.本草25 神农本经校注
12.临证综合04 扁鹊心书
13.儿科06 儿科推拿摘要辨症指南
14.内科08 内科摘录
15.伤寒金匮01 伤寒论直解
16.伤寒金匮02 伤寒六书篆要辨疑
17.伤寒金匮03 张仲景金匮要略
18.伤寒金匮04 金匮要略直解
19.伤寒金匮07 伤寒启蒙集稿
20.伤寒金匮13 伤寒全生集
21.伤寒金匮14 金匮要略正义
22.伤寒金匮18 伤寒论集注
23.伤寒金匮24 伤寒论集注
24.伤寒金匮38 张仲景伤寒原文点精
25.伤寒金匮40 伤寒论辨证广注
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整理和出版,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医学怀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厚礼。它所涵盖的内容,从宏观的理论体系,到具体的病证论述,再到名家经验的传承,几乎囊括了中医体系的各个方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病机”和“治则”的深入探讨。不同于一些只强调方药的著作,这套书更注重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的指导原则。例如,在讨论某个病证时,它会详细分析其内在的病理变化,是阴阳失调,还是气血亏虚,或者是痰湿阻滞,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相应的治则,比如是“调和营卫”,还是“益气养血”,亦或是“祛湿化痰”。这种由病机到治则,再到方药的逻辑推演,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医的治疗思路。而且,书中引用的各种文献资料,也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整理,使得我们能够读到最接近原貌的古代医籍。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仅是提供知识,更在于它帮助我们重塑对中医的认知,理解其背后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世界观。
评分在翻阅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时,我被其中一些关于古代名医经验的记录深深吸引。这部分内容更像是为我这位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它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贴近临床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积累的宝贵经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某位古代名医治疗“疟疾”的详细记载。从辨证施治,到具体方药的选择,再到用药的剂量和时机,都描述得非常细致。他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方子,更是阐述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子,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调整用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很多在现代医学看来十分复杂的疾病,在古人那里,通过精细的辨证和灵活的用药,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关于“杂病”的论述,这些疾病往往缠绵难愈,但古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对于我们在面对一些慢性疾病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这部分内容,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医的生命力,它不是书本上的僵化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经验传承。
评分读完《伤寒论集注》的部分内容,我真的被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妙的辨证思维深深折服。《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其博大精深早已闻名,而这本集注更是将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如同为我这位中医初学者点亮了一盏明灯。书中对每一条条文的注释都可谓是字斟句酌,不仅解释了文字的含义,更深入剖析了条文背后所蕴含的病机、证候以及治法。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太阳病”、“阳明病”等不同病证的层层拨开,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推导,去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证候,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治法。书中引用的不同医家对同一条文的解读,更是展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生命力所在。我反复研读了关于“桂枝汤”和“麻黄汤”的章节,对于其药物配伍、剂量变化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不再觉得《伤寒论》遥不可及,而是能够真正走进它,感受其中的智慧。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伤寒论》的读者来说,这本集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读物,它将带领你一步步踏入伤寒的殿堂。
评分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中的其他部分,也展现了中医文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中一些关于古代医学史料的整理和考证,让我对中医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一些失传医籍的片段辑录和研究,就像是在考古,将零散的珍贵信息重新拼凑起来,让我得以一窥那些曾经辉煌却又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医学成就。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古代方剂的演变过程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罗列方剂,更是追溯了方剂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中医方剂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此外,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古老论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一些在现代看来棘手的疾病,古人是如何通过朴素的观察和推理来认识和治疗的,这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医学知识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智慧。
评分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中医理论的源头很感兴趣,这套书就像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古人智慧的结晶。《基础理论01内经运气病释》更是其中的翘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内经》的运气学说,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古人如何将天时、地利与人体生理、病理联系起来。书中对“运气”二字的解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实际的节气变化、气候特征、乃至地域环境紧密相连,为我理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引用的古代医家论述,字字珠玑,每每读来都觉得茅塞顿开。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具体的病症,比如书中对“运气”失调所致的疫病、痹证等论述,条理清晰,既有理论指导,又有临床参考价值,让我对这些古老疾病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角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主客”理论的阐述,这对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内经》运气学说的入门佳作,更是深入理解中医整体思维方式的一把钥匙,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医、希望探究其深层奥秘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