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书名:妇产科医生说备孕
:29.80
作者:王凌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53755571
字数:80000
页码:1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作者介绍
王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70后美女医学博士、留日博士后
医师执业证书编码:110310000032289
这本书在胎教和孕期书籍的推荐方面,展现出了一种非常保守的倾向。它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经典的书籍名称,但对于“为什么推荐这些书?”以及“不同孕期应该如何侧重阅读?”这两个核心问题,却着墨不多。我希望看到的,是不同发展阶段的胎儿对声音和内容的敏感度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科学依据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故事甚至孕期阅读材料。书里对于“胎教”的阐述,停留在了一种比较浅层的、注重“气氛”的层面,例如多听音乐,多和宝宝说话。这固然重要,但显然无法满足一个渴望深度了解胎儿认知发展的准妈妈的需求。我更需要的是一份可以指导我如何“科学地与腹中的胎儿互动”的指南,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温馨提示。总的来说,在关于孕期和胎教的部分,这本书显得后劲不足,像是匆忙完成的收尾工作,与前面备孕阶段的详尽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觉得内容分配极不均衡。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语风格也需要改进。虽然内容量很大,但排版上显得有些拥挤和沉闷,大量使用粗体字和列表,使得阅读过程缺乏流畅感。更让我感到不适应的是,语言风格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跃性太大。有时它像一本严谨的教科书,充满了拉丁文缩写和医学术语;而有时又突然切换到一种略显煽情、过度美化的语气来描述母爱和生命的奇迹。这种风格上的不统一,使得阅读的连贯性被多次打断。一个真正好的医生建议类书籍,应该保持一种稳定、清晰、富有同理心的沟通腔调,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稳定和安慰。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够成熟,更像是一本由不同人分章节撰写后拼凑起来的合集,缺乏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声音”来引导读者走完整个备孕到孕初期的旅程。
评分这本所谓的“备孕圣经”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简直像个矛盾的集合体。我本来是满怀希望地抱着它,期待着里面能有什么独家秘笈,能让我少走弯路,顺利迎接宝宝。然而,读完之后,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实在难以言喻。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孕前准备的各种理论,什么叶酸要提前多久吃,基础体温要怎么测才算标准,简直是把备孕过程变成了一场严谨的科学实验。我理解科学备孕的重要性,但问题是,这些信息在网上随处可见,稍微搜索一下,哪个孕育论坛上没有更生动、更接地气的讨论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型科普资料的整理汇编,缺乏那种真正来自临床一线、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生经验”。比如,它提到了很多关于激素水平的专业术语,但我一个普通读者读起来云里雾里,除了增加焦虑感,似乎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能用更轻松的语言,分享一些在实际问诊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什么时候可以放松,而不是仅仅罗列一大堆枯燥的数据和建议。对于那些已经做了大量功课的准妈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仅限于提供一个“查漏补缺”的功能,但对于初次接触备孕的姐妹来说,这份厚厚的理论指南,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主要的兴趣点在于它标题中暗示的“妇产科医生说”的部分,以为能从中获得一些权威且实用的建议,毕竟,一位专业人士的视角总是更值得信赖。然而,通篇读下来,我发现所谓的“医生说”更像是一种披着专业外衣的、略显保守的建议集。它似乎在竭力规避所有可能引起争议或带来风险的领域,所以给出的指导都非常中庸,缺乏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针对个体差异的分析。例如,在提到“快速怀孕”这个吸引人的关键词时,书中的解释却是极其谨慎和模糊的,基本上就是强调放松心情和规律作息——这听起来更像是邻居大妈的经验之谈,而不是一位专业医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捷径。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医生如何指导那些备孕时间较长、存在一些潜在问题的夫妻,他们应该做哪些更深入的检查,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受孕几率。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完美健康”人群的入门手册,对于真正需要针对性指导的读者来说,它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让人感觉被标题过度营销了。
评分关于书中关于“孕前准备三个月”的论述,我必须承认,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时间线规划。它细致地划分了三个月内需要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调整饮食到运动计划,甚至连心理建设都有涉及。但问题在于,生活往往比书本上的计划要复杂得多。当我试图将书中的完美计划套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时,却发现处处是掣肘。比如,它建议的某些高强度运动,对于一个刚开始调整作息的职场人士来说,执行起来难度极大;再比如,它强调的某些营养素的完美配比,需要精确到克数和毫克,这在日常做饭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时间表和操作指南,反而制造了一种新的焦虑:我是否做得不够好?我是否因为某一天偷懒没能严格执行计划,就错失了最佳受孕时机?这本书在提供“方法”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人”的复杂性和弹性。它将备孕过程描述得太过机械和标准化,忽略了每个人的身体反应、环境压力和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于追求高效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框架,但对于那些容易被“标准”束缚的人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束缚精神的枷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