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 工业技术 轻工业 手工业 农业技术 纺织工业 染整工业 清华大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 工业技术 轻工业 手工业 农业技术 纺织工业 染整工业 清华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建军,崔岩 著
图书标签:
  • 红花
  • 染料
  • 染工艺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
  • 手工业
  • 农业技术
  • 纺织工业
  • 染整工业
  • 清华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9283
商品编码:26365657842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2-01
页数:497
字数:618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
            定价 378.0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杨建军、崔岩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497
字数 618000
ISBN编码 9787302489283
重量 1318


内容介绍
由于红花染工艺在我国已经失传多年,该书稿主要是对传统红花染工艺的复原性研究成果总结:通过整理中国古代的相关著作和日本相关古文献,系统研究红花植物栽培和染色工艺技术;通过到中国各地及日本山形县红花种植基地学习体验红花栽培,全面研究红花植物;通过到日本工坊现场调研和操作,将古文献记载与日本保留到今的染色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研与操作体验所得,对红花进行种植实验和染色实践研究,总结出具有指导性的色素萃取与染色方法。

目录

目 录

 

*1章 红花与红花染工艺概述

.................................................1

 

1.1 红花的起源与传播 ...................................................................................6

 

1.1.1 红花的起源 ...................................................................................6

 

1.1.2 红花的传播 ...................................................................................9

 

1.2 中国红花染工艺 .....................................................................................22

 

1.2.1 早期 .............................................................................................23

 

1.2.2 中期 .............................................................................................30

 

1.2.3 晚期 .............................................................................................47

 

1.3 日本红花染工艺 .....................................................................................68

 

1.3.1 古代 .............................................................................................68

 

1.3.2 中世 .............................................................................................77

 

1.3.3 近世 .............................................................................................80

 

1.3.4 近代—现代 .................................................................................89

 

*2章 古文献中的红花与红花染工艺

....................................97

 

2.1 中国古文献中的红花与红花染工艺 .....................................................99

 

2.1.1 古文献资料信息 .......................................................................100

 

2.1.2 古文献资料摘录 .......................................................................111

 

2.1.3 古诗词选录 ...............................................................................157

 

2.2 日本古文献中的红花与红花染工艺 ...................................................161

 

2.2.1 《延喜式》(平安)藤原时平等人编纂 ...................................162

 

2.2.2 《笺注倭名类聚抄》(江户)狩谷斋著 ...............................163

 

2.2.3 《彩色类聚》(江户)大关增业编著 .......................................164

 

2.3 古文献中的红花名称与红花染色名 ...................................................166

 

 


 

 

2.3.1 古文献中的红花名称 ...............................................................166

 

2.3.2 古文献中的红花染色名 ...........................................................176

 

第3章 红花植物与栽培技术

................................................189

 

3.1 植物性质 ...............................................................................................191

 

3.1.1 生长环境及条件 .......................................................................192

 

3.1.2 生长发育过程 ...........................................................................194

 

3.1.3 地域性 .......................................................................................196

 

3.1.4 品种类型 ...................................................................................197

 

3.2 植物形态特征 .......................................................................................199

 

3.2.1 花球和花 ...................................................................................200

 

3.2.2 根、茎和分枝 ...........................................................................202

 

3.2.3 叶和刺 .......................................................................................202

 

3.2.4 种子 ...........................................................................................203

 

3.3 栽培技术 ...............................................................................................203

 

3.3.1 中国红花栽培技术 ...................................................................204

 

3.3.2 日本红花栽培技术 ...................................................................234

 

3.3.3 红花栽培与研究实验 ...............................................................238

 

第4章 红花加工与研究实验

................................................249

 

4.1 散红花 ...................................................................................................252

 

4.2 干红花 ...................................................................................................254

 

4.3 红花饼 ...................................................................................................255

 

4.3.1 红花饼特点 ...............................................................................256

 

4.3.2 红花饼制作方法 .......................................................................258

 

4.4 红花加工与研究实验小结 ...................................................................267

 

第5章 红花色素萃取与研究实验

.........................................269

 

5.1 红花色素 ...............................................................................................272

 

5.1.1 黄色素 .......................................................................................273

 

5.1.2 红色素 .......................................................................................275

 

5.2 萃取工具与材料 ...................................................................................276

 

5.3 黄色素萃取与研究实验 .......................................................................278

 

5.4 红色素萃取与研究实验 .......................................................................281

 

5.4.1 传统材料萃取法 .......................................................................282

 

5.4.2 代用材料萃取法 .......................................................................286

 

5.5 红花色素的提纯 ...................................................................................288

 

 


 

 

目录

 

5.5.1 黄色素的提纯 ...........................................................................288

 

5.5.2 红色素的提纯 ...........................................................................289

 

5.6 红花色素萃取与研究实验小结 ...........................................................291

 

第6章 天然纤维染前处理与研究实验

..................................293

 

6.1 天然纤维材料 .......................................................................................296

 

6.1.1 丝纤维 .......................................................................................296

 

6.1.2 棉纤维 .......................................................................................299

 

6.1.3 麻纤维 .......................................................................................301

 

6.1.4 毛纤维 .......................................................................................305

 

6.2 染前处理与研究实验 ...........................................................................310

 

6.2.1 丝 ...............................................................................................311

 

6.2.2 棉 ...............................................................................................311

 

6.2.3 麻 ...............................................................................................312

 

6.2.4 毛 ...............................................................................................312

 

6.3 天然纤维染前处理与研究实验小结 ...................................................313

 

第7章 红花染工艺与研究实验

.............................................315

 

7.1 染色工具与材料 ...................................................................................318

 

7.2 黄染工艺与研究实验 ...........................................................................321

 

7.2.1 天然纤维与黄染 .......................................................................322

 

7.2.2 生花黄汁液染色法 ...................................................................325

 

7.2.3 干花黄染液染色法 ...................................................................329

 

7.3 红染工艺与研究实验 ...........................................................................336

 

7.3.1 天然纤维与红染 .......................................................................339

 

7.3.2 传统材料染色法 .......................................................................340

 

7.3.3 代用材料染色法 .......................................................................347

 

7.3.4 桃染法 .......................................................................................352

 

7.4 叠染工艺与研究实验 ...........................................................................359

 

7.4.1 橙色 ...........................................................................................362

 

7.4.2 紫色 ...........................................................................................365

 

7.4.3 绿色 ...........................................................................................370

 

7.5 染纸 .......................................................................................................374

 

7.5.1 中国染纸 ...................................................................................374

 

7.5.2 日本染纸 ...................................................................................377

 

7.5.3 染纸方法 ...................................................................................379

 

7.6 红花染工艺与研究实验小结 ...............................................................380

 

 


 

 

第8章 红花膏制作与研究实验

.............................................385

 

8.1 制作工具与材料 ...................................................................................387

 

8.2 红花膏应用范围 ...................................................................................388

 

8.2.1 黄膏应用范围 ...........................................................................388

 

8.2.2 红膏应用范围 ...........................................................................389

 

8.3 黄膏制作与研究实验 ...........................................................................402

 

8.3.1 传统材料制作法 .......................................................................403

 

8.3.2 代用材料制作法 .......................................................................405

 

8.4 红膏制作与研究实验 ...........................................................................407

 

8.4.1 传统材料制作法 .......................................................................409

 

8.4.2 代用材料制作法 .......................................................................416

 

8.5 红花膏制作与研究实验小结 ...............................................................422

 

第9章 红花与红花染工艺余谈

.............................................425

 

9.1 个案探讨 ...............................................................................................427

 

9.1.1 古代红花名称的来源 ...............................................................428

 

9.1.2 黄蓝之“黄”与红蓝之“红” .................................................432

 

9.1.3 红花染色牢度、洗涤与收储 ...................................................433

 

9.1.4 古代染织品中的红花检测 .......................................................435

 

9.2 问题分析 ...............................................................................................444

 

9.2.1 “燕脂,盖起自纣”? .............................................................444

 

9.2.2 “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446

 

9.2.3 “番红花,即红花”? .............................................................451

 

9.3 工艺解析 ...............................................................................................457

 

9.3.1 蜀锦的红花染工艺 ...................................................................457

 

9.3.2 唐代绞缬的红花染工艺 ...........................................................464

 

9.3.3 唐代佛教绣像的红花染工艺 ...................................................470

 

征引书目

...............................................................................477

 

参考书目

...............................................................................484

 

后记

......................................................................................489

显示全部信息



《中国染织史话》 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色彩有着不懈的追求,而染织工艺更是承载着文明的温度与智慧的结晶。从远古时期简陋的草木染色,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精密调控,染织技艺的发展史,犹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本书旨在通过梳理中国悠久的染织历史,探寻那些曾经辉煌的染料、织造技术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变迁,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中华民族在色彩艺术上的独特创造力与不朽贡献。我们将聚焦于那些为人们生活增添色彩的染织品,挖掘隐藏在织物纹样、色彩搭配背后的故事,呈现一幅生动而全面的中国染织发展图景。 第一章:源起与萌芽——色彩的初探 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早期人类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矿物和动物,发现了它们所蕴含的天然色素,并将其用于装饰和标记。这一时期,染织工艺尚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依靠简单的浸染和涂抹方式,色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都十分有限。 史前时代的色彩来源: 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材料获取色彩。如红色的赤铁矿,黄色的植物根茎,黑色的炭灰等,都被零星地应用于器物和初步的纺织品上。虽然这些色彩的运用尚显粗糙,但已为后来的染织技艺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纺织与染色: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普及,纺织技术逐渐成熟。亚麻、麻纤维等植物纤维的利用,为染色提供了更稳定的载体。早期的染色方法主要为简单的冷染或短时间的热染,色彩的固色性较差,易褪色。然而,即便如此,这些初步的染色尝试,已将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和利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早期社会,色彩往往与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紧密相连。例如,红色可能象征着火焰、血液,具有生命力和力量的含义;黑色则可能代表着大地、夜晚,具有神秘和庄重之感。这些原始的色彩象征,在后来的染织品中逐渐演化和丰富,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 第二章:周秦汉魏——制度的確立与色彩的规范 进入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染织工艺的发展与国家制度、礼仪文化紧密结合,呈现出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染料的种类和色彩的运用,开始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约束。 染料的初步分类与利用: 这一时期,人们对植物染料的认识更加深入。如茜草、紫草、蓝草等,开始被大规模地提取和应用。矿物染料如朱砂、石青、石绿等也得到应用。人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提取和处理方法,尽管与后世相比,工艺仍显粗糙。 色彩等级的出现: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鼎盛时期,色彩的运用被纳入等级制度。《周礼》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官员的服饰颜色,如冕服十二章纹的五色(赤、黄、青、白、黑)等,体现了统治者对色彩的控制和象征意义的强调。这种色彩的等级划分,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染织发展。 汉代的丝绸之路与染织交流: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在染织技术和染料上的交流。中国的丝绸以其精美的织造和鲜艳的色彩,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同时,外来的染料和染色技术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染织体系。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革新: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对染织艺术产生了影响。佛像服饰和寺庙装饰中,出现了更多鲜艳、复杂的色彩组合。同时,文人雅士也开始追求独特的审美情趣,对色彩的运用更加自由和富有创意。 第三章:隋唐宋元——技艺的辉煌与染料的精进 隋唐时期,中国迎来了染织艺术的黄金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染织技艺的精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时期,染料的种类更加丰富,染色技术更加成熟,织造工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然染料的极大丰富: 唐代对染料的认识和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峰。除了传统的茜草、紫草、蓝草外,如栀子、苏木、洋葱等植物染料被广泛使用,色彩的种类和饱和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对蓝色和紫色的染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印染技术的创新: 唐代的印染技术尤为突出,如“花卉染”和“匹染”等技术,能够将复杂的图案印染在织物上,精美绝伦。其中,蜡染、扎染等民间印染技艺也得到了发展,为后世的印染技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丝织品的极致发展: 唐代的丝织品,尤其是锦、绫、罗、纱等,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纹样和丰富的色彩,闻名于世。如“宝相花”、“团窠纹”等经典纹样,在唐代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代表。 宋代的理性与审美: 宋代崇尚理性与内敛的审美,染织品也呈现出淡雅、清秀的风格。尽管在色彩的鲜艳程度上不及唐代,但宋代的染织在色彩的搭配、意境的营造上独具匠心。青瓷的釉色、文人画的色彩观,都对宋代的染织产生了影响。 元代的多元融合: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草原民族的粗犷热情与汉族精细的染织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对元代的染织色彩和图案产生了影响。同时,棉花的种植和利用在元代得到推广,为染织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章:明清——传承与演变,民间技艺的绽放 明清时期,中国的染织技艺在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虽然整体上呈现出集大成和程式化的趋势,但民间染织技艺却在此时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染料的标准化与商品化: 明清时期,染料的生产和销售更加标准化和商品化。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专门的染料产地和集散地。染料的提取和处理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如对靛蓝的加工利用,色彩的稳定性和鲜艳度都有所提高。 织造工艺的精细化: 明清时期,特别是皇家御用和官府的染织品,在织造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缂丝、刺绣、云锦等技艺,以其繁复的工艺、细腻的纹饰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染织艺术的瑰宝。 民间染织的生命力: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民间染织技艺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各地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民间染织品,如江苏的缂丝,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锦,以及各地的扎染、蜡染等,都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丰富了中国染织艺术的宝库。 染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明清时期,染织品不仅是服饰,更是社会地位、财富和审美的象征。从皇宫的龙袍凤褂,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染织品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第五章:近代转型与现代发展——挑战与机遇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染织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挑战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化学染料的引入与传统染料的衰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化学染料的出现,以其廉价、色彩丰富、易于使用等优点,迅速取代了部分天然染料,对传统染织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世代传承的天然染料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染织品的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产品同质化、文化特色淡化等问题。 民族工业的艰难探索: 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资本家开始引进西方的染织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染织工厂,力图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发展之路。 当代染织业的复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染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传统染织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得以复兴和创新,如环保型染料的开发、数码印花的普及等。另一方面,中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将传统染织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染织技艺,如蜡染、扎染、缂丝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中华民族的色彩智慧得以延续。 结语 从古老的草木染色,到现代的精密调控;从象征身份的等级色彩,到表达个性的多元风尚,中国染织史就是一部色彩与文明交织的壮丽史诗。本书力求勾勒出这条漫长而辉煌的演进轨迹,展现中国人民在染织领域的不凡智慧和不懈创造。每一缕染料,每一寸丝线,都蕴含着历史的回响和文化的传承。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染织工艺的魅力,感受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灵感,共同为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技艺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关于“如何种出好红花,如何让红花产生最大价值”的百科全书。我一直认为,优质的染料源于优质的原料,而优质的原料又离不开科学的农业种植。书中对于红花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以及营养需求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如何培育高产、高品质的红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红花新品种选育的探讨,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提高红花色素含量的可能性。这不仅能为染料工业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原料,还能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书中还重点介绍了红花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等模式,将农户与染料加工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曾尝试过在自家的小农场种植过一些植物染料,但总是受限于技术和信息不足,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将农业生产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广阔前景,也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规划和管理红花种植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将传统农作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宝贵经验分享。

评分

读完《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红”并非如此简单。书中对于红花色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显色机理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了更深的敬畏。它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个颜色,而是揭示了色彩背后蕴含的复杂化学原理。书中用大量的图谱和分子式,解释了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是如何在光照、氧化还原等条件下发生变化的,以及它们与蛋白质、纤维素等天然物质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我们所见的色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红花色素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色相的现象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同样是红花染,却会染出偏黄或偏红的效果。书中还提到了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等,来定量分析红花染料的成分和含量,这对于确保染料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本书的科学性,让我对植物染不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件产品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原料的品质和生产工艺的精湛程度。《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正是从这两个最根本的层面,为我打开了对红花染的全新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染什么”的书,更是关于“如何让这个‘染’变得更好”的书。书中对于红花原料的种植、采收、贮存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让我明白“好染料源于好原料”。而对于红花色素的提取、纯化,以及在不同媒介上的染色工艺的深入研究,则让我看到“精湛工艺是品质的保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绿色环保”理念的强调,从原料的种植到染料的生产,再到染整过程,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与当下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谋而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视角,让我看到了红花染从田间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学问和智慧。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产品的指南。

评分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对我这个一直以来对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一直觉得,那些用植物染料染出的衣物,都带着一种特别的“温度”和“生命力”,而红花染又是其中我最钟爱的一种。这本书并没有用过于生僻的专业术语来阻碍普通读者的理解,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红花染的方方面面。从红花的种植、采摘,到如何提取出那个迷人的红色,再到如何将这个颜色牢固地“锁”在衣物上,书中都进行了非常详细和易于理解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传统染织品的图片和案例,它们让我看到了红花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和美学价值。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家庭DIY植物染方法,这让我跃跃欲试,想要亲手尝试用红花染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染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技艺,而是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且从中获得乐趣和创造力的美好事物。

评分

作为一名在染整工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在染整工业的应用这一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详细阐述了红花染料在不同纺织品(如棉、麻、丝、毛等)上的染色性能,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染色工艺参数(如染浴浓度、温度、时间、pH值等)来提高染色均匀度、上染率和色牢度。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红花染料在后整理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如何通过后整理技术来提升红花染织物的舒适度、手感和服用性能。例如,书中提到的有机硅整理剂、柔软剂等,在不影响红花染色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改善织物的悬垂性和亲肤感,这对于我们开发高品质的红花染纺织品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红花染织物的耐洗、耐摩擦、耐日晒等各项牢度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提高牢度的具体建议。这些实用的技术指导,对于我们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理论的呈现,更是对我们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充满热情的实践者,《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红花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染色技艺,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工艺智慧。书中对于红花染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梳理,让我对这项技艺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濒危的红花染工艺的探讨,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创新和发展这项技艺,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书中提出的将红花染与旅游、文创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为我们这些致力于文化遗产活化的人士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通过建设红花染体验中心,让更多人亲身感受植物染的魅力,或者开发以红花染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本书让我看到,红花染不仅仅是一种染色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评分

作为一名在纺织印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对于《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既熟悉又惊叹于其深度和广度。书中所涵盖的工业技术层面,尤其是关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红花染料的工艺流程,让我看到了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书中详细阐述了从红花原料的种植、采摘、干燥、储存,到色素的超声波提取、溶剂提取、酶法提取等多种工艺路线,并对各种方法的效率、成本、环保性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界人士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红花色素的纯化和标准化技术。过去,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是红花染料批次之间存在色差,这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书中提出的几种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如柱层析、膜分离等,以及相应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此外,书中关于红花染在现代纺织品上的应用,如数码印花、活性染料与红花色素的复配应用等,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浸染方式,更是拓展了红花染的应用边界,使其能够融入到高科技的纺织品生产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实际生产中的痛点和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创新灵感。

评分

这本《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简直是为我这种热爱传统手工艺又对科学原理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植物染情有独钟,尤其钟爱红花那种鲜艳而又内敛的红色,总觉得它带着一种古老而又生动的生命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抹红色的前世今生。从最初的植物学角度,它细致地描绘了红花的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以及其蕴含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我们熟知的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色素的提取方法,还用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文字,阐述了它们在不同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化学调整来优化染料的色泽和牢度。对于我这种在实践中常常遇到“为什么颜色不稳定”或者“为什么洗几次就褪色”的困扰者来说,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分析,无疑是及时雨。它让我明白,植物染并非简单的“染”和“洗”,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精巧的工艺设计。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媒染剂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不同的媒染剂,如明矾、醋酸铜、硫酸亚铁等,是如何与红花色素结合,从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效果,以及它们对染料牢度的影响。书中还对比了传统媒染剂与现代环保型媒染剂的优劣,为我提供了更多绿色、可持续的染料选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根据书中的指导,尝试用不同的媒染剂来染制我的棉麻布料,看看能否调配出更加丰富、独特的红花色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探索指南,让我对红花染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对轻工业和手工业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而《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红花染,这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染色技艺,总是让我联想到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古代美人,以及那些巧手匠人留下的传世之作。书中关于红花染工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的章节,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时代。它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花染工艺特点,以及这些工艺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传统染坊的描述,从选料、泡染、晾晒,到最后的整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人精神的传承。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红花染创作现代艺术品和家居装饰品,例如用红花染制的丝巾、抱枕、挂毯等,为我提供了将这份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灵感。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染”,更是关于“为什么染”,以及“染出怎样的美”。我喜欢书中那种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自然色彩的敬畏之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之路,也激发了我想要亲手去体验和传承这份古老技艺的热情。

评分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这本书,从一个非常专业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红花这种传统染料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我本身对化学和材料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能够满足我在这方面的求知欲。书中对于红花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其化学结构和稳定性的研究,都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我被书中关于如何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优化红花色素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所吸引,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染料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对于红花染料在不同纤维材料上的染色机理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改性处理来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牢度,都让我对染料与纤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视角来审视红花染这项传统技艺,并从中看到它在现代科技语境下的无限可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