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8月1日)
丛书名: 历代碑帖精粹
平装: 4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9861876
条形码: 9787539861876
商品尺寸: 28 x 21 x 0.5 cm
商品重量: 200 g
品牌: 安徽美术出版社
《唐褚遂良倪宽赞、孟法师碑》讲述了历代遗存的书法经典。在纸张出现之前,文字铸刻在金石之上,以拓片流传,化身千百,存在诸多版本。遴选尤为关键。首先是书家的选择'应先找到适合自身的经典范本。概而言之,一要左顾右盼,碑帖就如同人体细胞,天生就有一种血缘关系,找准彼此的相关性;二要瞻前顾后,碑帖临摹细化到具体步骤,看起来随意杂取的碑帖,实有先后之分,如何切入和转换,让碑帖与个人的思维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其次是出版选择,把碑帖呈献给书家,引导书家去认识和了解各种经典。针对每一种碑帖,配备翔实的技法解析,就具体字例进行归类,给予学书者以丰富、可靠的启示。
一直以来,我对“阴符经”这种道家经典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认为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当我得知褚遂良也曾书写过“阴符经”,并且被收录在这套书中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虽然在坊间的拓本中,孙过庭的《千字文》和《书谱》更为人所熟知,但褚遂良的“阴符经”,在我看来,却有着另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的楷书,在这里展现出了一种更为洒脱、流动的气息,似乎将他对经典内容的理解,都融入到了笔画之中。字形上,相较于“雁塔圣教序”的端庄,这里的字显得更加舒展,笔画之间的连接也更加自然流畅,偶尔出现的行书笔意,更是增添了几分灵动。我尤其喜欢他在转折处那种提按的微妙变化,仿佛是行云流水,又仿佛是深藏不露的内力。读他的“阴符经”,我不仅是在欣赏书法,更像是在感受一种精神层面的共鸣。这种感觉,是在单纯的技巧展示中很难获得的。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字帖,更像是一种对经典的解读,一种对古人智慧的传承。我常常会一边临摹,一边回味经典的内容,试图从中体悟更深层次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笔墨技巧。这套以褚遂良书法为核心的精粹,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虽然我对褚遂良的书法一直心存敬意,但之前接触到的资料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这套书的出版,将几块重要的碑帖汇集一堂,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学习平台。从“雁塔圣教序”的端庄典雅,到“伊阙佛龛碑”的古朴自然,再到“阴符经”的洒脱流动,以及“倪宽赞”和“孟法师碑”的不同风貌,我仿佛看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书法发展脉络,而褚遂良,则在这条脉络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块碑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语言,都值得我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本关于褚遂良书法艺术的“全景图”,让我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这位伟大的书法家。我从中不仅学到了笔法、结构,更学到了他对书写情感的投入和对艺术的追求。
评分初次接触褚遂良的书法,完全是被“雁塔圣教序”这几个字吸引。一直以来,对于唐代楷书的大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会想到欧阳询、颜真卿,但说实话,褚遂良的作品,尤其是在我之前看来,总带着一种疏离感,或许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几位大家,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明星款”似乎略少一些,而且他的行书和草书,我个人感觉在技巧层面有着更高的门槛。然而,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仔细品味“雁塔圣教序”时,才真正体会到他那“逸少之流”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字形取势,端庄而不失飘逸,用笔上,提按顿挫的变化微妙而富有韵律,尤其是那些细微的转折和钩挑,仿佛蕴含着无数生命的气息。每一笔都像是经过精心锤炼,既有筋骨,又不失血肉。我尤其喜欢他笔画中那种内敛的张力,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读他的字,总能感受到一种平和、温润的气度,仿佛是在与一位饱读诗书、心怀苍生的长者对话。这种感觉,在其他碑帖中是很难体会的。我尝试着临摹其中的几段,虽然能力尚浅,但已能感受到那种字里行间的呼吸感,以及笔锋行进时那种“入木三分”的质感。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褚遂良书法世界的一扇窗,也让我对“唐代楷书四大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这套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倪宽赞”和“孟法师碑”了。这两块碑,我之前接触的资料相对较少,但从书名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当我翻阅到“倪宽赞”时,立刻被其古朴典雅的风格所吸引。褚遂良的这块碑,虽然不如“雁塔圣教序”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艺术价值却丝毫不减。字形方面,它保留了魏晋时期的一些遗风,结构上更加紧凑,用笔也更加厚重。特别是那些横画,仿佛带着一种力量感,给人一种坚实、稳重的感觉。而“孟法师碑”,则展现了褚遂良楷书的另一种面貌。它的特点在于笔画的瘦硬和结构的险峻。虽然字形相对瘦长,但却一点也不显得单薄,反而有一种筋骨遒劲的美感。提按变化非常明显,使得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这两块碑,在我看来,分别代表了褚遂良书法艺术中不同侧面的探索和表现,一块古朴,一块瘦硬,都展现了他扎实的功底和对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能够一次性看到这两块碑的精粹,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伊阙佛龛碑”去的。我对造像记这类碑文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朴拙而真挚的艺术情感。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在我看来,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风格与“雁塔圣教序”那种严谨的法度有所不同,更加显得古朴、自然,甚至带有一丝稚拙的意味。这种稚拙并非是技巧上的不足,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和对书写本身的热爱。字形方面,结构紧凑,笔画的粗细变化虽然不像“圣教序”那样明显,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特别是那些转折处,往往收笔干净利落,给人一种干净、爽利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其中字形排列的随意性,虽然是刻碑,但却能在横竖成行的同时,感受到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顾盼,仿佛它们在跳跃、在交流。当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碑文拓片的细节时,更能感受到那种刀锋切入石头的痕迹,以及岁月留下的沧桑感。这种未经修饰、自然天成的美,在当今追求精雕细琢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到“伊阙佛龛碑”的原貌,也让我对褚遂良的书法风格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