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未免《历代书法论文选 》遗珠之憾,补辑自东汉至近、现代重要书论、书评 四一十三家,共四十五篇。每篇各冠以作者生平,旁 及版本源流,各为提要,内容则以理论为主,不泛及 其他资料,并注意到书法与传统文字学之关系,入选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近代国学宗师章太炎《小学 略说》等小学名篇,供学者参稽。
本书由崔尔平选编教点。
许慎
说文解字序
杨泉
草书赋
王僧虔
书赋
庾元威
论书
颜之推
论书
吕总
续书评
唐人书论
欧阳修
与石守道书(二札)
蔡襄
论书
苏轼
评书
黄庭坚
山谷论书
李之仪
姑溪居士论书
黄伯思
东观余论
董遭
广川书跋
朱熹
晦庵论书
沈作莆
论书
赵孟坚
论书法
宋人书论
郝经
叙书
移诸生论书法书
赵孟颊
松雪斋书论
论宋十一家书
阁帖跋
释溥光
雪庵字要
韩性
书则序
袁哀
评书
吾衍
论篆书
书法三昧
元人书论
性理会通
……
后记
最近手头正好有一些闲暇时间,便开始翻阅这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相对枯燥的理论堆砌,没想到读起来却颇为引人入胜。作者的论述角度非常新颖,打破了我之前对某些书法史事件和人物的刻板印象。比如,在探讨某个著名书家的创作风格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其作品特点,而是深入挖掘了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其个人经历对其艺术道路的影响,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对这位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引用的大量史料和文献也显得非常严谨,为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人的情趣,读来既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度,又不至于感到晦涩难懂。尤其是其中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站队。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化理解的书籍,而这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于历代书法理论的梳理和分析,真是鞭辟入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法帖”和“写经”在书法传承中的作用的论述,作者不仅分析了它们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性,还探讨了它们在促进书法技法和审美观念演变过程中的具体影响。这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分析,让我对书法史的认识更加清晰。此外,书中对不同流派的书法理论也进行了比较和辨析,比如魏晋的尚韵、唐代的尚法、宋代的尚意等,作者的见解独到,论证充分,让我对这些书风的形成和特点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理论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原本可能非常深奥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门艺术,不仅要看其作品,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书法理论家思想的梳理和评价,这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书法发展的脉络。作者的观点既有对前人理论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使得整个论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书中对于一些模糊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理论观点,也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辨析,让我不再感到迷茫。例如,关于“技法”与“神韵”在书法中的辩证关系,作者的阐释就非常到位,让我明白了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提升认知、拓展思路的优秀学术著作。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这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初读之下,就被书中精辟的见解和严谨的考证所折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书法与中国哲学思想之间关系的探讨感到着迷。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阐释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历代书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我理解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文人集团在书法审美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分析,也让我对书法史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乏一些充满智慧的火花,读来让人拍案叫绝。我还会经常翻阅其中的某些章节,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精美,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封面设计低调却不失格调,古朴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历代书法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个系统性的入门读物。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被它的书名吸引,觉得它应该能填补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翻开扉页,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触感温润,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读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字体,古朴典雅,与内容本身非常契合,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反而能沉浸其中。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整体的制作工艺和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无疑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我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书法理论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创作的灵感。它的排版设计也比较合理,留白恰到好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