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死欲念: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
出版社价格:28元
作者:张永义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3942082
字数:300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
目录
前言/1
彩色螺旋式的双重生活
Ⅰ 灰色燧石:生命之旅/1
异乡
纪念
阳具
弑父
复仇
姐姐
兄妹
无辜
遗弃
新生
Ⅱ 银色刀又:口腹之欲/77
乳房
糕点
糖果
种植
烟瘾
贪杯
食欲
菜谱
宴会
厨房
Ⅲ 白色睡莲:梦幻之花/139
塔楼
旅馆
蝴蝶
入睡
失眠
镜子
梦魇
幻象
苏醒
幽魂
Ⅳ 金色火焰:爱神之箭/199
迷醉
眼泪
肉欲
情书
等待
追寻
抉择
暴虐
禁恋
悼亡
Ⅴ 黑色河流:死神之歌/265
遗言
尸骸
自杀
决斗
行刑
灭绝
肺病
灾难
葬礼
不朽
后记/331
往事与阅读
补记/337
主要参考书目/341
内容提要
这部广征博引的论著围绕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展开探讨,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作家爱·摩·福斯*在《小说面面观》中所指出的“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这五件人生大事,还颇为灵动地涉及了异乡、弑父、饥饿、失眠、梦魇、性虐待、肺结核等各种哲理话题和社会现象,相信敏锐的读者对于阳具、乳房、眼泪、螺旋、迷宫、镜子这些纷乱的意象并不会感到陌生。作家试图带领我们在书本和冥想的世界里参悟生死,看透欲念。
----- ----- ----- ----- ----- -----可以说,张永义先生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指南”,它不是那种教你“怎么读”的书,而是告诉你“可以怎么看”的书。他对于西方文学中“永恒主题”的梳理,尤其是对“生死欲念”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为理解众多文学作品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没有将这些主题割裂开来,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主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张力。他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生死欲念的解构和重塑的论述,尤其让我感到耳目一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疏离的作品,在张先生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作者内心的呐喊和对现实的追问。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它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感受文学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野,让我们得以窥见西方文学如何围绕着“生”与“死”这两个最根本的哲学命题展开了一场绵延不绝的探索。作者张永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主题在不同文学流派、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轨迹梳理得清晰而富有逻辑。我尤其着迷于他对“生之喜悦”与“死之恐惧”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这种二元对立并非简单的两极,而是在无数文学作品中交织、碰撞,催生出无数令人心悸的叙事。比如,他如何揭示了那些歌颂生命力、赞美现世繁华的作品,往往暗含着对虚无的警惕;而那些沉湎于死亡的阴影、反思生命短暂的作品,却又常常闪烁着对存在的眷恋。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被张先生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读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经典作品,仿佛每一次阅读都揭开了新的层次,充满了惊喜。
评分这本《生死欲念: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张永义先生的笔触仿佛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抵西方文学数千年的精神肌理。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将那些反复涌现、贯穿古今的关于生与死的挣扎、对存在的追问、以及人性的幽微之处,如同织网般编织在一起。从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到中世纪的宗教叙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萌芽,直至现代主义的解构与后现代的迷茫,张先生如同一位渊博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面对“永恒主题”时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他特别强调了“欲念”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冲动,更是精神上的渴求、对意义的探寻、以及超越凡俗的野心。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一些经典文本的全新解读,打破了陈旧的窠臼,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更为深刻、更为尖锐的矛盾与张力。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无数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并没有预设太多期望,但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却远超想象。张永义先生对于西方文学“永恒主题”的梳理,尤其是对“生死欲念”的阐释,如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不仅仅是呈现了作品,更是挖掘了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核。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那些“禁忌”话题的处理,例如对人性深处隐秘欲望的探索,对死亡的复杂情感,以及生命在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纠结。他能够将哲学思辨、历史进程和文学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全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当我读到他对某个时期特定作品的分析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论述方式,让我仿佛亲身参与了对文学史的探索。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不断地追问和回应着人类最根本的困惑,而“生死欲念”正是其中最鲜活、最持久的脉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深刻的精神旅程。张永义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深入西方文学的腹地,去探寻那些亘古不变的主题——生死与欲念。他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用生动而富有张力的文字,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揭示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欲念”这一概念的拓展性解读,它不仅仅是情欲,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超越的渴望,对存在的证明。这种解读方式,让许多曾经被认为是“晦涩”的文学作品,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亲近。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呐喊,这正是文学作品最强大的力量所在。它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也更加敬畏死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