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生死欲念:西方文學“永恒的主題”
齣版社價格:28元
作者:張永義 著
齣版社:文化藝術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3942082
字數:300000
頁碼:3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
目錄
前言/1
彩色螺鏇式的雙重生活
Ⅰ 灰色燧石:生命之旅/1
異鄉
紀念
陽具
弑父
復仇
姐姐
兄妹
無辜
遺棄
新生
Ⅱ 銀色刀又:口腹之欲/77
乳房
糕點
糖果
種植
煙癮
貪杯
食欲
菜譜
宴會
廚房
Ⅲ 白色睡蓮:夢幻之花/139
塔樓
旅館
蝴蝶
入睡
失眠
鏡子
夢魘
幻象
蘇醒
幽魂
Ⅳ 金色火焰:愛神之箭/199
迷醉
眼淚
肉欲
情書
等待
追尋
抉擇
暴虐
禁戀
悼亡
Ⅴ 黑色河流:死神之歌/265
遺言
屍骸
自殺
決鬥
行刑
滅絕
肺病
災難
葬禮
不朽
後記/331
往事與閱讀
補記/337
主要參考書目/341
內容提要
這部廣徵博引的論著圍繞西方文學”永恒的主題”展開探討,卻不僅僅局限於英國作傢愛·摩·福斯*在《小說麵麵觀》中所指齣的“齣生、飲食、睡眠、愛情和死亡”這五件人生大事,還頗為靈動地涉及瞭異鄉、弑父、飢餓、失眠、夢魘、性虐待、肺結核等各種哲理話題和社會現象,相信敏銳的讀者對於陽具、乳房、眼淚、螺鏇、迷宮、鏡子這些紛亂的意象並不會感到陌生。作傢試圖帶領我們在書本和冥想的世界裏參悟生死,看透欲念。
----- ----- ----- ----- -----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並沒有預設太多期望,但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卻遠超想象。張永義先生對於西方文學“永恒主題”的梳理,尤其是對“生死欲念”的闡釋,如同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他不僅僅是呈現瞭作品,更是挖掘瞭作品背後的精神內核。我尤其欣賞他對於那些“禁忌”話題的處理,例如對人性深處隱秘欲望的探索,對死亡的復雜情感,以及生命在短暫與永恒之間的糾結。他能夠將哲學思辨、曆史進程和文學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得全書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當我讀到他對某個時期特定作品的分析時,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論述方式,讓我仿佛親身參與瞭對文學史的探索。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在不斷地追問和迴應著人類最根本的睏惑,而“生死欲念”正是其中最鮮活、最持久的脈搏。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宏大的視野,讓我們得以窺見西方文學如何圍繞著“生”與“死”這兩個最根本的哲學命題展開瞭一場綿延不絕的探索。作者張永義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將這些主題在不同文學流派、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軌跡梳理得清晰而富有邏輯。我尤其著迷於他對“生之喜悅”與“死之恐懼”之間辯證關係的分析,這種二元對立並非簡單的兩極,而是在無數文學作品中交織、碰撞,催生齣無數令人心悸的敘事。比如,他如何揭示瞭那些歌頌生命力、贊美現世繁華的作品,往往暗含著對虛無的警惕;而那些沉湎於死亡的陰影、反思生命短暫的作品,卻又常常閃爍著對存在的眷戀。這種復雜的互動關係,被張先生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娓娓道來,讀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經典作品,仿佛每一次閱讀都揭開瞭新的層次,充滿瞭驚喜。
評分可以說,張永義先生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閱讀指南”,它不是那種教你“怎麼讀”的書,而是告訴你“可以怎麼看”的書。他對於西方文學中“永恒主題”的梳理,尤其是對“生死欲念”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為理解眾多文學作品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沒有將這些主題割裂開來,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些主題呈現齣不同的麵貌和張力。他對於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中對生死欲念的解構和重塑的論述,尤其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和疏離的作品,在張先生的解讀下,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聽到作者內心的呐喊和對現實的追問。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閱讀體驗,它激發瞭我更深入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感受文學的無限可能。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漫長而深刻的精神旅程。張永義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深入西方文學的腹地,去探尋那些亙古不變的主題——生死與欲念。他不是簡單地堆砌理論,而是用生動而富有張力的文字,串聯起不同時代、不同作傢的作品,揭示齣它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欲念”這一概念的拓展性解讀,它不僅僅是情欲,更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對超越的渴望,對存在的證明。這種解讀方式,讓許多曾經被認為是“晦澀”的文學作品,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和親近。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自身,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與書中人物産生共鳴,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與呐喊,這正是文學作品最強大的力量所在。它讓我更加珍視生命,也更加敬畏死亡。
評分這本《生死欲念:西方文學“永恒的主題”》實在是太令人震撼瞭,張永義先生的筆觸仿佛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直抵西方文學數韆年的精神肌理。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以一種極其精妙的方式,將那些反復湧現、貫穿古今的關於生與死的掙紮、對存在的追問、以及人性的幽微之處,如同織網般編織在一起。從古希臘的神話史詩,到中世紀的宗教敘事,再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萌芽,直至現代主義的解構與後現代的迷茫,張先生如同一位淵博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長河,領略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麵對“永恒主題”時所迸發齣的思想火花。他特彆強調瞭“欲念”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衝動,更是精神上的渴求、對意義的探尋、以及超越凡俗的野心。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一些經典文本的全新解讀,打破瞭陳舊的窠臼,讓我們看到瞭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背後,更為深刻、更為尖銳的矛盾與張力。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與無數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