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明的冲突-精装
定价:69元
作者:[美] 塞缪尔·亨廷顿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636619
字数:350000
页码:45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及其论述颇有争议,但作为一部具有深刻预见性和洞察力的经典著作,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和剖析,将会持续带给读者深入思考和启迪。
作者介绍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美国当代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哈佛大学博士、教授,曾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等。
目录
中文版序言…………………………………………………………… 1
前言…………………………………………………………………… 4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3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3
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 5
其他世界?……………………………………………………………………………… 9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主义、简化和预测…………………………………………… 17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24
文明的性质……………………………………………………………………………… 24
文明之间的关系………………………………………………………………………… 35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45
普世文明:含义………………………………………………………………………… 45
普世文明:来源………………………………………………………………………… 58
西方与现代化…………………………………………………………………………… 60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66
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77
西方的力量:支配和衰落……………………………………………………………… 77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90
上帝的报复……………………………………………………………………………… 95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104
亚洲的自我肯定……………………………………………………………………… 105
伊斯兰教的复兴……………………………………………………………………… 113
挑战的变化…………………………………………………………………………… 126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131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131
文化与经济合作……………………………………………………………………… 138
文明的结构…………………………………………………………………………… 143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149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171
文明和秩序…………………………………………………………………………… 171
西方边界的形成……………………………………………………………………… 173
俄罗斯及其近邻……………………………………………………………………… 180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186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194
等。。。。。。。。。。。。。。。。。。。。。。。。。
老实说,这本书的厚度和信息密度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一旦沉下心来读进去,那种知识的饕餮盛宴立刻就让人欲罢不能。它不是一本轻松的睡前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研读的“世界地图使用指南”。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它对不同文明在面对现代化挑战时的反应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西方文明如何将技术理性与其自身的启蒙运动遗产相结合,而东亚文明则如何在保留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进行经济腾飞。作者的比较方法非常精妙,他没有简单地将文明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而是聚焦于它们各自的“适应性”和“韧性”。对于希望了解全球格局中长期趋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备的思维工具箱。我发现自己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理解都得到了升级,例如,过去的某些外交决策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看,其背后的深层动机才得以显现。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且每一次都能提供新视角的深度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咋舌,它将人类历史的叙事拉伸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上,探讨的范畴远远超出了近现代的政治角力。作者对于宗教、哲学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洞察,构建了一个理解全球冲突的全新框架。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对“文明的未来走向”的探讨,它似乎暗示着,未来的冲突点可能不再是国与国之间传统的军事对抗,而是不同文明身份在信息时代下的渗透、融合与排斥。这种预见性让人感到既振奋又有些不安。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文明交融的黄金期,还是文明冲突的序幕?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的史料和学者的观点融会贯通,行文流畅自然,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宏大叙事的读者,也能被其强大的思想引力所捕获。读完后,我不再仅仅关注日常的政治新闻,而是开始思考那些更根本、更具历史惯性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当下的世界的。
评分这是一本绝对能改变你看待国际关系的基础框架的书。我以前看新闻时,总觉得冲突是能源、领土或者意识形态的直接对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线性思维。它提出了一种“文明是终极的身份认同”的观点,并且用大量详实的案例来支撑这一论断,从巴尔干半岛的恩怨到中东的宗教纷争,无不透露出文化根源的重要性。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对“普世价值”概念的解构,他没有全盘否定其意义,而是指出,在不同的文明视野中,对“普世”的定义本身就是充满争议的。这让我对当下许多国际争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在谈论“市场准入”或“人权标准”时,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文明模板去要求对方,而对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接收这种信号的“文化接收器”。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冷静、客观,几乎没有煽动性语言,完全依赖于逻辑和证据的推导,正是这种理性的力量,才使得它的论点更具穿透力,让人不得不去认真思考。
评分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它读起来竟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史诗感。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了得,他能够将那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分析和深奥的文化人类学理论,用一种非常生动和富有画面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文明的断层线”的描述,简直就像是给世界地图做了一次精细的血管造影,清晰地标示出潜在的爆发点和历史遗留的伤痕。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东亚文明内部的张力分析,作者并未将东亚视为铁板一块,而是精妙地拆解了儒家文化圈内部的微妙互动和各自的现代化路径选择。这种洞察力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的罗列,而是直抵核心的哲学基础。每次翻阅,总能捕捉到一些新的细节,比如某个特定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但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它让你感觉自己仿佛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制高点,俯瞰着人类历史的滚滚洪流。我甚至开始期待未来文明形态的演变,想看看作者的预判如何在新兴技术和全球变局中得到验证或修正。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和政治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如何演变、冲突和共存的宏大史诗。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采取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叙事方式,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层结构、价值体系和文化基因。读起来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冲突的根源,其实都埋藏在这些看不见的文化差异之中。比如,书中对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那种根深蒂固的张力进行了极其细腻的描绘,不是简单地指责某一方的“野蛮”或“傲慢”,而是从历史的演进中去寻找脉络。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述“文明的边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克制,他提醒我们,在快速全球化的今天,过分强调文化独特性可能导致封闭和对抗,而完全抹杀差异则可能带来身份认同的危机。这本书强迫我去重新审视我对“我们”和“他们”的认知,那种跨越了地域和种族的思考方式,实在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看待世界新闻的角度都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