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畅销书籍 正版生活在别处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

生活在别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畅销书籍 正版生活在别处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哲学
  • 人生感悟
  • 散文
  • 随笔
  • 治愈
  • 慢生活
  • 旅行
  • 思考
  • 精神世界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清风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7058
商品编码:26709264919
丛书名: 生活在别处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书名: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定价:68.00元

作者:黄菊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10-01

页码:34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67058

 


 

中国国家地理“生活在别处”系列辑

每个人都受这个城市的山水滋养,又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份滋养。

亘古存在的土地上,我们借地而居

每一个不同的故事,才组成城市

在这里,多重的生活方式此消彼长

 


 

这里的生活参差多元——

念哲学的会做餐饮,也会建书院;

一个建筑师常在山里修行,而出家人正在都市里建大课堂;

茶人谙熟古玩,画家研究植物,互联网创业者爱旅行和跑步……

这里的生活充满创意——

艺术家从废品里设计出自然美学,

一个工科男正在像艺术家一样设计如何游玩杭州……

 


 

序一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序二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

柳本 由布子 没有比这里更安静的城市,也没有比这里更温暖的山林 050

吴 强 山水是我所有的笔墨 066

念 顺 法师 大自然是好的庙宇 082

肖 勇强 / 朱 宝华 人生不过三件事——喝酒、饮茶、抚琴 098

吴 建伟 以艺术家的方式幽赏杭州 118

丁 丰 杭州,谢谢你给了我创业者的乐土 138

王 旭 一片龙井茶,唤醒杭州满山的绿 154

戴 建军 食物是我的信仰 166

姜 爱军 / 朱 钰芳 为一座城市养一个女儿 186

蔡 志忠 不必拥有世界,只需西溪一角 206

郑 捷 / 赵 思霓 山林水石,我们的烟云供养 218

李 庆华 一个读书人的自觉 246

庞 颖 请把西湖山水喝下去 270

徐 黎晓 以跑鞋为行李 294

崔 晓滨 / 於 薇 废品与野花的自然美学 310

老 极 “江浙沪包邮”时代一个环球旅行者的归处 322

 


黄菊(Daisy),

撰稿人,定居成都。

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现为微信公众号“行李”(TravellingWith)主编,“瓦舍”旅行酒店媒体总监。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葛剑雄

20多年来,我虽未在梅家坞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了友人馈赠的上品龙井,连在东航航班的万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预订的龙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间探梅,阮公墩夜游,河坊街观光,文澜阁访书,西泠社读碑。近年有机会泛舟西溪,更觉别有一番滋味。

我1945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的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祖籍是绍兴。1950年年初,父亲带着不满5岁的我回绍兴,往返都途经杭州,并住过两三天。这是我见到的个城市,至今印象中还有当年的拱宸桥、城站(火车站)、钱塘江大桥、六和塔、西湖、灵隐寺、岳坟等。上学后有了些地理知识,知道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省长周建人是鲁迅的弟弟,他们又都是我们绍兴人。还有浙江大学,听说中学老师中有读过浙大的,小学生自然没有机会认识他们。大人们提得多的还是上海,去得多的也是上海,连我的父母也先后去上海谋生,在稍能安居后就将我迁至上海上学。不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却是镇上人普遍认同并不时提及的,这也是我自幼形成的观念。

重访杭州已是20世纪80年代,我成了大学教师,当了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的助手。先师祖籍嘉兴,但谭氏的祖坟在杭州灵隐寺后的山上,先师年少时每年都会随族人去杭州扫墓兼游玩。1940年3月他应聘到播迁贵州的浙江大学,与浙大的不少教授做了10年同事,患难与共,感情深厚。1946年他随浙江大学复员杭州,家住长寿路1号,到1951年秋转复旦大学任教。几次陪他去杭州开会、做报告或主持答辩,只要稍有余暇,他都会访友怀旧。谈及往事,不胜今昔之感。20多年来,我虽未在梅家坞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了友人馈赠的上品龙井,连在东航航班的万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预订的龙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间探梅,阮公墩夜游,河坊街观光,文澜阁访书,西泠社读碑。近年有机会泛舟西溪,更觉别有一番滋味。

尽管我一直在体验“天堂”的生活,但明白“天堂”的来历,还是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读了先师的相关论著之后。

……


《诗意的逃离:在世界的缝隙里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内容概要 《诗意的逃离》是一部深度探索现代人内心需求与生存困境的散文集。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或物质上的慰藉,而是致力于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别处”的渴望,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与自由的可能。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描绘了在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挣脱束缚,寻找精神的独立空间,实现一种“在场”而又“超然”的生活状态。 本书内容涵盖了对现代生活模式的批判性反思,对消费主义、社交媒体围困下个体异化的剖析,以及对自然、艺术、阅读、独处等能够滋养心灵的元素进行的深情礼赞。作者不回避现实的压力与挑战,反而将其视为催生反思与蜕变的契机。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叙事、真挚的情感流露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诗意的逃离》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内省的旅程,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安宁的“天堂”。 章节细览 第一部分:迷失与觉醒——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章节一:拥挤的孤独 本书开篇即直击现代都市生活的核心矛盾:人群的喧嚣与内心的孤寂。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个人经历,描绘了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个体如何被庞大的社会机器裹挟,表面上拥有着丰富的社交网络,实则深陷于一种深刻的疏离感。从办公室的格子间到无休止的社交媒体信息流,我们如何在这种“连接”的幻象中逐渐失去自我?本章探讨了社交压力、同质化焦虑以及信息过载如何侵蚀我们的精神边界,并引出了对“逃离”的最初思考。 章节二:被欲望填满的真空 本章深入剖析了消费主义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从购物的快感,到对名牌、潮流的盲目追逐,我们是如何被不断制造的欲望所驱使,试图用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作者质疑了“拥有即是幸福”的逻辑,揭示了物质至上主义背后隐藏的虚无。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的引用,本章引导读者反思,真正的富足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堆积,而是源于精神的丰盈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章节三:时间的囚徒 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我们仿佛被时间所奴役。从早到晚,日程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喘息的空间。本章描绘了时间焦虑如何成为现代人共同的心理负担,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忙碌”的表象下,遗失了感受生活、体验当下的能力。作者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拥有更多时间,而是拥有掌控自己时间的能力,并懂得为心灵留白。 第二部分:在世界的缝隙里——寻找心灵的“别处” 章节四:回溯山林,重拾野性 本章将目光投向自然。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回归自然所带来的疗愈力量。从一次次徒步旅行的感悟,到对星空、河流、森林的细腻描绘,读者将被带入一个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自然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精神的庇护所,它提醒我们生命的本质,洗涤心灵的尘埃,让我们重新找回与土地、与宇宙的连接。 章节五:书页中的星辰大海 阅读是作者推崇的另一种“别处”。本章详细阐述了阅读如何成为通往不同时空、不同思想的桥梁。从古老的哲学经典到现代的文学瑰宝,书籍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我们得以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体验多元的人生。作者鼓励读者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在文字的世界里翱翔,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章节六:独处的艺术与宁静的沉思 在喧嚣的世界里,独处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合群”。然而,本章却将独处升华为一种艺术。作者认为,真正的独处并非社交的缺失,而是主动选择与自己深度对话、与内心沟通的宝贵时光。通过对冥想、静思、以及仅仅是安静地坐着这些行为的描绘,本章揭示了独处如何帮助我们理清思绪,认识自我,并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章节七:艺术的微光,照亮日常 本章关注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从一幅画、一首曲子,到一次偶然瞥见的街景,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我们的感官,激发我们的想象。作者认为,艺术不仅仅是阳春白雪,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从中汲取灵感,发现生活的美好。本章鼓励读者拥抱艺术,让它成为点亮生活、丰富心灵的微光。 第三部分:重塑生活——在“此时此地”安营扎寨 章节八:微观的幸福,触手可及 本书并非鼓吹彻底逃离现实,而是强调如何在“此时此地”活出“别处”的意境。本章聚焦于生活中的微小细节,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瞬间,却蕴含着巨大的幸福能量。例如,一杯晨间的咖啡、一次与家人的温情交流、一段舒缓的音乐,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都是构建内心“天堂”的基石。作者引导读者学会感恩,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章节九:慢下来,感受生命的原味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慢下来”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本章探讨了“慢生活”的哲学,并非提倡懒惰,而是倡导一种有意识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从细嚼慢咽的食物,到悠闲散步的节奏,慢下来让我们有机会真正地感受生命,体会过程的美好,而不是只追求结果。 章节十:建立内在的“场域” “天堂”并非远在天边,而是可以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本章的核心在于强调个体精神的独立与自主。作者分享了如何在外部世界的纷扰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受侵扰的精神“场域”。这包括设定界限,学会拒绝,以及不断地自我调整和充实。一个强大的内在“场域”,能让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感受到安全、自由和快乐。 章节十一:以诗意的视角,拥抱不完美 本书的结尾,作者以一种更加成熟和包容的姿态,审视生活的本质。她不再回避生活的“不完美”,而是以一种诗意的视角去接纳和拥抱。生命本就是一场由无数的惊喜与遗憾交织而成的旅程,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在跌宕起伏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优雅。本书鼓励读者,与其苦苦追求虚幻的“天堂”,不如在当下,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诗意去点亮每一个瞬间,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天堂”。 阅读价值 《诗意的逃离》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书。它不像一本指南,告诉读者该做什么,而是像一位老友,陪伴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失、焦虑、或者仅仅是渴望更多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深刻的视角。它鼓励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掘被忽略的美好,并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大道理,也没有给我设定任何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相反,它以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引导我走向一个更深层次的自我对话。书名“生活在别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挑战了我对“天堂”的既有观念,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幸福,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外在条件?或者,它仅仅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一种与自己和谐相处的能力?“闲浪”这个词,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它不再是消极的代名词,而是积极的追求,是对生活本质的回归。我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微小的瞬间,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都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而动人。我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每一次波动,每一次释然。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自由的渴望。它让我明白,即使身处繁忙的生活,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在心灵深处为自己开辟一片“别处”,那里有足够的地方,让我们去“闲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精神上的“喘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压力裹挟着,很少有时间能够真正地停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得以逃离喧嚣,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别处”。书名中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点明了核心主题。它并没有描绘一个奢华、梦幻的“天堂”,而是将“天堂”的定义,落脚于“有足够的地方闲浪”这种看似简单,却极其珍贵的精神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对慢节奏生活的赞美。它不是鼓吹逃避现实,而是倡导一种更加积极、更加自主的生活态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描绘的场景,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的感觉。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也跟着主人公一起,在那个“别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闲浪”的意义,它并非无所事事,而是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释放后的从容与淡然。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生活在别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这个书名就自带一种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究竟是什么样的“别处”,才能称之为“天堂”?而“闲浪”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跳脱出常规生活模式,寻找内心平静与自由的人们的故事充满好奇。这个书名暗示着一种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对“天堂”的重新定义。也许,天堂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尚未抵达的某片土地,或者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我们尚未开启的某种生活方式里。而“闲浪”,在我看来,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智慧。它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主动地去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节奏。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足够的地方闲浪”这个概念具象化,是否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来展现这种“别处”的生活图景?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生活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激发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闲浪”空间,体验那种不被打扰的宁静与自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萦绕着一种久违的宁静感。它不像那些跌宕起伏、情节跌宕的小说那样刺激,也没有那些深刻的哲学论断那样沉重。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我的心田,带来一种温润的舒展。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别处”的描绘,那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真实存在。那种“足够的地方闲浪”的感觉,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每一个细致入微的场景,每一个生动的人物描绘,一点点渗透到读者的心里。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花香,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鸟鸣,感受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渲染出一种诗意的光辉。这种诗意,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幸福并非总是在远方,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它。这本书,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我心浮气躁的时候,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提醒我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闲浪”。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令人遐想的艺术感,淡淡的蓝色调,仿佛置身于一片辽阔的天空之下,又带着一丝海洋的深邃。书名“生活在别处: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本身就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挑战着我们对“天堂”的传统认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地,而是与“闲浪”这种看似慵懒却充满自由的状态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瞬间点燃了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我一直觉得,真正的“闲浪”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摆脱束缚、随心所欲的状态。而“别处”的概念,更是引人深思。它可能是地理上的空间转移,也可能是心灵的某种超脱。这本书是否能描绘出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别处”?是否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那种“足够的地方闲浪”的悠然自得,转化为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作者笔下的那片属于“闲浪”的天堂,去感受那种别样的生活哲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带来一种感官的沉浸,一种思想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并从中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闲浪”的可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