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北 时期短暂的、不成功的宪政试验之后,1920年代,一种新型的全能主义党权政治在中国兴起了。它的兴起使得清末以降,特别是北 时期试图建构现代宪政法治国家的努力方向为之一变,国家与社会、公域与私域逐渐分离的趋向也因之逆转,公权力得到*的扩张。全能主义党权政治贯彻到司法领域,要求根本改造北 法统所确立的司法不党、司法独立原则,司法必须纳入“革命政党”的政治之中,司法势必政治化:一方面利用党权政治资源推进司法建设,另一方面也强化全能主义政治的统治力。司法党化正是顺合司法政治化诉求的体现。
序言
*章 1920年代中国的政治、思潮与司法
一 政局的混乱与思潮的激变
二 北 时期的司法及其问题
三 1923年前后的转捩:宪政法治的退潮与革命党治的兴起
di二章 晚年孙中山与司法党化的滥觞
一 “以党治国”与“革命民权”
二 党权学说中的司法思想
三 司法党化的滥觞
di三章 革命中的急进:徐谦与北伐前后的司法党化
一 徐谦及其政治资本
二 司法党化的理论阐述
三 司法党化的展开
四 党化中的苏俄因素
五 观感与实效
六 从困境到“绝境”
di四章低位徘徊:王宠惠与训政初期的司法党化
一 司法中枢的重组
二 法律与司法的调适
三 王宠惠:以党治国与司法党化
四 党化的推演
五 成效与难局
di五章 复起及变异:居正与训政中后期的司法党化
一 革命元老掌控司法中枢
二 民族主义与司法问题的政治解决
三 居正:司法党化问题
四 党义化与党人化
五 成效与衍异
六 走向“宪政”与“司法独立”
di六章关于司法党化的论争
一 党外的批评与抗争
二 政权内部的论争
三 考析:理念、派系、利益
结语革命中国的司法与政治
附录一 司法党化问题
附录二 党史司法之具体方案及实施标准法则
附录三 党化司法之意义与价值
附录四 党化司法之研究
参考文献
“法治与党治”——单看这个标题,就足以勾起我对于民国时期复杂政治生态的无限遐想。国民党政权,在1923年至1948年间,作为中国大陆的执政者,其统治的合法性、运作机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一直是历史学界探讨的热点。尤其是“司法党化”这样一个概念,直指其核心的权力运作模式。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剥开层层历史迷雾,深入分析国民党是如何在法律和司法领域贯彻其政治理念和组织原则的。是存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还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这种党对司法的控制,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人民权利,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又产生了哪些具体而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它将是一次对国民党统治下司法真相的深度挖掘,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洞见,理解那个时代政治与法律的真实关系。
评分“法治与党治”——这两个词语碰撞出的张力,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国民党政权,作为一个集权型的政党,其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与冲突,始终是历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1923年至1948年这三十多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民党在大陆进行统治的核心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国民党是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平衡党的要求与法治的原则?“司法党化”这个词汇,更是直指核心问题,预示着作者将深入剖析党对司法系统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法律实践和司法公正。我非常想知道,在这种“党治”的主导下,法律的独立性究竟能保留多少?司法机构在党国的运作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成为了维护党权的金字招 প্রতিষ্ঠা,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了法律的规范作用?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将是对理解那个时代国民党统治模式的重大贡献。
评分《正版 法治与党治:国民党政权的司法党化(1923-1948)》——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肃的学术气息,并立刻吸引了我这个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民国时期政治运作模式颇感兴趣的读者。我想了解,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国民党政权是如何处理“法治”与“党治”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实际存在的统治逻辑的。尤其是“司法党化”这一提法,非常精准地指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党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司法机构的运作、司法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揭示国民党在司法领域具体的政策措施、制度设计,以及这些措施和设计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产生的后果。了解这些,对于理解国民党政权为何能够维持其统治,以及其统治的局限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版 法治与党治:国民党政权的司法党化(1923-1948)》一出现,就引起了我对国民党统治下法律体系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政权的本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如何对待法律和司法。国民党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力量,其在1923年至1948年间的统治,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争议的时期。这本书提到的“司法党化”概念,直接触及了当时政治与法律关系的敏感地带。我非常想知道,国民党是如何将党的意志融入到司法运作中的?这种“党化”对当时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是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秩序的建立,还是侵蚀了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我会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案例分析,揭示出这段时期司法体系的真实面貌,以及党治与法治之间复杂的博弈过程。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学术性和批判性,让人对其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名《正版 法治与党治:国民党政权的司法党化(1923-1948)》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尤其是“司法党化”这个概念,立刻引发了我对那个复杂历史时期的深思。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政治运作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好奇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法律与政治权力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角力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政治力量,其统治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如何处理内部的权力结构,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对这一领域认识上的空白。它承诺将深入分析国民党如何在法律体系中注入党治的色彩,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课题。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扎实的史料考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国民党政权司法体系运作的全景图。一个好的历史研究,不仅在于揭示事实,更在于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历史的逻辑,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下。这本书的标题,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次深刻的知识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