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是不是也喝过妈妈乳房里的奶?等我长大了,乳房是不是也会变得和妈妈一样?…孩子从出生就会接触到的乳房,究竟是怎样的呢?
你的孩子是不是曾对妈妈的乳房产生过好奇?他(她)是不是有时会想要摸摸妈妈的乳房,或是问过“妈妈的胸部为什么比爸爸的大?”“妈妈的乳房里还有牛奶吗?”之类的问题,而令你觉得尴尬、不知该怎样应对呢?
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观察到了女性和男性身体结构的不同。这个时期的女孩,已经开始将乳房作为女性的身体标记,并将这个标记与自己的性别统和。这个阶段的男孩,也常常会对妈妈的乳房感兴趣。
当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自然平静地告诉孩子想知道的事情,当孩子了解了乳房的真相以后,他们就不再好奇了,会将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对乳房的好奇就会持续下去。当你希望和孩子进行适度的交流,又觉得难以表达,一本像《乳房的故事》这样的充满温情的儿童性教育绘本就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你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作者简介
文 / 土屋麻由美
助产士。在大学医院、助产院工作过。1997年4月,开办了“麻之实”助产所。为在家里生孩子的产妇提供服务,还在各地组织的妈妈培训班中担任讲师、从事对多胞胎孕妇进行产前教育的实践活动,还在幼儿园、托儿所、小学等地进行性教育实践活动。监修《小鸡鸡纸戏剧系列》(LIBLIO出版)。
图 / 相野谷由起
插画家、绘本作家。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绘画系日本画专业。作品《小兔糖糖》(小学馆)获第12届日本绘本奖。作品数量主要有《小鸡鸡纸戏剧系列》(LIBLIO出版)、《一座桥两座桥》(ALICE馆)、《去看海的那天》(CHILD社)等。
内容简介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样知道自己是男孩的呢?男孩和女孩,哪里不一样呢?…正视儿童性教育,用温和的画面和温柔的语言,告诉他们生命的由来。
作者简介
文 / 山本直英
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曾任吉祥女子初中高中副校长、“人与性”教育研究所所长、“人与性”教育研究协会代表干事、双月刊杂志《性与生命的教育》(AYUMI出版)总编辑等,30年来,致力于性教育的实践。从儿童书到性教育论著,作品众多。主要绘本作品有:《宝宝从哪里来?》(白杨社)、《身体,真好》(童心社)、《摸摸看,人的身体》(福音馆书店)、《小鸡鸡的话》(AYUMI出版)、《性的绘本》(全5卷大月书店)等。2000年6月27日逝世。
幽默、风趣的屁股科普书!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让家长能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一起学习、研究屁股特色!
◎了解"屁股"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发音!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
屎、尿、屁,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在大人观念里,这些"脏兮兮""很恶心""难闻"……甚至有点"羞于启齿"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非常平常的东西,说起它们,就如同说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喜爱的人,一本喜爱的图书般平常。
当然,与这几样东西密切相关的身体器官--屁股,也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对象。因为屁股比起其他器官,如鼻孔、眼睛、耳朵又多了一份隐蔽性,孩子想要了解时,大人也有点遮遮掩掩的态度,更增加了它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与好奇感。
屁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形状?除了可以放屁和大便,屁股还有哪些功能?为什么有的人走路会扭动屁股?动物的屁股有什么特点?……
在这本书里,孩子们脑袋里关于屁股的各种疑问,将得到非常幽默而又科学的答案!
内容简介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有屁股。屁股的种类数也数不清。每个屁股上都有个洞,它的作用是排出动物吃下的食物所形成的便便和屁。
屁股有不同的大小和颜色。小宝宝的屁股软软的、小小的,非常可爱,即使是新生婴儿,他们的屁股也可以放屁和拉便便。
屁股由肌肉组成,并覆有脂肪层。脂肪层可以使你在坐下的时候不会伤到屁股。肌肉可以控制屁股上那个洞洞的开阖,这样,屁和便便就不会随时喷出来了。有些人会到健身房锻炼他们的臀部肌肉,让它更好看,更有型,因为他们可不想要松弛下垂的屁股。
……
作者简介
迈普里斯·安徒生
毕业于丹麦奥尔堡大学,并留校任教。
叶世邦·杜拉航
从事绘画创作多年,尝试过多种艺术形式,如卡通、漫画、教育、海报及报纸杂志插画等,以幽默的画风及手工制作技术见长。
编辑推荐
每个孩子都在某一天会问及“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提问,中国家长向来不缺乏脑洞,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案比比皆是。我得到的答案是“按一下按钮就从肚子里出来了”,你的呢?
可是,真正能直面孩子的问题、解答孩子的疑问的家长却寥寥无几。近年来,不乏儿童受到侵犯的新闻,可是当终于有一本科学严谨的性教育教材出现的时候,家长又会觉得说得过于赤裸裸,难以启齿。在中国,谈性色变的家长到底缺少什么?我想他们缺少的是一种巧妙的方式和契机与孩子去开启就这个问题的谈话。
当我读到《我从哪里来》这个绘本的时候,就立刻被它的巧妙性所吸引了。这本书很好地呈现了这一话题的基本知识,却巧妙地避免了一些让成年人尴尬的细节,非常适合含蓄内敛的中国家长。比如,精子卵子中的遗传基因DNA对于孩子而言很难理解,而本书中将其称之为“记录的故事”;对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本书将其称之为“跳舞、互相讲故事”,形象生动并且委婉含蓄,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此外,本书讲述了一般意义上婴儿的出生过程,不涉及一些特殊情况,但同时也为家长创造了一个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孩子分享关于这方面或多或少的细节或者自己特殊的情况。
因为,我们一致决定要把这本优秀的绘本引进到中国。在中文版的制作过程中,作者和绘者也是极为重视。绘者为中文版重新绘制了相关的插图;而中文版中的每个词都是译者与作者共同斟酌推敲后选定的;印刷纸张的选择、专色印刷的确认等各种细节都使我们耗费了很多精力,力求做到完美。于是,这一个小小的绘本足足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制作,只为将这本科学又鬼马的童书介绍给中国的家长和孩子,让他们一起开启关于生育与性教育的对话。
作为80后的一员,我想千千万万的年轻父母和我一样,显然不会再像老一辈的家长那样用一些奇奇怪怪的答案搪塞孩子的疑问。我们希望告诉孩子其中的科学奥秘,让孩子向生育的奇迹致敬,让孩子敬畏生命,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认同感。
如果你想通过一个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和自己不尴尬的方式,告诉孩子他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从哪里来》就是你所寻寻觅觅的那本书。
内容简介
在某些时候,孩子会对小宝宝感到很好奇。这通常发生在家里有了新生儿之后(或者当小宝宝即将诞生,大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但是,这种好奇心也可能在其他时候表现出来。这本书用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家长不尴尬的方式解答了每个孩子心中的疑问——我从哪里来?
作者简介
科里·西尔弗伯格是加拿大童书作家、性教育启蒙教育者。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毕业后在北美的确致力于性教育启蒙及性别启蒙等方面的工作。《我从哪里来》是他的第*本童书,一经出版就收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广泛好评,2013年出版以来
媒体评论
“《我从哪里来》探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内容扎实,却又古灵精怪。”
——《学校图书馆期刊》
“有了《我从哪里来》这本书,家长们就找到了一个舒服且直接的方式来和孩子谈论生育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
——《父母杂志》“
《我从哪里来》从孩子能理解的角度为他们呈现了关于生育的知识。书中的故事适合各种家庭和不同的个人经历。”
——《芝加哥绿色父母》“
史密斯的插图让人想起了托德·帕尔的经典风格,色彩明亮;而西尔弗伯格的故事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每个父母都能据此和孩子开展关于这一话题的对话。不论何种家庭,都可以用这本实用的绘本开启与孩子的包容性谈话。”
——《出版商周刊》
这可不是一堂生理卫生课
翻完这本,你的**感觉是诧异吗?“天啊!连这样的事情都要为小孩子写出来,还要画出来?”
还是感觉有些惊喜?“好棒!连这样的事情都能为小孩子写出来,还能画出来!”
不管你的反应如何,先祝贺一下:你很有眼光,其实创作者所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接着还想告诉你:这本图画书可不只是一堂生理卫生课的儿童读本,在图与文的互动中,除了讲述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还有更多更多值得一家人共同分享的呢!
分享不放弃的力量
小威只是三亿个小精子中的一个,但只有他以*快的速度坚持到了终点。请别忘记告诉孩子:“相信你是*棒的!因为曾经也有一个*棒的小精子一直在努力,坚持不放弃,战胜了三亿也许更多的小精子,*后他变成了现在的你。”
分享不完美的秘密
小威是*棒的,却也有自己的弱项。为什么小娜和小威一样数学不好呢?秘密就在于小威身上的那个号码牌,那里藏有一串记录着布朗先生不完美的密码。你是否也觉得孩子有某些不完美的地方?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找到自己和孩子相通的那串密码,正是因为有那串记录着不完美的密码,才造就出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属于自己的宝贝。可以把父母和孩子一样有不完美的秘密分享给孩子,然后告诉他:“你就是我们的宝贝,*爱的宝贝!”
分享浓浓的爱意
“那天晚上,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亲密地在一起……”于是小精子就获得了出发的讯号。因为他们会亲热地在一起,后来才有了小宝宝的诞生,这是一段爱意浓浓的旅程。所以不要吝啬,在孩子面前给你的另一半一个自然的拥抱或一个大方的亲吻,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相亲相爱,让孩子分享爸爸妈妈的相亲相爱。
分享浅浅的幽默
这个故事里没有很搞笑的词句,却有很多小细节让人从心底泛出浅浅的笑意。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裸露却简单的身体让人想笑,小威和小布努力又认真的表情引人发笑,当射精变成游泳大赛,卵子变成冠军的奖品,更是让人不得不笑。什么是幽默?这就是幽默。孩子不会懂,大人都能懂,别忘了要和你的另一半共读这本图画书,分享这份浅浅的幽默,回忆那段暖暖的幸福。
*后一同分享孩子的思维方式
孩子长到三四岁以后,父母们*头疼什么?很多大人说是——小孩子怎会有那么多为什么!不论自然、社会,还是动物、人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们总要问个为什么。很多时候百科全书能帮上大忙,但有些答案百科全书里没有,或虽然有却无法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说明。当孩子开始对什么都好奇的童年意识初期,他们需要的答案并不是百科全书那般精准的论述,他们需要的只是能够被儿童思维形象化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主动去探究更加具体的内容。《小威向前冲》就是用儿童思维来解决儿童问题的上选之作,读这本书不只能帮助大人解决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更加能帮助大人寻找到一种用孩子的思维来回应孩子好奇心的方式。
这个方式到底是怎样的?把故事细细重读一遍你就会明白了。但这次千万别再当成生理卫生课的儿童读本,别再错过了图画中的细节、忽略了文字里的味道呀!
内容简介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和三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游泳大赛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地练习……
他知道他必须要游得非常快,才能赢得奖品——一个美丽的卵子。比赛结束时,发生了一件又神奇、又美妙的事!小威*后去了哪儿呢?赶快翻开这本有趣、温馨、可爱的图画书,一起来看看吧……
这套绘本的画风简直是太治愈了!我注意到,每一本书的插画风格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保持了一种柔和、温暖的色调,而且人物的形象都设计得非常可爱,圆润的线条,大大的眼睛,没有一丝一毫的攻击性或者不适感。这一点对于给孩子看性教育绘本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我之前也尝试过看一些市面上关于性教育的书籍,有些画风过于写实,有些则显得过于成人化,让我担心孩子看了会有心理负担。但是这套绘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比如《乳房的故事》里的妈妈形象,是那么温柔慈祥,让人一看就觉得充满了母爱。而《小鸡鸡的故事》里的小男孩形象,也是那么阳光活泼,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而且,绘本的画面不仅仅是可爱,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传达了信息。比如在介绍身体部位时,虽然用了卡通化的处理,但并没有失真,孩子能够清楚地识别出那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同时,图画又用了很多巧妙的比喻,比如用花朵来比喻女性的身体,用种子来比喻精子,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绘本的趣味性和易理解性。我家宝贝就特别喜欢里面的小动物形象,他常常指着图画,跟我讲故事,就像在看一本普通的童话书一样。这种轻松自然的阅读体验,是实现性教育目标的关键。
评分这套绘本简直是为我家宝贝量身定做的!自从有了它,以前那些孩子羞于启齿,甚至我们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启齿的问题,现在都变得如此自然而有趣。我记得刚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的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性教育这个话题,在很多家庭里都像是一个禁忌,总觉得难以启齿,担心说得太多孩子会好奇,说得太少又怕他们不懂。但是这套绘本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 《乳房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它用非常温和、充满爱意的方式讲述了生命的起源。我之前一直担心绘本里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生硬的医学术语,或者过于写实的画面,会让孩子感到不适。但事实证明,作者的功力非常深厚,他们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复杂而又微妙的生理变化,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充满想象力的图画呈现出来。比如,书中将孕育新生命的过程比作一颗种子在土壤里慢慢发芽、成长,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饱含着生命的美好与神奇。我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他一点也没有感到尴尬,反而充满了惊奇和喜悦,不停地问“妈妈,我那时候也是这样吗?”看着他好奇又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真的觉得这套书太有意义了。
评分这套绘本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它非常注重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身体观和性别观。在很多性教育绘本中,可能更多地关注生理知识的普及,但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教育。 比如,《呀,屁股》这本书,在介绍屁股的功能时,不仅仅是讲了排泄,还非常巧妙地融入了“隐私”和“界限”的概念。它告诉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是私密的,需要被保护,不能随便被别人触碰。这一点对于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我从哪里来》这本书,它强调了生命是来自父母的爱,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家庭观念和爱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的解释,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社会意义的科普。 我注意到,这套绘本并没有给孩子灌输“男女有别”的刻板印象,而是强调了人人平等,尊重个体差异。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特的,都应该被尊重和爱护。这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益。
评分这套绘本的“分量”和“深度”真的超乎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这是一套简单的儿童性教育读物,但它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触及到了生命的奥秘、亲子关系的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教育”绘本。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知识宝库”,里面蕴藏着关于生命、关于身体、关于爱、关于成长的深刻道理。我注意到,作者在编写这套书的时候,一定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并且对儿童心理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 比如,《小威向前冲》不仅仅是讲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它更是在传递一种“勇敢追逐梦想”的精神。而《乳房的故事》则是在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延续”。这些都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性教育范畴。 我最感动的是,这套绘本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充满希望的生命观。它让孩子明白,生命是美好的,是值得珍惜的,也是充满奇迹的。这种积极的引导,对于孩子建立自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呀,屁股》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不正经”,但内容却充满了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我们都知道,屁股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身体部位之一,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对这个部位进行proper的教育。这本绘本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屁股的形状、它所承担的功能,比如排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持它的清洁。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健康”和“卫生”的讲解。它把排泄比作“身体的大扫除”,把保持屁股干净说成是“给身体的小伙伴一个舒适的环境”,这些比喻让孩子很容易理解。而且,书中也巧妙地引入了关于“身体界限”的概念。它告诉孩子,屁股是身体非常私密的一部分,只有爸爸妈妈或者医生在必要的时候才能触摸,而且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这一点对于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有帮助,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我家宝贝现在每次上完厕所,都会主动去洗干净屁股,还会跟我说:“妈妈,我把我的‘大扫除’做得好干净!”看着他这样做,我深感这套书的教育意义已经悄悄地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了。
评分《小鸡鸡的故事》更是让我家那个活泼好动的男宝爱不释手。我本来以为会很难找到一本既能介绍男性生殖器,又能让孩子觉得有趣的书,因为这类内容很容易被刻板化或者过于成人化。但是这套绘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回避,也没有夸大,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尊重但又不失童趣的方式来介绍。画风非常可爱,线条圆润,色彩明亮,小男孩看了不会有任何负面情绪,反而觉得像是在认识一个新朋友。 书中对于“小鸡鸡”的描述,着重于它的功能和重要的意义,比如它是男孩身体的一部分,需要被好好爱护,以及它在长大后会发生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被处理得非常含蓄和自然。我最喜欢的一点是,绘本非常强调个人隐私和身体自主权的概念,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性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哪些是自己的隐私,以及如何保护自己,这对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别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家宝贝甚至会主动跟我说:“妈妈,我的小鸡鸡是我的秘密花园!”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既感动又欣慰,感觉他真的开始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身体了。
评分这套绘本的语言风格,真的是太棒了!它做到了在科学性、易懂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我之前担心绘本里的语言会过于生硬、枯燥,或者过于成人化,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或者产生不适。但是这套书,用词非常考究,既保留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比如,在介绍生殖器官时,书中并没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我记得《小鸡鸡的故事》里,把小鸡鸡比作“小小的身体探险家”,充满了活力和冒险精神。而《乳房的故事》里,把乳房比作“妈妈爱的宝库”,充满了温暖和安全感。这些比喻,不仅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也让这个话题变得不再“敏感”,而是充满了积极的意义。 而且,语言的叙述也非常流畅,充满了故事性。读起来一点都不像是在“上课”,更像是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让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听下去,并且主动去思考。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语言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尊重,并没有用“小孩子不应该知道”的态度来回避问题,而是用恰当的方式给予解答。
评分《我从哪里来》这本绘本,绝对是我家孩子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每次睡前,他都会指定要读这本书。我之前一直苦恼于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传统的答案往往过于笼统,或者用一些不着边际的童话故事来搪塞,这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困惑。但是这本绘本,它真的做到了用孩子能理解的、充满爱和科学的方式来解答。 绘本的图画非常柔和,色彩温暖,给人一种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它用“种子”和“花朵”的比喻,讲述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过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伟大。我最欣赏的是,绘本并没有回避“爸爸”和“妈妈”在生命起源中的角色,而是用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说明了是爸爸妈妈的爱,才有了宝宝的到来。这不仅传递了科学的生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的爱所孕育的,这种被爱的感觉,对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至关重要。每次读完,孩子都会紧紧地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评分《小威向前冲》这本书,是我在这套绘本中发现的一颗璀璨的“珍珠”。我之前一直觉得,关于精子和卵子的故事,会非常难以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毕竟它们是微观世界的生命,而且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竞争”和“奇迹”。但是这本绘本,却把这个过程描绘得如此精彩,仿佛一部充满勇气和希望的探险故事。 绘本的主人公“小威”是一颗小小的精子,它勇敢地踏上了寻找卵子的旅程。书中用非常生动、充满动感的画面,描绘了小威在妈妈的身体里经历的各种挑战,比如穿越妈妈的身体,遇到其他的“小伙伴”,最终找到卵子的过程。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命力,让孩子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诞生的不易和珍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小威”的刻画,它不是一个冰冷的科学符号,而是一个有生命、有目标、有勇气的“小战士”。 这种拟人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理解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它告诉孩子,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都需要经过无数的努力和幸运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读完这本书,我家宝贝会惊叹于小威的勇敢,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甚至会说:“妈妈,小威好厉害!我要像小威一样勇敢!”这种积极的反馈,让我觉得这本绘本不仅仅是科普,更是一种励志故事。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这套绘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科普”层面,而是非常注重情感的连接和家庭的沟通。很多绘本在讲到身体的时候,会非常强调“隐私”和“界限”,这一点固然重要,但这套书更进一步,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和尊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从哪里来》这本书,它不仅仅是讲了生命的起源,更强调了“爸爸妈妈的爱”。书中反复出现“因为爱,所以有你”这样的句子,这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被爱着的孩子,是被深深期盼的孩子。这种情感的灌输,远比单纯的生理知识更有力量。 而且,绘本的设计也非常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比如,书中会留有提问的空间,或者会用一些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家长去和孩子交流。我每次和孩子一起读完,都会问他:“你有什么感觉呀?”“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他总是会非常坦诚地回答我,甚至会主动跟我分享他的一些小秘密。这种互动,让性教育变成了一次亲子间增进了解和信任的机会,而不是一个让双方都感到尴尬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