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和加强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工作,促进技 术监督工作规范、科学、有效开展,保证发电机组及 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运行,预防人身和设备 事故的发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依据DL/T 1051— 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和**、行业相关标准、 规范,组织编制和修订了集团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 理办法》及火力发电厂*缘、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 置、励磁、电测、电能质量、汽轮机、锅炉、热工、 节能、环境保护、金属、化学、锅炉压力容器、供热 等14项专业监督标准。监督标准规定了火电相关设备 和系统在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维护过 程中的相关监督范围、项目、内容、指标等技术要求 ,火力发电厂监督组织机构和职责、全过程监督范围 和要求、技术监督管理的内容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 司编著的《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适 用于火力发电设备设计选型、制造、安装、生产运行 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监督技术标准
4.1 汽轮发电机监督
4.2 变压器(电抗器)监督
4.3 互感器、耦合电容器及套管的技术监督
4.4 高、低压开关设备监督
4.5 气体*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HGIS)监督
4.6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监督
4.7 设备外*缘及*缘子监督
4.8 电力电缆线路监督
4.9 高压电动机监督
4.10 封闭母线监督
4.11 接地装置监督
4.12 高压试验仪器仪表监督
4.13 *缘工器具监督
5 监督管理要求
5.1 监督基础管理工作
5.2 日常管理内容和要求
5.3 各阶段监督重点工作
6 监督评价与考核
6.1 评价内容
6.2 评价标准
6.3 评价组织与考核
附录A (规范性附录)高压电气设备的温度限值和温升限值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不符合项通知单
附录C (资料性附录)*缘技术监督资料档案格式
附录D (规范性附录)*缘技术监督季报编写格式
附录E (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信息速报
附录F (规范性附录)*缘技术监督预警项目
附录G (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
附录H (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验收单
附录I (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动态检查问题整改计划书
附录J (规范性附录)*缘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表
在我看来,《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涵盖了火力发电厂各个专业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规范。《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出现,简直就是我们行业期盼已久的“统一规范”。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方面的标准。在电力行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本书不仅包含了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安全规程,还针对一些高风险作业,比如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带电作业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它强调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闭环。例如,在锅炉检修前,书中明确要求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比以往的经验主义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和严谨。此外,关于设备接地、防雷、以及电气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细致和完善。这套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语言和管理平台,让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遵循同样的标准,共同守护电厂的安全。
评分作为一名在火力发电厂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师,我从《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中看到了行业发展的脉络和未来方向。《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编纂,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凝结了行业多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方面的智慧。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相关章节。虽然它更多地是提供规范,但它也为我们进行技术研发指明了方向。例如,书中关于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优化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为我们未来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它也暗示了哪些是行业内普遍认可的技术方向,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领域。再者,书中对一些新兴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在电厂的应用,也给出了初步的指导性意见。这对于我们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非常有启发性。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样的技术才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厂的实际运行。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标准,更是一部行业的“发展史”和“未来指南”。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锅炉检修工程师,我对《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评价,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多年的检修经验告诉我,锅炉是整个电厂的心脏,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最看重的是它关于受热面积的检查和维护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金属壁温超标、腐蚀减薄、甚至鼓包开裂等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本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受热面,都给出了详细的检查方法,包括无损检测的适用范围、工艺参数的选取,以及判断标准。例如,对于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检查,它不仅强调了腐蚀磨损的常规检查,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比如超声波测厚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解读,以及基于图像识别的表面缺陷检测。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对锅炉受压部件的寿命评估和延寿措施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进行锅炉的大修和技术改造,避免盲目更换,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非常有帮助。此外,关于锅炉本体结构部分的监督标准,也十分详尽。从锅炉钢架的锈蚀情况、胀管的检查,到水冷壁接口的焊缝质量,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验收标准。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一套套清晰、可操作的规范,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工况时,不再茫然无措,而是有章可循。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予我最准确的指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火力发电厂技术管理工作的资深工程师,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出版。在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一直感受到技术标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一本全面、系统、权威的标准汇编,对于指导和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至关重要。这本书在内容上,我认为覆盖面非常广。我最关注的是关于“大修”和“技术改造”部分的监督标准。随着电厂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势在必行。书中针对大修的策划、实施、验收,以及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例如,在设备大修的方案审批流程方面,它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需要提交的材料,避免了过去可能出现的流程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再者,关于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书中也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比如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试点,确保其安全可靠性。这对于我们避免盲目引进不成熟的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非常有益。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各项技术工作,从而提升电厂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评分我是一名在火力发电厂担任质量检验员的老同志,对《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评价,可以用“严谨、全面、实用”来概括。在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各项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而这本书,就是我的“检验宝典”。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焊接质量检验”和“材料检验”的标准。火力发电厂的设备,很多都是高温、高压运行,对材料和焊接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这本书对各种焊接方法、焊接工艺、以及焊缝的检测方法,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对于关键受压部件的焊接,书中明确了焊前检查、焊中监控、焊后检验的要求,以及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的适用范围和评定标准。再者,关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的检验,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我们的检验工作,有了一个统一、客观的判断依据,避免了过去可能存在的随意性。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对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电气安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要求。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帮助我们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最高标准,从而保证电厂的整体安全和可靠运行。
评分《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负责设备维护的基层技术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而以前很多时候,资料零散,查找不便。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工作状态。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的内容。书中针对火力发电厂各种主要设备,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电气设备、辅机设备等,都详细列举了常见的故障现象,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针对汽轮机常见的气蚀现象,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气蚀发生的条件,还提供了预防和消除气蚀的多种方法,包括调整给水品质、优化叶片设计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基层技术员来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它让我们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这让我更能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它就像一本“故障排除指南”,让我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够冷静分析,正确处理。这套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个在火力发电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技术人员,拿到这套《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我真的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之前也接触过不少类似的行业标准,但不得不说,这套书的编纂质量和内容的深度,都远超我的预期。 首先,从装帧上看,硬壳精装,纸张也十分考究,印刷清晰,阅读体验就非常棒。打开第一卷,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严谨、专业的气息。我首先关注的是机组运行部分的标准,特别是关于锅炉和汽轮机的部分。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对设备特性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的事故,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肉跳。这本书对锅炉的燃烧调整、汽包水位控制、汽轮机膨胀量监测、轴系对中要求等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和可操作的规定。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而且是“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关于锅炉吹灰时机的选择,它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范围,还详细阐述了不同工况下吹灰对受热面积灰情况的影响,以及不当吹灰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害。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感觉编写者真的是站在我们一线操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再往后看,关于电气部分,特别是高压设备和保护系统的标准,也让我耳目一新。这些年,我们电网对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气部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本书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巡检内容、试验周期、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特别是对保护定值整定和校验的要求,更加细致,涵盖了不同类型保护装置的特性和配合。这对于我们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减少误动和拒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套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守护我们电厂安全运行的“安全宝典”。
评分我是一名在热控专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对《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感受,可以说是“相见恨晚”。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热控系统是电厂的“神经中枢”,它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厂的生产效益和安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DCS系统、安全仪表系统(SIS)以及各类仪表和执行器的校验和维护标准。过去,很多时候这些规范都是分散在各个设备厂家提供的说明书里,或者是一些零散的行业文件,查找起来非常麻烦,而且统一性不够。这套书将这些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监督体系。比如,在DCS组态和逻辑组态的审查方面,它明确了审查的要点和方法,确保了控制逻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SIS系统,这本书给出了非常严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验证的要求,这在保障电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关于各种传感器、变送器、调节阀的选型、安装、校验周期和精度要求,也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提到校验时,不仅仅是要求“校验”,而是详细说明了校验的步骤、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校验结果进行判断和调整。这对于我们确保仪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仪表故障导致生产运行出现偏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热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条理,也更有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电厂的设备管理人员,我深知设备维护和检修的标准化对于保证电厂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大型辅机设备,如循环水泵、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等关键辅机的技术监督要求。这些辅机虽然不像主机那样直接产生电力,但它们的可靠运行是保证主机安全运行的基础。这本书对这些辅机的日常检查、定期试验、润滑管理、以及易损件的更换周期,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明确的标准。例如,对于循环水泵,它不仅要求检查水泵的运行参数,还对冷却水系统的水质、管路腐蚀情况、以及阀门的启闭状态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使得我们的巡检工作更加全面和细致。再者,关于备品备件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审批流程,书中也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规范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提高备品备件的利用率,以及确保技术改造项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都非常有益。过去,很多设备管理工作比较依赖于经验,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偏差。这套书的出版,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管理框架。可以说,这套书不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提升我们设备管理水平的“教科书”。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入职火力发电厂不久的青年技术员,对《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标准汇编(上下)》的感受,只能用“如获至宝”来形容。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关秘籍”,让我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我最先翻看的是关于厂房和构筑物的监督标准,因为这是电厂最基础的“载体”。书中关于厂房的结构安全性、防腐蚀措施、以及消防设施的检查要求,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虽然这些内容看起来不如锅炉、汽轮机那么“高大上”,但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厂房的防腐蚀,如果处理不好,长年累月下来,会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环境下的防腐蚀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再者,关于厂区道路、管廊、以及高压设备基础等构筑物的监督和维护,也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地方,却体现了电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们知道从何处着手,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电厂的各项技术要求。它不仅解答了我工作中遇到的疑惑,更让我对电厂的整体运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套书,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