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7版修訂)
:120.00元
作者: 【美】Vance Dickason 編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5358806
字數:630000
頁碼:472
版次:7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第0章 揚聲器是怎樣工作的 1
0.1 電動式揚聲器 1
0.2 驅動係統 1
0.2.1 氣隙/音圈結構與B1 3
0.2.2 短路環及法拉第環 5
0.2.3 音圈——骨架材料與捲繞結構 6
0.3 振膜 8
0.3.1 錐形振膜共振模式 9
0.3.2 錐形振膜指嚮性 9
0.3.3 錐形振膜形狀 10
0.3.4 防塵罩 10
0.3.5 球頂形狀 13
0.4 支撐係統 13
0.4.1 摺環 13
0.4.2 定心支片 15
0.4.3 綫性及漸進式支撐係統 15
0.5 揚聲器阻抗建模 15
0.6 功率、效率及房間大小 16
0.7 高級換能器設計 17
0.7.1 為閉箱設計低頻揚聲器 18
0.7.2 為開口箱設計低頻揚聲器 23
0.7.3 為帶通箱設計低頻揚聲器 24
0.7.4 為緊湊型箱體設計低頻揚聲器 26
0.7.5 加長型導磁柱動力學 28
0.8 高級換能器分析研究 30
0.8.1 Bl及順性的綫性 31
0.8.2 短路環與失真 38
0.8.3 音圈溫度與磁路質量 40
0.8.4 音圈溫度與導磁柱氣孔 42
第1章 閉箱低頻係統 45
1.1 定義 45
1.2 曆史 46
1.3 揚聲器的“Q ”和箱體響應 46
1.4 低頻揚聲器的選擇與箱體結構 51
1.5 箱體尺寸的決定以及相關參數 52
1.6 其他參數 64
1.6.1 參考效率(η0) 64
1.6.2 位移限製下的聲功率輸齣(Par) 65
1.6.3 大輸入功率(Per) 66
1.7 設計圖錶示例 67
1.7.1 低截止頻率 68
1.7.2 頻率響應的動態變化 68
1.8 箱體內的填充物 71
1.8.1 箱體填充的設計程序 72
1.8.2 箱體填充材料的實驗比較 73
1.9 多低頻揚聲器格式 82
1.9.1 標準式 82
1.9.2 推挽式 84
1.9.3 復閤式低頻係統 85
1.10 電子輔助閉箱係統 86
1.11 質量加載技術 88
1.11.1 簡單質量加載調整法 88
1.11.2 被動式輔助質量加載揚聲器 90
1.12 閉後腔帶通式音箱 93
1.12.1 定義 93
1.12.2 補充術語 93
1.12.3 曆史 93
1.12.4 低頻揚聲器單元選擇 94
1.12.5 確定箱體大小 94
1.12.6 設計圖錶示例以及計算機模擬 97
1.12.7 帶通箱的類型 100
1.13 非常規閉箱 101
第2章 開口箱低頻係統 105
2.1 定義 105
2.2 曆史 106
2.3 揚聲器單元的“Q”和箱體響應 106
2.4 低頻揚聲器單元選擇 107
2.5 調整 107
2.6 箱體大小的確定及相關參數 111
2.6.1 箱體損耗 124
2.6.2 設計錶2.1~錶2.10的用法 125
2.7 計算導聲管尺寸 126
2.7.1 開口諧振與互耦 134
2.7.2 箱體調諧 137
2.8 附加參數 137
2.8.1 參考效率(η0) 137
2.8.2 位移限製下的聲功率輸齣(Par) 138
2.8.3 大電輸入功率(Per) 138
2.9 設計錶格示例 139
2.10 QL的測量 140
2.11 調整失當導緻的頻率響應變化 141
2.12 次聲濾波 144
2.13 箱體阻尼 145
2.14 雙低頻揚聲器類型 146
2.15 阻力式和分布式導聲管 146
2.16 電子輔助式開口箱的設計 147
2.17 後開口式帶通音箱 149
第3章 被動輻射式低頻係統 153
3.1 定義 153
3.2 曆史 153
3.3 揚聲器單元“Q”與箱體響應 154
3.4 調整 154
3.5 確定被動輻射器的δ 157
3.5.1 使用設計錶3.1159
3.5.2 被動輻射器的位置和互耦 161
3.5.3 箱體調諧 161
3.5.4 附加參數 161
3.5.5 設計圖錶示例 161
3.5.6 QL測量 162
3.5.7 頻率響應變化 162
3.5.8 次聲濾波 162
3.5.9 阻尼 162
3.6 被動輻射器帶通箱 162
3.7 擴大式被動輻射器 164
3.7.1 定義 164
3.7.2 曆史 165
3.7.3 結構 165
3.7.4 低頻揚聲器單元選擇 165
3.7.5 調整 166
3.7.6 箱體尺寸確定 166
3.7.7 使用設計錶3.4166
3.7.8 揚聲器單元與擴大式被動輻射器的互耦 167
3.7.9 箱體調諧程序 167
3.8 附加參數 168
3.8.1 擴大的被動輻射器係統的Vpr 168
3.8.2 設計圖錶示例 168
3.8.3 調整失當的響應變化 169
3.8.4 次聲濾波 169
3.8.5 阻尼 169
3.8.6 雙低頻揚聲器單元結構 169
3.9 聲杠杆 169
第4章 傳輸綫低頻係統 174
4.1 定義 174
4.2 曆史 175
4.3 管綫阻尼的有關事項 182
4.4 傳輸綫音箱調整錶 186
4.5 設計成功的論文 187
第5章 箱體結構:形狀與阻尼 190
5.1 箱體形狀與頻率響應 190
5.2 中頻箱體 203
5.3 箱體形狀與駐波 204
5.4 箱體阻尼 205
第6章 揚聲器障闆:揚聲器單元位置、分布及其他注意事項 210
6.1 揚聲器單元障闆位置引起的聲壓級的變化 210
6.2 揚聲器單元間隔導緻的響應變化 234
6.3 障闆麵積(階狀響應)引起的響應變化 242
6.4 障闆阻尼 245
6.5 衍射作用的主觀評 247
第7章 被動及主動式分頻網絡 256
7.1 被動式分頻網絡 256
7.2 分頻器基本理 257
7.2.12路高、低通分頻網絡的閤成頻率響應 260
7.2.2 全通及綫性相位分頻器 261
7.2.3 聲閤成:揚聲器單元聲中心和零遲延平麵 262
7.2.4 分頻網絡功率響應 266
7.32路分頻器的特性 267
7.43路分頻器網絡 288
7.4.13路分頻濾波器的特徵 289
7.4.23路全通分頻(APC)網絡設計公式 289
7.4.3 分頻器公式的應用 294
7.4.4 分頻器應用示例 297
7.4.5 分頻器設計的頻率響應測量 302
7.5 揚聲器單元負載補償電路 303
7.5.1 串聯陷波濾波器 303
7.5.2 阻抗補償電路 304
7.6 揚聲器單元衰減電路 305
L型電路設計 317
7.7 響應形狀調整電路 317
7.8 分頻網絡電感 321
7.8.1 分頻網絡中的電容 324
7.8.2 揚聲器單元帶寬與分頻頻率 325
7.8.32路與3路分頻方案 326
7.8.4 界麵響應與分頻頻率 327
7.8.5 高級被動網絡設計話題 328
7.9 揚聲器調聲 328
7.10 主動式分頻網絡 335
第8章 揚聲器測試 339
8.0 引言 339
8.1 術語定義 339
8.2 老化 340
8.3 測量諧振頻率(fs) 342
8.3.1 測量阻抗 344
8.3.2 測量復數阻抗 346
8.4 計算揚聲器單元空氣負載質量 348
8.4.1 測量揚聲器單元質量 349
8.4.2 計算揚聲器單元順性 350
8.4.3 測量揚聲器單元Bl 351
8.5 計算揚聲器單元音圈電感LC 352
8.6 計算放大器的電源內阻RG 353
計算總串聯電阻Rx 354
8.7 計算揚聲器單元順性等效空氣體積Vas 354
8.8 測量揚聲器單元“Q ”——Qts、Qes和Qms 355
8.8.1 頻率響應測量技術 359
8.8.2 頻率響應測量設備 362
8.8.3 相位測量 365
8.8.4 測量用傳聲器 365
8.8.5 箱體機械振動測量 366
8.8.6 測量音圈溫度—時間關係 367
8.9 可能用得到的換算關係 368
第9章 揚聲器係統設計以及揚聲器—房間界麵的CAD軟件 372
9.1 揚聲器係統設計軟件 372
9.2 房間設計軟件 388
9.3 聲卡房間分析儀 391
第10章 傢庭影院揚聲器 397
10.1 傢庭影院與Hi—Fi 397
10.2 傢庭影院揚聲器係統概述 399
10.3 左/右前置音箱 400
10.4 屏蔽要求 401
10.5 中央聲道音箱 402
10.6 垂直指嚮性控製 406
10.7 後聲道環繞聲音箱 407
10.8 Dolby Digital Surround EX—7.1聲道 411
10.9 超低頻 413
第11章 汽車音響揚聲器 415
11.1 汽車音響揚聲器與傢用揚聲器 415
11.2 密閉場與自由場聲學空間 415
11.3 低頻揚聲器單元在密閉場中的低頻性能 416
11.4 密閉場錶現的計算機模擬 418
11.5 中央聲道聲像錶現的設計 425
11.6 噪聲控製 428
第12章 2路係統設計實例:傢庭影院音箱及錄音室監聽音箱 430
12.1 LDC6傢庭影院係統 430
12.2 前置音箱 431
12.2.1 中、低頻揚聲器單元 431
12.2.2 高頻揚聲器單元 434
12.2.3 分頻器模擬 435
12.2.4 成品 437
12.2.5 裝配細節 440
12.3 中置揚聲器箱設計 441
12.3.1 低頻揚聲器單元 441
12.3.2 高頻揚聲器單元 443
12.3.3 分頻器模擬 443
12.3.4 成品 445
12.3.5 裝配細節 447
12.4 後置環繞聲揚聲器箱設計 448
12.4.1 低頻揚聲器單元 448
12.4.2 高頻揚聲器單元 450
12.4.3 分頻器模擬 451
12.4.4 成品 453
12.4.5 裝配細節 454
12.5 有源超低頻音箱設計 455
12.5.1 揚聲器單元模擬 456
12.5.2 成品 458
12.5.3 裝配細節 458
12.6 LDC6傢庭影院揚聲器係統的錶現 459
12.7 LDC6監聽音箱設計 459
12.7.1 低頻揚聲器單元 459
12.7.2 高頻揚聲器單元 463
12.7.3 分頻器模擬 463
12.7.4 成品 465
12.7.5 裝配細節 467
12.8 LDC6監聽揚聲器箱的主觀性能 468
後記 469
附錄 常用計量單位的轉換 470
內容提要
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7版修訂)》是對國外揚聲器係統設計新技術的一個概括。全書緊密圍繞高性能揚聲器係統設計,結閤大量圖錶深入淺齣地介紹瞭揚聲器的基本特性、密閉式、倒相式和傳輸綫式揚聲器箱的理與設計要點、揚聲器箱結構與障闆效應,以及被動和主動式分頻網絡的設計。書中特彆介紹瞭新的揚聲器及揚聲器係統測量技術與軟件工具,以及揚聲器係統和聲重放環境的計算機輔助模擬設計軟件與技術,並將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貫穿全書。後還介紹瞭傢庭影院和汽車音響的揚聲器設計以及兩個揚聲器係統的設計製作實例。
《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7版修訂)》適閤揚聲器係統設計製造行業的技術人員、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具備電聲基礎知識的音響愛好者閱讀。
Vance Dickason是美國揚聲器設計師、電聲專業作傢,同時為眾多揚聲器廠商提供谘詢服務。他是《Voice Coil》雜誌的編輯,《Speaker Builder》雜誌的特約編輯,以及擔任1992年和1994年AES測試與測量分會主席。他於1978年開始齣版的《Loudspeaker Cookbook》目前已齣到第7版,並以英語、德語、法語、荷蘭語、意大利語和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齣版,同時還齣版瞭揚聲器計算機輔助係統設計教程《Loudspeaker Recipes》,在電聲專業人員和愛好者群體中受到廣泛好評。
作為一名在音頻行業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以來都緻力於尋找能夠真正提升我工作效率和設計水平的專業書籍,而Vance Dickason的《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無疑達到瞭這個標準。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更在於其作者對揚聲器係統設計這一復雜學科的深刻洞察和係統性梳理。從單元的電聲學原理分析,到不同箱體結構的聲學特性評估,再到精密的電聲耦閤與聲學反饋的優化,這本書幾乎覆蓋瞭揚聲器設計的所有關鍵環節。作者在介紹單元參數時,不僅僅是羅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參數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們在實際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對於工程師進行精確的模擬和優化至關重要。書中關於分頻器設計的章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過去,分頻器的設計往往是一個經驗主義和試錯的過程,但通過這本書,我學習到瞭如何根據單元特性和設計目標,係統地選擇濾波器類型、階數,並進行精確的阻抗補償和相位校正。這種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法,極大地縮短瞭我的設計周期,並提升瞭最終産品的性能穩定性。此外,書中對聲學測量與分析技術的介紹,也為我提供瞭更先進的工具和方法來驗證設計成果。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我們這些在專業領域深耕的從業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夠不斷提供啓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經典之作,它幫助我不斷刷新對揚聲器設計的認知邊界。
評分對於我這種對聲音品質有著極緻追求的音頻愛好者來說,《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簡直是一本“聖經”。我曾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嘗試和理解各種音箱的設計理念,但總是感覺隔靴搔癢,無法真正觸及其核心。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一種庖丁解牛的方式,將揚聲器係統設計中那些看似神秘的原理層層剝開,讓我看到瞭設計的全貌。我尤其贊賞書中對單元參數的細緻解讀,以前我隻是知道有這些參數,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這些參數是如何決定一個單元的“性格”,以及如何在箱體設計中揚長避短,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對於不同箱體類型的講解,我更是細細研讀。無論是追求極緻瞬態響應的密閉箱,還是力求低頻下潛的倒相箱,亦或是追求高效能量輸齣的帶通箱,書中都給齣瞭詳盡的設計原理和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書中還強調瞭聲學環境對揚聲器錶現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擺位和房間聲學處理來優化聽音體驗,這一點往往被很多DIYer所忽略。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音箱的聲音,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聲音的來源,去探究聲音的奧秘。這本書給瞭我強大的知識儲備和設計思路,讓我有信心去創造齣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卓越的揚聲器係統。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門技術,不能隻看錶麵,更要去探究其背後的原理和精髓。而《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它從最基礎的物理原理齣發,解釋瞭揚聲器單元的驅動機製、共振現象、聲波的傳播方式,以及這些基本原理如何影響到最終的揚聲器係統性能。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箱體聲學處理的章節,它詳細講解瞭駐波、衍射、反射等聲學效應,以及如何通過箱體材料、內部吸音結構、箱體形狀等手段來控製和優化這些效應。這些細節往往是影響音箱最終聲音錶現的關鍵,而很多普及性的書籍往往會忽略這些。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運用瞭大量的數學模型和仿真圖例,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應用。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揚聲器係統“內髒”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首選。它不僅提供瞭理論框架,還提供瞭實踐指導,讓你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方案。我個人通過學習這本書,對揚聲器係統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也更加理解瞭為什麼一些高端音箱能有如此齣色的錶現。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揚聲器係統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好聽”或者“不好聽”的直觀感受上,但對於“為什麼好聽”或“為什麼不好聽”,卻總是雲裏霧裏。《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這本書,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聲音科學的窗戶。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一種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將揚聲器設計中那些看似復雜深奧的原理,一點點地揭示齣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單元參數的講解,以前我看到那些參數隻覺得是天書,但這本書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圖示,讓我明白瞭這些參數是如何影響揚聲器的低頻響應、效率以及失真度。而且,書中關於箱體設計的部分,也讓我對密閉箱、倒相箱等不同類型的箱體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盲目地選擇,而是能夠根據單元的特性和我的聽音需求,做齣更明智的設計決策。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包含瞭關於分頻器設計的詳細內容,這部分往往是很多DIYer容易忽略的環節,但這本書卻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指導,讓我明白瞭如何設計一個閤理的分頻器,來平衡不同單元的聲音,從而獲得更流暢、更自然的整體音色。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揚聲器係統的理論認識,更激發瞭我動手實踐的興趣,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設計齣更符閤我期待的聲音。
評分我是一名獨立音響設計師,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地探索和優化我的設計流程,以期達到更高的音質和客戶滿意度。在眾多的專業書籍中,Vance Dickason的《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本。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個“技術說明書”,更是提供瞭一種“設計思維”。從單元的細緻分析,到箱體的聲學優化,再到精密的電聲匹配,每一個環節都被作者以一種嚴謹且實用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單元參數(如Fs, Qts, Vas等)如何指導箱體設計的部分,這不再是簡單的公式套用,而是基於對物理原理的深刻理解,讓我能夠為每一個單元找到最適閤它的“傢”。書中對各種箱體類型的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設計計算方法的介紹,更是讓我的設計選擇更加豐富和精準。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分頻器設計的詳細闡述,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如何根據不同單元的特性,設計齣能夠最大化係統整體錶現的聲學濾波器。這本書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麵臨挑戰的設計師來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它不僅鞏固瞭我的理論基礎,更拓寬瞭我的設計視野,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應對各種復雜的揚聲器設計項目。
評分我是一名學生,主修聲學工程,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覺得揚聲器係統設計是一個非常龐雜的領域,很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結閤非常重要,但往往教材上提供的隻是基礎知識,而真正需要深入研究的卻很少。《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學習空白。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將揚聲器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書中對於單元的選型、參數的分析,特彆是Thiele-Small參數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參數來匹配閤適的箱體類型和容積,讓我對低頻的産生和控製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關於箱體設計中聲學原理的講解,比如箱體內的駐波、衍射、吸音材料的選擇與應用,以及不同箱體結構(如密閉箱、倒相箱、帶通箱、傳輸綫箱等)的設計要點和聲學特性,都為我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分頻器設計的章節,它不僅僅介紹瞭常見的二階、四階濾波器,還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揚聲器單元的阻抗特性和相位響應來設計復雜的有源或無源分頻網絡,以實現最佳的係統整體性能。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清晰明瞭,圖錶豐富,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聲學概念。對於我這樣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本能夠幫助我打下堅實揚聲器設計基礎的寶藏。
評分這本《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絕對是我近期讀過的技術書籍中最具分量的一本瞭。我是一名對音響領域頗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也喜歡自己動手製作一些音箱。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揚聲器係統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麵,知道有高音、中音、低音單元,懂得一些簡單的箱體計算,但真正要設計一個性能齣色的揚聲器係統,總是感覺力不從心,總是在某些環節遇到瓶頸。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將揚聲器設計中那些看似復雜深奧的原理,以一種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從最初的單元選擇、參數解讀,到箱體設計(密閉、倒相、帶通等等各種類型),再到分頻器網絡的構建,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單元參數(如Thiele-Small參數)的講解,以前我隻是知道有這些參數,但對它們如何影響箱體設計、如何決定低頻下潛和效率,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圖錶、公式和實例,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茅塞頓開。而且,書中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提供瞭許多實用的設計流程和技巧,這對於像我這樣需要動手實踐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揚聲器設計的各個方麵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嘗試設計更復雜的音箱瞭。這本書絕對是每一個對音響有追求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當我拿起《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這本書時,我並沒有預料到它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啓發。我是一名資深的音頻發燒友,對音質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也嘗試過無數種音箱和設計方案。然而,許多時候,我總覺得聲音的錶現總是差那麼一點點,無法達到我心中理想的狀態。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提供瞭一把“金鑰匙”,讓我能夠深入到揚聲器設計的每一個細節,理解聲音的本質。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的講解,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歡他對單元參數的深入分析,它讓我明白瞭每一個參數背後的物理含義,以及它們在實際設計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從單元的選擇到箱體的設計,從分頻器的構建到最終的調試,這本書都提供瞭詳盡的指導。我曾被書中關於不同箱體結構(如密閉箱、倒相箱、傳輸綫箱)的聲學特性分析所吸引,它讓我能夠更科學地選擇最適閤我的單元的箱體類型。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操技巧和注意事項,這對於我這樣的DIYer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通過這本書,我不僅理解瞭“為什麼”要這樣做,更學會瞭“如何”做得更好,讓我離我理想中的聲音又近瞭一步。
評分作為一名音響産品的測評編輯,我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揚聲器産品,並從技術和聽感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評判一個産品的好壞時,我深知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必不可少的。而《揚聲器係統設計手冊(第七版)》這本書,恰恰為我提供瞭這樣一個強大的知識庫。作者Vance Dickason先生以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將揚聲器設計中那些復雜而精密的原理,以一種清晰、係統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揚聲器單元的電聲特性分析,特彆是Thiele-Small參數的深入解讀,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一個單元的潛力,以及它在不同箱體設計中的錶現。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箱體聲學設計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不同箱體類型的聲學原理、設計要點以及它們對低頻響應、瞬態錶現和功率承受能力的影響。這對於我理解和評判市麵上各種不同設計的音箱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關於分頻器設計的章節,更是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精密的電路設計來協調高、中、低音單元的輸齣,從而獲得平滑的頻率響應和良好的相位一緻性。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分析和評判揚聲器産品的技術深度,也為我撰寫更專業、更具洞察力的評測文章提供瞭堅實的支撐。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百科全書,但又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百科全書。它係統地介紹瞭揚聲器設計的所有方麵,從單元的特性到箱體的設計,再到分頻器的構建,每一個環節都講得很透徹。我是一名音響發燒友,平時喜歡研究各種音箱,也嘗試過一些DIY。但是,很多時候,我總感覺自己隻是在模仿,而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設計會帶來更好的聲音。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揭開瞭音響設計的“黑箱”。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單元參數的講解,那些Thiele-Small參數以前對我來說就是一堆字母和數字,但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圖示和解釋,讓我明白瞭它們是如何影響低頻的延伸、箱體的體積和功率承受能力的。還有關於箱體設計的章節,各種類型的箱體,如密閉箱、倒相箱、傳輸綫箱等等,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都講得非常詳細。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聲學模擬的部分,通過軟件的模擬,可以直觀地看到不同設計參數對聲音麯綫的影響,這對於我這樣的DIYer來說,簡直是太有用瞭。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實踐指導,它幫助我從一個“聽眾”變成瞭一個能夠“設計”音箱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