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
定价:26.00元
作者:冯绍雷 ,资中筠陈乐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108027641
字数:242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异形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20世纪以来,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
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
《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书系没有拘泥于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单纯叙述,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入手,透过沉浮兴衰的现象,深入探讨对20世纪历史走向起重大影响的精神、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增补修订版添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既有对历史的进一步追溯,又有当代新的发展,但初版的基本取向不变。
“全球化”在20世纪浮出了水面,但它绝不是一片芳草蓝天;在这看不到尽头的进程中,到处都是荆棘丛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有能力“自治”的境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眼看世界,心想中国,作者没有须臾离开对中国命运的关注,让历史告诉当代,让世界映照中国,作为参照,引人深思。
《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本书为书系之一,论述了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首先是对俄罗斯文明的描述,作者认为,这是观察俄国现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诚如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格林顿博士所言: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人文角度对俄罗斯的观察,要比政治学、经济学这样一些带有计算性质的学科更具有穿透力。作者在修订中对俄罗斯文明形成的历史背景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主要增加了关于12-15世纪蒙古鞑靼占领时期和19世纪的思想交锋这两节。特别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思想取向作了描述,试图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文化处于东西方文明结合部的缘由,以及这一状态对于迄今为止的俄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新版删去了原章中一些过于冗长的叙述,对原有的各节内容都进行了调整,力图表达得更为确切。
目录
修订版序
初版前言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书系总绪论
俄罗斯: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第Ⅰ章 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
一 基辅罗斯的洗礼
二 蒙古鞑靼的占领
三 彼得大帝以来的改革
四 19世纪的思想交锋
第Ⅱ章 俄国革命与西方文明
一 超“常规”的革命
二 西方工业的文明扩张、渗透与二元化的俄国社会
三 文明冲突与十月革命的进程与形式
第Ⅲ章 “苏联模式”的形成
一 “直接过渡”思想与非常时期
二 从多党并存走向一党集权
三 对世界革命的追求
四 “党内斗争”和“大清洗”
五 30年代政治文化与斯大林主义
六 1965“斯大林模式”与历史选择
第Ⅳ章 消逝的改革
一 斯托雷平改革的教训
二 新经济政策:改变看法的社会主义还是“暂时退却”
三 赫鲁晓夫改革:从“神”到“人”的时代
四 年改革为何倒转
第Ⅴ章 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学
一 导致解体的战略决策问题
二 错失了的走向市场的机会
三 对改革的结构性制约
第Ⅵ章 民族主义
一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特殊性
二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与联邦制之争
三 联邦制的形式与集权制的实质
四 戈尔巴乔夫联盟政策的失败
第Ⅷ章 知识分子
一 俄国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 从社会先锋到转入政治边缘
三 缓慢的“解冻”
四 知识分子与苏联解体
第Ⅷ章 苏联解体的国际背景
一 从“空间优势”到“扩展过度”
二 “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
第Ⅸ章 叶利钦时代:革命还是运乱?
第Ⅹ章 普京的治国之道
参考书目
名词及重要主题索引
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冯绍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以俄欧问题为研究重点。 主要著作:《一个欧亚大国的沉浮》(1992),《国际关系新论》(1993,作者),《剧变中的欧洲》(1995,作者),《制度变迁与
文摘
序言
第二段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让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翻开扉页,看到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联袂之名,心中更是涌起一阵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由顶尖学者引导的知识探索之旅。我一直对俄国历史,尤其是20世纪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充满了好奇。十月革命的理想与现实,苏联体制的辉煌与危机,冷战的博弈与终结,这些历史事件如同巨石一般,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我希望作者们能够以“冷眼向洋”的态度,审视这百年的风云变幻,不被意识形态的偏见所束缚,而是以史为鉴,深入剖析俄罗斯之所以是俄罗斯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副标题“百年风云启示录”更是点出了其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希望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用以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格局。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本书的品质有了信心,相信它会是一部严谨、深刻、且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
评分第十段 我一直对俄罗斯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情绪化,要么过于片面,很难形成一个完整而客观的认知。当我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冷眼向洋”四个字,瞬间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种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审视,这对于理解俄罗斯这样复杂的国家,尤为可贵。“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进一步,它表明了本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希望能从中汲取对当下有益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著述,无疑为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思想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俄国革命的逻辑,苏联体制的成败,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效应,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质量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第八段 长期以来,我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特别是其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常常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解读。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承诺了一种不带偏见、理性审视的态度,这对于理解一个如此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实属难得。“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价值,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旨在从历史的洪流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都是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他们的联合之作,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分析,为我揭示20世纪俄罗斯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诞生,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生存,又如何在内外压力下走向解体。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也让我对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出版质量有了极高的信心。
评分第五段 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特别是其20世纪的曲折历史,都充满了好奇和困惑。革命的激情,帝国的遗产,理想的破灭,现实的重塑,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独有的复杂图景。当我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这本书时,我仿佛找到了一个能够深入探索的入口。“冷眼向洋”这四个字,就预示着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审视,不被情感和偏见所左右,而是以历史学家的严谨去剖析。“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进一步,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叙述,更是从中提炼出的深刻洞见,一种能够为当下提供借鉴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深度充满信心。我期待他们能够运用各自的学识和视角,为我揭示20世纪俄罗斯是如何在内外交困中前行,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以及这些经历最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出品,也为这本书的质量打下了基础。
评分第三段 初次接触《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便被其书名所吸引。“冷眼向洋”四个字,仿佛预示着一种超然物外、不带个人情感的审视姿态,这对于理解一个历史复杂、民族性格独特的国家,如俄罗斯,至关重要。20世纪,是俄罗斯经历剧变、涅槃重生,又走向分崩离析的百年,其间的风云变幻,对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本书以“启示录”为名,更是表明了其意图,不仅是梳理历史,更是从中提炼出对当下与未来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著述,无疑为本书的学术深度与思想价值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俄国革命的逻辑,苏联体制的成败,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瓦解。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如何处理那些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如何平衡不同视角的解读,从而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富有深度的20世纪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效应,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可读性充满信心。
评分第四段 我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却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著作,要么过于宏大叙事,缺乏细致的分析;要么过于聚焦于某个时期或某个事件,难以形成连贯的认知。当我在书店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眼前一亮。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暗示了一种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立场,这对于我们理解一个曾经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国度,尤为难得。“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加明确了本书的定位,它不仅是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旨在从中汲取能够启迪当下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权威性。我期待他们能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20世纪俄罗斯。这本书的出版方是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知识传播的执着和对内容品质的追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第六段 我一直觉得,要理解当今世界,尤其是地缘政治格局,绕不开俄罗斯。而20世纪,无疑是塑造现代俄罗斯的最关键时期。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我的目光被牢牢吸引。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直接点出了作者们试图采取的审慎、客观的叙事态度,这对于理解一个充满争议的国家至关重要。“百年风云启示录”则表明了本书的野心——它不仅要讲述历史,更要从中挖掘出能够启迪未来的深刻含义。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政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署名,这本身就足以让我对本书的学术价值充满期待。我希望他们能够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精辟的分析,带领我深入理解十月革命的动因与后果,苏联体制的兴衰逻辑,以及冷战时期俄罗斯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严谨性有了更高的信心。
评分第七段 捧读《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深度思考的邀请。书名“冷眼向洋”便透露出一种超越狭隘民族视角,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俄罗斯历史的态度。20世纪,对于俄罗斯而言,是风云激荡、沧桑巨变的百年,从沙皇俄国的覆灭到苏维埃帝国的崛起,再到最终的解体,这期间的每一次巨变,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作者们以“启示录”为名,暗示了他们希望通过梳理这段历史,从中提炼出能够指导我们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让我对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思想高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他们能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辅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20世纪俄罗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例如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苏联模式的优劣之处,以及其解体的原因等,并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简单论断的解读。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品质和装帧设计都倍感安心。
评分第一段 捧起《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厚重的分量,预示着这是一次对俄罗斯这片土地上百年历史的深度梳理与解读。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一种宏观视角,又兼具微观洞察力的俄罗斯史著作,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看到了希望。从书名来看,“冷眼向洋”四个字便透露出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审视的态度,这对于研究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尤为重要。“百年风云启示录”更是将目光聚焦在20世纪这个剧烈动荡的时期,从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到苏联解体的漫长寒冬,这百年间,俄罗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与力量。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其内容的学术性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作为一个读者,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阅读历史的陈述,更能获得一种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一种能够启迪当下思考的智慧。我渴望看到作者们如何将零散的历史碎片,串联成一幅清晰而富有逻辑的画卷,如何分析那些关键的转折点,以及这些转折点又如何塑造了今日的俄罗斯。
评分第九段 翻开《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被书名所蕴含的气度所折服。“冷眼向洋”四个字,仿佛一位智者,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以一种平静而深刻的目光,审视着这个曾经辉煌而又坎坷的国度。20世纪,对于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革命的理想、战争的硝烟、体制的革新与最终的重塑。这本书以“启示录”为名,更是预示着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旨在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当下。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如同一块块坚实的基石,让我对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专业的眼光,剥去历史的迷雾,呈现一个真实而富有逻辑的20世纪俄罗斯。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塑造了俄罗斯命运的关键时刻,例如十月革命的深层动因,苏联体制的内在张力,以及其解体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复杂因素,并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简单褒贬的深刻反思。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让我对本书的品质有了坚定的信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