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 冯绍雷 ,资中筠陈乐民, 生活.读书.新知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 冯绍雷 ,资中筠陈乐民, 生活.读书.新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 著
图书标签:
  • 俄罗斯
  • 历史
  • 20世纪
  • 苏联
  • 冷战
  • 冯绍雷
  • 资中筠
  • 陈乐民
  • 社会
  • 文化
  • 国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知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7641
商品编码:268626223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9-01

具体描述

欢迎选购,购买前务必联系客服或者来电咨询!call:15835078063

基本信息

书名: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

定价:26.00元

作者:冯绍雷 ,资中筠陈乐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108027641

字数:242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异形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20世纪以来,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
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
《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书系没有拘泥于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单纯叙述,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入手,透过沉浮兴衰的现象,深入探讨对20世纪历史走向起重大影响的精神、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增补修订版添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既有对历史的进一步追溯,又有当代新的发展,但初版的基本取向不变。
“全球化”在20世纪浮出了水面,但它绝不是一片芳草蓝天;在这看不到尽头的进程中,到处都是荆棘丛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有能力“自治”的境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眼看世界,心想中国,作者没有须臾离开对中国命运的关注,让历史告诉当代,让世界映照中国,作为参照,引人深思。
《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本书为书系之一,论述了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首先是对俄罗斯文明的描述,作者认为,这是观察俄国现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诚如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格林顿博士所言: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人文角度对俄罗斯的观察,要比政治学、经济学这样一些带有计算性质的学科更具有穿透力。作者在修订中对俄罗斯文明形成的历史背景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主要增加了关于12-15世纪蒙古鞑靼占领时期和19世纪的思想交锋这两节。特别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思想取向作了描述,试图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文化处于东西方文明结合部的缘由,以及这一状态对于迄今为止的俄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新版删去了原章中一些过于冗长的叙述,对原有的各节内容都进行了调整,力图表达得更为确切。

目录


修订版序
初版前言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书系总绪论
俄罗斯: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第Ⅰ章 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
 一 基辅罗斯的洗礼
  二 蒙古鞑靼的占领
  三 彼得大帝以来的改革
  四 19世纪的思想交锋
 第Ⅱ章 俄国革命与西方文明
 一 超“常规”的革命
  二 西方工业的文明扩张、渗透与二元化的俄国社会
  三 文明冲突与十月革命的进程与形式
 第Ⅲ章 “苏联模式”的形成
  一 “直接过渡”思想与非常时期
  二 从多党并存走向一党集权
  三 对世界革命的追求
  四 “党内斗争”和“大清洗”
  五 30年代政治文化与斯大林主义
  六 1965“斯大林模式”与历史选择
 第Ⅳ章 消逝的改革
  一 斯托雷平改革的教训
  二 新经济政策:改变看法的社会主义还是“暂时退却”
  三 赫鲁晓夫改革:从“神”到“人”的时代
  四 年改革为何倒转
 第Ⅴ章 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学
  一 导致解体的战略决策问题
  二 错失了的走向市场的机会
  三 对改革的结构性制约
 第Ⅵ章 民族主义
 一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特殊性
  二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与联邦制之争
  三 联邦制的形式与集权制的实质
四 戈尔巴乔夫联盟政策的失败
 第Ⅷ章 知识分子
 一 俄国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 从社会先锋到转入政治边缘
  三 缓慢的“解冻”
  四 知识分子与苏联解体
 第Ⅷ章 苏联解体的国际背景
 一 从“空间优势”到“扩展过度”
  二 “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
第Ⅸ章 叶利钦时代:革命还是运乱?
第Ⅹ章 普京的治国之道
参考书目
名词及重要主题索引
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冯绍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以俄欧问题为研究重点。 主要著作:《一个欧亚大国的沉浮》(1992),《国际关系新论》(1993,作者),《剧变中的欧洲》(1995,作者),《制度变迁与

文摘


序言



《风云百年:帝国的裂变与新生的俄罗斯》 本书聚焦于20世纪那段波澜壮阔、充满剧烈变革的俄罗斯历史。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被誉为“北极熊”的庞大帝国,在短短一百年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一个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了国家的解体与重塑。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转折,更是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注脚,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帝国落日与革命洪流: 20世纪伊始,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沙皇的专制、社会矛盾的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酷消耗,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在1917年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以列宁为首,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书将深入剖析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从长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僵化,到知识分子的思潮涌动,再到农民和工人的诉求,层层剥茧,还原革命的复杂图景。我们将看到,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激情、残酷的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旧秩序的彻底否定。 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挑战: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开始。本书将不回避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从早期共产主义的激进实验,到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权与工业化奇迹,再到赫鲁晓夫的“解冻”与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我们将细致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这包括了经济的计划性安排、意识形态的统一控制、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这一制度所面临的内在矛盾和外部压力,包括经济效率的低下、人民自由的限制、以及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长期对抗,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苏联最终的命运。 战争的创伤与民族的重生: 20世纪的俄罗斯,几乎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都与战争紧密相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消耗是革命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书中所谓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更是将苏联推向了生死的边缘。本书将着重描绘苏联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巨大的牺牲,同时也审视战争对国家和民族造成的深重创伤,以及战后重建的艰难历程。从废墟中站起,苏联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在国际舞台上崛起为与美国并驾齐図的两极之一。然而,冷战的阴影,军备竞赛的压力,以及意识形态的隔阂,也让这个国家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帝国的解体与后苏时代: 进入20世纪末,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解体。本书将深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衷、过程及其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政治上的民主化尝试、经济上的市场化改革,在没有充分准备和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加剧了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1991年苏联的正式解体。国家的瓦解,不仅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也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危机和社会动荡。本书将描绘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在转型期的混乱、阵痛,以及新秩序的艰难建立。 历史的镜鉴与未来的启示: 《风云百年:帝国的裂变与新生的俄罗斯》不仅是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其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从帝国的辉煌到革命的激进,从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国家的解体,俄罗斯的百年风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它提醒我们,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走向,既受到宏观历史潮流的裹挟,也与个体决策、社会结构、以及人民的选择息息相关。本书希望通过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深入解读,帮助读者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国家发展道路的曲折,以及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它将引导我们思考,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时,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以更加审慎、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段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让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翻开扉页,看到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联袂之名,心中更是涌起一阵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由顶尖学者引导的知识探索之旅。我一直对俄国历史,尤其是20世纪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充满了好奇。十月革命的理想与现实,苏联体制的辉煌与危机,冷战的博弈与终结,这些历史事件如同巨石一般,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我希望作者们能够以“冷眼向洋”的态度,审视这百年的风云变幻,不被意识形态的偏见所束缚,而是以史为鉴,深入剖析俄罗斯之所以是俄罗斯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副标题“百年风云启示录”更是点出了其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希望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用以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格局。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本书的品质有了信心,相信它会是一部严谨、深刻、且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

评分

第十段 我一直对俄罗斯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情绪化,要么过于片面,很难形成一个完整而客观的认知。当我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冷眼向洋”四个字,瞬间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种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审视,这对于理解俄罗斯这样复杂的国家,尤为可贵。“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进一步,它表明了本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希望能从中汲取对当下有益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著述,无疑为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思想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俄国革命的逻辑,苏联体制的成败,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效应,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质量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第八段 长期以来,我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特别是其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常常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解读。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承诺了一种不带偏见、理性审视的态度,这对于理解一个如此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实属难得。“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价值,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旨在从历史的洪流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都是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他们的联合之作,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分析,为我揭示20世纪俄罗斯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诞生,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生存,又如何在内外压力下走向解体。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也让我对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出版质量有了极高的信心。

评分

第五段 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特别是其20世纪的曲折历史,都充满了好奇和困惑。革命的激情,帝国的遗产,理想的破灭,现实的重塑,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独有的复杂图景。当我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这本书时,我仿佛找到了一个能够深入探索的入口。“冷眼向洋”这四个字,就预示着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审视,不被情感和偏见所左右,而是以历史学家的严谨去剖析。“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进一步,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叙述,更是从中提炼出的深刻洞见,一种能够为当下提供借鉴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深度充满信心。我期待他们能够运用各自的学识和视角,为我揭示20世纪俄罗斯是如何在内外交困中前行,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以及这些经历最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出品,也为这本书的质量打下了基础。

评分

第三段 初次接触《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便被其书名所吸引。“冷眼向洋”四个字,仿佛预示着一种超然物外、不带个人情感的审视姿态,这对于理解一个历史复杂、民族性格独特的国家,如俄罗斯,至关重要。20世纪,是俄罗斯经历剧变、涅槃重生,又走向分崩离析的百年,其间的风云变幻,对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本书以“启示录”为名,更是表明了其意图,不仅是梳理历史,更是从中提炼出对当下与未来的启示。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著述,无疑为本书的学术深度与思想价值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俄国革命的逻辑,苏联体制的成败,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瓦解。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如何处理那些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如何平衡不同视角的解读,从而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富有深度的20世纪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效应,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可读性充满信心。

评分

第四段 我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却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著作,要么过于宏大叙事,缺乏细致的分析;要么过于聚焦于某个时期或某个事件,难以形成连贯的认知。当我在书店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眼前一亮。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暗示了一种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立场,这对于我们理解一个曾经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国度,尤为难得。“百年风云启示录”则更加明确了本书的定位,它不仅是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旨在从中汲取能够启迪当下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权威性。我期待他们能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20世纪俄罗斯。这本书的出版方是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知识传播的执着和对内容品质的追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

第六段 我一直觉得,要理解当今世界,尤其是地缘政治格局,绕不开俄罗斯。而20世纪,无疑是塑造现代俄罗斯的最关键时期。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时,我的目光被牢牢吸引。书名中的“冷眼向洋”四个字,直接点出了作者们试图采取的审慎、客观的叙事态度,这对于理解一个充满争议的国家至关重要。“百年风云启示录”则表明了本书的野心——它不仅要讲述历史,更要从中挖掘出能够启迪未来的深刻含义。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在国际政治和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署名,这本身就足以让我对本书的学术价值充满期待。我希望他们能够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精辟的分析,带领我深入理解十月革命的动因与后果,苏联体制的兴衰逻辑,以及冷战时期俄罗斯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严谨性有了更高的信心。

评分

第七段 捧读《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深度思考的邀请。书名“冷眼向洋”便透露出一种超越狭隘民族视角,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俄罗斯历史的态度。20世纪,对于俄罗斯而言,是风云激荡、沧桑巨变的百年,从沙皇俄国的覆灭到苏维埃帝国的崛起,再到最终的解体,这期间的每一次巨变,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作者们以“启示录”为名,暗示了他们希望通过梳理这段历史,从中提炼出能够指导我们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智慧。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让我对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思想高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他们能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辅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20世纪俄罗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例如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苏联模式的优劣之处,以及其解体的原因等,并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简单论断的解读。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品质和装帧设计都倍感安心。

评分

第一段 捧起《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厚重的分量,预示着这是一次对俄罗斯这片土地上百年历史的深度梳理与解读。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一种宏观视角,又兼具微观洞察力的俄罗斯史著作,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看到了希望。从书名来看,“冷眼向洋”四个字便透露出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审视的态度,这对于研究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尤为重要。“百年风云启示录”更是将目光聚焦在20世纪这个剧烈动荡的时期,从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到苏联解体的漫长寒冬,这百年间,俄罗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与力量。生活·读书·新知这个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其内容的学术性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作为一个读者,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阅读历史的陈述,更能获得一种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一种能够启迪当下思考的智慧。我渴望看到作者们如何将零散的历史碎片,串联成一幅清晰而富有逻辑的画卷,如何分析那些关键的转折点,以及这些转折点又如何塑造了今日的俄罗斯。

评分

第九段 翻开《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世纪的俄罗斯》,我被书名所蕴含的气度所折服。“冷眼向洋”四个字,仿佛一位智者,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以一种平静而深刻的目光,审视着这个曾经辉煌而又坎坷的国度。20世纪,对于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革命的理想、战争的硝烟、体制的革新与最终的重塑。这本书以“启示录”为名,更是预示着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旨在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当下。冯绍雷、资中筠、陈乐民这三位学者的名字,如同一块块坚实的基石,让我对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我期待他们能够以其专业的眼光,剥去历史的迷雾,呈现一个真实而富有逻辑的20世纪俄罗斯。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塑造了俄罗斯命运的关键时刻,例如十月革命的深层动因,苏联体制的内在张力,以及其解体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复杂因素,并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简单褒贬的深刻反思。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的品牌,让我对本书的品质有了坚定的信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