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
定价:13.00元
作者:敏新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503531873
字数:130000
页码:15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60年前,它甫一发表就轰动重庆山城,并很快成为中国党延安整风文件。60年来,“不做李自成”一直成为以*、邓和*为主要代表的党人的历史警戒。党的刚刚开过,*同志担任总书记后次深入基层调研就是率书记处全体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同志当年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配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历史这样告诉我们》一书,揭示了作为一篇历史祭文的政治魅力,挖掘了它包含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牢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教训,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目录
序 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
《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前后
一 为纪念明亡三百周年而作
二 不同党派的不同反应
三 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内容看作者本意
四 为何要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献
五 郭沫若为什么没有按照毛的提议写一篇太平经验
《甲申三百年祭》与中国党
一 《甲申三百年祭》的写作背景
二 国民党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围攻
三 《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党整风文件
四 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五 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明朝的灭亡与崇祯帝的四大失策
一 崇祯帝的用人政策
二 崇祯帝的事政策
三 崇祯帝的财政政策
四 小议崇祯帝与明亡
由胜利走向失败:李自成的悲局
一 大顺军入京后的举措暴露出短视的弱点
二 李自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其悲局的主要原因
三 清廷的围剿是李自成悲局的决定因素
太平宰相牛金星
一 他被迫参加了农民革命队伍
二 他对农民军壮大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 他助长了农民革命日趋封建化
四 他后抛弃了农民革命事业
刘宗敏的辉煌与遗憾
一 创业时期:与李自成患难与共,不屈不挠
二 发展时期: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三 胜利时期:辉煌的业绩与难忘的遗憾
四 败退时期:竭尽全力,挽救危局
吴三桂:从心怀归顺到引清入关
李岩的悲剧永远值得回味
附录 甲申三百年祭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带着一种警示意味。“甲申三百年祭”这个词本身就饱含了太多的历史信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猜测这本书会从历史的长河中选取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事件,并从中提炼出对当下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训。作者敏新,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这本身就传递了一种权威性和专业性,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经过严谨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回顾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片段,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悟出一些能够指导我们前行的道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历史老人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局,或许就隐藏着我们当下所面临问题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熟悉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历史事件,从中汲取智慧,少走弯路。
评分《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这个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庄重感和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沉甸甸的历史对话。我猜想,敏新作者必然是带着一种使命感,试图通过对“甲申三百年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深刻的启示。这本书或许并非仅仅是陈述史实,更在于剖析那些导致历史走向的深层原因,例如制度的缺陷、思想的局限、人性的弱点等等。而“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这一副标题,则明确了这本书的指向性——它是一面镜子,一面能够映照出历史教训,并为当下的执政者提供思考的镜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深刻的洞察力,为读者展现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并从中提炼出真正具有价值的“昭示”,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
评分仅凭书名《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我就能感受到作者敏新想要传递一种深刻的思考。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昭示”二字,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教训,并直接指向“中国党人”。“甲申三百年祭”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书中很可能详细剖析了那个时期导致最终结局的复杂因素,从政治体制的僵化到思想观念的陈腐,再到社会经济的危机,作者或许会抽丝剥茧,展现历史的残酷真相。而将这些历史的“昭示”直接提供给“中国党人”,更是凸显了这本书的现实关怀和政治导向。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历史视角下的反思,帮助党人认识到自身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以及肩负的责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能否让历史的经验成为现实的指南,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警钟。
评分读到《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历史教科书的画面,但随后“甲申三百年祭”和“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这两个关键词又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这并非一本纯粹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过往经验的深度挖掘。我猜想,作者敏新必然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来撰写这本书的,他试图通过重温“甲申三百年祭”的惨痛教训,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一面镜子,一面能够照见历史兴衰、洞察现实挑战的镜子。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解读历史,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深刻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剖析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关键问题,并将其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相联系。这是一种对历史的严肃审视,也是一种对未来的郑重提醒。
评分《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党人的历史昭示》这个书名,自带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我立刻联想到,这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带着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阅读。作者敏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这些信息都暗示了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政治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甲申三百年祭”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表面的事件描述,而是要探究制度、思想、人心等多个维度的失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清晰地阐释这些历史教训如何转化为对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的警示,以及如何指导他们在新时代的实践中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将历史智慧转化为治国理政经验的尝试,也是一次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一套清晰的历史逻辑,让党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够从容不迫,少犯错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