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局中的*大合围战;法国战局中的追击作战;苏联战局中的克里木会战、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作战、斯大林格勒解围作战、库尔斯克会战、顿河河曲地带防御作战、哈尔科夫会战……《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回忆了作者冯·埃里希·曼施泰因亲身经历的二战战局,此外,还分析了成败原因,结合战例总结出许多指挥经验和作战指导原则。这不仅对军事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战争指导者和各级指挥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冯·埃里希·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 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 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 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失去的胜利(曼施泰 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 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 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冯·埃里希·曼施泰因,德国陆军元帅,出身于军官世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施泰因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计划,先后任集团军群参谋长、集团军司令、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3月,因在作战指导上与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1945年5月被英军俘虏;1949年12月被战胜国判处18年徒刑,1953年因病获释。战后,被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聘为顾问,参与组建联邦国防军。1973年6月病逝,终年86岁。 戴耀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从业33年,一直从事德国军事研究,论著译著十余种。主要有:《论德国军事》《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德国总参谋部》《总体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等。
出版说明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编 波兰战局
第一章 暴风雨前夕
德国总参谋部和波兰问题
是战争还是恫吓?
第二章 作战形势
德国军队的兵力和作战计划
波兰军队兵力及其作战计划
对波兰军队部署的思考
第三章 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
在集团军群司令部
*初态势
**4集团军经加里西亚的开进
**0集团军对维斯瓦河的突破以及
对拉多姆的合围
集团军群司令部有人造访
布祖拉河会战
一段往事
占领华沙
桑河和维斯瓦河以东的*后战斗
怀念
东方集团军群司令
我们的民政管理领导
终结
第二编 1940年西方战局
第四章 陆军总司令部的失势
希特勒——冯·布劳希奇——哈尔德
第五章 围绕作战计划的斗争
陆军总司令部(希特勒)的作战计划
反对意见
“A”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计划
“A”集团军群为作战计划的斗争
第六章 第38军军长
成为旁观者
向卢瓦尔河的突击
第七章 两次战局间
“海狮”行动
第三编 对苏战争
第八章 “装甲兵突袭”
第九章 克里木战役
接任**1集团军司令时的情况
两线的会战
突破彼列科普地峡和亚速海畔的会战
占领克里木
争夺伊顺地峡的战斗
追击
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
斯大林攻势至占领克里木
刻赤半岛态势的发展
施彭内克伯爵将军的悲惨结局
“斯大林攻势”继续进行
“猎鸨”行动
夺回刻赤半岛
“捕鲟”行动
夺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罗马尼亚休假
第十章 列宁格勒—维捷布斯克
第十一章 希特勒执掌军队*高指挥权
第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的悲剧
通向斯大林格勒的路
斯大林格勒城下态势的发展
就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初印象和决断
接管指挥权时的形势
苏军对第6集团军实施攻击
奇尔河畔防线态势告急
围绕必要的决断而做的徒劳斗争
生与死的竞赛
错过拯救第6集团军的机会
第6集团军的*后战斗
第十三章 1942—1943年在南俄的冬季战局
冬季战局的战略背景
作战**思想
**阶段:解救第6集团军的战斗
第二阶段:为保障“A”集团军
群后方通路畅通而进行的战斗
第4装甲集团军在顿河下游南岸的战斗
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战斗
第三阶段:为保障德军整个南翼后路畅通
而进行的战斗
第四阶段:“德军反突击”
顿涅茨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会战
哈尔科夫会战
回顾
第十四章 “堡垒”行动
1943年春的战略形势
苏联人在作战上的几种选择
实施后发制人的打击?
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堡垒”作战的设想
灾难性的拖延
进攻
总结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
指挥问题
与九头怪物的战斗
顿涅茨地区的**会战
别尔哥罗德西部的会战和哈尔科夫
周围的战斗
在南方集团军群整个防线展开激战
向第聂伯河彼岸的撤退
焦土政策
争夺第聂伯河一线的战斗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会战
基辅争夺战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第二次会战
整个防线上的会战
尼科波尔的丢失
切尔卡瑟被合围
罗夫诺
清算的时刻……
战斗在泥泞中继续进行
附件1(节录)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军事简历
这是一本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全新维度的作品。不同于以往阅读的战争史,这本书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另一面。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但也没有让其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相反,他通过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决策者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我开始意识到,战争并非是简单的胜负之争,而是无数个个体在复杂局面下,所做出的艰难抉择的集合。书中所描绘的军事行动,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比拼,更是对指挥官心智、政治智慧以及对人性深刻理解的考验。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战略思维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在任何领域,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危机时,如何才能做出更明智、更负责任的决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胜利,或许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辉煌,更是对整个局势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过去峥嵘岁月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位传奇元帅的内心世界。从翻开第一页的那刻起,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并非一味地叙述战争的宏大场面,而是细腻地描绘了战争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政治博弈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能感受到他在做出每一个战略决策时的深思熟虑,体会到他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坚定与彷徨。书中的许多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展开,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运筹帷幄的指挥部,都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地形的描述,还是士兵们的情绪变化,都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不只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能听到他低沉的嗓音在耳边回响,讲述着那些关于勇气、牺牲和荣耀的故事。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在每一次合上书本时,都感到意犹未尽,对那个时代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因此而格外有价值。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逻辑清晰,即便是在描述复杂的军事行动时,也能做到条理分明。然而,要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军事常识。我反复阅读了几个章节,试图揣摩作者在某些关键时刻的思考逻辑。这是一种智力上的锻炼,也是一种对自身认知的拓展。书中对于战术的分析,对于不同兵种配合的阐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军事指挥的艺术是如何在实战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同时,我也对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以及命运齿轮转动的不可预测性,都让我感到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元帅的战争回忆,它更像是一堂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选择的深刻课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自省的姿态,回顾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并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而是坦诚地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指挥官所经历的荣耀与困境。我从中看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看到了他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权衡与取舍。书中所描述的许多细节,都让我深受触动。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战役的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也能体会到他在做出艰难决策时的那种沉重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战略眼光,更要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担当。它让我对“胜利”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著作。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对“胜利”和“失败”有了全新的定义。作者所叙述的战争,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凯歌,而是充满了曲折、挫折,甚至是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失去”。这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并非永远不败,而是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宏大的战略构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些构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都让我深深地反思。我开始思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评估风险,并为每一个决策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无法被轻易忽视的深刻教训。它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也让我对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过的人们,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