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北卷) 9787010032849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北卷) 97870100328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德金,刘振华 著
图书标签:
  • 解放战争
  • 华北
  • 中国革命战争
  • 军事历史
  • 历史
  • 战争纪实
  • 抗日战争
  • 国共内战
  • 华北战役
  • 中共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联文化传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32849
商品编码:2701934383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北卷)

定价:114.00元

作者:袁德金,刘振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7-01

ISBN:978701003284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1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北解放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卧牛”,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新保安之战全歼敌“”第35军,张家口解放,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后一战,总攻太原开始了!

目录


总序 张震
章 “保卫华北”
第2章 反击傅作义侵犯
第3章 昙花一现的和平
第4章 大同、集宁战役失利
第5章 撤离张家口
第6章 转战平汉路
第7章 三战三捷(一)
第8章 三战三捷(二)
第9章 个大歼灭战
0章 攻克石家庄
1章 庄疃之战
2章 出击察南绥东
3章 攻取运城、应县
4章 降伏“卧牛”
5章 建立华北军区
6章 转战热西冀东
7章 鏖战晋中
8章 围困太原
9章 进军绥远
第20章 傅作义偷袭石家庄
第21章 决战平津前夕
第22章 包围张家口
第23章 新保安之战
第24章 兵临北平城下
第25章 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第26章 天津激战
第27章 次和谈
第28章 再次和谈
第29章 第三次和谈
第30章 北平和平解放
第31章 解放华北的后一伏
第32章 “绥远方式”的实现
参考书目
华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作者介绍


袁德生,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振华,1952年生,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摘


序言



《烽火照我行:人民解放军转战华北纪事》 引言 长城内外,黄河两岸,在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无数英雄儿女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投身于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战争。本书《烽火照我行:人民解放军转战华北纪事》并非一部宏大的通史叙事,而是一幅由无数鲜活个体、无数真实细节编织而成的画卷,它聚焦于人民解放军在华北这片广袤土地上,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从局部胜利到决定性胜利的辉煌征程。本书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温度,展现革命战争的残酷与壮烈,以及在炮火硝烟中涌现出的不屈意志与磅礴力量。 第一章:战略决战的序幕——华北的战略地位与敌我态势 在解放战争的宏大棋局中,华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这里不仅是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枢纽,更承载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稠密的区域。国民党军队在此布下的重兵,企图以此为依托,巩固其统治,并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清剿”。而人民解放军,则将华北视为收复失地、展开反攻的重要前沿。 本书将深入剖析战争爆发初期,华北地区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兵力对比、武器装备以及各自的战略意图。我们将从宏观层面梳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计划,以及解放军如何因势利导,将战火限制在既定区域,并逐步积蓄力量,寻找战机。同时,本书也将着重展现华北人民在国民党军队占领下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如何以各种方式支持解放战争,成为革命最坚实的后盾。 第二章:破晓之光——局部反攻与运动歼灭战的艺术 “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如何在装备精良、兵力优势的国民党军队面前,打出一场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本书将通过详尽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展现解放军指战员高超的军事智慧和灵活的战略战术。 在华北的广阔平原和崎岖山区,运动歼灭战的艺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聚焦于那些闻名遐迩的战役,例如: 晋察冀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晋察冀军区如何坚持斗争,开展敌后游击战,并逐步扩大解放区。我们将细致描绘基层部队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军事训练、发动群众,以及如何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弱点,进行袭扰、破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三战三捷”的辉煌: 聚焦于解放军在华北战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取得的重大胜利,展现人民解放军强大的适应性和快速的进攻能力。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战役的作战背景、部署、关键战斗过程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揭示运动战在战略反攻阶段的核心作用。 攻坚战的挑战与突破: 随着战局的推进,解放军开始面临攻打坚固设防城市的挑战。本书将呈现解放军在攻坚战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如何克服技术、装备上的劣势,学习和改进攻城战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 第三章:人民的力量——根据地的建设与群众的支援 一场革命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在华北,根据地的建设是人民解放军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本书将深刻展现: 土地改革与经济发展: 在解放区,翻身农民如何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获得生产资料,并由此焕发出巨大的生产热情。我们将描绘根据地如何克服战争带来的物资匮乏,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工业体系,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 政治动员与思想教育: 解放军如何通过政治宣传、思想教育,激发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坚定人民群众的革命信念。我们将呈现边区政府在组织群众、协调后方、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兵源的补充与军民的鱼水情深: 华北的青年如何踊跃参军,成为解放军强大的后备力量。本书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解放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人民群众在支前工作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运送伤员、筹集粮草、侦察敌情等。 第四章:战略反攻的号角——突破国民党防线,解放大中城市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的攻势愈发猛烈。华北战场成为了突破国民党南方防线,解放中国心脏地带的关键区域。 平津战役的战略意义: 本书将重点描绘举世闻名的平津战役,分析其战略背景、作战部署以及解放军如何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短时间内解放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并和平解决北平问题,避免了战争对这座古都的破坏。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场战役的指挥艺术,以及解放军在政治争取、瓦解敌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 解放华北腹地的攻坚战: 除了平津战役,本书还将呈现解放军在华北其他地区,如太原、石家庄等地的艰苦攻坚战。我们将细致描述解放军如何克服城市防御工事的坚固,如何在高强度战斗中保持士气,以及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五章:英雄的赞歌——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 战争是残酷的,但它更是英雄主义的摇篮。在《烽火照我行》中,我们不仅关注宏大的战争进程,更注重每一个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 普通士兵的视角: 我们将通过一些基层士兵的日记、回忆录、口述史等,展现战争的真实面貌。他们如何在寒冬中行军,如何在炮火中冲锋,如何在生死关头互相扶持。这些朴实无华的记录,将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士兵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英勇的将领与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本书将展现那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军事将领,也包括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共和国的基石。 战争留下的印记: 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也给无数家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本书将适度触及战争的代价,以及幸存者们如何带着伤痕继续前行,并传承革命精神。 结语 《烽火照我行:人民解放军转战华北纪事》旨在通过对华北解放战争的深入刻画,让读者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对无数革命先烈不朽功勋的缅怀。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到人民的伟大力量,并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一部献给那段烽火岁月的忠实记录,也是一部献给所有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过的英雄们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华北解放战争的书,在战役的宏观叙事之外,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人物的微观视角,使得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人性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几位基层指挥官的描绘,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制定战术,一起分享战利品(即使是很少的)。有一次,书中提到一位连长在攻打一座小镇时,为了减少伤亡,亲自带领几个侦察兵潜入敌后,冒着生命危险去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这个细节让我对战争的“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在宏大的战略之下,是无数个这样冒着生命危险的“小动作”在起作用。书中还描写了一些普通农民在战争中的角色,他们是如何支持解放军的,又是如何在战乱中艰难求生的。有一段关于一位老奶奶,在炮火纷飞中,偷偷给前线送水送饭的描写,非常打动我。她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但她的行为却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对革命的支持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付出和牺牲。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史很感兴趣,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作为重要的战场,其进程的复杂性和战略意义非同一般。这本书在梳理了华北战场的大体脉络之后,更深入地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我之前以为对那段历史已经比较熟悉了,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有很多地方是我之前忽略了的。比如,书中对于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地区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工作,也有一定的篇幅进行分析。这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不仅仅是枪炮的较量,更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作者引用了一些当年的报纸、电报和回忆录,使得论述非常有说服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改”在华北地区推行情况的描写很感兴趣,这部分内容解释了为什么解放军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如何转化为军事上的优势的。书中对当时一些战役的地理环境分析也相当到位,让我更能理解为什么某些战术会成功,而另一些则会失败。这本书的内容,无疑为我理解华北解放战争的全局,提供了更深厚的土壤。

评分

这本书我翻了好几遍,简直是把我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里对华北战场的描绘,细节之处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某个章节里,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某次关键战役的部署,从部队的调动、粮草的准备,到战士们出发前的誓师大会,每一个环节都写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满脸风霜的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冒着严寒或酷暑,在荒芜的土地上跋涉。书中对于不同兵种的配合,特别是步兵、炮兵和骑兵之间的协同作战,有着非常生动的刻画。当读到某个连队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绕过敌军的碉堡,最终取得突破时,我脑海里就浮现出电影画面般的场景,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战士们压抑但坚定的呼吸声。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那些牺牲的烈士,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都被赋予了真实的情感和故事。读到一些关于伤亡的描写,我真的会为之动容,甚至会停下来,回味一下自己所处的和平年代是多么来之不易。这本书不仅仅是战争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命运的深刻注视。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华北解放战争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场军事胜利,更是在解析一个社会变革的发生过程。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书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铺陈,比如,在描写某次战役时,会先介绍当时华北地区的经济状况、民众的情绪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结合,使得战争的进程更加合乎逻辑,也更加容易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战争动员和宣传策略的分析很感兴趣。作者引用了一些当年的口号、标语和宣传画,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思想是如何被引导和激发,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书中对于解放军内部的纪律和作风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艰苦的条件下,部队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华北解放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比较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战争的残酷和壮烈更加凸显。我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战役的还原,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强烈。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会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在战场上的士兵,感受着枪林弹雨,感受着战友的生死离别。书中对于不同作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也有着非常细致的描述,有时候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描写某次攻坚战时,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讲述了侦察兵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渗透到敌人的防线去侦察地形和敌情。这种“侦察”的工作,在宏大的战役叙事中常常被忽略,但在这本书里,它却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让我明白了,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付出和牺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不仅仅是英雄主义的浪漫,更是无数普通人在严酷环境下生存和战斗的真实写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