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7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综合知识 数学教材中小学教师中学小学双语特岗教师招聘喀什

中公2017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综合知识 数学教材中小学教师中学小学双语特岗教师招聘喀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新疆教师招聘
  • 中公教育
  •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知识
  • 数学
  • 中小学教师
  • 中学教师
  • 小学教师
  • 双语教师
  • 特岗教师
  • 喀什地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4950
商品编码:27026722528
丛书名: 综合知识数学

具体描述

上篇综合知识

第一章党的民族政策(4)

考点深度解析(4)

第一节我国的民族关系(4)

第二节我国的民族政策(6)

第三节我国少数民族问题及其解决(9)

实战提升训练(11)

参考答案及解析(13)

第二章新疆民族团结教育(15)

考点深度解析(15)

第一节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

第二节新疆各民族文化(16)

第三节新疆自古多民族(18)

第四节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18)

第五节新疆的团结稳定(20)

第六节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22)

附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25)

实战提升训练(29)

参考答案及解析(30)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西域(32)

考点深度解析(32)

第一节地形地貌(32)

第二节古代居民(33)

实战提升训练(34)

参考答案及解析(34)

第二章汉代西域(36)

考点深度解析(36)

第一节匈奴与西域(36)

第二节汉朝统一西域(38)

第三节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40)

实战提升训练(42)

参考答案及解析(4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44)

考点深度解析(44)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民族大融合(44)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46)

实战提升训练(47)

参考答案及解析(47)

第四章隋唐对西域的统辖(49)

考点深度解析(49)

第一节唐朝统一西域(49)

第二节唐代西域的经济文化(51)

第三节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53)

实战提升训练(55)

参考答案及解析(56)

第五章宋元明时期的西域(57)

考点深度解析(57)

第一节西州回鹘政权(57)

第二节喀喇汗王朝(58)

第三节西辽的建立与统治(59)

第四节蒙古统一西域及元朝对西域的统治(60)

第五节察合台后裔在西域的割据(61)

第六节叶尔羌汗国(62)

实战提升训练(63)

参考答案及解析(63)

第六章清朝对新疆的统辖(64)

考点深度解析(64)

第一节清朝统一新疆(64)

第二节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66)

第三节清朝平定张格尔之乱(67)

实战提升训练(68)

参考答案及解析(69)

第七章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新疆(70)

考点深度解析(70)

第一节英、俄鸦片祸害新疆(70)

第二节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71)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的新疆社会(72)

第四节19世纪中期新疆农民起义(73)

实战提升训练(74)

参考答案及解析(74)

第八章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与新疆省的建立(75)

考点深度解析(75)

第一节阿古柏与沙俄入侵新疆(75)

第二节清朝收复新疆(77)

第三节新疆建省(78)

实战提升训练(79)

参考答案及解析(79)

第九章民国前期的新疆(81)

考点深度解析(81)

第一节辛亥革命在新疆(81)

第二节辛亥革命影响下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82)

第三节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82)

第四节“四一二”政变后新疆的局势(84)

实战提升训练(85)

参考答案及解析(85)

第十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疆(86)

考点深度解析(86)

第一节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6)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疆(87)

实战提升训练(89)

参考答案及解析(9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0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11)

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117)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21)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27)

八、《教师资格条例》(130)

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33)

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137)

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42)

十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149)

十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54)

实战提升训练(162)

参考答案及解析(164)

第一章国内时政(168)

第一节新疆时政(168)

第二节其他时政(174)

第二章国际时政(181)

下篇数学专业知识

第一章数与代数(188)

考点深度解析(188)

第一节数与式(188)

第二节方程与不等式(191)

第三节函数(196)

实战提升训练(198)

参考答案及解析(199)

第二章空间与图形(201)

考点深度解析(201)

第一节平面图形(201)

第二节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204)

第三节视图与投影(205)

实战提升训练(206)

参考答案及解析(207)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208)

考点深度解析(208)

第一节统计(208)

第二节概率(211)

实战提升训练(212)

参考答案及解析(213)

第一章集合、逻辑与算法初步(216)

考点深度解析(216)

第一节集合与逻辑(216)

第二节算法初步(220)

实战提升训练(223)

参考答案及解析(224)

第二章函数(226)

考点深度解析(226)

第一节函数概念(226)

第二节基本初等函数(229)

第三节三角函数(231)

实战提升训练(235)

参考答案及解析(236)

第三章不等式、数列与极限(238)

考点深度解析(238)

第一节不等式(238)

第二节数列(241)

第三节极限(243)

实战提升训练(245)

参考答案及解析(245)

第四章立体几何(247)

考点深度解析(247)

第一节直线与平面(247)

第二节棱柱、棱锥与球(250)

实战提升训练(252)

参考答案及解析(253)

第五章解析几何(256)

考点深度解析(256)

第一节直线与方程(256)

第二节圆与方程(258)

第三节圆锥曲线(259)

实战提升训练(262)

参考答案及解析(263)

第六章向量与复数(264)

考点深度解析(264)

第一节向量(264)

第二章复数(267)

实战提升训练(269)

参考答案及解析(270)

第七章推理证明与排列组合(271)

考点深度解析(271)

第一节推理与证明(271)

第二节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275)

实战提升训练(278)

参考答案及解析(279)

第八章统计与概率(281)

考点深度解析(281)

第一节统计(281)

第二节概率(283)

实战提升训练(288)

参考答案及解析(2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课程体系(29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2)


《中公版·2017新疆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数学》是中公教育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在深入研究历年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内容、结构及最新考试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部教材,依据考试要求,细推精炼考点,使考试重点明确化;合理安排相关的考点深度解析,使考试考点明晰化;科学设计“知识拓展”“考点再现”“典型例题”等板块,使考题考点再现化。
购买本书还可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在线题库、考友圈答疑,视频直播等,助力备考。

《中公版·2017新疆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数学》根据新疆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及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在此基础上对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分析,最终架构起以综合知识和数学专业知识上下两篇为主的内容体系。相信这种精编基础知识、侧重考点内容的编写方法,必将能够帮助考生在新疆教师招聘数学考试中扎实基础,帮助考生充满信心,最终取得成功,圆自己的教师梦。

上篇
  综合知识
  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测试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位要求进行的基础测试,是参加教师招聘报考人员的必考内容。测试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地方史、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报考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该篇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民族团结教育,包括党的民族政策和新疆民族团结教育两章内容。第二部分为新疆地方史,包括先秦时期的西域、汉代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隋唐对西域的统辖、宋元明时期的西域、清朝对新疆的统辖、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新疆、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与新疆省的建立、民国前期的新疆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疆十章内容。第三部分为教育政策法规,包含十三部教育类法律法规和政策。第四部分为时事政治,包括国内时政和国际时政两章内容。本篇内容是新疆教师招聘考试中各学科必考内容,也是作为一名新疆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考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第一部分民族团结教育
  考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要能正确认识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相关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我国的民族关系
  一、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民族平等原则
  1.民族平等的含义
  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2.民族平等的重要性
  (1)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2)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3.具体表现
  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民族平等权利依法得到保障。具体体现在:
  (1)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4)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5)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6)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团结原则
  1.民族团结原则的含义
  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2)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其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3)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视民族团结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多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每一个公民的命运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连接,每一个公民都有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定自觉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自觉地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信,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3.具体表现
  多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4)国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
  (5)国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
  (6)国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实行“兴边富民”行动,是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体现。
  (四)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第二节我国的民族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民族政策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