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唐鲁孙作品集06:大杂烩 | 作者 | 唐鲁孙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527069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117000 | 页码 | 300 |
| 版次 | 2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300Kg |
| 内容简介 | |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本书为唐鲁孙作品集的第六册。 |
| 作者简介 | |
|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唐先生的文字是可以当做《洛阳伽蓝记》看,比照《东京梦华录》来读的。 ——赵 珩 ? 唐鲁孙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在饮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国”掌舵陈晓卿鼎力推荐。 ? 唐鲁孙不仅谈饮食,更对晚清民国掌故拈之即来,落笔生花,是电影导演王家卫推崇的民国奇人。 ?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沪上名士小宝认为唐鲁孙与金庸、高阳可并称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三位引路人。 ? 全新精装口袋本,阅读体验,兼具收藏价值。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间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宅。不是那种金碧辉煌的宫殿,也不是冷冰冰的现代豪宅,而是那种充满烟火气,有老人家的味道,有孩子们的笑声,有炊烟袅袅的普通人家。唐鲁孙先生的文字,就是这样,带着一股暖暖的人情味。他写人,写事,写景,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他不会刻意去雕琢词句,而是用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听一位长辈在给你讲故事,没有架子,没有说教,只是娓娓道来,却能在故事中让你领悟人生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他笔下那些关于吃喝玩乐的描写,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描绘,而是充满了对食物的品味,对生活的享受。他懂得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如何从日常的细节中体会幸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消遣的书,更是一份精神的慰藉。它让我重新审视生活,重新体会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轻松和乐趣。在如今充斥着各种信息碎片和焦虑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读一本有温度的书,实属不易。唐鲁孙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的心灵。他写的是生活,是文化,是人情世故,但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些东西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旧时物事的描写,比如一些老物件,老习俗,这些在现代社会已经很难看到了,但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他不是在怀旧,而是在记录,在传承。他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不华丽,不张扬,却十分耐读。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你不会被他的文字所“惊艳”,但一定会为他的“深刻”所打动。他的深刻,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体悟。他讲故事,讲道理,都蕴含在平凡的生活片段中,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评分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造就唐鲁孙先生笔下那般洞察人心的文字?这本《大杂烩》就像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色各样的故事和见闻。他写起北京的胡同,不是简单的街巷描绘,而是那些隐藏在四合院里的生活气息,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还有那些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消失的市井风情。他写食物,也不是冰冷的菜谱,而是对食材的考究,烹饪的讲究,更重要的是,食物背后所承载的人情味和情感。你读到他对一道菜的细致描述,能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细节的执着。他笔下的市井人物,更是活灵活现,不是脸谱化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智慧,而唐鲁孙先生,就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摄影师,将这些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他的文字里。读他的文章,总能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值得珍惜的情感。他的文字,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朴实无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喜欢他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那种不动声色的体悟,仿佛他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然后用他那温润的笔触,将这一切娓娓道来。
评分这本《唐鲁孙作品集06:大杂烩》我大概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偶然翻到的。当时是在一个老书店的角落里,一排排泛黄的书脊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平时对旧书情有独钟,总觉得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时光的印记,而唐鲁孙这个名字,虽然之前有所耳闻,却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拿到这本《大杂烩》,封面设计简洁,没有时下流行的花哨图案,反倒有种质朴的亲切感。我随手翻开一页,就被他那信手拈来的文字所吸引。他写生活,写人情,写那些细枝末节却又无比真实的点滴,仿佛你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又带着些许年代的韵味。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也不是深刻的哲理,而是那种平实中蕴含智慧的讲述,读起来毫无压力,却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坐在茶馆里,天南海北地闲聊,他时不时夹杂着几句老北京的俚语,或是对某个旧时风物的细致描摹,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书中的篇章,名字也颇有趣,像是《说苑》、《闲话》、《漫笔》等等,一看便知是随笔性质,读起来没有章节的束缚感,可以随意翻阅, wherever you land, you'll find something interesting. 这种随性的阅读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反而显得格外珍贵,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回归。
评分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唐鲁孙先生的笔触,就像是一张张老照片,清晰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他写人物,写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小民,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没有刻意去美化或者丑化,而是真实地呈现了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无奈与坚韧。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不起眼的动作,一句随口的话,都能在他笔下变得意味深长。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从细微之处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读他的书,你不会感觉到压迫感,而是感到一种亲切,一种熟悉。仿佛你早就认识他,早就认识他笔下的人物。他的文字,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作品集,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却又以一种最自然、最朴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