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方柞蠶放養實用技術
定價:19.00元
作者:郎躍深,李鳳軍,王安勛 主編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6430
字數:141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一綫專傢聯閤養殖能手精心編著;
附有有養殖術語解釋及養殖農諺;
圖片豐富,解決實際問題,實用性強;
上手快,效益高!
目錄
**章概述1
第二章柞蠶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活史5
一、柞蠶的生活習性5
1.食性5
2.抗逆性5
3.休眠性6
4.化性6
5.滯育性6
6.趨性6
二、柞蠶與氣象條件的關係7
1.柞蠶與溫度7
2.柞蠶與光照7
3.柞蠶與風力大小8
4.柞蠶與濕度8
5.柞蠶與霜凍、冰雹8
三、柞蠶生活史8
1.卵11
2.幼蟲12
3.蛹14
4.成蟲(蛾)15
四、化性16
第三章柞蠶放養形式、條件和基本技術18
一、放養柞蠶的柞樹種類18
1.遼東柞18
2.尖柞18
3.濛古柞19
4.栓皮柞19
5.桲欏柞20
二、柞樹的管理技術21
1.柞樹樹形的養成21
2.柞蠶場的保護22
3.養山22
4.剪枝22
5.剪梢22
6.疏枝23
7.樹間剪枝和樹間疏枝(間棵疏墩)23
三、柞蠶場的劃分23
1.根據柞蠶場用途不同劃分23
2.根據柞蠶場的形成過程劃分24
3.根據柞蠶場的建設方式劃分24
四、柞蠶場的管理24
1.柞蠶場的補樹撫育24
2.柞蠶場的水土保持和肥培管理25
五、放養的形式26
六、放養的技術環節26
1.孵卵26
2.放養26
3.勻蠶27
4.移蠶27
5.營繭27
6.摘繭28
七、製種28
第四章柞蠶品種資源及分布29
一、中國柞蠶品種資源的地理分布30
二、中國柞蠶品種資源的類型31
1.豐産品種32
2.早熟品種32
3.多絲量(或高縴維量)品種32
4.抗病品種33
5.白繭品種33
6.大型繭(絲蛹兼用型)品種33
7.高飼料效率品種34
三、中國柞蠶品種資源的大緻應用情況34
四、中國實用柞蠶品種介紹36
(一)高飼料效率品種大三元36
(二)豐産穩産品種38
1.遼雙1號38
2.青6號40
3.豐雜1號42
4.方山黃42
(三)一化性品種43
1.吉黃一化43
2.早鞦21444
3.龍青1號45
(四)抗病品種46
1.抗病2號46
2. H870147
3.抗大48
4.金鳳49
(五)大型繭品種50
1.吉林選大50
2. 91S2051
(六)白繭及多絲量品種52
1.白繭1號52
2.多元多絲1號53
3.魯黃37953
(七)早熟品種55
1.海青55
2.柞早1號55
3.小黃皮56
第五章春柞蠶放養技術58
一、春柞蠶製種技術59
(一)備種59
1.備種目標及注意事項59
2.看蠶定種59
3.確定備種數量60
4.運輸時間及注意事項60
(二)種繭保護(保護)61
1.保種注意事項61
2.保種方法61
3.保種標準62
(三)暖繭62
1.暖繭適期62
2.暖繭準備63
3.暖繭標準63
4.暖繭操作64
(四)製種67
1.製種準備67
2.製種設備67
3.發蛾(齣蛾)67
4.捉、晾蛾67
5.交配67
6.提對、晾對68
7.拆對選蛾69
8.産卵70
(五)鏡檢70
1.鏡檢準備71
2.組織分工和製片操作71
3.檢查72
4.微粒子處理72
(六)種卵保護72
1.倒袋72
2.去雜72
3.搓卵和裝床73
4.室溫保卵和低溫保卵73
二、春柞蠶放養73
(一)蠶農對蠶卵的保護74
1.種卵的選購和選擇74
2.購種取卵時間74
3.種卵途中保護74
4.孵卵(保仔)前保護74
(二)孵卵前準備75
1.孵卵室的準備75
2.用具的準備75
3.孵卵適期75
(三)暖卵(催青)、孵化和收蟻76
1.暖卵(催青)76
2.收蟻前的準備83
3.收蟻83
(四)蠶場的選擇和維護85
1.柞蠶場的劃分85
2.柞蠶場的維護、“綁把”和壓救命枝86
(五)保苗與養蟻88
1.防風保苗89
2.除去敵害保苗89
3.防病保苗89
4.預防高溫乾旱和低溫凍害89
5.小蠶閤成袋室內保護育89
(六)大蠶的放養95
(七)剪移、勻蠶和撒蠶96
1.剪移97
2.撒蠶97
3.勻蠶98
(八)窩繭和摘繭98
1.窩繭99
2.摘繭100
三、夏季保種101
第六章早鞦蠶放養技術102
一、早鞦蠶製種102
二、早鞦蠶放養104
1.早鞦蠶放養方式104
2.收蟻的方法104
3.窩繭106
第七章鞦柞蠶放養技術107
一、鞦柞蠶製種技術107
(一)鞦柞蠶種繭的保護107
(二)鞦柞蠶製種107
1.看蠶定種108
2.看繭購種109
3.看卵購種110
4.種繭的取樣和數量確定111
5.備種112
6.種繭的運輸113
7.鞦柞蠶製種的操作過程113
8.鞦柞蠶卵麵消毒118
二、鞦柞蠶的放養119
(一)鞦柞蠶的放養方式119
1.稀放法119
2.密放法120
(二)選擇優良的柞蠶品種和優良柞蠶種卵120
(三)鞦柞蠶放養準備以及放養方法120
1.用具準備120
2.蠶場準備120
3.藥場子121
4.割清蠶場(清理蠶場)121
5.收蟻122
6.小蠶期的管理122
7.大蠶期的管理124
8.窩繭124
9.摘繭和蠶繭保管125
第八章柞蠶常見病蟲害防治126
一、柞蠶病害防治126
1.柞蠶綫蟲病126
2.柞蠶膿病128
3.柞蠶軟化病132
4.柞蠶微粒子病135
二、柞蠶主要蟲害防治140
1.螽斯140
2.步甲蟲(琵琶斬)140
3.螞蟻140
4.柞蠶蠅蛆142
5.柞蠶絨繭蜂145
6.螳螂146
三、柞蠶場鳥害防治147
四、柞蠶場鼠害及其他敵害的防治148
第九章柞蠶養殖專業術語150
第十章柞蠶放養農諺157
一、柞蠶農諺157
(一)頌揚養柞蠶好處157
(二)勸講管護柞樹技術157
(三)勸講養柞蠶技術158
(四)消毒防病知識158
二、歌謠及順口溜158
(一)消毒防病158
(二)蠶病診斷158
1.血液型膿病(NPV)158
2.中腸型膿病(CPV)159
3.毒性軟化病(IFV)159
4.蠅蛆病159
(三)大蠶放養159
(四)營繭159
(五)摘繭160
參考文獻161
內容提要
本書以我國柞蠶的新科研成果和北方地區柞蠶生産實踐經驗為基礎,運用大量數據、資料、圖片和簡潔、明瞭、通俗的語言,全麵介紹瞭經濟實用放養柞蠶的省力、高效、優質、豐産技術。內容包括柞蠶習性、柞蠶實用品種、春柞蠶放養技術、早鞦柞蠶放養技術、鞦柞蠶放養技術、柞蠶病蟲害防治技術、柞蠶養殖實例等,並附有術語解釋和農諺。本書內容科學實用,針對性強,可供廣大柞蠶養殖戶、柞蠶技術人員、農科類大中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博瑞祥隆圖書專營店作者介紹
郎躍深,高級講師 執業獸醫師,自1990年一直從事教學和生産實踐工作,一直奮鬥在一綫,始終沒有脫離自己的專業,2009年被評為市級畜牧獸醫各乾教師。已經齣版瞭多部專業專著
這本書讓我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有瞭更深的體會。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種養殖技術,更傳遞瞭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柞蠶經濟價值的挖掘和利用方麵的內容感到好奇。柞蠶不僅僅能提供柞絲,它的其他副産品,比如柞蠶蛹,是否也有利用價值?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將柞蠶的各個部分都充分利用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我還對書中關於柞蠶養殖的經濟效益分析感到好奇。究竟什麼樣的養殖規模和模式,纔能帶來可觀的收益?投資迴報周期又是多久?這些實際的經濟問題,對於想要從事這項養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關心的。我想,書中一定包含瞭這方麵的詳細分析和數據支持。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柞蠶産品市場前景的預測感到好奇。柞絲作為一種天然的紡織原料,在當今追求環保和天然的消費趨勢下,是否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評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農業發展的新方嚮。我一直認為,傳統的農業模式存在很多局限性,而這本書所介紹的北方柞蠶放養技術,恰恰是一種非常符閤生態學原理的養殖方式。書中關於柞樹林生態係統的構建和維護,讓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詳細介紹柞樹林的科學管理技巧的。例如,如何根據柞蠶的生長需求,閤理修剪柞樹,提供充足的葉片?如何平衡柞樹林的密度,保證通風和光照?這些看似細微的問題,卻可能直接影響到柞蠶的生長發育和産絲質量。我還對書中關於柞蠶的越鼕和春化過程的描述感到好奇。柞蠶作為一種變溫動物,它們的生命周期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書中是否詳細介紹瞭柞蠶在不同季節的生理特點,以及如何在放養過程中,為它們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我想,這些知識對於提高柞蠶的成活率和産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對各種農事活動都有一定的瞭解,但對於養蠶,特彆是北方柞蠶的放養技術,我還是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傢鄉的傳統養殖業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關於柞蠶育種和品種改良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描述,而是包含瞭對品種遺傳特性、抗病性、産絲量等多個維度的考量。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看似傳統的養殖業,也需要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纔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書中提到的“放養”模式,與我印象中室內集中養殖的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在自然環境中放養的方式,不僅能夠減少人工成本,更能生産齣質量上乘的柞絲。我非常想知道,在放養過程中,如何確保柞蠶的安全?例如,如何防止鳥類、老鼠等天敵的侵擾?書中是否提供瞭一些巧妙的防範措施?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柞蠶繭的加工和利用方麵的內容感到好奇。養殖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産品的轉化和銷售,如果能夠在這方麵有所瞭解,就更能完整地理解整個産業鏈條。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養殖業的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精妙的實踐技巧。我一直以為養蠶隻是簡單地喂養,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特彆是關於柞蠶的品種選擇和選育,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品種的優劣勢,以及如何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來選擇最適閤的品種。這讓我意識到,任何一項成功的農業生産,都需要基於科學的理論基礎,並結閤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書中的“放養”概念也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在現代工業化養殖模式下,純粹的“放養”似乎已經不多見瞭。而這本書強調的放養,並非是將柞蠶完全丟棄,而是通過科學的管理,讓它們在柞樹林中自由生長,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産量和質量。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技術細節,例如如何搭建簡易的遮蔽棚,如何防治野獸的侵襲,以及如何進行人工采摘等,都展現瞭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順勢而為”的養殖理念,它不僅能夠降低養殖成本,更能生産齣更優質、更天然的産品。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更多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放養模式,以及它們各自的成功經驗和麵臨的挑戰,這樣我纔能更全麵地理解這項技術。
評分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即便是看似傳統的農業項目,也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細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柞蠶的生物特性和生命周期的詳細描述感到好奇。柞蠶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以及它們對環境因素的反應,是如何影響養殖效果的?書中是否給齣瞭具體的指導,比如在不同季節,如何根據柞蠶的生長情況,來調整養殖策略?我還對書中關於柞蠶的越鼕和復蘇過程的描述感到好奇。柞蠶作為一種變溫動物,它們的生命周期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書中是否詳細介紹瞭柞蠶在不同季節的生理特點,以及如何在放養過程中,為它們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我想,這些知識對於提高柞蠶的成活率和産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柞蠶的病蟲害防治問題感到好奇。在自然放養的環境中,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書中是否提供瞭利用天然資源或者生態平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依賴化學農藥?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瞭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養殖方式。我一直對農村的傳統技藝和生態農業充滿敬意。書中關於柞蠶的飼養管理,特彆是“放養”這一概念,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詳細闡述柞蠶的生長發育規律,以及在放養過程中,如何根據它們的具體需求,來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的。例如,柞蠶在不同齡期的食量和活動規律都有所不同,書中是否給齣瞭具體的指導,比如如何根據柞蠶的年齡,來調整它們的活動範圍和食物來源?我還對書中關於柞蠶的繁殖和孵化過程的描述感到好奇。柞蠶的生命周期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過程,掌握科學的繁殖技術,能夠為下一代的養殖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想,書中一定包含瞭這方麵的寶貴經驗。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柞蠶的病蟲害防治問題感到好奇。在自然放養的環境中,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書中是否提供瞭利用天然資源或者生態平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依賴化學農藥?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正版書籍 北方柞蠶放養實用技術郎躍深,李鳳軍,王安勛 農業書籍農業/林業 畜牧/狩獵/蠶/蜂養殖書籍》。 我一直對農村生活充滿瞭嚮往,總覺得那片土地上蘊藏著許多樸實而又智慧的學問。最近,我偶然翻到瞭這本書,雖然我並非直接的養殖從業者,但書中描繪的北方柞蠶放養的場景,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麵,著實打動瞭我。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柞樹林生態係統與柞蠶生活習性之間緊密聯係的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想象一下,廣袤的柞樹林,鞦風吹過,金黃的葉子簌簌落下,而在這片綠意盎然的海洋中,數以萬計的柞蠶正進行著它們的生命旅程。書中對柞樹林的種類、生長環境、以及柞蠶對不同柞樹品種的偏好都有深入的探討,這不僅僅是養殖技術,更是一種生態智慧的體現。我一直在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越來越疏離自然,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學習如何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將這些復雜的生態學原理,轉化為普通農戶易於理解和實踐的技術指導的。對於柞蠶的生長周期,不同季節的飼養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細節,我希望能有更具體的描繪,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養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樂趣。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對一種具體養殖技術的瞭解,更是一種對生態農業和鄉村振興的深度思考。
評分這本書所呈現的北方柞蠶放養技術,讓我看到瞭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結閤的巨大潛力。我特彆對書中關於柞蠶的抗逆性改良和品種選育方麵的內容感到好奇。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培育齣更抗病、更耐寒、産量更高的柞蠶品種?這不僅需要深入的遺傳學知識,更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纍。我想,書中一定包含瞭這方麵的寶貴經驗。我還對書中關於柞蠶養殖與林業經濟的協同發展方麵的內容感到好奇。柞蠶的生長離不開柞樹林,如何通過閤理的林木管理,既滿足柞蠶的生長需求,又能保證柞樹的健康生長,甚至實現林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這涉及到生態學、農學和林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我想,書中一定對此有獨到的見解。
評分作為一個對農業科技發展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各種新型的農業種植和養殖技術。這本書關於北方柞蠶放養的實用技術,無疑是其中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尤其對書中提及的“生物防治”技術感到新奇。傳統的養殖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往往依賴化學農藥,這對環境和産品質量都可能帶來負麵影響。而這本書中,是否提供瞭利用天敵、益生菌等生物手段來控製病蟲害的方法?這對於發展綠色、有機的農業生産具有重要的意義。我還想知道,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通過優化柞樹林的生態環境,來間接促進柞蠶的健康生長。例如,是否可以通過種植一些伴生植物,來吸引益蟲,或者改善土壤環境?這些細節都涉及到生態學和農學交叉的領域,對於提升柞蠶養殖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於柞蠶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是否也給齣瞭詳細的指導?畢竟,養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掌握科學的防治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我對書中關於柞蠶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飼料來滿足這些需求的內容,也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部分,在於它如何將復雜的農業技術,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本身不是農業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我一直對綠色農業和可持續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名字中“實用技術”幾個字,讓我覺得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如何介紹柞樹林的生態環境對柞蠶生長發育的影響的。例如,柞樹林的通風、光照、濕度等因素,是否都會直接影響柞蠶的産量和質量?書中是否給齣瞭具體的指導,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柞樹林地,如何進行林地的改良,以創造最適閤柞蠶生長的環境?另外,我也對書中關於柞蠶的病蟲害防治問題感到好奇。在自然放養的環境中,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書中是否提供瞭利用天然資源或者生態平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依賴化學農藥?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柞蠶放養實踐,以及它們各自的成功經驗和麵臨的挑戰,這樣我纔能更全麵地理解這項技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