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 齊運通,楊建鋒 9787101118049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 齊運通,楊建鋒 97871011180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齊運通,楊建鋒 著
圖書標籤:
  • 墓誌
  • 考古
  • 洛陽
  • 曆史
  • 齊運通
  • 楊建鋒
  • 唐代
  • 書法
  • 文物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國華書刊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8049
商品編碼:27354401127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 作者 齊運通,楊建鋒
定價 1500.00元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118049 齣版日期 2017-02-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8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洛陽新獲墓誌 二〇一五》,收錄近年來洛陽及周邊地區新齣土的墓誌(墓莂、經幢、鎮墓石)拓本,凡398方。計東漢7方、西晉2方、北魏(含東魏、西魏)23方、北齊7方、北周5方、隋16方、唐(含周、燕,五代後梁、後晉、後周)312方、宋21方、金1方、元4方。其紀年起自東漢永初元年(107),訖元至治元年(1321)。本書所收墓誌之價值,涉及政治、軍事、民族、文學、傢庭、宗教、藝術等諸多領域,多可補正史之缺;一些墓誌書法精美,筆法講究,堪稱佳構。

   作者簡介

齊運通,筆名齊淵,1945年生,河南洛陽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調入洛陽博物館工作,整理館藏民國金石傢郭玉堂先生捐贈珍稀拓本,1988年拜古書畫鑒定專傢劉九庵先生為師,從事文物工作四十年。退休後,緻力於石刻與拓本的收藏,並創辦瞭洛陽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館。已編纂齣版《洛陽新見墓誌(宣紙版原大)》(上海古籍齣版社)、《洛陽新獲七朝墓誌》(中華書局)等。

楊建鋒,石刻拓本收藏傢。


   目錄

序 言

一 東漢魏硃磚誌 永初元年(一〇七)十二月二十八日

二 東漢兒潘磚誌 永初六年(一一二)正月十八日

三 東漢趙昌磚誌 永初六年(一一二)十二月二十七日

四 東漢陳唐磚誌 永初七年(一一三)正月十二日

五 東漢徐河磚誌 元初元年(一一四)七月十六日

六 東漢宋建磚誌 元初六年(一一九)二月三日

七 東漢王勤磚誌 元初六年(一一九)五月六日

八 西晉周褚磚誌 太康九年(二八八)十月二十五日

九 西晉彭夫人李氏磚誌 建興五年(三一七)三月二十七日

一〇 北魏王遇墓誌 正始元年(五〇四)十月二十四日

一一 北魏蘇墓誌 正始二年(五〇五)十一月十八日

一二 北魏王晧墓誌 延昌元年(五一二)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三 北魏韓夫人輿氏墓誌 熙平元年(五一六)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四 北魏裴敬墓誌 熙平二年(五一七)三月十一日

一五 北魏張徹墓誌 正光六年(五二五)二月九日

一六 北魏趙億墓誌 孝昌二年(五二六)十一月八日

一七 北魏李劌墓誌 孝昌二年(五二六)十二月十二日

一八 北魏徐起墓誌 武泰元年(五二八)正月十五日

一九 北魏元顯墓誌 建義元年(五二八)八月二十四日

二〇 北魏王導墓誌 永安元年(五二八)十月二十二日

……

三九五 元田大成墓誌並蓋 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四月二十日

三九六 元張楫墓誌 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十一月初七日

三九七 元範祖文墓誌並蓋 大德四年(一三〇〇)正月二十日

三九八 元張文玉墓誌並蓋 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十一月一日

墓誌邊飾

後 記


   編輯推薦

1. 本書為洛陽近年齣土墓誌拓片的一次結集齣版,所收墓誌拓本均一誌一圖(部分墓誌附有墓誌蓋),並附錄墓誌邊飾,為學術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新史料。

2. 墓誌拓本著錄信息豐富。包括:墓誌首題,墓誌撰、書、刻者名錄,墓誌原石的實際尺寸、書體、行款,誌蓋的書體、行款,誌主卒年、年齡及入葬時間。


   文摘






   序言

古都洛陽的韆年迴響:新齣土墓誌銘文中的曆史密碼 浩渺的曆史長河中,墓誌銘文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提供瞭窺探過往的珍貴窗口。它們或鎸刻著逝者的生平事跡,或流露齣傢族的興衰變遷,更可能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社會風貌與文化信息。2015年,一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洛陽,再次慷慨地嚮我們展露瞭它深埋地下的珍寶。由齊運通與楊建鋒先生精心整理的《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便匯集瞭這一年間在洛陽地區新齣土的一批珍貴墓誌銘文。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時期或某個傢族的詳盡譜寫,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和包容的姿態,呈現瞭洛陽這片土地上多元而豐富的曆史片段。它如同一麵拼圖,將零散的石刻碎片巧妙地組閤起來,讓我們得以窺見洛陽在不同朝代、不同社會階層中的生活圖景。 穿越時空的對話:墓誌銘文的價值與意義 墓誌銘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字載體,其價值早已超越瞭單純的紀念意義。它們是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原始史料,尤其是在缺乏官方史書記載的細節層麵,墓誌銘文能夠填補空白,糾正謬誤。本書中的每一方墓誌,都蘊含著獨立的曆史信息。它們記錄的不僅僅是姓名、籍貫、生卒年月,更可能包含著: 人物身份與社會地位的印證: 從達官顯貴到普通士人,從軍旅將士到地方豪強,墓誌銘文往往會詳細記載逝者的官職、爵位、功勛,甚至其所屬的政治派彆或軍事背景,為我們勾勒齣古代社會的等級結構和權力運作。 傢族曆史與宗族網絡的梳理: 許多墓誌會提及逝者的祖輩、父輩、配偶及子女,甚至旁係親屬,這為重建古代傢族譜係、理解宗族製度的演變提供瞭寶貴的綫索。通過墓誌,我們可以看到婚姻關係如何維係,財産如何繼承,以及傢族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 經濟生活與社會交往的細節: 墓誌中偶然提及的財産、職業、買賣、租佃等信息,能夠摺射齣當時的經濟狀況和商業活動。同時,墓誌的撰寫、鎸刻本身也涉及工匠、文人等社會群體,他們的存在也構成社會肌體的一部分。 文化信仰與思想觀念的流露: 墓誌的文字內容,無論是內容還是風格,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瞭當時的文學藝術水平、道德倫理觀念、宗教信仰以及對生死輪迴的看法。一些墓誌中對品德的贊頌,對孝道的強調,都體現瞭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 地域曆史與城市發展的綫索: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其曆史積澱尤為深厚。新齣土的墓誌,可能來自不同的曆史時期,揭示瞭洛陽在不同朝代的城市布局、行政建製、人口構成以及與周邊地區的聯係。它們是洛陽城市發展史的生動注腳。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的視角與特點 本書的作者齊運通先生和楊建鋒先生,都是長期緻力於古代史,尤其是墓誌銘文研究的學者。他們的專業學養與嚴謹治學態度,保證瞭本書內容的學術價值。本書的特點體現在: 科學的整理與嚴謹的釋讀: 墓誌銘文往往曆經韆年,字跡模糊,損毀嚴重,釋讀難度極大。兩位先生憑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新齣土的墓誌進行瞭細緻的拓印、摹寫和釋讀,力求還原銘文的原始麵貌。 多角度的考證與深入的解讀: 僅僅釋讀齣文字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深入的考證和解讀。本書的解讀並非停留在字麵,而是結閤傳世文獻、考古發現以及其他墓誌材料,對銘文內容進行多方位的分析,挖掘其背後蘊含的曆史信息。 地域特色的凸顯: 洛陽地處中原,曆代王朝的更迭在此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中的墓誌,自然也呈現齣洛陽地區特有的曆史文化麵貌,為研究中原地區的古代史提供瞭鮮活的例證。 學術前沿的展現: 作為“新獲”的墓誌,它們很可能填補瞭學術研究的空白,或者為一些長期存在的學術爭議提供瞭新的證據。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將洛陽地區墓誌銘文研究推嚮瞭新的高度。 閱讀《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的體驗 翻開本書,你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知識之旅。每一方墓誌,都如同一個獨立的故事,等待著你去發掘。你可能會驚嘆於某位唐朝官員的仕途晉升,可能會感慨於某戶漢代商人的勤勞緻富,也可能會對某位北魏女性的堅韌生命力而動容。 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集,它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卻又充滿瞭曆史的溫度與人性的光輝。它適閤對中國古代史、墓誌學、古文字學感興趣的學者、學生,也歡迎一切對曆史文化充滿好奇心的讀者。通過閱讀這些沉默的石頭上留下的文字,我們得以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感受他們曾經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我們自身文化的根源。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它為我們留下瞭洛陽古都的韆年迴響,也為我們開啓瞭探尋曆史真相的另一扇大門。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曆史,尤其是漢唐時期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非常關注洛陽地區的新考古發現。《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於瞭解最新學術成果的渴望。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其地下埋藏的寶藏是何其豐富!每一次新墓葬的發現,都可能帶來顛覆性的曆史認識。我非常好奇,在這2015年新齣土的墓誌中,是否會有關於一些著名曆史人物的珍貴資料,亦或是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社會群體,比如當時的文人、僧侶、商人,甚至是普通的百姓的生活狀態?書中所收錄的墓誌,其材質、大小、書寫風格,以及上麵鎸刻的內容,都會是研究者們分析的對象。我期待作者能夠對這些墓誌進行詳盡的拓印、釋文,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深入的考證和解讀。齊運通、楊建鋒二位先生,我相信他們會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為我們梳理齣清晰的脈絡,將這些零散的史料整閤成生動的曆史畫捲。這本書的齣版,不僅是對學術界的貢獻,更是對我們這些普通讀者的一次曆史知識的普及和升華,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接近真實的方式,去觸摸和感受那段遙遠的過去。

評分

我對曆史研究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那些被遺忘的細節的好奇。《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對洛陽地區最新考古發現的探知欲。洛陽,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每一次的重見天日,都可能為我們帶來曆史的新認知。2015年新齣土的墓誌,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打開瞭通往過去的一扇扇小窗,讓我們能夠窺探到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墓誌的發現,會對我們原有的曆史認知産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發現一些新的曆史人物?是否會糾正一些流傳已久的誤解?齊運通、楊建鋒二位先生在古文字和曆史研究領域的造詣,讓我對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我期待書中能夠對每一方墓誌的碑文進行詳細的解讀,並在此基礎上,結閤其他的史料,對墓主人的身份、生平、傢族關係進行深入的考證。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次對洛陽古代曆史的深度迴溯,一次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莊嚴緻敬。9787101118049這個ISBN號,也讓我對其學術的嚴謹性和齣版的規範性有瞭進一步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方的曆史,從它的“土”開始是最具象也最深刻的方式。《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正是我期待的這樣一部作品。洛陽,這座擁有韆年曆史的古城,地下究竟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2015年新齣土的墓誌,就如同從這片古老的土地中挖掘齣的珍貴礦藏,等待著被我們細細審視。我好奇書中所收錄的墓誌,究竟來自哪些朝代?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盛世,還是那些風雲變幻的亂世?墓誌的尺寸、材質、工藝,以及上麵精美的書法,都能夠摺射齣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社會經濟狀況。更重要的是,墓誌上的文字,能夠為我們揭示當時人們的姓名、傢族、官職、生活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世界。齊運通、楊建鋒二位先生的學術聲譽,讓我對這本書的解讀充滿信心,我相信他們會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去理解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一次對曆史真相的追尋,一次對中華文明深厚底蘊的緻敬。

評分

懷揣著對古代文明的無限憧憬,我購置瞭這本《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從書名來看,它聚焦於2015年在洛陽地區新發掘齣的墓誌,這個時間節點本身就具有新聞性和時效性。我腦海中浮現齣考古隊員們在烈日或寒風中辛勤勞作的畫麵,每一鏟土,每一件齣土文物,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與智慧。而本書的價值,便在於將這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貴史料,通過科學的整理和精闢的解讀,重新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關注墓誌的銘文內容,它們往往是研究曆史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據。字裏行間,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曆史人物,填補史書的空白;可能記錄著鮮為人知的曆史事件,修正我們對過去的認知;也可能展現齣當時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藝術審美的素材。齊運通、楊建鋒先生兩位學者的名字,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術探討充滿瞭期待,他們定會將自己多年研究的精髓傾注於此,帶領讀者一同走進洛陽悠久而厚重的曆史長河,感受那份跨越韆年的文化脈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扇連接古今的窗戶,讓我能夠窺探到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功過是非,都在這冰冷的石碑上留下瞭永恒的印記。

評分

我一直認為,墓誌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最直觀、最生動的史料之一。《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的齣版,填補瞭我對洛陽地區2015年度考古發現的期待。洛陽,這座曆史悠久的古都,其地下埋藏的寶藏總是源源不斷。我非常好奇,在這一年度的新發掘中,有哪些墓誌的齣現,能夠為我們揭示一些新的曆史信息?是關於某個重要傢族的繁衍軌跡?是某個地方官吏的任職經曆?還是某個特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片段?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墓誌銘文的釋讀和考證,這需要極高的學術功底和對曆史細節的敏感度。齊運通、楊建鋒先生二位的名字,無疑為本書的學術質量提供瞭堅實的保證。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停留在對文字的簡單呈現,更能深入挖掘墓誌背後的曆史內涵,比如當時人們的姓名製度、官僚體係、婚姻習俗、宗教信仰,甚至是他們的姓名、籍貫、職業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可能串聯起宏大的曆史圖景。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一個沉迷於中國古代曆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評分

我非常看重學術著作在內容上的嚴謹性和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從其ISBN號(9787101118049)以及兩位作者齊運通、楊建鋒的學術背景來看,無疑是一部值得信賴的學術專著。洛陽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齣土的墓誌不僅承載著個人的信息,更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經濟狀況、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習俗。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墓誌內容的細緻解讀,包括對碑文的釋讀、對墓主身份的考證、對墓葬形製的分析,以及對墓誌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曆史信息的挖掘。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對這些新發現的墓誌的深入研究,為我們提供新的曆史視角,補充和完善現有的曆史文獻,甚至可能改寫某些曆史定論。例如,關於某個朝代的政治鬥爭,某個傢族的興衰史,某個宗教的傳播演變,這些都可以通過墓誌的內容得到印證或啓發。這本書的齣版,為曆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術資源,也是對洛陽深厚曆史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呈現,讓我對未來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充滿瞭期待。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曆史,特彆是漢唐宋時期情有獨鍾的讀者,我對洛陽這座古都總是充滿瞭無限的嚮往。《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的齣版,如同一場及時的及時雨,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最新考古發現。每一次對洛陽的考古發掘,都如同打開瞭塵封的寶庫,為我們展示齣一段段被時間掩埋的曆史。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展示2015年新齣土的那些墓誌。它們的大小、形狀、材質,以及上麵鎸刻的文字,都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墓誌拓片,以及對碑文的準確釋讀。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齊運通、楊建鋒二位先生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學術分析,從墓誌中挖掘齣關於墓主人生平、傢庭背景、社會地位、官職任免,甚至當時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麵的信息。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為我們提供瞭研究洛陽古代曆史的寶貴資料,也讓我有機會能夠以一種更貼近史實的方式,去感受那個曾經輝煌的時代。9787101118049這個ISBN號,也預示著這本著作的齣版質量和學術價值。

評分

拿到《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這本書,我內心湧動著一種探尋曆史真相的激動。作為一本聚焦於具體年代、具體區域的學術著作,它承載的往往是第一手、最直接的曆史信息。我深深著迷於墓誌這種獨特的曆史載體,它不像史書那樣可能經過後人的潤色或選取,而是由當時的親屬或後人鎸刻,更接近曆史的本真。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他們的名字、生卒年月、官職爵位、傢庭關係,甚至是一些簡短的生平事跡,都如同從沉睡中蘇醒的古老魂靈,嚮我們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齊運通、楊建鋒先生二位的學術名望,讓我相信他們對這些墓誌的解讀會極其深刻和精準,能夠從中提煉齣最具價值的曆史信息。我期待書中不僅是對碑文的簡單羅列,更要有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能夠將這些零散的墓誌信息,融入到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中去,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當時社會的風貌,理解那個時代的邏輯。9787101118049這個ISBN號,也讓我確信這本著作的學術齣版規範,是一部值得珍藏和深入研讀的珍貴史料。

評分

這本《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的齣版,無疑是曆史愛好者和考古界的一場盛宴。初拿到這本書,就被它嚴謹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開扉頁,齊運通、楊建鋒二位先生的名字赫然在目,這本身就足以引起我對內容的好奇。洛陽,這座古都承載著太多的曆史記憶,每一塊齣土的墓誌,都仿佛是穿越時空而來的信使,為我們揭示著一段段被遺忘的往事。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讀那些新齣土的墓誌,它們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墓主生平記錄,更可能包含著當時社會風俗、官僚體係、傢族傳承,甚至是當時人們的信仰和生活細節。我對書中所收錄的墓誌的年代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其背後所能勾勒齣的曆史圖景充滿瞭期待。是關於唐朝盛世的繁華印記?還是宋朝市井的煙火氣息?抑或是更早的朝代留下的神秘綫索?這些都如同一個個謎團,在我翻開書頁的瞬間,便開始在我腦海中縈繞,亟待被一一解開。更何況,書的ISBN號9787101118049,讓我對它的學術嚴謹性和權威性又增添瞭幾分信心,相信它將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從中汲取知識的佳作,為我們理解洛陽乃至中國古代曆史提供更加鮮活和具體的第一手材料。

評分

每當一本關於考古發現的著作擺在我麵前,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恰好點燃瞭我內心的這份熱情。洛陽,這片承載著無數曆史記憶的土地,總是能不斷帶給我們驚喜。2015年新齣土的墓誌,無疑是其中最具代錶性的發現之一。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墓誌上記載瞭哪些我們可能聞所未聞的人物?他們的生平事跡是怎樣的?又為何他們的墓葬會在此地、在此刻被發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將這些沉寂韆年的石碑上的文字,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重新賦予生命。我期待書中能夠對每一方墓誌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從字跡的辨認,到官職稱謂的考證,再到傢族關係的梳理,以及背後可能蘊含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齊運通、楊建鋒先生的名字,如同金字招牌,讓我相信本書的學術水準和研究深度。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將是一扇瞭解洛陽古代社會最生動、最直接的窗口,也是一次觸摸曆史真實肌理的絕佳機會。9787101118049這個ISBN號,也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權威的保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