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 | 作者 | 齐运通,杨建锋 |
| 定价 | 150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18049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洛阳新获墓志 二〇一五》,收录近年来洛阳及周边地区新出土的墓志(墓莂、经幢、镇墓石)拓本,凡398方。计东汉7方、西晋2方、北魏(含东魏、西魏)23方、北齐7方、北周5方、隋16方、唐(含周、燕,五代后梁、后晋、后周)312方、宋21方、金1方、元4方。其纪年起自东汉永初元年(107),讫元至治元年(1321)。本书所收墓志之价值,涉及政治、军事、民族、文学、家庭、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多可补正史之缺;一些墓志书法精美,笔法讲究,堪称佳构。 |
| 作者简介 | |
| 齐运通,笔名齐渊,1945年生,河南洛阳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调入洛阳博物馆工作,整理馆藏民国金石家郭玉堂先生捐赠珍稀拓本,1988年拜古书画鉴定专家刘九庵先生为师,从事文物工作四十年。退休后,致力于石刻与拓本的收藏,并创办了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已编纂出版《洛阳新见墓志(宣纸版原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中华书局)等。 杨建锋,石刻拓本收藏家。 |
| 目录 | |
| 序 言 一 东汉魏朱砖志 永初元年(一〇七)十二月二十八日 二 东汉兒潘砖志 永初六年(一一二)正月十八日 三 东汉赵昌砖志 永初六年(一一二)十二月二十七日 四 东汉陈唐砖志 永初七年(一一三)正月十二日 五 东汉徐河砖志 元初元年(一一四)七月十六日 六 东汉宋建砖志 元初六年(一一九)二月三日 七 东汉王勤砖志 元初六年(一一九)五月六日 八 西晋周褚砖志 太康九年(二八八)十月二十五日 九 西晋彭夫人李氏砖志 建兴五年(三一七)三月二十七日 一〇 北魏王遇墓志 正始元年(五〇四)十月二十四日 一一 北魏苏墓志 正始二年(五〇五)十一月十八日 一二 北魏王晧墓志 延昌元年(五一二)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三 北魏韩夫人舆氏墓志 熙平元年(五一六)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四 北魏裴敬墓志 熙平二年(五一七)三月十一日 一五 北魏张彻墓志 正光六年(五二五)二月九日 一六 北魏赵亿墓志 孝昌二年(五二六)十一月八日 一七 北魏李刿墓志 孝昌二年(五二六)十二月十二日 一八 北魏徐起墓志 武泰元年(五二八)正月十五日 一九 北魏元显墓志 建义元年(五二八)八月二十四日 二〇 北魏王导墓志 永安元年(五二八)十月二十二日 …… 三九五 元田大成墓志并盖 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四月二十日 三九六 元张楫墓志 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十一月初七日 三九七 元范祖文墓志并盖 大德四年(一三〇〇)正月二十日 三九八 元张文玉墓志并盖 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十一月一日 墓志边饰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1. 本书为洛阳近年出土墓志拓片的一次结集出版,所收墓志拓本均一志一图(部分墓志附有墓志盖),并附录墓志边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史料。 2. 墓志拓本著录信息丰富。包括:墓志首题,墓志撰、书、刻者名录,墓志原石的实际尺寸、书体、行款,志盖的书体、行款,志主卒年、年龄及入葬时间。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非常看重学术著作在内容上的严谨性和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从其ISBN号(9787101118049)以及两位作者齐运通、杨建锋的学术背景来看,无疑是一部值得信赖的学术专著。洛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出土的墓志不仅承载着个人的信息,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习俗。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墓志内容的细致解读,包括对碑文的释读、对墓主身份的考证、对墓葬形制的分析,以及对墓志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的挖掘。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这些新发现的墓志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新的历史视角,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历史文献,甚至可能改写某些历史定论。例如,关于某个朝代的政治斗争,某个家族的兴衰史,某个宗教的传播演变,这些都可以通过墓志的内容得到印证或启发。这本书的出版,为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资源,也是对洛阳深厚历史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呈现,让我对未来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汉唐宋时期情有独钟的读者,我对洛阳这座古都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的出版,如同一场及时的及时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最新考古发现。每一次对洛阳的考古发掘,都如同打开了尘封的宝库,为我们展示出一段段被时间掩埋的历史。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展示2015年新出土的那些墓志。它们的大小、形状、材质,以及上面镌刻的文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墓志拓片,以及对碑文的准确释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齐运通、杨建锋二位先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从墓志中挖掘出关于墓主人生平、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官职任免,甚至当时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洛阳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也让我有机会能够以一种更贴近史实的方式,去感受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9787101118049这个ISBN号,也预示着这本著作的出版质量和学术价值。
评分怀揣着对古代文明的无限憧憬,我购置了这本《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从书名来看,它聚焦于2015年在洛阳地区新发掘出的墓志,这个时间节点本身就具有新闻性和时效性。我脑海中浮现出考古队员们在烈日或寒风中辛勤劳作的画面,每一铲土,每一件出土文物,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而本书的价值,便在于将这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贵史料,通过科学的整理和精辟的解读,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关注墓志的铭文内容,它们往往是研究历史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字里行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填补史书的空白;可能记录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修正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也可能展现出当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艺术审美的素材。齐运通、杨建锋先生两位学者的名字,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术探讨充满了期待,他们定会将自己多年研究的精髓倾注于此,带领读者一同走进洛阳悠久而厚重的历史长河,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脉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扇连接古今的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功过是非,都在这冰冷的石碑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评分拿到《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我内心涌动着一种探寻历史真相的激动。作为一本聚焦于具体年代、具体区域的学术著作,它承载的往往是第一手、最直接的历史信息。我深深着迷于墓志这种独特的历史载体,它不像史书那样可能经过后人的润色或选取,而是由当时的亲属或后人镌刻,更接近历史的本真。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名字、生卒年月、官职爵位、家庭关系,甚至是一些简短的生平事迹,都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古老魂灵,向我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齐运通、杨建锋先生二位的学术名望,让我相信他们对这些墓志的解读会极其深刻和精准,能够从中提炼出最具价值的历史信息。我期待书中不仅是对碑文的简单罗列,更要有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将这些零散的墓志信息,融入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的风貌,理解那个时代的逻辑。9787101118049这个ISBN号,也让我确信这本著作的学术出版规范,是一部值得珍藏和深入研读的珍贵史料。
评分每当一本关于考古发现的著作摆在我面前,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恰好点燃了我内心的这份热情。洛阳,这片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土地,总是能不断带给我们惊喜。2015年新出土的墓志,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发现之一。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墓志上记载了哪些我们可能闻所未闻的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又为何他们的墓葬会在此地、在此刻被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将这些沉寂千年的石碑上的文字,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重新赋予生命。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每一方墓志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从字迹的辨认,到官职称谓的考证,再到家族关系的梳理,以及背后可能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齐运通、杨建锋先生的名字,如同金字招牌,让我相信本书的学术水准和研究深度。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扇了解洛阳古代社会最生动、最直接的窗口,也是一次触摸历史真实肌理的绝佳机会。9787101118049这个ISBN号,也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权威的保障。
评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那些被遗忘的细节的好奇。《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洛阳地区最新考古发现的探知欲。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每一次的重见天日,都可能为我们带来历史的新认知。2015年新出土的墓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打开了通往过去的一扇扇小窗,让我们能够窥探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墓志的发现,会对我们原有的历史认知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发现一些新的历史人物?是否会纠正一些流传已久的误解?齐运通、杨建锋二位先生在古文字和历史研究领域的造诣,让我对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每一方墓志的碑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史料,对墓主人的身份、生平、家族关系进行深入的考证。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次对洛阳古代历史的深度回溯,一次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庄严致敬。9787101118049这个ISBN号,也让我对其学术的严谨性和出版的规范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汉唐时期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非常关注洛阳地区的新考古发现。《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于了解最新学术成果的渴望。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其地下埋藏的宝藏是何其丰富!每一次新墓葬的发现,都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历史认识。我非常好奇,在这2015年新出土的墓志中,是否会有关于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珍贵资料,亦或是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社会群体,比如当时的文人、僧侣、商人,甚至是普通的百姓的生活状态?书中所收录的墓志,其材质、大小、书写风格,以及上面镌刻的内容,都会是研究者们分析的对象。我期待作者能够对这些墓志进行详尽的拓印、释文,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的考证和解读。齐运通、杨建锋二位先生,我相信他们会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我们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将这些零散的史料整合成生动的历史画卷。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学术界的贡献,更是对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升华,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接近真实的方式,去触摸和感受那段遥远的过去。
评分这本《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的出版,无疑是历史爱好者和考古界的一场盛宴。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它严谨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开扉页,齐运通、杨建锋二位先生的名字赫然在目,这本身就足以引起我对内容的好奇。洛阳,这座古都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每一块出土的墓志,都仿佛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信使,为我们揭示着一段段被遗忘的往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那些新出土的墓志,它们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墓主生平记录,更可能包含着当时社会风俗、官僚体系、家族传承,甚至是当时人们的信仰和生活细节。我对书中所收录的墓志的年代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其背后所能勾勒出的历史图景充满了期待。是关于唐朝盛世的繁华印记?还是宋朝市井的烟火气息?抑或是更早的朝代留下的神秘线索?这些都如同一个个谜团,在我翻开书页的瞬间,便开始在我脑海中萦绕,亟待被一一解开。更何况,书的ISBN号9787101118049,让我对它的学术严谨性和权威性又增添了几分信心,相信它将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知识的佳作,为我们理解洛阳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提供更加鲜活和具体的第一手材料。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它的“土”开始是最具象也最深刻的方式。《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正是我期待的这样一部作品。洛阳,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地下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2015年新出土的墓志,就如同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中挖掘出的珍贵矿藏,等待着被我们细细审视。我好奇书中所收录的墓志,究竟来自哪些朝代?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盛世,还是那些风云变幻的乱世?墓志的尺寸、材质、工艺,以及上面精美的书法,都能够折射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墓志上的文字,能够为我们揭示当时人们的姓名、家族、官职、生活方式,甚至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齐运通、杨建锋二位先生的学术声誉,让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充满信心,我相信他们会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去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一次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致敬。
评分我一直认为,墓志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最直观、最生动的史料之一。《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对洛阳地区2015年度考古发现的期待。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其地下埋藏的宝藏总是源源不断。我非常好奇,在这一年度的新发掘中,有哪些墓志的出现,能够为我们揭示一些新的历史信息?是关于某个重要家族的繁衍轨迹?是某个地方官吏的任职经历?还是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片段?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墓志铭文的释读和考证,这需要极高的学术功底和对历史细节的敏感度。齐运通、杨建锋先生二位的名字,无疑为本书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停留在对文字的简单呈现,更能深入挖掘墓志背后的历史内涵,比如当时人们的姓名制度、官僚体系、婚姻习俗、宗教信仰,甚至是他们的姓名、籍贯、职业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串联起宏大的历史图景。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沉迷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