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解剖学(第9版) | ||
| 定价 | 98.00 | |
| 出版社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4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43337954 | |
《麻醉解剖学》则尤为突出。1963年第1版问世以来,现今已经出版到了第9版,受到了国际范围内麻醉医生的诸多好评。本书为第9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包括疼痛治疗相关的新内容和插图,以期更加能贴近实践应用。
第1节 口腔
第2节 鼻
第3节 咽
第4节 喉
第5节 气管
第6节 主支气管
第7节 胸膜
第8节 肋间隙
第9节 肺
第10节 横膈
第2章 心脏与颈部大静脉
第1节 心包
第2节 心脏
第3节 发育解剖学
第4节 颈部大静脉
第3章 椎管及其内容物
第1节 椎骨很骶骨
第2节 脊髓被膜
第3节 脊髓
第4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1节 脊神经
第2节 颈丛
第3节 臂丛
第4节 胸神经
第5节 腰丛
第6节 骶神经与尾神经丛
第5章 自主神经系统
第1节 概述
第2节 交感神经系统
第3节 副交感神经系统
第6章 颅神经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嗅神经(I)
第3节 视神经(II)
第4节 动眼神经(III)
第5节 滑车神经(IV)
第6节 三叉神经(V)
第7节 展神经(VI)
第8章 面神经(VII)
第9节 听(前庭蜗)神经(VIII)
第10节 舌咽神经(IX)
第11节 迷走神经(X)
第12节 副神经(XI)
第13节 舌下神经(XII)
第7章 其他相关区域
第1节 胸廓入口
第2节 肘前窝
第3节 眼眶及其内容物
第4节 腹壁
第8章 疼痛相关解剖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疼痛的分类
第3节 外周感受器和传入纤维
第4节 脊髓和中枢投射
第5节 疼痛信号的调控
第6节 自主神经系统和疼痛
我是一名在麻醉科领域深耕多年的带教老师,这次拿到《麻醉解剖学》(第9版),是想把它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用来指导我的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麻醉解剖学。我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它的教学适用性、内容深度以及知识的逻辑性。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我认为是相当成功的。它按照解剖部位和临床麻醉技术的对应关系来展开,比如关于神经阻滞的部分,会先介绍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然后紧接着讨论其在不同层次阻滞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可能遇到的解剖学变异和潜在风险。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解剖图谱的绘制质量,很多图谱不仅写实,而且标注清晰,并且配有文字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大大降低理解难度。同时,书中也引用了一些现代影像学技术(如CT、MRI)的解剖图像,这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二维知识与临床实际中的三维影像联系起来,提升学习效果。然而,作为教学材料,我期望书中能有更多的问题导向式的设计,比如在每个章节的结尾,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剖结构与临床操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解剖知识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虽然书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内容,但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设计,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拿到这本《麻醉解剖学》(第9版)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分量和知识的深度。我是一名正在临床轮转的麻醉科住院医生,平时最头疼的就是那些抽象的解剖图谱和复杂的神经走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尝试用一种更贴近临床实际的方式来讲解麻醉相关的解剖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区域阻滞的解剖学基础部分的阐述。例如,在讲解颈丛阻滞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颈丛的神经分支和走行,还结合了超声引导下的解剖标志,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越来越依赖超声的临床实践来说,简直是福音。通过书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针尖在超声引导下需要穿过的组织层次,以及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此外,书中关于椎管内麻醉的解剖部分也写得相当到位,对于椎间隙的辨认、硬脊膜和蛛网膜下腔的深度估计,都有比较细致的指导。我之前在操作中总是对一些细节拿捏不准,比如判断穿刺深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解剖名词,而是努力将解剖结构与麻醉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去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实操的医生来说,比单纯背诵解剖图谱更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麻醉科主治医师,我手中阅览过不少麻醉解剖学相关的书籍,这次拿到《麻醉解剖学》(第9版)后,我着重从其临床应用价值和知识更新的角度来审视。首先,本书在内容的时效性上做得不错,相对于前几版,它在一些新兴的麻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基础上有所补充,例如在书中关于神经阻滞的部分,增加了对一些较少被提及但临床需求逐渐增多的神经阻滞的解剖学描述,这对于我们拓展技术手段很有帮助。其次,书中对于解剖结构的立体呈现和细节描述,比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籍都要更细致。尤其是在描述一些复杂解剖区域时,比如腰椎穿刺的解剖层次,书里不仅给出了二维的图示,还通过对骨性标志、韧带、间隙的详细描述,帮助读者构建起三维的解剖模型,这对预防穿刺中的困难和并发症非常有益。不过,我也觉得本书在部分章节的案例分析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虽然它提供了扎实的解剖基础,但如果能结合更多临床实际病例,比如不同病理状态下的解剖改变,或者在特定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解剖问题,那将更能体现其临床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知识,但要成为一本“实用手册”,还需要在案例和经验分享方面再加一把劲。
评分这本书我本来是冲着“麻醉解剖学”这个名字去的,心想着能系统地了解麻醉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比如脊髓、神经丛、血管等等,希望能帮助我在临床操作时更精准地定位,减少并发症。拿到书之后,我翻阅了一下,发现它在整体的结构编排上还算清晰,章节的划分也比较符合学习的逻辑。里面涉及到一些详细的图谱,对于直观理解非常重要。我尤其关注了几处关键的解剖区域,比如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的层次划分,以及臂丛神经在锁骨上和锁骨下区域的走行变化。这本书对这些细节的描述,我觉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至少从图片和文字的配合来看,是花了心思的。但是,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例如,对于某些解剖结构的变异,书里的提及略显保守,而我们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变异,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案例和更深入的讨论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解剖结构与临床麻醉操作结合的讲解,虽然有提及,但我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化,比如在描述某个神经走行时,能够更明确地指出其在注射麻醉药时的潜在风险点或者最佳入路。总体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解剖学基础,但要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还需要我结合更多的实际经验和参考其他资料来弥补。
评分我是一名对医学影像学非常感兴趣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偶然间了解到这本书,抱着学习麻醉过程中涉及的解剖学基础的心态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学术性和严谨性。虽然我并非直接使用者,但从其专业术语的运用、解剖结构的精确描述以及引用文献的严谨程度来看,它无疑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权威著作。我尝试理解了其中关于颅底解剖的部分,书中对复杂颅神经的走行、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理解某些颅神经麻醉或者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解剖关系非常有帮助。书中的插图质量很高,很多都是精细的手绘图,能够清晰地展示三维结构,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胸廓和脊柱的解剖描述,书中对于肋间神经、椎动脉以及脊髓的保护结构都有深入的讲解,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胸腔镜手术、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位置选择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依据。虽然很多内容对我来说还比较艰深,但我能够感受到这本书在解剖学领域的扎实功底,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人体结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