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色将帅:十大大将》
作 者:姚有志
全套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版 别: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 本:16开
版 次:1版1次
目录
《粟裕大将》
003 幸福的童年
008 慕侠少年
011 接受启蒙教育
014 当“赤色分子”
020 投身革命
028 参加南昌起义
035 在炮火硝烟中成长
040 红军指挥员
044 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052 黄桥大败韩德勤
059 摘取硝烟中的“红花”
066 指挥苏中军民抗击日伪
073 ***称赞粟裕“打得好!”
083 七战七捷
098 决胜宿北
105 运筹鲁南
114 莱芜活捉李仙洲
123 孟良崮百万军中取敌首
130 献策军委
138 大战豫东显神威
144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
152 挥戈南下渡长江
155 出任总参谋长
158 开国*一大将
162 离开总参之后
167 魂系沙场
《谭政大将》
003 生于书香门di
006 蒙馆念私塾结识陈赓
013 “四一二”前后
023 ***的首任秘书
028 一名年轻的红军政工领导
032 名符其实的“谈政”
043 长征先锋师政委
058 红大一期学员
063 总政*一副主任
082 东野104 号首长
098 负责东北全军政工
104 罗荣桓大赞谭政“谈政”有道
115 实施辽沈战役总动员
132 四野副政委
134 政治大将
141 受迫害
152 *后的旅程
在线试读
《粟裕大将》
红军指挥员
1931 年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不久,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红一方面军所辖部队改称红军,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粟裕调任红4 军参谋长。不久,筹建红军学校,*一期编为四个连,他被调去担任di3 连连长。粟裕和学员们一起,互教互学,认真总结了带兵和作战指挥的经验。学习期满以后,又回红4 军担任参谋长。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1933 年2 月,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粟裕改任由闽浙赣红10 军与红31 师合编而成的红11 军参谋长。,他率红11 军威胁牵制敌人,为黄陂、草台冈两个战役大批歼敌,进而取得di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33 年10 月28 日,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7 军团,任命原红3 军团di5 师师长寻淮洲为军团长,萧劲光为政治委员。
内容介绍
本套丛书选取了十大大将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展示出十大大将的一生。,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们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他们是新中国的十大大将。
作者介绍
主编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大战略》《***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20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等。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十位将帅的传记在叙事手法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不同的作者显然采用了最适合这位将帅性格和经历的笔法,使得整套书读起来并不单调重复。有的传记风格大气磅礴,如同史诗般一泻千里;有的则笔触细腻,擅长捕捉人物内心最微妙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在描述他们面对巨大挫折或做出艰难决断时的心理活动时,那种文字的力量感和感染力是惊人的。我尤其欣赏那些恰到好处的细节引用,那些来自当事人口述或早期信件中的只言片语,往往能够瞬间点亮整个场景,将冰冷的史实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片段。这种高水准的文学叙事技巧,使得原本严肃的历史题材变得引人入胜,完全没有那种传统传记的枯燥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将阅读时间延长了好几个小时,完全停不下来。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微观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思想的碰撞。它不仅仅是关于军事斗争,更是关于一代人如何用生命去塑造一个新国家的精神史诗。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在那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和坚持?书中对他们早期革命经历的追溯,对他们思想形成过程的剖析,都提供了解释。这套书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焊接在一起,展现了“大时代”如何塑造“大人物”,以及“大人物”又如何反过来推动“大时代”的进程。对于我们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理解这份历史的厚重感和责任感,比单纯记住几个历史事件更加重要,而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进行这种深层次的对话和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透着庄重的感觉,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封面选用的色调和字体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我特别喜欢那种微微泛黄的书页质感,仿佛触摸到了那些泛黄的旧照片和文献资料,让人在翻阅的每一页都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温度。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距行距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我发现书中插了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地图,这些图文并茂的细节处理,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那些遥远的故事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可以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合集,它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做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致敬,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英雄们的足迹。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这套“红色将帅”系列倾注的深厚情感和专业态度。
评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这些将帅们的生平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和震撼力。这些传记并非那种空洞的歌颂,而是非常细腻地描绘了他们在战争年代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抉择和内心挣扎。比如,有几位元帅在关键战役中的战略部署和临场应变,那种将军事理论与复杂战场环境完美结合的智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指挥部中,亲身体会那种运筹帷幄的紧张与果敢。更难得的是,书中没有回避他们作为“人”的一面,那些关于家庭、友谊、甚至是挫折和反思的描述,让这些高大的历史人物瞬间变得有血有肉,贴近人心。这种立体化的刻画,远比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要深刻得多,它让我不仅敬佩他们的功勋,更理解他们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坚定的信念。这种深入骨髓的真实感,是任何虚构的作品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让人“读进去”而不是“看进去”。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红色将帅”系列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套严肃历史丛书的预期。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更是一部生动的精神教材。它成功地做到了普及历史知识、弘扬革命精神、提供文学享受这三重目标。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特别是想深入了解那些缔造了历史的军事领导者们的读者来说,这套书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收藏品。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量、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高超的叙事艺术,都使其成为近期我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出版物之一。每一次合上书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敬意和感动,这份精神财富带来的启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地影响着我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判断。它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鸿篇巨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