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拾遗录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夏达 | 页数: | |
| 定价: | 33.86 | 出版时间: | 2018-05-01 |
| ISBN号: | 9787505743465 | 印刷时间: | 2018-05-01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 | 版次印次: | 1 |
◎《长歌行》《子不语》作者夏达全彩新作。
李长歌、阿史那隼、李淳风、司徒郎郎、莫萦、景行等人气角色的全新动人故事。
◎夏达代表作长篇漫画《长歌行》《子不语》曾获得金猴奖“中国漫画作品奖”、金龙奖“中国漫画大奖”等多种奖项。《长歌行》在中日同步连载,先后出版了中文简/繁体版、日文版、法文版等6个语言版本的单行本,深受中外读者欢迎。
◎《拾遗录》是夏达在2018年承上启下、再踏征途的起航之作。
◎全新作品&全部彩色印刷。
运用多种上色风格,以缜密的编剧巧思、恢宏的历史视角、唯美的绘画笔调 再现泱泱大唐之风。
◎璨然的人生,细细密密的烟火故事,山河契阔,长歌共欢悲。
◎[随书赠送]珍藏版“长歌未央”藏书票。
内容推荐?夏达全彩新作——《拾遗录》。
《拾遗录》系列收录了《纨绔》《师父》等篇章,讲述了李长歌、阿史那隼、司徒郎郎、莫萦等人的个人独立故事,希望借此让读者走进每一个人物全新细腻的内心世界,呈现人物不为人知的过往及更丰富的性格。篇幅虽小,却让人意犹未尽。
?李长歌离开长安前的成长经历怎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穆金与阿史那隼缘起何时?作为越女剑传人,司徒郎郎的师父莫萦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李淳风神机妙算,与袁天罡的棋局蕴藏着什么玄机?这些将会新作中一一揭晓。
?巍巍大唐,沧海拾遗。这里面收录的是李长歌、阿史那隼、李淳风、莫萦等人在《长歌行》之外的人生。恍如浮光掠影,让人足以瞥见他们人生里的交错邂逅、物喜己悲、执着与遗恨……全面彩绘的《拾遗录》古秀灵彩。江湖、庙堂、酒肆、塞外……精美的画卷,串成一幕幕大唐的瑰丽诗篇。
作者简介
夏达中国知名漫画家,画风细腻,气质灵秀,别具一格,作品散发出中国古典飘逸雅致的文化底蕴。代表作长篇漫画《长歌行》曾在中日同步连载,先后出版了中文简/繁体版、日文版、法文版等6个语言版本的单行本,深受中外读者欢迎。《拾遗录》作为夏达在2018年承上启下、再踏征途的起航之作,运用多种上色风格,以缜密的编剧巧思、恢宏的历史视角、唯美的绘画笔调,再度带我们梦回大唐,沧海拾遗。
○ 2008年 / 《子不语》获第5届金龙奖“*佳少女漫画奖”○ 2011年 / 《子不语》获第七届中国漫画奖“*佳长篇漫画故事奖”○ 2011年 / 《长歌行》于《漫友》及集英社《ULTRA JUMP》中日同步连载○ 2012年 / 《长歌行》获首届金猴奖“中国漫画作品奖”○ 2015年 / 《长歌行》获第12届金龙奖“中国漫画大奖”○ 2017年 / 成立琢磨工作室○ 2018年 / 《拾遗录》出版
目录
卷之一 纨绔 006-039卷之二 师父 040-085卷之三 奴隶 086-115卷之四 先生 116-137山河岁月 138-163大唐风物 164-189参考书目 190-199创作花絮 200-205
《拾遗录 夏达》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其精美的画风和悠扬的叙事。它更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小品,在故事的推进中,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命运、情感的探讨。我被书中人物的抉择所困扰,也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片段,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某个角色在面对巨大诱惑时的犹豫,以及最终的选择,都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种开放式的结局,以及对价值观的多元呈现,使得《拾遗录 夏达》不仅仅是一部消遣读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章节后,停下来思考,回味其中的意味。那些人物的对话,常常在我脑海中盘旋,成为我思考问题的引子。我甚至会对照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选择。这大概就是一部好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它能够超越故事本身,在读者的心中激起涟漪,留下长久的印记。
评分《拾遗录 夏达》并非是一部快餐式的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我惊喜于作者在故事叙述上的精巧构思,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伏笔,却在后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常常会在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却又会被作者出人意料的转折所惊艳。这种阅读的乐趣,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喜欢这种被故事所吸引,并被其深深打动的过程。它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纯粹快乐,也让我对作者的才华赞叹不已。
评分《拾遗录 夏达》最让我着迷的部分,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那是一种古典、宁静,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的氛围。置身于夏达笔下的世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我可以静静地品味着那些细腻的情感,感受着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我看到了春花秋月,也看到了夏雨冬雪,四季的更迭,仿佛也象征着人生的起起伏伏。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光影的处理,以及色彩的运用。那些淡淡的墨色,勾勒出的山水,以及人物身上衣衫的颜色,都充满了诗意。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载体。我甚至能在那些静态的画面中,感受到风的流动,听到雨的滴答。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如此的奇妙。它让我觉得,即便时隔千年,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却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共通。
评分阅读《拾遗录 夏达》,是一次非常放松和享受的过程。我喜欢作者流畅的文笔,以及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仿佛为故事量身定做。我沉醉于她所营造的意境,也陶醉于她所描绘的人物。我常常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场景而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它让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它能够洗涤心灵,净化灵魂,让我从喧嚣的世界中得到片刻的宁静。
评分《拾遗录 夏达》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内心的善良和勇气。它让我看到了,即使面对命运的无常,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我被书中人物的坚韧所打动,也为他们的执着而感动。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故事的叙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力量和希望。
评分我常常在想,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有着它独特的灵魂。《拾遗录 夏达》所拥有的,正是这样一种灵魂。它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而是源于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美的追求。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文字和画面传递出来,触动了读者的心弦。我被它的真诚所打动,也为它的深度而折服。它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漫画,更是在与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
评分初次翻开《拾遗录 夏达》,便像是推开了一扇古老而陈旧的木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息,混合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墨香。故事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将我抛入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缓缓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风貌。夏达笔下的世界,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东方古典的精致。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庭院,听见檐下的风铃声,感受到微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人物的塑造更是引人入胜,他们并非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血有肉,有着各自的烦恼、坚持和执念。他们的对话,有时轻描淡写,有时又如惊涛拍岸,每一次情感的流露都恰到好处,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无论是服饰的纹样,还是器物的摆放,亦或是人们的神态表情,都力求真实,仿佛亲眼所见。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记了现实世界的喧嚣,完全沉浸在《拾遗录 夏达》所构建的那个古老而又鲜活的灵魂世界中。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索一段被尘封的记忆,又像是发现了一个未曾谋面的故人。
评分在阅读《拾遗录 夏达》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地被其所展现出的东方美学所折服。那是一种含蓄、内敛,却又充满力量的美。无论是人物的服饰,还是建筑的风格,亦或是场景的布置,都透露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我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看到了夏达对这份美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她并没有拘泥于形式,而是将这份美融入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之中,使其更加生动,更加有生命力。我常常会反复欣赏那些画面,试图从中领略到更深层次的意境。那些留白之处,也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可以自行填充,与作者一同完成创作。这种互动性,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它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一个故事,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美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而《拾遗录 夏达》,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看到了角色们在面对困境时的脆弱,也看到了他们在绝望中的坚持。他们的情感,有时浓烈如火,有时又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我被他们的经历所感染,也为他们的命运而牵挂。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角色的遭遇而潸然泪下,也常常会因为他们的成长而感到欣慰。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如此的强烈。它让我觉得,我与这些虚构的人物,产生了真实的连接。这种连接,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阅《拾遗录 夏达》之前,我对这种古风题材的作品并没有特别的期待。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预设是多么的狭隘。夏达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故事并非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将历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起伏之中。我看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也看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渺小。那些宏伟的建筑、磅礴的战争场面,都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衬托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细腻入微的描摹,仿佛能将读者的灵魂也一同带入其中。每一次人物的叹息,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充满了故事。我被他们的喜怒哀乐所牵引,为他们的爱恨情仇而揪心。这种全方位的沉浸感,让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与他们一同经历着悲欢离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