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册 蛋白饮料生产技术手册+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饮料加工与检验 配制饮品生产加工技术书籍 食品配方设

3册 蛋白饮料生产技术手册+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饮料加工与检验 配制饮品生产加工技术书籍 食品配方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月英王林山 编
图书标签:
  • 蛋白饮料
  • 饮料生产
  • 饮料工艺
  • 饮料配方
  • 食品加工
  • 食品配方
  • 饮品生产
  • 加工技术
  • 检验技术
  • 配制饮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恒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6659
商品编码:27786589538
丛书名: 饮料生产技术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蛋白饮料生产技术手册 

 

营销书名:

 

蛋白 饮料 生产 

 

作者:

 

卢晓黎、李洲 主编 

 

定价:

 

80.00 

 

ISBN:

 

978-7-122-31467-3 

 

关键字:

 

饮料;生产;手册; 

 

重量:

 

410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版次:

 

 

页码:

 

179 

 

印次:

 

 

 

 

 

蛋白饮料作为一种供人们补充水分和蛋白质的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食品。 

手册依据GB2760-2014对食品类型的分类方法中的蛋白饮料类的6个系列进行编写,作者来自生产一线,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内容实用,通俗易懂。

 

 

 

蛋白饮料作为饮料品种中的重要一类,由于其富含食用蛋白质或同时含有其他益生元素,已经成为人们补充蛋白质和其他益生元素的重要产品形式。本手册较系统地介绍了动物蛋白原料、植物蛋白原料、蛋白饮料生产共性技术、蛋白饮料生产工艺技术、蛋白饮料相关标准及法律风险等内容。 

本手册可供食品饮料研制、生产、管理与销售者使用,也可供教学、科研、监察、检验人员参考。

 

 

 

卢晓黎,四川大学,教授,1988年6月至今从事食品类专业教学、科研及产业化研究工作,先后讲授 “食品物性学”等本科生专业课程9门,“食品物理与工程技术” 等研究生课程5门,并多次为研究生、本科生开出“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学科概况”等食品科技动态讲座。参编、主编本科食品类专业教材4部,分别由中国轻工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主审《食品发酵工艺学》、编写《食品物性学基础》四川大学教材。四川大学食品类专业首批研究生指导教师,先后培养“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专业研究生51人,工程硕士5人;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 

近4年主持完成食品领域产业化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在稻米玉米、薯及杂粮类、畜禽肉及淡水鱼类、发酵蔬菜、食物原料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获科研成果奖及鉴定成果9项,多次获得四川大学科技成果推广奖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国际会议论文13篇。 

先后任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食品工程系主任,四川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院顾问等职。先后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委,国家、四川省农业食品科技成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顾问、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成都市食品技术开发应用协会副会长,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政府聘柳州市科技顾问、北京市食品研究所聘高级顾问,武汉工业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及贵州凯里学院等高校聘兼职教授,《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工业》等中文核心期刊编委。

 

 

 

1动物蛋白原料 001 

1.1动物蛋白原料概述 001 

1.1.1动物蛋白原料的种类与特点 001 

1.1.2动物蛋白原料的营养价值 011 

1.2牛乳的成分、结构及营养价值 013 

1.2.1牛乳的成分概述 013 

1.2.2蛋白质 015 

1.2.3乳脂肪 019 

1.2.4乳糖 022 

1.2.5乳中的酶 024 

1.2.6维生素 024 

1.2.7矿物质 025 

1.2.8牛乳中的其他成分 025 

1.3牛乳的性质 026 

1.3.1乳的胶体分散体系 026 

1.3.2乳的物理化学性质 027 

1.3.3乳蛋白的性质 031 

1.3.4乳脂肪的分解与氧化 033 

1.3.5牛乳在热处理中的变化 035 

1.3.6异常乳 037 

1.4牛乳中的微生物及其变化 038 

1.4.1牛乳中的微生物 038 

1.4.2牛乳在贮存及加热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045 

2植物蛋白原料 048 

2.1植物蛋白原料概述 048 

2.1.1植物蛋白原料的种类与特点 048 

2.1.2植物蛋白原料的营养价值 061 

2.2大豆的成分、组成及营养价值 065 

2.2.1大豆蛋白及其组成 066 

2.2.2大豆的其他成分及组成 073 

2.3大豆蛋白的性质 079 

2.3.1大豆蛋白的溶解特性 080 

2.3.2大豆蛋白的变性 083 

2.3.3其他功能特性 086 

2.4大豆中的酶与抗营养因子 091 

2.4.1胰蛋白酶抑制素 091 

2.4.2淀粉酶抑制剂 092 

2.4.3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 092 

2.4.4脂肪氧化酶 093 

2.4.5尿素酶 093 

2.4.6植酸 094 

3蛋白饮料生产共性技术 095 

3.1乳化与增稠 095 

3.1.1乳化与乳化剂的基本理论 095 

3.1.2乳化剂的实际应用 101 

3.1.3乳化液制备技术和设备 103 

3.1.4增稠与增稠剂 106 

3.1.5增稠剂的应用与功效 108 

3.2水质要求及水处理 110 

3.2.1水质要求 110 

3.2.2水处理 112 

3.3生产线CIP清洗系统 115 

3.3.1CIP工作原理及作用 116 

3.3.2CIP系统构成 116 

3.3.3CIP清洗程序 116 

4蛋白饮料生产工艺技术 120 

4.1发酵型含乳饮料生产工艺 120 

4.1.1特征及定义 120 

4.1.2产品配料与配方 121 

4.1.3生产工艺流程 124 

4.1.4关键工艺控制参数 124 

4.1.5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127 

4.2配制型含乳饮料生产工艺 128 

4.2.1特征及定义 128 

4.2.2产品配料与配方 128 

4.2.3生产工艺流程 131 

4.2.4关键工艺控制参数 131 

4.2.5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132 

4.3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 134 

4.3.1特征及定义 134 

4.3.2产品配料与配方 134 

4.3.3生产工艺流程 137 

4.3.4关键工艺控制参数 137 

4.3.5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139 

4.4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工艺 140 

4.4.1大豆蛋白饮料 141 

4.4.2核桃蛋白饮料 145 

4.4.3花生蛋白饮料 149 

4.5复合蛋白饮料生产工艺 153 

4.5.1特征及定义 153 

4.5.2产品配料与配方 153 

4.5.3生产工艺流程 154 

4.5.4关键工艺控制参数 155 

4.5.5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156 

5蛋白饮料相关标准及法律风险 158 

5.1产品原料标准 158 

5.1.1乳粉 158 

5.1.2大豆 159 

5.1.3花生 160 

5.1.4花生酱 160 

5.1.5核桃仁 161 

5.1.6白砂糖 162 

5.1.7果葡糖浆 162 

5.1.8食用葡萄糖 163 

5.2蛋白饮料的分类及蛋白饮料用食品添加剂 163 

5.2.1蛋白饮料的分类 163 

5.2.2蛋白饮料用食品添加剂 164 

5.3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 168 

5.4产品质量标准 169 

5.4.1含乳饮料 169 

5.4.2豆奶和豆奶饮料 170 

5.4.3花生乳(露) 170 

5.4.4核桃露(乳) 170 

5.4.5杏仁露 171 

5.4.6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 171 

5.4.7复合蛋白饮料 172 

5.5产品标签标识 172 

5.5.1含乳饮料的标签标识 172 

5.5.2豆奶和豆奶饮料的标签标识 172 

5.5.3花生乳的标签标识 173 

5.5.4核桃乳的标签标识 173 

5.5.5杏仁露的标签标识 173 

5.5.6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的标签标识 173 

5.5.7复合蛋白饮料的标签标识 173 

5.6产品法律风险 173 

参考文献 175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204882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食品工业

快速直达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目 录

书摘插画

免费下载读书APP

编辑推荐

从原料选择到生产流程,直至产品成功制作,一步一步地教会您生产制作可口、美味、营养丰富的饮料产品。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饮料生产的基本技术、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技术、果蔬汁饮料生产技术、乳饮料加工技术、茶饮料加工技术、功能性饮料加工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相关理论知识。

本书可作为饮料食品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

目 录

第一章 饮料生产基本技术

第一节 饮料水的处理技术

一、水的净化处理

二、水的软化处理

三、水的消毒处理

第二节 饮料感官修饰技术

一、饮料感官修饰目的

二、饮料感官基础

三、饮料颜色修饰技术

四、饮料风味修饰技术

五、提高浊汁饮料浑浊稳定性技术

六、清汁饮料澄清技术

第三节 饮料杀菌、灌装技术

一、饮料生产加热杀菌

二、饮料非热杀菌技术

三、碳酸饮料的灌装方法

四、非碳酸饮料灌装方法

第四节 膜技术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一、膜技术概述

二、膜分离过程

三、微滤和超滤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

四、纳滤和反渗透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节 酶技术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一、酶对饮料质量的影响

二、饮料生产用酶

第六节 饮料生产清洗

一、清洗的原理

二、清洗剂的种类及选用

三、清洗方法

四、CIP清洗原理及方法

五、CIP系统设备

第二章 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技术

第一节 蛋白饮料概述

一、蛋白饮料特点

二、蛋白饮料分类

三、蛋白饮料质量问题及控制

第二节 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技术

一、豆乳类饮料

二、花生乳饮料

三、杏仁露饮料

四、松仁乳饮料

五、椰子汁饮料

六、核桃乳饮料

七、橘味豆乳饮料

八、钙强化豆乳饮料

九、豆渣纤维饮料

十、蜂蜜豆沙饮料

十一、米乳花生饮料

十二、葵仁乳饮料

十三、红枣核桃乳饮料

十四、薏苡仁红枣保健饮料

十五、苹果花生汁

十六、金针菇豆乳复合饮料

十七、黑芝麻豆乳饮料

十八、黑芝麻绿豆乳生产技术

十九、银杏果仁饮料

二十、莲子蛋白饮料

二十一、地木耳保健饮料

二十二、螺旋藻饮料

第三节 发酵蛋白饮料生产技术

一、发酵剂的制备

二、发酵乳饮料

三、高钙酸性乳饮料

四、乳酸菌饮料

五、浓缩型乳酸菌饮料

六、朱古力酸乳饮料

七、发酵植物蛋白饮料

八、鸡蛋乳发酵饮料

九、果味乳酸菌活菌饮料

十、玉米乳发酵饮料

十一、发酵豆乳饮料

十二、杏仁发酵酸乳

十三、酸豆乳

十四、花生酸乳

第四节 蛋白茶饮料

一、花生蛋白茶

二、绿豆蛋白茶

三、茶籽蛋白茶

四、核桃蛋白茶

五、芝麻蛋白茶

六、大豆蛋白茶

七、牛乳红茶

八、果蔬汁牛乳茶

第五节 格瓦斯发酵饮料生产技术

一、格瓦斯汁

二、甘薯格瓦斯

三、面包格瓦斯

四、炒麦茶制格瓦斯和黑格瓦斯

第三章 果蔬汁饮料

第一节 果蔬汁饮料概述

一、果蔬汁特点

二、果蔬汁分类

三、果蔬汁饮料质量问题及控制

第二节 果蔬汁饮料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二、破碎、压榨与浸提

三、果蔬汁澄清

四、果蔬汁过滤

五、浑浊果蔬汁的均质与脱气

六、果蔬汁的调整与混合

七、浓缩果蔬汁的脱水浓缩

八、杀菌和灌装

第三节 果汁饮料生产技术

一、柑橘汁饮料

二、山楂汁

三、苹果汁

四、沙棘果汁饮料

五、山葡萄果汁饮料

六、西瓜混汁饮料

七、番石榴果汁饮料

八、猕猴桃汁饮料

九、荔枝汁饮料

十、番木瓜果汁饮料

十一、无花果果汁饮料

十二、杨桃果汁饮料

十三、蓝莓果汁饮料

第四节 蔬菜汁饮料生产技术

一、番茄汁饮料

二、透明状番茄饮料

三、胡萝卜汁饮料

四、南瓜饮料

五、芦笋汁饮料

六、芦笋乳饮料

七、百合汁饮料

八、莲心饮料

九、马蹄果粒悬浮饮料

十、蘑菇饮料

十一、灵芝健康饮料

第五节 果茶生产技术

一、山楂果茶

二、胡萝卜山楂果茶

三、草莓果茶

四、沙棘果茶

五、胡萝卜花生奶茶

六、番茄果茶

七、猕猴桃果茶

第六节 带果肉及发酵饮料生产技术

一、带肉桃汁

二、草莓果肉果汁饮料

三、瓜全肉饮料

四、果肉型苹果饮料

五、颗粒黄桃饮料

六、复合果汁发酵饮料

七、果汁乳酸菌饮料

第四章 乳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乳饮料概述

一、乳饮料分类

二、乳饮料特点及选购

三、乳饮料质量问题及控制

第二节 乳饮料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二、牛乳的净化

三、牛乳的均质

四、乳饮料杀菌

五、乳饮料灌装

第三节 乳饮料生产技术

一、甜橙牛乳饮料

二、蔬菜汁乳饮料

三、富钙全蛋乳饮料

四、AD钙奶饮料

五、姜汁凝乳

六、胡萝卜乳饮料

七、草莓柠檬果奶

第五章 茶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茶饮料概述

一、茶饮料特点

二、茶饮料分类

第二节 速溶茶

一、纯速溶茶

二、速溶香菇乌龙茶

三、速溶糙米茶

四、速溶奶茶

五、速溶蜂蜜茶

六、速溶海带乌龙茶

七、速溶菊花绿茶

八、速溶苦丁绿茶

第三节 保健茶饮料

一、金银花菊花茶饮料

二、胖大海甘草茶饮料

三、金银花龙井茶饮料

四、红枣茶饮料

五、枸杞红茶饮料

六、玉米须桑麦茶饮

七、草珊瑚甘草茶饮料

八、决明子保健茶

九、余甘果保健茶

十、降脂保健茶

第四节 冰茶、碳酸茶饮料

一、简易法生产冰茶

二、直接法生产冰茶

三、拼配法生产冰茶

四、碳酸茶饮料

第六章 保健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保健饮料概述

一、保健饮料特点

二、保健饮料分类

第二节 疗效滋补饮料

一、复合灵芝保健饮料

二、灵芝金针菇保健饮料

三、灵芝茯苓保健饮料

四、菊竹莲保健饮料

五、仙人掌保健饮料

六、银杏叶保健饮料

七、银杏叶大枣保健饮料

八、银杏叶枸子保健饮料

九、麦麸保健饮料

十、杜仲保健饮料

十一、海带保健饮料

十二、灰树花保健饮料

十三、葛根保健饮料

十四、鱼腥草保健饮料

十五、蒲公英保健饮料

十六、螺旋藻保健饮料

十七、红景天保健饮料

十八、地耳保健饮料

十九、决明子莱菔子保健饮料

二十、草珊瑚保健饮料

二十一、酸模保健饮料

二十二、苦竹叶保健饮料

二十三、芦荟保健饮料

二十四、陈皮保健饮料

二十五、雏菊保健饮料

二十六、余甘果保健饮料

二十七、紫苏保健饮料

二十八、芦笋保健饮料

二十九、莲心保健饮料

三十、金银花保健饮料

三十一、桑菊保健饮料

三十二、荷叶菊花保健饮料

三十三、青果菊花保健饮料

三十四、三花保健饮料

三十五、麦冬菊花保健饮料

三十六、杞菊保健饮料

三十七、枸杞五味子保健饮料

三十八、杞菊苦瓜保健饮料

三十九、枸杞山楂保健饮料

四十、复方山楂保健饮料

第三节 运动饮料

一、运动饮料概述

二、运动饮料工艺与配方

三、电解质饮料

四、快速止渴饮料

五、高能饮料

六、多力士

七、维力

第七章 固体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固体饮料概述

一、固体饮料特点

二、固体饮料分类

三、固体饮料质量问题及控制

第二节 固体饮料生产

一、中华猕猴桃晶

二、柿子晶

三、山楂晶

四、橘子晶

五、酸枣晶

六、芦笋固体饮料

七、沙棘晶

八、黑加仑晶

九、银杏果晶

十、速溶豆粉

十一、强化赖氨酸固体饮料

十二、速溶核桃营养粉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饮料加工与检验

定价:28.00元

作者:徐巍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115251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目 录前言任务 1 装饮用水的加工1任务 1-1 饮用纯净水的加工1任务 1-2 天然矿泉水的加工15任务 2 碳酸饮料的加工28任务 2-1 可乐型碳酸饮料的加工28任务 2-2 果味型碳酸饮料的加工41任务 3 茶饮料的加工51任务 3-1 纯茶饮料的加工51任务 3-2 调味茶饮料的加工63任务 4 蛋白饮料的加工73任务 4-1 配制型含乳饮料的加工73任务 4-2 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加工89任务 4-3 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2任务 5 果蔬汁饮料的加工116任务 5-1 果蔬汁的加工116任务 5-2 果汁饮料的加工126任务6 固体饮料的加工136任务 6-1 风味型固体饮料的加工136任务 6-2 蛋白型固体饮料的加工142任务7 饮料的检验148任务 7-1 饮料净含量的计量148任务 7-2 纯净水的 pH检测152任务 7-3 纯净水电导率的检测155任务 7-4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测定159任务 7-5 果汁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164任务 7-6 果汁饮料中总酸的测定167任务 7-7 含乳饮料脂肪的测定171任务 7-8 果汁饮料中还原糖的测定174任务 7-9 蛋白质的测定179任务 7- 菌落总数的测定183任务 7-11大肠菌群计数190任务 7-12 霉菌和酵母计数195附录202附录 A 20℃时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换算表202附录 B 20℃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温度的校正表203参考文献204

内容提要

 


 

本书是职业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实践成果之一,目的是培养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学生胜任饮料加工与检验工作的能力。本书由 7个学习任务组成,即装饮用水的加工、碳酸饮料的加工、茶饮料的加工、蛋白饮料的加工、果蔬汁饮料的加工、固体饮料的加工、饮料的检验,每个学习任务下又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工作与学习过程,是常见饮料中一类生产过程相似的产品的代表,学习后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食品加工与检验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备了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om免费下载。如有问题请致信 cmpgaozhi@sina.com,或致电 0-88379375联系营销人员。

 

 


《现代饮品生产核心技术与实践指南》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现代饮品生产原理、工艺、配方与质量控制的专业参考书。旨在为饮品研发人员、生产管理者、技术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操借鉴。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篇:饮品生产通用技术原理 本篇深入剖析饮品生产中的基础科学与工程学原理。 原料科学与应用: 详细介绍各类饮品常用原料的性质、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及其在配方设计中的应用。涵盖天然提取物(如植物提取物、果蔬原汁)、功能性配料(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益生元、益生菌)、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代糖)、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着色剂、香精香料等。重点解析不同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潜在的相互影响,为精准配方奠定基础。 物料处理与预加工: 涵盖原料的清洗、分选、破碎、提取、浓缩、均质、灭菌等预处理技术。例如,果蔬原料的清洗与去皮技术,茶叶、咖啡等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乳品原料的巴氏杀菌与超高温灭菌技术。 加工工艺与设备: 详细介绍饮品生产中的关键加工单元操作,如混合、溶解、灌装、封口、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冷却、陈化、发酵等。阐述各种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选型依据、操作要点及维护保养。重点关注自动化与智能化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以及节能减排工艺的优化。 质量控制与分析检测: 建立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介绍理化指标(如pH、酸度、糖度、粘度、色泽)、微生物指标(总菌落数、致病菌)、感官评价(色、香、味、形)等关键检测方法与标准。讲解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原则。 包装与储存: 探讨不同包装材料(玻璃瓶、PET瓶、金属罐、软包装)的特性、选择标准及其对产品保质期的影响。介绍无菌包装、气调包装等先进包装技术。指导产品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的储存要求,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第二篇:特色饮品生产工艺与配方开发 本篇聚焦于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几类饮品,深入探讨其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和配方开发的奥秘。 功能性饮品: 深入研究各类功能性饮品的配方设计思路。如: 运动营养饮品: 关注电解质平衡、能量补充、抗疲劳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B群、肌酸)的配比与生物利用度。 益生菌饮品: 探讨益生菌的种类选择、活性维持、载体(如酸奶、发酵液)的选择与发酵工艺的优化。 植物蛋白饮品: 重点解析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大豆蛋白、米蛋白)的提取、加工、风味矫正及与其他成分的配伍性。 减糖/无糖饮品: 详细讲解代糖的选择(如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用量控制及对口感的影响。 茶饮与咖啡饮品: 精酿茶饮: 涵盖茶叶的选材(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草茶等)、冲泡与萃取工艺(冷泡、热萃、高压萃取)、风味物质的稳定与风味搭配。 咖啡饮品: 深入探讨咖啡豆的烘焙、研磨、萃取(意式浓缩、手冲、冷萃)技术,以及奶咖、风味咖啡的配方创新。 乳饮料与发酵饮品: 酸奶与发酵乳: 关注菌种选择、发酵条件控制(温度、时间)、风味物质生成与产品质构改良。 乳酸菌饮料: 探究不同发酵菌株的特性及其对风味、口感的影响,以及益生元与益生菌的协同应用。 果蔬汁与复合果蔬饮品: 高品质果汁: 强调保持果汁原有风味、色泽与营养成分的技术,如HPP(高压处理)、闪蒸脱气、酶法澄清等。 复合果蔬汁: 探讨不同果蔬汁的配比设计,如何达到口感和谐、营养互补,并关注抗氧化物、维生素的保留。 模拟饮品与创新饮品: 植物基替代饮品: 如植物奶(燕麦奶、杏仁奶、椰奶)的生产工艺,以及如何模拟牛奶的口感与营养。 新型风味饮品: 探索天然香料、发酵风味、草本提取物等在饮品中的创新应用。 第三篇:生产运营与法规标准 本篇关注饮品生产的实际运营管理和合规性要求。 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讲解生产线布局、设备集成、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理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分析原材料成本、生产能耗、人工成本等,并提供降低成本的策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介绍HACCP、ISO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以及GMP(良好生产规范)在饮品生产中的应用。 相关法规与标准: 梳理国内外关于饮品生产、配料使用、标签标识、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分析当前饮品市场的消费趋势,如健康化、天然化、个性化、便捷化等,并探讨未来饮品技术发展的方向,如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饮品研发与生产中的应用。 本书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丰富的案例研究和详实的实践指导,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现代饮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饮品,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食品科学原理的阐述上,做得相当到位。它并没有止步于“怎么做”,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讲解饮料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环节,它不仅介绍了不同杀菌方式的优缺点,还详细解释了热处理对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品质。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比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相应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食品加工的本质。这种深入的理论支撑,对于我这种希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让我在面对研发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评分

整体而言,这套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善,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再到前沿的市场趋势,都进行了全面的覆盖。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系统的、深入的食品科学和饮品生产技术的学习之旅。我非常推荐这套书给所有对饮品行业感兴趣的朋友,我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我是一位刚入行不久的饮品研发新人,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饮品种类,总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它系统性地讲解了蛋白饮料的生产技术,从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到质量控制,都梳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关于不同蛋白来源的特性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饮品中的应用,让我对蛋白饮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书中关于发酵、酶解等关键工艺的阐述,也让我明白了背后的科学原理,不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而且,它还涵盖了多种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从果汁、茶饮到植物基饮料,基本上能满足我日常工作中的大部分需求,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产品开发。

评分

我一直对饮料的成分和配方设计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饮品。这套书中的“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章节,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它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配方案例,从经典的配方分析到创新的配方组合,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了解到,一个成功的饮品配方,不仅仅是几种原料的简单堆砌,更是对原料之间相互作用、风味轮廓、质构表现以及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书中关于不同风味物质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糖、酸、香料等元素来构建层次感分明的风味体验,让我受益匪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配方理念应用到我的实际创作中,去尝试制作出更多令人惊喜的饮品。

评分

这本书在“配制饮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我之前在配制一些饮品时,总感觉稳定性不够好,容易出现沉淀、分层等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和原料的溶解性、分散性、以及配方中的协同作用息息相关。书中关于乳化、均质、稳定剂的选择和应用等技术,让我对如何提高饮品的稳定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配料体系,书中也给出了一些优化方案,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种贴近实际操作的指导,对于我这样需要在厨房或者小型加工场所工作的读者来说,非常具有价值。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手感厚实,字体清晰,排版也比较合理,读起来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专业性和严谨感,一看就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书。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目录的划分逻辑清晰,让我在查找特定章节时非常便捷。书本的尺寸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比较方便。印刷过程中色彩还原度也很好,图表的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我这种需要对照图片学习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整体而言,从书籍的物理形态上,这套书就已经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让人充满了阅读的欲望和期待,感觉这是一套用心制作的专业图书。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全面,它不仅关注了我们日常饮用的各种常见饮料,还对一些新兴的、有潜力的饮品类别进行了探讨。比如,书中对植物基蛋白饮料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和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未来饮品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一些功能性饮料的研发,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功能性配料,如何确保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等。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行业内有所建树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握行业脉搏,提前布局,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评分

作为一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我对市面上各种“健康”饮品的宣传总是持谨慎态度。这套书中的“饮料加工与检验”部分,让我对“健康”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它详细介绍了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各种添加剂,以及这些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标准。更重要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来评估饮料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以及潜在的污染物,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各种饮品。书中关于感官评价和理化检测方法的介绍,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饮品喝起来口感好,为什么有些饮品保质期长,这一切都有科学依据。这让我能更好地辨别市面上真正的优质饮品,并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健康的选择。

评分

我对食品的创新和研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做出一些独特且受欢迎的产品。这套书在“食品配方设”方面的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几个现成的配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去“设计”配方。书中强调了原料的特性分析、功能性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个配方能够成功。同时,它还讲解了如何根据目标消费者、市场需求和成本预算来调整配方,让我能够更灵活地进行产品创新。我感觉这本书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引导我掌握配方设计的精髓,让我更有信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饮品。

评分

我是一名食品检验员,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食品样品,其中饮料的检验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套书中的“饮料加工与检验”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饮料的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和常用的检验方法,从理化指标到微生物指标,再到感官评价,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对于各种检测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讲解,也非常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检测技能。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检验案例,分析了常见的检验问题和解决方法,这对于我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