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深泽直人 书 锤子手机M1 M1L 罗永浩 锤子科技发布会 倾情

正版 深泽直人 书 锤子手机M1 M1L 罗永浩 锤子科技发布会 倾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静静 编,路意 译
图书标签:
  • 深泽直人
  • 锤子手机
  • M1
  • M1L
  • 罗永浩
  • 锤子科技
  • 发布会
  • 设计
  • 科技
  • 手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新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75896
商品编码:27818842428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深泽直人作  者:(日)深泽直人 著;路意 译定  价:199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页  数:242装  帧:平装ISBN:97872130758966 Without Thought 无意识设计 深泽直人
16 不完美的完美 打印机
18 包含了操作的外观 CD播放器
22 抹除实体的存在 瓷片灯
24 所有面都朝向用户 收据打印机
26 消除边框 LED手表
28 桌子般大小的“天空”个性化天空
31 在场的设计 灵魂留在了背后的椅子
32 不平衡:生命的迹象 动能自动续电
34 行为中的不连续 电饭煲
36 Noticing the Unnoticeable 察觉到不可察觉的 贾斯珀·莫里森
40 意识的中心 茶包+指环
42 为事物匹配不同的行为 木偶
43 被忽略的颜色 茶包+染色的茶
44 触摸起来感觉很好的外形 INFOBAR
48 舒适的形式 ISHICORO
50 机器的容貌 烘干洗衣机,真空吸尘器
54 似乎有一个连接,但其实并没有 EKI
56 不像它的设计 按摩椅
58 呈现现象 空气净化器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深泽直人亲自编辑,靠前首部深泽直人作品集。深泽直人本人亲自整理从未发表过的设计手稿,靠前次面向中国设计师与设计爱好者介绍其作品、灵感来源、设计过程;书中还囊括了优选设计领域核心人物的文章,这些设计大师分别是当代有名雕塑家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当今具有影响力的英国工业设计师之一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优选有名创新&设计公司IDEO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英国知名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教授以及IDEO联合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以及日本心理学家佐佐木正人(Masato Sasaki)。
靠前本全面介绍深泽直人淡泊、细腻、极简、追求细节、善于观察生活、崇尚美好与和谐的性格特质;为靠前设计师提供了靠前手设计哲学资料,其作品灵感来源从哲等(日)深泽直人 著;路意 译深泽直人,工业设计师,Naoto Fukasawa Design代表。1956年生,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参与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以及北欧和亚洲多个国家等靠前外大型厂家的众多设计。在从事应用高新技术的电子机械产品和战略设计的同时,致力于家具和空间设计、重新认识日常生活品价值的活动等,其涉猎设计的领域广泛多元。2010―2013年任“Good Design Award”(优良设计奖)评审委员长。日本民艺馆第五代馆长。2007年获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授予“荣誉皇家工业设等

泽直人自编辑,国内首部深泽直人作品集。深泽直人本人自整理从未发表过的设计手稿,次面向中国设计师与设计爱好者介绍其作品、灵感来源、设计过程;书中还囊括了设计领域核心人物的文章,这些设计大师分别是当代雕塑家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当今具影响力的英国工业设计师之一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创新&设计公司IDEO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英国知名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教授以及IDEO联合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以及日本心理学家佐佐木正人(Masato Sasaki)。

本全面介绍深泽直人淡泊、细腻、极简、追求细节、善于观察生活、崇尚美好与和谐的性格特质;为国内设计师提供了手设计哲学资料,其作品灵感来源从哲学、禅意的角度出发,以日常的所见所闻、生活点滴为核心,通过分析物与人的关系、提供人类生活便捷的角度开展并完成产品设计,终告诉人们“物的八分目”、“饭吃八分饱”的生活理念;

[编辑]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倾情,也是锤子科技与湛庐文化联合推出的工业设计书系的本。

       这是一本能够激发设计热情的书。作者以产品设计为线索,以故事开篇, 娓娓道来,阐述引发设计灵感的点;图文并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作品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珍藏价值、高、极具调性的工艺品。给设计师以及设计爱好者以启发。

       Ziba的工业设计师玛瑞尔·米德莱顿曾经说过:“他相当激情地将工业设计和互动设计融合得天衣无缝,想法既简单又神奇,而他的关注点在于创造的事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

德国知名的工业设计师康士坦丁·葛切奇评价:“有着能将复杂变成简单,丑陋变成漂亮,陈旧变成崭新的魔力,他可以吻一只青蛙而让她变成公主。”

他是极简主义、返璞归真、物的八分目的倡导者,简单和便捷生活的。

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样章]

书摘-1

恰如其分的设计(Appropriate solutions)

在编排这本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灵感是如此多样。我知道,读者们希望获得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经验。比如,与设计师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形式,设计中倾向于使用的某种材质,源自于创新流程的某种特殊技艺,以及揭示某种隐含的机制或者新现象,可能有的人还希望得到许多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但是,我的设计其实并没有这些统一的原则或者显而易见的延续性。有一段时期,我曾要求自己能够遵循“单一的设计思路”进行创作。直到有,我意识到其实这种设计思路非常令人窒息。不同于以往在每一次设计中都引入“我自己的感觉”,我开始倾向于追求清晰的想法。可能那是我次真正开始努力让设计恰如其分地适合于情景,即摒除自己所刻意强调的“我建议如此”的个人特征,根据实际情况让设计契合各方面的约束条件,从而让设计看上去非常自然。实际上,当我站在公众的立场,客观地确信终用户有“希望拥有这样的东西”的愿望时,恰如其分的设计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我有种感受:设计并不是我所创造的,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只是将它呈现出来。

终用户知道恰如其分的设计应该具备哪些不同参数,但他们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类似于“希望拥有这样的东西”的模糊概念,并不能产生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当用户发现一个好设计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我一直都希望拥有这样的东西”。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

1998年,我组织了一场名为“无意识设计”的工作坊,这也是我对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如何处理事情的一次探索。从传统观点来看,设计通常都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无意识设计”的概念对于设计师和外行来说都很难理解。在思考一个产品采用什么名字时,我曾询问过两位正好在日本访问的朋友,一位是比尔·莫格里奇(Bill o Mggridge),他是我曾经工作过的美国设计公司I D E O 的创始人;另一位是比尔·韦普朗克(Bill Verplank),他是新兴交互设计领域的先驱。我问他们:“当一个人进入房间后,发现地面上铺了瓷砖,但是没有伞架,他就把伞靠在墙边,把伞尖插在瓷砖之间7毫米的接缝里,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无意识行为。你会使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种无意识行为的感觉?”他们都立刻回答:“无需思考”。“可以使用‘没怎么思考’吗?”我又问。“不”他们说,“没怎么思考的意思是不替别人着想,是一种不友善的态度”。的确,“无意识设计”就是这样。与此同时,我想象在一个大厅的入口处,距墙10厘米的地面上,有个相似的7毫米的凹槽,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伞架。当访客进来时,他们自然就会把伞往墙上一靠,而雨伞的另一头就插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的凹槽中。这样就设计出不同于传统圆柱形的伞架了。设计和目的都达成了,而物理的实体却消失了——这触发我举办了下一场叫做 “设计消解在行为之中”的工作坊。

在这种去物质化的设计思考中,凹槽可以成为一个伞架,伞架也在字面上从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消解了。这些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性,可能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是当人们无意识地做出这些行为时,它们的功能性就会立刻明了。再比如,当许多人在同一个地方攀爬一条陡峭的山路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抓住一些树枝和石头。这些树枝和石头因此也被磨得越来越光滑,它们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提供帮助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意识中的焦点,成了行为过程中的节点。我相信,设计就在于找出那些共同点,它们存在于美丽的流动、无需思考的行为和意识集中的交汇之处,设计师就是要去找到它们佳的形状,摆放在那里。虽然许多人都向往有刺激的设计,但是太多的刺激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刺激,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有意识的关注,从而打断无意识的行为。在我看来,人与物之间无意识的、和谐的关系,才是“无意识设计”的好表达。

书摘-2

Centre of awareness 意识的中心

我受邀为名为“再设计”的展览设计一个茶包。这个展览是由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负责规划并指导,由纸制品公司Takeo负责举办。展览的目的是再次设计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日常事物。我不会先设想一种材料再进行设计,如果我努力要达成的设计需要新材料,我也不会拒绝使用;有时候我也会考虑新技术。我选择技术和材料都是为了达到目的,但我从来不会把新材料和新技术作为我的设计之源。再设计人们都已经很熟悉的茶包并不容易。我下意识地相信,在每个人沏茶到喝茶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意识的中心。茶色正好,可以饮用,就是意识的中心,也是我们整个交互感觉的根本所在。无论你是在和人交谈还是自己在做白日梦,让你瞬间从“沏”到“喝”转变的是茶叶的红褐色。我在线绳的末端系上了一个半透明的指环,它的颜色是红褐色,足够浓的茶色。其实并不需要等茶的颜色渐变成指环的颜色之后才可以喝,也不需要知道指环的含义是什么。但是如果这个颜色代表了一种味道,而且是沏茶人谨慎表达他们对茶钟爱的方式,这就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与其领略指环的功能,不如把它从线绳上拆下,将它送给和你一起喝茶的人。

Matching things with different actions 为事物匹配不同的行为

我觉得在热水里上下、前后移动一个茶包,就像在移动一个木偶。当线绳被左右拖拽,热水里微微摇晃的茶包会比手移动得慢一些,摇晃的幅度也会小一些。因此茶包被设计成了一个木偶的形状。当茶包放在热水里,装了一半茶叶的茶包会膨胀变大,一个胖胖的木偶形状就显现了出来。

An obvious idea 显而易见的想法

当我为这款手表想到十二边形玻璃的设计概念时,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从未有人产生过这种显而易见的想法。当然,有可能也有人有过这种想法,只是我不知道。

三宅一生的形象是简洁而清晰的。表盘被设计成12边形,形成12个顶点,正好代替了手表的12个时间刻度。由于这个原因,十二边形的想法在小的改动下得以实现。为了达到效果,指针被加粗到了极限,品牌也被设置在圆柱形的表壳上。“Twelve”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想法本身。

我还发布了一个有着相同设计的模型,它增加了星期、日期和秒针——三个小圆圈,三个短的表针都被加粗。为什么设计成这样?比如10号,星期四,那么这几个指针整体看上去就像一个悲伤的表情,很有意思。于是,一张像人脸一样的手表就被创造出来了。

 

6 Without Thought无意识设计 深泽直人

16不的 打印机

18包含了操作的外观CD播放器

22抹除物理的存在 瓷片灯

24所有面都朝向用户 收据打印机

26消除边框LED手表

28桌子般大小的“天空” 个性化天空

31在场的设计 灵魂留在了背后的椅子

32不平衡:静止的运动 动能自动续电

34行为中的不连续 电饭煲

36 Noticing the Unnoticeable察觉到不可察觉的 贾斯珀·莫里森

40意识的中心 茶包+指环

42为事物匹配不同的行为 木偶

43被忽略的颜色 茶包+垂死的茶

44触摸起来感觉很好的外形INFOBAR

48舒适的形式ISHICORO

50机器的容貌 烘干洗衣机,真空吸尘器

54似乎有一个连接,但其实并没有EKI

56不像它所是的设计 按摩椅

58呈现现象 空气净化器

60我们不能先抹除外形吗? 碎纸机

62 Affordance and Design可供性与设计 正本佐佐木

66运动中的信息 紧急出口灯

68感觉的记忆W11K

70似乎已经存在但其实并没有的东西 ±0

72随着发展而失去的东西8LCD电视

74不用银色的金属漆22V LCD电视

76人们所喜爱的无意义的形状 加湿器

78切换人们模式的开关 带有圆盘的灯

8 0夹在物品之间的灯A4

8 2快乐的形状 烤面包机

8 4融入环境 咖啡机

8 6无绳话筒 家用&办公电话

8 8 2.5R便携CD/MD播放器

9 0灰色DVD/MD立体声组合

9 4共同的怀旧 胶鞋包

9 6每个人都知道却不在意的事是有价值的 网篷布手提袋

9 8正常的形状CD收音机

100温暖的外形 加热器

102庄重的 无绳电话

104中立的立场 热水饮水机

106想象的形状 香水瓶

108和力 床和椅子

110激活记忆 多啦A梦紧急出口灯

112唤醒五感 触觉

113果汁皮肤 果汁皮肤

116 Thinking About Naoto Fukasawa关于深泽直人 安东尼·格姆雷

124正是你所寻找的Bincan

126那边的某个地方…… 碗灯

128中庸特质 台灯

130沟通不用语言,而用设计B&B;意大利

无意中使用到的东西X书架

134设计出意料之外的B&B;配饰

像花束一样的花瓶 花瓶

136蹦出来的应用 容器外面

138既是外部也是内部 容器里面

140不错的杂乱 笔筒

142失准的镜头 镇纸

144徒劳的功能 烛台

146微妙的张力 沙发

148一张材料 灯

150张力 电脑包

152一个可以坐着的地方 沙发

154工艺品般的工业化产品MUKU家具

158超常规DEJA-VU凳子,椅子和桌子

162在我们想象中的像椅子的椅子 木质椅子和桌子

166 The Meiji Shrine明治神宫 比尔·莫格里吉

168显而易见的想法TwelveTwelve 365手表

170形状消失NEON手机

172角和边 模块化浴室

176小工作 滚珠笔

178无边界的光 灯

180两个圆 台灯

182凹坑 浴盆

184像一个产品的椅子 椅子

186光的残影 水晶吊灯

188可供性 圆木椅子

190切除的场景 手表

192物品中的草率就是设计中的草率 水龙头

196似乎无处不在的椅子 办公椅

198的习俗适合的装置 冲水马桶

200风的形状 吹风机

202通过感觉识别品牌 印章

204尽可能多地保留传统元素 朱砂印台

206正如你所想的形状 带有名字印章的滚珠笔

208模仿 儿童椅

210不匹配 儿童餐具

212使人感觉很方便的大小和形状2.5R

216空气净化 空气净化器

218适度的外形 咖啡机和茶壶

220不太方便的好处 烤面包机

222融化着的形状 手机

224 WORKSHOPS工作坊

226 From Object to Relationship从物到关系 蒂姆·布朗

228 Naoto Fukasawa Was Napping Mid-Pacific深泽直人在太平洋小憩 原研哉

230 ACKNOWLEDGMENTS致谢

232 NAOTO FUKASAWA Exhibitions/Design Awards/Biography深泽直人

234 LIST OF WORKS作品列表

240 TRANSLATOR AFTERWARD译者后记

 

国内本介绍这位匠心独运的设计师——深泽直人的专著。深泽直人本人自整理从未发表过的设计手稿,次360度全面介绍其作品、灵感来源、设计过程;书中还囊括了设计领域核心人物的文章,这些大咖分别是当代雕塑家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当今具影响力的英国工业设计师之一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知名创新&设计公司IDEO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英国知名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教授以及IDEO联合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日本心理学家佐佐木正人(Masato Sasaki)。

本全面介绍深泽直人淡泊、细腻、极简、追求细节、善于观察生活、崇尚美好与和谐的性格特质;为国内设计师提供手设计哲学资料,从哲学、禅意的角度出发,以日常的所见所闻为设计来源,通过分析物与人的关系、提供人类生活便捷的角度开展并完成产品设计,终告诉人们“物的八分目”、“饭吃八分饱”的生活理念;

作者从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以产品导入为线索,以故事开篇,阐述引发设计灵感的点,给设计师以及设计爱好者以启发。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本能够激发设计激情的画册。图文并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画册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珍藏价值、高、极具调性的工艺品。

 

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哦


《工业设计的语言》 本书是一本深度探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方法与实践的权威著作,旨在揭示隐藏在优秀产品背后的设计智慧与哲学。 内容亮点: 设计思维的源流与演进: 本书将追溯工业设计的历史脉络,从早期的大师们奠定的基础,到包豪斯运动的理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探索,直至当下以用户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设计潮流。读者将深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设计思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今天设计实践的影响。 核心设计原则与方法论: 剖析工业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人体工程学原理、材料科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与质感的选择、用户体验的设计流程等。本书将详细介绍从概念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原型开发到最终产品落地的完整设计流程,并提供多种实用的设计工具与方法,如TRIZ创新理论、头脑风暴、用户旅程图等。 大师设计哲学与案例分析: 精选全球顶尖工业设计师的经典作品,深入解读他们的设计理念、创作过程与独到见解。通过对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的“少即是多”原则,乔纳森·艾维(Jony Ive)在苹果产品中的极简主义美学,以及其他众多知名设计师的实践进行细致剖析,帮助读者领悟不同风格的设计精髓,学习如何从大师作品中汲取灵感。 设计与商业的融合: 探讨工业设计如何在商业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如何通过卓越的设计提升品牌价值、增强用户忠诚度,并最终驱动市场成功。本书将分析成功的产品设计案例,阐释设计如何平衡美学、功能、成本与生产效率,实现商业目标。 前沿设计趋势与未来展望: 关注当前工业设计领域的新兴趋势,如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可持续设计与循环经济、3D打印技术的应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等。本书将展望未来工业设计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及科技进步将如何塑造下一代的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 洞察用户心理与情感连接: 强调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形式和功能,更是关于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本书将深入研究用户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导读者如何通过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情感偏好,创造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产品。 跨学科的视角: 工业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本书将探讨设计与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材料学、艺术学等领域的联系,展现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魅力。 本书适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及从业者。 对产品开发、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企业家、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人员。 渴望提升生活品质,希望更深入理解日常用品背后设计理念的普通读者。 任何希望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理解现代社会产品文化的人士。 《工业设计的语言》不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是一次启发性的思维之旅。它将引导读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深入洞察设计的本质,学会用设计的眼光审视世界,用设计的智慧创造未来。本书将帮助您理解,优秀的设计如何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体验,并最终塑造我们所处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献礼”。“深泽直人 书 锤子手机M1 M1L 罗永浩 锤子科技发布会 倾情”,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分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介绍,更像是一次对设计、科技和人文精神的致敬。我非常好奇,深泽直人本人是如何看待M1/M1L这款手机的?他在设计过程中,是否与罗永浩有过深刻的交流和碰撞?这本书是否会记录下,在锤子科技发布会上,那些关于M1/M1L的设计理念的分享?我期望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人文关怀的方式,去讲述M1/M1L的故事。它不应该只是关于硬件配置的堆砌,而是关于那些隐藏在产品背后的,设计师的思考,用户的感受,以及科技所能带来的美好。这本书,或许能让我重新认识,一款伟大的科技产品,应该如何被创造,又应该如何被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对“匠心”二字有着执念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产品细节的人们充满了敬意。深泽直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设计,总是在看似简单平凡之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对人的理解。而锤子手机,尤其是M1/M1L,在我看来,也是一款充满“匠心”的产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将这两者的“匠心”进行了一次集中的展现。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M1/M1L在研发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匠心”故事?是关于对材质的反复推敲,还是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它是否会像一本设计笔记,记录下深泽直人在设计M1/M1L时的灵感来源,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体?我期望着,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件伟大的产品,是如何在无数次的打磨和雕琢中,最终问世的。它不应该只是对结果的呈现,更应该是一次对过程的致敬。

评分

从“锤子手机M1 M1L”这样一个具体的产品名称,到“深泽直人”这样一位享誉国际的设计大师,再到“罗永浩”这样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企业家,这本书无疑汇聚了太多的看点。然而,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们,窥探到M1/M1L这款手机背后,真正打动人心的设计逻辑。深泽直人以其“无意识设计”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深泽直人是如何在M1/M1L上,运用他的设计哲学,去创造出那些触动人心的“细微之处”的?它是否会揭示,在看似简洁的外观下,隐藏着怎样的用户洞察和设计巧思?我渴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些产品能够长久地留存在用户的记忆中,而另一些则迅速被遗忘。

评分

“正版”二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任感。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深泽直人的名字,更是品质的保证。而锤子手机M1/M1L,以及罗永浩,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科技文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现象的窗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精心制作的纪录片,真实、全面地展现M1/M1L从设计概念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它是否会采访深泽直人本人,或者锤子科技的研发团队,去了解他们在这款产品上的付出和思考?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中,依然有人在坚持着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美学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手机的书,更可能是一次关于“坚持”和“匠心”的生动写照。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锤子手机用户,对于M1/M1L这款机型,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那时的锤子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象征。罗永浩所倡导的“东半球最好的手机”的理念,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也确实触动了一部分追求极致体验和独特审美的消费者。而当“深泽直人”的名字与这款手机联系在一起时,我内心的好奇和期待更是被点燃了。深泽直人,一个将“无意识设计”和“人性化”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设计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和舒适。我非常想知道,在M1/M1L的设计过程中,深泽直人是如何发挥他的才华的?他是如何将锤子手机的品牌调性与他自身的设计哲学相结合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M1/M1L在设计上的每一个细节,从材质的选择,到按键的布局,再到UI界面的呈现,都蕴含着怎样的巧思?我渴望了解,那些隐藏在产品背后,普通用户可能难以察觉的设计理念,是如何让这款手机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回忆,更可能是一次重新审视“好产品”的契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连接”的哲学思考。深泽直人,通过他的设计,连接着人与物,人与生活。罗永浩和锤子科技,则试图通过他们的产品,连接着科技与人文,创新与用户。而M1/M1L这款手机,更是作为这种连接的实体载体。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深泽直人是如何在M1/M1L的设计中,实现这种“连接”的?他又是如何通过设计,让这款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科技产品,而更像是一个能够与用户产生共鸣的朋友?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用户与手机之间互动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关于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连接”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优秀的设计,是如何打破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壁垒,建立起一种更加深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情感”上的连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简洁但充满力量。深泽直人的名字更是品质的保证,他的设计理念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那种“无印良品”式的极简美学,在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关怀和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我一直对工业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产品。锤子手机M1/M1L,单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种硬朗和科技感,再加上罗永浩这样一位充满争议又极具个性的企业家,这本书一定承载着不少故事和思考。我非常好奇,在深泽直人这位大师的手中,锤子手机的设计是如何实现的?他又是如何平衡美学与功能的?这本书的出版,是否会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样,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科技产品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把锤子,敲开我对于设计和科技理解的大门,让我看到更多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哲学和匠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手机的书,更可能是一次关于“好设计”的深度对话,一次关于“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的展示。我希望它能像它的封面一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重新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才能长久地打动人心,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潮流。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产品设计,是能够超越语言的沟通的。深泽直人的名字,就是这种“超越”的代名词。他的作品,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感受到一种“刚刚好”的舒适感。而罗永浩和锤子科技,也一直以一种“不妥协”的态度,在科技行业中行走。当这两者碰撞在一起,再加上M1/M1L这款产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一探究竟。这本书是否会像一次深入的访谈,揭示深泽直人与罗永浩在设计理念上的碰撞与融合?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极致的?这本书是否会像一次抽丝剥茧的分析,展示M1/M1L在每一个细节上的设计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是如何通过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来创造出触及灵魂的产品。它不应该只是关于一个手机,更应该是一次关于“何为好设计”的哲学思考。

评分

在我看来,真正的“倾情”投入,往往体现在那些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关键时刻给人带来惊喜的细节之中。深泽直人,就是一位擅长用“倾情”去设计的大师。而罗永浩和锤子科技,也一直以一种“偏执”的姿态,在科技界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这本书,将这三者汇聚在一起,着实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M1/M1L的产品参数,而是更深入地探讨,深泽直人是如何将他“倾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这款手机的每一个角落?他又是如何理解和诠释“用户体验”的?我渴望看到,书中能够展现出,在深泽直人的眼中,一款“好手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如何与用户互动,又如何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或许是理解“倾情”二字在科技产品中的最佳注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发布会”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往的手机发布会,更多的是一场营销的盛宴,充斥着各种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宣传。然而,“锤子科技发布会 倾情”这样的字眼,似乎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产品展示,而更像是一次充满情感的分享,一次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真诚对话。深泽直人,这位以“用无意识设计,让产品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而闻名的设计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宁静和力量。他究竟是如何将他的设计理念,通过一场发布会,向世界传递的?这本书是否会记录下发布会现场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那些关于设计初衷的分享,那些关于用户体验的探讨,是否会在这本书中得到详细的呈现?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场“有温度”的发布会,让我感受到科技产品背后所承载的匠心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参数堆砌。它或许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如何在极致的科技与深沉的人文之间找到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