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定价:22.00元
售价:16.9元,便宜5.1元,折扣76
作者:张洪斌,杜志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25961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固体制剂车间工程设计、注射剂车间工程设计、液体制剂及其他常用制剂工程设计、中药提取及其制剂工程设计、制药公用工程设计及GMP认证。所介绍的设计均有实例,并附有课程设计任务书,可供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时选用。
本书可用作制药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用作药物制剂生产企业与工程设计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就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图”。它没有按照传统的“原料处理—合成—纯化—制剂”的线性流程来组织内容,而是巧妙地采用了项目管理和工程迭代的视角。开篇并不急于介绍具体的反应釜构造,而是首先建立了整个制药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景图。这种宏观的视野,对于理解制药行业中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比如,在讨论设备清洗验证(CIP/SIP)时,作者没有孤立地讲解清洗剂的选择,而是将其置于生产调度和变更控制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清晰地展示了设备清洁方案如何直接影响到生产周转率和交叉污染风险。这种将技术点嵌入到管理和流程中的叙事方式,使得全书的知识体系更具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读起来不会觉得知识点是零散的,而是相互支撑、层层递进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系统工程”的思维导向,是这本书区别于一般技术手册的亮点所在。
评分坦白说,我抱着学习新工艺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却意外地发现它在“工业化瓶颈”的探讨上着墨颇多,这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教材倾向于展示“理想状态”下的完美流程,但现实中的制药工厂总会遇到各种“非预期事件”。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敢于直面这些“不完美”。例如,在论述无菌灌装工艺时,它不仅提到了无尘室的洁净度标准,更详细分析了在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由于机械臂抖动或气流扰动导致的局部污染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这种对“次优条件”下系统稳定性的关注,体现了作者们对实际生产环境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力。它似乎在告诉读者:设计一个在实验室里完美的工艺很容易,但要让它在日夜不停、充满随机干扰的工厂里持续稳定地运行,才是真正的工程挑战。这本书正是聚焦于如何跨越这个挑战鸿沟的宝贵经验集锦。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近乎严苛的逻辑性。制药工程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其对“精确”的极致追求,而这本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摒弃了许多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土办法”,转而用一套严密的数据驱动和风险评估体系来重构整个设计流程。尤其在质量源于设计(QbD)的阐述上,作者们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设计空间(Design Space)的构建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属性(CQA)。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分析,详细展示了如何利用多变量分析工具,从众多的工艺参数中筛选出真正影响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这种深入到数据层面的剖析,对于习惯于定性判断的传统工程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冲击和提升。它教导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逻辑。对于那些希望从操作层面上升到设计层面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为清晰和高标准的范本,让人不得不对其中蕴含的专业功底肃然起敬。
评分从排版和图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做得相当用心,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工程流程至关重要。很多制药设备的设计图纸,如果只用简单的线条图表达,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其空间关系和操作逻辑。然而,这本书中使用了大量清晰的、带有详细标注的三维剖视图和流程示意图。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复杂流体动力学和固液分离的关键单元操作,图文并茂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过滤和干燥过程的示意图,它不仅仅是展示了设备结构,更通过箭头和颜色区分,直观地描绘了物料流动的方向、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使得抽象的物理过程变得可视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确保了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因为晦涩的文本描述而感到困惑,而是能通过视觉辅助快速建立起对设备内部运作机制的认知。可以说,这些精良的图示,是理解复杂制药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心头一紧,毕竟“课程设计”这四个字摆在那儿,总让人联想到那些堆砌理论、枯燥乏味的教材。然而,实际翻阅下来,我发现它远比我预期的要扎实和实用得多。它不像那种只停留在公式推导和原理阐述的学术著作,而是非常贴合实际工程操作的脉络。比如,在涉及到中试放大和工艺优化这一块,作者们似乎是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踩坑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倾倒了出来。那些关于设备选型、批次稳定性控制的细节描述,简直就是给初入行的新手准备的“避雷指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GMP合规性的章节,它没有用那种空洞的法律条文去轰炸读者,而是结合具体的制剂工艺流程,细致地剖析了每一个关键控制点(CCP)的验证和维护要求。这种将规范要求融入到具体工程思维中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战价值。总的来说,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成为专家的书,但绝对是能让你在实际项目中少走弯路、快速建立起系统化工程观的得力助手。对于正在做毕业设计或刚踏入制药行业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