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日本生活家的岁时杂记》
作者:佐藤裕美
出版社:EZ叢書館
出版日期:2016年2月4日
ISBN:9789862485316
页数:288
尺寸: 14.7 x 21 cm
装帧: 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日本生活家用柔軟的心,
傾聽24節氣更迭的聲息,
寫下貼近日本日常的雜記。
五顆星評價,上市即獲得廣大的日本讀者回響,
齊聲大讚「這是一本值得一輩子收藏的生活百科全書!」
你或許不知道……
「參拜寺廟和神社的方式有何不同?」
「日本正流行的『一盤年菜』內容物是什麼?」
「為何童話故事的惡鬼都穿老虎紋路的褲子……難道是癖好?」
「日本版的萬聖節『賞月小偷』,被偷走越多越幸福!」
「為何日本人愛泡澡?……泡澡文化又是什麼?」
作者以細膩流暢的圖畫和自然不矯作的文字,寫下日常生活點滴,從節氣、節日和生活經驗,介紹連日本人都不太清楚的24節氣文化、節慶由來和儀式,更分享如何順應季節過生活。邀你一同透過本書圖文並茂的充實內容,細細欣賞日本日常的生活風景,活出生活的美好!
◆驚呼連連!日本生活家的生活智慧
看日本生活家如何利用「風鈴、竹簾、植物、食物」度過酷暑夏日?又如何用植物製作「天然無毒殺蟲噴霧劑」,杜絕惱人的蚊蟲?是什麼東西如此有效對抗廚房油漬、浴室汙垢、鞋櫃裡的異味,使年終大掃除更加輕鬆且不傷玉手?……翻開本書偷學生活大師的智慧結晶!
◆太有趣!超有感!日本經典童玩、和風裝飾物
用一包色紙體驗日本傳統童玩「指偶鬼娃、紙鐵砲、飛鏢、氣球」的樂趣,或營造日式風情「鯉魚旗、人偶娃娃、玄關吊飾」……精選15種日本新年餘興節目,以及增添生活趣味的戶外遊戲玩法、經典古玩作法。
◆征服你的胃!道地的日本家常菜
日本人必定在過完年吃一碗暖呼呼的「七草粥」,這七種能使人回春的春草到底是什麼?使NHK記者直呼不可思議的口感「薑汁熱汽水」到底是什麼味道?……本書收錄超過50道日本家常食譜、節日菜色,教你如何用當令食材製作鮮美的菜餚,以及日本人常做的醃漬物、點心的作法,簡單的工序、貼心的叮嚀,次做就上手!
一本令人看了躍躍欲試,融合知識、趣味的日本生活百科,值得你收藏,細細品味!
本書特色
1.圖文並茂的豐富內容,讀來淺顯易懂,更易於實踐。
2.齊備日本所有慶典節目的由來和儀式。
3.體驗「家常料理、節慶遊戲、古玩作法、禮儀文化豆知識」的妙趣。
4.附中、日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佐藤裕美
1978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設計專門學校,曾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現為職業畫家、作家。
都市長大的她,卻特別喜愛鄉下生活,學生時期的寒暑假都在廣島縣福山的外婆家度過,耳濡目染之下遂傳承老一輩的生活智慧結晶。
本書以寫實、活潑的圖畫,畫活了日本的日常和傳統節慶,深深打動日本讀者的心。
個人網站:www.white-eggs.com
譯者簡介
朱世方
旅居日本和加拿大數十年。演奏博士,現為鋼琴、打擊樂器老師,亦是音樂工作者。
長期擔任政府機關、演藝界等的同步口譯員。因緣際會下,跨足翻譯領域,譯作《學習共同體的現在與未來》。
目錄
前言
本書使用方法
一月
當令食材
新年
人日節
開鏡餅
小正月
成人式
大寒
二月
當令食材
節分
立春
忌針節
初午
三月
當令食材
上巳節
驚蟄
春分
四月
當令食材
賞櫻
浴佛節
花草小遊戲
十三參拜
五月
當令食材
八十八夜
端午節
退潮拾貝
六月
當令食材
冰的朔日
衣物換季
入梅
醃梅子
嘉祥日
夏至
夏越大秡
七月
當令食材
開山式
半夏生
盛夏的問候
七夕
廟會
中元
土用丑之日
八月
當令食材
八月朔日
盆節
煙火
九月
當令食材
重陽節
中秋節
十月
當令食材
十三夜
惠比壽講
賞紅葉
十一月
當令食材
立冬
七五三節
亥子祝
酉之市
十二月
當令食材
年終大掃除
歲末送禮
冬至
新年準備
除夕
後記
附錄
序
前言
所謂「歲時記」是記載關於女兒節和七夕等傳統儀式,描述夏至、冬至和四季變換的各種自然現象等事。簡單地說,是一本住在日本的生活指南。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在節分(立春的前一天)要撒豆子以驅趕邪氣,或者除夕要吃跨年蕎麥麵等習俗,不過除了這些以外,在日本還有許多重要且極好的儀式和風俗習慣。這些節日和習俗有如鑽石般地鑲嵌在一整年中,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無限的幸福感。歲時記和生活息息相關,將單調的每一天增添了許多繽紛的色彩,使生活過得更充實,心也更加豐富踏實。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傳統儀式看起來「很艱澀」或「非常麻煩」,就連我自己也身有同感,何況是住在都市裡的人,想將忙碌的生活融入大自然,似乎也不大容易。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渴望享受歲時記的生活,如果可以化繁為簡,從生活周邊取材,心想「如果是這樣,我也能辦到」,自然浮現各種新鮮的點子。
透過本書,您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來準備一盤年菜,或是用色紙摺女兒節的人偶,輕鬆愉快地將傳統儀式融入生活中。
更加吸引人的,本書不僅介紹歲時記的習俗儀式,與背後的意義及典故,還附上簡單的季節料理食譜,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您實踐歲時記的入門書和生活指南。也希望您喜歡書裡的插圖。
第一次翻开这本《日本生活家的岁时杂记》,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的生活美学类书籍已经琳琅满目,我担心会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然而,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像一股清流,缓缓注入心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她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理想生活”的幻象,而是以一种极为温和、内敛的方式,记录着日常的点滴,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在她笔下却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她对于“时间”的细腻观察。书中没有激昂澎湃的论调,也没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四季流转、节气变迁的体悟。她会描绘初春时节,嫩芽破土而出的喜悦,盛夏午後,一盏清茶带来的片刻宁静,深秋时分,落叶纷飞的萧瑟之美,以及隆冬寒夜,炉火旁温馨的絮语。这些描写,并非简单的景物堆砌,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她如何感受季节的变化,如何从中汲取灵感,又如何将这份感悟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尤其欣赏佐藤裕美女士那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总是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目标驱赶,很少有机会真正停下来,去感受当下的宁静。而她的文字,就像一剂良药,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她会提到如何亲手制作一份精致的便当,如何用心地打理家中的一角,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为自己创造一点小小的仪式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盈和有意义。 书中还有一个让我十分着迷的部分,是她对“物”的珍爱。她并非倡导过度消费,而是对那些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物件,怀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她会讲述一件旧物的来龙去脉,它承载了怎样的回忆,又如何融入了她的生活。这种对物件的尊重和爱惜,让我反思自己对待物品的态度,是否也应该更加珍惜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故事的物品,而不是随波逐流,不断追逐潮流。 总而言之,《日本生活家的岁时杂记》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书籍。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人的观点,但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温暖了读者的心灵。我常常会在午后阳光正好时,捧起这本书,跟随佐藤裕美女士的笔触,一同感受日本的生活气息,一同体悟岁月的流转。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评分翻开《日本生活家的岁时杂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属于生活本身的温润气息。佐藤裕美女士的笔触,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也无须刻意经营,仿佛是她日常生活中,随手记录下的点滴感悟,却又饱含着深刻的哲思。我从中读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细微之处的尊重,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淡然,以及一种对日常琐事的珍视。 她对于“季节”的描写,尤其令我着迷。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某个季节的特点,而是将季节的变化,与她自身的情感、心情,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当她描述春日里,新叶初绽时的那种生命勃发的喜悦,或是夏日里,午后蝉鸣声伴随的慵懒时光,再或是秋日里,落叶纷飞时,那一抹淡淡的忧伤,我都仿佛能感同身受。这种将自然之美,内化为自身生活体验的能力,令人赞叹。 我特别欣赏她对待“器物”的态度。佐藤裕美女士并非一个追求物质堆砌的人,而是对那些陪伴自己多年的旧物,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她会讲述一件旧瓷器,一块磨损的木桌,甚至是一件朴素的衣裳,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它们如何融入自己的生活,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慰藉。这种对待物品的“长情”,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会珍惜,而不是轻易地将它们视为消耗品。 她笔下的“家庭”,也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完美画面,而是充满着烟火气,却又温馨而有爱的生活场景。她会描写与家人共同进餐的时光,孩子们嬉戏玩闹的欢笑声,以及在平凡日子里,彼此给予的默默支持。这种真实而有温度的家庭描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经营家庭的启发。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与美好生活的对话。它没有提供任何“秘籍”,也没有强行灌输任何理念,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日本生活方式的了解,更是一种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和调整。它让我明白,原来生活的美,就藏在那些最平凡、最细微之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纯粹的、属于“生活家”的从容与淡雅。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哗众取宠的表达,而是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涤荡着读者的心灵。她所描绘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时间静默对话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在当今喧嚣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我尤其被她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所吸引。她并不是以线性时间来叙事,而是将不同时节,不同场景下的生活片段,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流动的姿态呈现出来。仿佛是在一个舒适的空间里,随意地翻阅一本充满故事的老相册,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时光印记。她对家中一隅的布置,对窗外景色的描绘,都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考究和热爱。 书中关于“食物”的章节,也让我大开眼界。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食材或是烹饪技巧,而是将食物与季节、与情感、与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会讲述如何根据时令选择食材,如何用心地准备一份便当,以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时的温馨场景。这种对食物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食物的关系。 我欣赏她对待“日常”的态度。她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诗和远方”,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眼前的生活,并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会分享如何在一场雨后,发现植物的清新,如何在清晨,享受一杯咖啡带来的宁静,以及如何在一天的忙碌之余,为自己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时光。这种将“日常”升华为“生活艺术”的能力,令人由衷钦佩。 总而言之,《日本生活家的岁时杂记》是一本能让人在阅读中,找到内心平静的书。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以其质朴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心。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日本生活文化的了解,更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对自我生活的启发。它让我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子,也能因为用心去感受,而变得闪闪发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场景或情节,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致远的氛围。佐藤裕美女士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寻常的生活片段,描绘得充满诗意和哲理。她笔下的日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只有一种平淡却又深刻的安宁。我从中读到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回归,一种对内心秩序的追求。 她对于“当下”的强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叙述中,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日子,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她不会过多地去追悔过去,也不会焦虑地展望未来,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的每一个时刻。例如,她描述如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中,发现雨滴落在叶片上的独特轨迹,又如何在雨后的空气中,闻到泥土混合着青草的清新气息。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也能够如此专注地活在当下。 书中关于“器物”的篇章,也让我受益匪浅。她对待器物的态度,不是一种占有欲,而是一种陪伴和共鸣。她会细致地描述一只陶瓷杯的釉色,一块木质桌面的纹理,甚至是一张旧藤椅的嘎吱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在她眼中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时光的印记和情感的温度。我开始觉得,我们身边的事物,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更是与我们一同经历生活,一同成长的伙伴。 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质感,读起来就像品一杯温热的茶,香气在口中久久不散。她不会用强烈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铺陈细节,引导读者去体会。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她描绘的场景,想象自己身处其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像一本生活哲学指南,却又不像一本刻板的教科书。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非常亲切的方式,分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日本生活方式的了解,更是一种对自我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启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好生活”,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感受和体验。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其独特的选材和视角所吸引。它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断舍离”或是“极简主义”的大旗,而是回归到一种更朴素、更接地气的“生活家”本色。佐藤裕美女士所呈现的,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艺术感”,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与热爱。她笔下的日本,不是光鲜亮丽的都市景象,而是隐藏在街角巷陌、寻常百姓家的点滴温情。 我尤其喜欢她对“时令”的细腻描绘。这本书仿佛一本流动的年历,将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她的眼睛和文字,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春日里初生的嫩芽,到夏日里蝉鸣阵阵的午后,再到秋日里丰收的喜悦,以及冬日里围炉夜话的温馨,每一个节令,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她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节令的习俗,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诠释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不会大声疾呼,也不会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非常内敛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她的家中,与她一同品茗、一同赏花、一同感受季节的变化。这种亲切感,让她笔下的生活,显得格外真实可触,也格外令人向往。 书中关于“家”的描写,也让我感触颇深。她并没有强调奢华的装修或是昂贵的家具,而是着重于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她会讲述如何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何与孩子一同度过一个温馨的周末,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为家庭注入更多的爱与温暖。这些细致的描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真正的“家”,究竟是什么。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书。它没有提供速成的“成功秘诀”,也没有灌输复杂的“人生道理”,而是通过分享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去引导读者思考。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日本生活美学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关照。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