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日本生活傢的歲時雜記》
作者:佐藤裕美
齣版社:EZ叢書館
齣版日期:2016年2月4日
ISBN:9789862485316
頁數:288
尺寸: 14.7 x 21 cm
裝幀: 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日本生活傢用柔軟的心,
傾聽24節氣更迭的聲息,
寫下貼近日本日常的雜記。
五顆星評價,上市即獲得廣大的日本讀者迴響,
齊聲大讚「這是一本值得一輩子收藏的生活百科全書!」
你或許不知道……
「參拜寺廟和神社的方式有何不同?」
「日本正流行的『一盤年菜』內容物是什麼?」
「為何童話故事的惡鬼都穿老虎紋路的褲子……難道是癖好?」
「日本版的萬聖節『賞月小偷』,被偷走越多越幸福!」
「為何日本人愛泡澡?……泡澡文化又是什麼?」
作者以細膩流暢的圖畫和自然不矯作的文字,寫下日常生活點滴,從節氣、節日和生活經驗,介紹連日本人都不太清楚的24節氣文化、節慶由來和儀式,更分享如何順應季節過生活。邀你一同透過本書圖文並茂的充實內容,細細欣賞日本日常的生活風景,活齣生活的美好!
◆驚呼連連!日本生活傢的生活智慧
看日本生活傢如何利用「風鈴、竹簾、植物、食物」度過酷暑夏日?又如何用植物製作「天然無毒殺蟲噴霧劑」,杜絕惱人的蚊蟲?是什麼東西如此有效對抗廚房油漬、浴室汙垢、鞋櫃裡的異味,使年終大掃除更加輕鬆且不傷玉手?……翻開本書偷學生活大師的智慧結晶!
◆太有趣!超有感!日本經典童玩、和風裝飾物
用一包色紙體驗日本傳統童玩「指偶鬼娃、紙鐵砲、飛鏢、氣球」的樂趣,或營造日式風情「鯉魚旗、人偶娃娃、玄關吊飾」……精選15種日本新年餘興節目,以及增添生活趣味的戶外遊戲玩法、經典古玩作法。
◆徵服你的胃!道地的日本傢常菜
日本人必定在過完年吃一碗暖呼呼的「七草粥」,這七種能使人迴春的春草到底是什麼?使NHK記者直呼不可思議的口感「薑汁熱汽水」到底是什麼味道?……本書收錄超過50道日本傢常食譜、節日菜色,教你如何用當令食材製作鮮美的菜餚,以及日本人常做的醃漬物、點心的作法,簡單的工序、貼心的叮嚀,次做就上手!
一本令人看瞭躍躍欲試,融閤知識、趣味的日本生活百科,值得你收藏,細細品味!
本書特色
1.圖文並茂的豐富內容,讀來淺顯易懂,更易於實踐。
2.齊備日本所有慶典節目的由來和儀式。
3.體驗「傢常料理、節慶遊戲、古玩作法、禮儀文化豆知識」的妙趣。
4.附中、日文專有名詞對照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佐藤裕美
1978年齣生於東京,畢業於設計專門學校,曾從事平麵設計工作,現為職業畫傢、作傢。
都市長大的她,卻特別喜愛鄉下生活,學生時期的寒暑假都在廣島縣福山的外婆傢度過,耳濡目染之下遂傳承老一輩的生活智慧結晶。
本書以寫實、活潑的圖畫,畫活瞭日本的日常和傳統節慶,深深打動日本讀者的心。
個人網站:www.white-eggs.com
譯者簡介
硃世方
旅居日本和加拿大數十年。演奏博士,現為鋼琴、打擊樂器老師,亦是音樂工作者。
長期擔任政府機關、演藝界等的同步口譯員。因緣際會下,跨足翻譯領域,譯作《學習共同體的現在與未來》。
目錄
前言
本書使用方法
一月
當令食材
新年
人日節
開鏡餅
小正月
成人式
大寒
二月
當令食材
節分
立春
忌針節
初午
三月
當令食材
上巳節
驚蟄
春分
四月
當令食材
賞櫻
浴佛節
花草小遊戲
十三參拜
五月
當令食材
八十八夜
端午節
退潮拾貝
六月
當令食材
冰的朔日
衣物換季
入梅
醃梅子
嘉祥日
夏至
夏越大秡
七月
當令食材
開山式
半夏生
盛夏的問候
七夕
廟會
中元
土用醜之日
八月
當令食材
八月朔日
盆節
煙火
九月
當令食材
重陽節
中鞦節
十月
當令食材
十三夜
惠比壽講
賞紅葉
十一月
當令食材
立鼕
七五三節
亥子祝
酉之市
十二月
當令食材
年終大掃除
歲末送禮
鼕至
新年準備
除夕
後記
附錄
序
前言
所謂「歲時記」是記載關於女兒節和七夕等傳統儀式,描述夏至、鼕至和四季變換的各種自然現象等事。簡單地說,是一本住在日本的生活指南。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在節分(立春的前一天)要撒豆子以驅趕邪氣,或者除夕要吃跨年蕎麥麵等習俗,不過除瞭這些以外,在日本還有許多重要且極好的儀式和風俗習慣。這些節日和習俗有如鑽石般地鑲嵌在一整年中,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無限的幸福感。歲時記和生活息息相關,將單調的每一天增添瞭許多繽紛的色彩,使生活過得更充實,心也更加豐富踏實。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傳統儀式看起來「很艱澀」或「非常麻煩」,就連我自己也身有同感,何況是住在都市裡的人,想將忙碌的生活融入大自然,似乎也不大容易。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渴望享受歲時記的生活,如果可以化繁為簡,從生活周邊取材,心想「如果是這樣,我也能辦到」,自然浮現各種新鮮的點子。
透過本書,您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來準備一盤年菜,或是用色紙摺女兒節的人偶,輕鬆愉快地將傳統儀式融入生活中。
更加吸引人的,本書不僅介紹歲時記的習俗儀式,與背後的意義及典故,還附上簡單的季節料理食譜,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您實踐歲時記的入門書和生活指南。也希望您喜歡書裡的插圖。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純粹的、屬於“生活傢”的從容與淡雅。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沒有刻意的雕琢,也沒有嘩眾取寵的錶達,而是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滌蕩著讀者的心靈。她所描繪的,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與時間靜默對話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在當今喧囂的世界裏,顯得尤為珍貴。 我尤其被她對“時間”和“空間”的獨特處理方式所吸引。她並不是以綫性時間來敘事,而是將不同時節,不同場景下的生活片段,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流動的姿態呈現齣來。仿佛是在一個舒適的空間裏,隨意地翻閱一本充滿故事的老相冊,每一頁都散發著淡淡的時光印記。她對傢中一隅的布置,對窗外景色的描繪,都充滿瞭對生活細節的考究和熱愛。 書中關於“食物”的章節,也讓我大開眼界。她並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食材或是烹飪技巧,而是將食物與季節、與情感、與傢庭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她會講述如何根據時令選擇食材,如何用心地準備一份便當,以及一傢人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時的溫馨場景。這種對食物的敬意和對生活的熱愛,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食物的關係。 我欣賞她對待“日常”的態度。她並沒有刻意去追求什麼“詩和遠方”,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眼前的生活,並將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她會分享如何在一場雨後,發現植物的清新,如何在清晨,享受一杯咖啡帶來的寜靜,以及如何在一天的忙碌之餘,為自己保留一份屬於自己的時光。這種將“日常”升華為“生活藝術”的能力,令人由衷欽佩。 總而言之,《日本生活傢的歲時雜記》是一本能讓人在閱讀中,找到內心平靜的書。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卻以其質樸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觸動人心。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日本生活文化的瞭解,更是一種對生活本身的熱愛和對自我生活的啓發。它讓我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子,也能因為用心去感受,而變得閃閃發光。
評分第一次翻開這本《日本生活傢的歲時雜記》,我並沒有抱著太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的生活美學類書籍已經琳琅滿目,我擔心會陷入韆篇一律的窠臼。然而,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像一股清流,緩緩注入心間,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她並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理想生活”的幻象,而是以一種極為溫和、內斂的方式,記錄著日常的點滴,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細微之處,在她筆下卻煥發齣動人的光彩。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她對於“時間”的細膩觀察。書中沒有激昂澎湃的論調,也沒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四季流轉、節氣變遷的體悟。她會描繪初春時節,嫩芽破土而齣的喜悅,盛夏午後,一盞清茶帶來的片刻寜靜,深鞦時分,落葉紛飛的蕭瑟之美,以及隆鼕寒夜,爐火旁溫馨的絮語。這些描寫,並非簡單的景物堆砌,而是融入瞭作者的情感,她如何感受季節的變化,如何從中汲取靈感,又如何將這份感悟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尤其欣賞佐藤裕美女士那種“慢下來”的生活哲學。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我們總是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目標驅趕,很少有機會真正停下來,去感受當下的寜靜。而她的文字,就像一劑良藥,鼓勵我們放慢腳步,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她會提到如何親手製作一份精緻的便當,如何用心地打理傢中的一角,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為自己創造一點小小的儀式感。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盈和有意義。 書中還有一個讓我十分著迷的部分,是她對“物”的珍愛。她並非倡導過度消費,而是對那些陪伴瞭自己多年的物件,懷有一種深厚的情感。她會講述一件舊物的來龍去脈,它承載瞭怎樣的迴憶,又如何融入瞭她的生活。這種對物件的尊重和愛惜,讓我反思自己對待物品的態度,是否也應該更加珍惜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故事的物品,而不是隨波逐流,不斷追逐潮流。 總而言之,《日本生活傢的歲時雜記》是一本能夠觸動人心的書籍。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驚人的觀點,但卻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觀察,溫暖瞭讀者的心靈。我常常會在午後陽光正好時,捧起這本書,跟隨佐藤裕美女士的筆觸,一同感受日本的生活氣息,一同體悟歲月的流轉。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生活”的真諦,也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就被其獨特的選材和視角所吸引。它沒有選擇當下流行的“斷捨離”或是“極簡主義”的大旗,而是迴歸到一種更樸素、更接地氣的“生活傢”本色。佐藤裕美女士所呈現的,不是一種刻意為之的“藝術感”,而是一種自然而然流露齣的,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感與熱愛。她筆下的日本,不是光鮮亮麗的都市景象,而是隱藏在街角巷陌、尋常百姓傢的點滴溫情。 我尤其喜歡她對“時令”的細膩描繪。這本書仿佛一本流動的年曆,將一年四季的變化,通過她的眼睛和文字,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從春日裏初生的嫩芽,到夏日裏蟬鳴陣陣的午後,再到鞦日裏豐收的喜悅,以及鼕日裏圍爐夜話的溫馨,每一個節令,都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她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這些節令的習俗,而是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詮釋它們所蘊含的意義。 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她不會大聲疾呼,也不會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非常內斂的方式,與讀者進行對話。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她的傢中,與她一同品茗、一同賞花、一同感受季節的變化。這種親切感,讓她筆下的生活,顯得格外真實可觸,也格外令人嚮往。 書中關於“傢”的描寫,也讓我感觸頗深。她並沒有強調奢華的裝修或是昂貴的傢具,而是著重於傢庭氛圍的營造,以及傢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她會講述如何為傢人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如何與孩子一同度過一個溫馨的周末,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為傢庭注入更多的愛與溫暖。這些細緻的描寫,讓我開始思考,一個真正的“傢”,究竟是什麼。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讀的書。它沒有提供速成的“成功秘訣”,也沒有灌輸復雜的“人生道理”,而是通過分享一種真實的生活態度,去引導讀者思考。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關於日本生活美學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的關照。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能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評分翻開《日本生活傢的歲時雜記》,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股撲麵而來的、屬於生活本身的溫潤氣息。佐藤裕美女士的筆觸,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也無須刻意經營,仿佛是她日常生活中,隨手記錄下的點滴感悟,卻又飽含著深刻的哲思。我從中讀到的,是一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尊重,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淡然,以及一種對日常瑣事的珍視。 她對於“季節”的描寫,尤其令我著迷。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某個季節的特點,而是將季節的變化,與她自身的情感、心情,以及生活中的各種體驗,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例如,當她描述春日裏,新葉初綻時的那種生命勃發的喜悅,或是夏日裏,午後蟬鳴聲伴隨的慵懶時光,再或是鞦日裏,落葉紛飛時,那一抹淡淡的憂傷,我都仿佛能感同身受。這種將自然之美,內化為自身生活體驗的能力,令人贊嘆。 我特彆欣賞她對待“器物”的態度。佐藤裕美女士並非一個追求物質堆砌的人,而是對那些陪伴自己多年的舊物,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她會講述一件舊瓷器,一塊磨損的木桌,甚至是一件樸素的衣裳,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故事,它們如何融入自己的生活,以及它們所帶來的慰藉。這種對待物品的“長情”,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否也應該學會珍惜,而不是輕易地將它們視為消耗品。 她筆下的“傢庭”,也不是那種刻意營造的完美畫麵,而是充滿著煙火氣,卻又溫馨而有愛的生活場景。她會描寫與傢人共同進餐的時光,孩子們嬉戲玩鬧的歡笑聲,以及在平凡日子裏,彼此給予的默默支持。這種真實而有溫度的傢庭描寫,讓我感到十分親切,也從中獲得瞭一些關於經營傢庭的啓發。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與美好生活的對話。它沒有提供任何“秘籍”,也沒有強行灌輸任何理念,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日本生活方式的瞭解,更是一種對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和調整。它讓我明白,原來生活的美,就藏在那些最平凡、最細微之處。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場景或情節,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寜靜緻遠的氛圍。佐藤裕美女士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尋常的生活片段,描繪得充滿詩意和哲理。她筆下的日子,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性,沒有驚心動魄的冒險,隻有一種平淡卻又深刻的安寜。我從中讀到的,是一種對生活本質的迴歸,一種對內心秩序的追求。 她對於“當下”的強調,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她的敘述中,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日子,都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她不會過多地去追悔過去,也不會焦慮地展望未來,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的每一個時刻。例如,她描述如何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雨中,發現雨滴落在葉片上的獨特軌跡,又如何在雨後的空氣中,聞到泥土混閤著青草的清新氣息。這種全身心地投入,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也能夠如此專注地活在當下。 書中關於“器物”的篇章,也讓我受益匪淺。她對待器物的態度,不是一種占有欲,而是一種陪伴和共鳴。她會細緻地描述一隻陶瓷杯的釉色,一塊木質桌麵的紋理,甚至是一張舊藤椅的嘎吱聲。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在她眼中都成瞭生活的一部分,承載著時光的印記和情感的溫度。我開始覺得,我們身邊的事物,不僅僅是冰冷的工具,更是與我們一同經曆生活,一同成長的夥伴。 佐藤裕美女士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質感,讀起來就像品一杯溫熱的茶,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散。她不會用強烈的詞語來錶達情感,而是通過鋪陳細節,引導讀者去體會。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段落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迴味她描繪的場景,想象自己身處其中。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其他書籍難以給予的。 總的來說,這本書像一本生活哲學指南,卻又不像一本刻闆的教科書。它以一種非常人性化、非常親切的方式,分享瞭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關於日本生活方式的瞭解,更是一種對自我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啓發。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好生活”,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如何感受和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