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经络穴位标准挂图(1套共3张挂图)
:60元
作者:张春柱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38017809
字数:
页码:3
版次:1
装帧:
尺寸:870mm*560mm
内容提要
拒绝手绘版,采用真人挂图,更加真实准确
高像素彩图,制作精良,专色描绘经络线,定位准确,色泽鲜明,清晰可见
反射区不但有中英文标明功效,同时使用真实器官相应显示,一目了然,更加适合教学和展示使用
目录
章 头面部反射区
第二章 耳部反射区
一、耳轮部(计11穴)
二、耳舟部(计6穴)
三、对耳轮部(计14穴)
四、三角窝部(计5穴)
五、耳屏部(计9穴)
六、对耳屏部(计8穴)
七、耳甲部(计21穴)
八、耳垂部(计8穴)
九、耳背部(计6穴)
十、耳根部(计3穴)
第三章 头部经络穴位
一、头部穴位(正面)
二、头部穴位(侧面)
第四章 常见病耳穴疗法
一、肩关节周围炎
二、泌尿系结石
三、湿疹
四、荨麻疹
五、神经性皮炎
六、
七、月经不调
八、
九、产后乳汁不足
十、增生症
十一、阳痿
十二、遗精
十三、老年性
十四、
十五、慢性鼻炎
十六、急性咽炎
十七、慢性咽炎
十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拿到这套挂图后,我立刻被其内容的详尽程度所折服。我原本以为挂图无非就是标出几个主要的穴位点,但事实远非如此。图谱的细节处理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每一个穴位的名称、定位的标志物,甚至连一些特定穴位的应用备注,都清晰可见,排版布局上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避免了信息堆砌导致的混乱。举个例子,在描述某个特定经络循行路线时,它不仅画出了体表路径,还隐晦地指出了其与内脏的对应关系,这对于理解“经络”这个抽象概念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花了很长时间对比不同挂图之间的侧重点,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互补体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维度对人体系统进行了剖析。这种系统化的编排,让学习者能够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开始就被海量信息淹没。这种专业级别的详尽,让我对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充满了信心,它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长期参考的工具,而不是用过一次就束之高阁的摆设。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学习者”角度来看待这套挂图,我发现它极大地降低了中医理论的学习门槛。过去我对经络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文字描述层面,感觉像是空中楼阁。但这些图谱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通道具象化了。它们不仅仅是地图,更像是电路图,清晰地展示了“输入”(刺激穴位)与“输出”(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之间的路径逻辑。对于自学中医养生的人来说,这种视觉化的辅助工具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让“循经取穴”不再是一件需要死记硬背的任务,而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观察和理解的结构关系。这种从“死记”到“理解”的转变,是任何一本纯文字书籍都难以提供的。这套挂图无疑是为那些渴望建立扎实基础框架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它提供了一个稳定、清晰的参照系,让后续的深入探索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石之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传统的医学插画风格,细腻而又不失专业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普及读物。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色彩的运用,深谙传统中医药图谱的精髓,用色精准地勾勒出人体内部的结构脉络,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带着艺术的韵味。装帧材质也相当考究,那种略带哑光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份知识是值得珍视和收藏的。特别是当展开其中一张图时,那种铺展而开的宏大气势,即便是对于我这样对经络穴位略有涉猎的普通爱好者来说,也足以带来一种直观的震撼。它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几千年来中医智慧的积淀,远非市面上那些简单线条勾勒的草图可比拟。我猜想,在实际的医学教学或者诊室环境中,这样的挂图必然能起到极佳的视觉引导作用,让复杂的理论瞬间可视化,大大提升了学习和沟通的效率。光是这第一眼的视觉体验,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挂图”的初始预期,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
评分作为一名注重家居环境美学的普通读者,我对这套挂图的“家居适用性”也做了重点考量。很多人认为专业的医学图谱会显得过于冰冷和学术化,与家庭氛围格格不入。然而,这套挂图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设计语言虽然专业,但整体色调和线条的流畅性,使其具有一种内敛的古典美感。我设想将其中一张悬挂在我的书房或静修空间,它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会成为一个独特的、充满文化底蕴的视觉焦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随时可取用”的便利性。当我偶尔感到身体某个部位不适,或者只是想对照着活动一下筋骨时,不必再去翻阅厚重的书籍,抬眼即是权威的参考。这种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的设计理念,是很多同类产品所欠缺的。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的载体,潜移默化地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生命能量流动。
评分深入研究挂图的制作工艺后,我对其内容的准确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信任感。我们知道,在传统医学领域,不同流派对某些穴位定位的微小差异是存在的,这往往给初学者造成困扰。然而,这套挂图在关键部位的处理上,似乎采取了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倾向于采用被广泛认可的主流标准,同时辅以清晰的解剖学参考点,确保了定位的可靠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穴位群落”划分上的清晰逻辑,比如将某些与特定脏腑或情绪关联紧密的穴位集中展示,这种功能性的分组比单纯按经络顺序排列更符合实际需求。此外,挂图的耐用性也值得称赞,高品质的覆膜技术使得它能够抵抗日常的灰尘和轻微的污损,这意味着即使在需要频繁接触和指点的学习过程中,信息也不会因为磨损而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对“使用寿命”的考量,体现了制作者对用户体验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