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徐誌摩全集()(套裝全6捲)
定價:680.00元
作者:蔣復璁,梁實鞦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17160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4.522kg
編輯推薦
《徐誌摩全集()(套裝全6捲)》由中國颱北前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和學者梁實鞦兩位先賢手自編訂,並得到張幼儀女士的贊襄。誠如編者在弁言中所稱,坊間翻印徐誌摩選集、全集,舛誤、訛奪不知凡幾。1967年,張幼儀女士遊颱,就《全集》的纂輯一事耑誠延請蔣復璁、梁實鞦兩先生董理其事,由旅美的徐公子積鍇費時一年,嚮各大學圖書館搜集其先父遺著,一一影印郵颱;版本務必以當年在上海梓行者,方可采用,意在“保存文獻,傳諸久遠”。緣此,我社特從中國颱北傳記文學齣版社購進《全集》版權,製作典藏本1931套,裝幀、用料,事事精潔,以誌紀念。
內容提要
《徐誌摩全集()(套裝全6捲)》共分六捲:
捲:
本捲包括(一)前言、(二)編輯經過、(三)徐誌摩小傳、(四)墨跡函劄、(五)未刊稿、(六)紀念文、(七)挽聯·挽詩·祭文、(八)徐誌摩年譜等。本捲包羅廣,內容亦雜。除墨跡函劄及未刊稿外,均非誌摩本人的作品。但作為一個全集來看,各部分均有其必要,而且資料都得來不易。
第二捲:
本捲包括四個詩集:
(一)《誌摩的詩》這是作者部詩集,於民國十一年迴國後兩年內寫的,初版是由中華書局印刷所承印的,連史紙,中式綫裝,古宋體字,古色古香,後由北京北新書局及現代評論社先後代售。一九二八年新月書店重新用鉛字排印,內容較初版為少,計被作者刪去十餘首,如《自然與人生》,《希望的埋葬》等。我們所收的誌摩的詩係根據新月書店一九三三年二月第六版影印,因古宋體初版已不可得。但新月版所缺少的幾首,我們又在原詩發錶的刊物上找到,故仍抄錄編入全集的第六捲裏。
(二)《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作者第二部詩集,送給陸小曼女士,算是紀念他們結婚的一份禮物。江小鶼作封麵,十六年九月新月書店初版,十七年五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本影印的。
(三)《猛虎集》這是誌摩生前齣版後一部詩集,二十年八月新月書店初版,聞一多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四)《雲遊》二十一年七月新月書店初版,當時誌摩已經去世,是由邵洵美請陳夢傢編輯而成的,書名是夢傢所擬,陸小曼作序,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第三捲:
本捲包括文集四種:
(一)《落葉》這本文集有一半是講演稿,十五年六月北新書局齣版,封麵是聞一多設計的,十六年九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本影印的。
(二)《巴黎的鱗爪》十六年八月新月書店初版,聞一多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三)《自剖文集》十七年一月新月書店初版,江小鶼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四)《鞦》這是誌摩於十八年在國立暨南大學的一篇講演稿,遇難後的第二天(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趙傢璧交良友圖書公司付排,列為該公司《一角叢書》第十三種,十一月二十七日初版,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再版,我們根據的是這再版本。
第四捲:
本捲包括小說戲劇及其他雜著:
(一)《輪盤》這是短篇小說集,於十八年五月結集,瀋從文作序,十九年四月中華書局初版,二十五年八月四版,我們是根據這第四版影印的。
(二)《卞昆岡》誌摩與陸小曼閤作的五幕劇,十七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新月月刊》捲二期至三期中發錶,後由新月書店齣版,我們是根據新月本影印的。
(三)《愛眉小劄》二十四年,陸小曼為紀念誌摩四十誕辰,把二人閤寫的日記(《誌摩日記》與《小曼日記》)及誌摩在十四年寫給她的信編成這本《愛眉小劄》,上海良友圖書公司齣版,三十四年六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普及本影印的。
(四)《誌摩日記》三十六年二月陸小曼為紀念誌摩五十歲生日把這本日記交由晨光齣版公司齣版,列為《晨光文學叢書》第六種,三十六年三月初版,三十七年九月再版,三十八年四月三版。這部日記裏的《愛眉小劄》與良友版《愛眉小劄》中之誌摩日記完全相同,兩書中之小曼日記亦復雷同。為避免重復,我們在此刪去這兩部分。我們是根據晨光第三版影印的。
(五)《渦堤孩》這是一本翻譯的小說,應該收入第五捲,因第五捲頁數過多,裝訂睏難,姑置於本捲之末。原書名為Undine,著者為德國人福溝(FriedrichHeinrichKarl,BarondelaMotteFouqué),誌摩所譯是根據高斯(EdmundGosse)的英譯本轉譯的,十二年五月商務印書館齣版,列為《共學社文學叢書》之一。我們是根據商務本影印的。
第五捲:
本捲包括翻譯作品數種。翻譯作品本不應羼入全集。惟誌摩之翻譯久已膾炙人口,現在讀者購求不易,而且誌摩譯筆亦往往顯露其纔華,抒辭摛藻,如見其人,令人難以割愛,故仍收集於此,以廣流傳。
(一)《曼殊斐爾小說集》這是誌摩陸續翻譯曼殊斐爾(Katharinefield)幾篇短篇小說的結集,有序,十六年北新書局齣版,我們是根據北新本影印的。
(二)《贛第德》這是誌摩在十四年主編《北京晨報》副刊時翻譯的,陸續在副刊發錶,十六年六月北新書局齣版,列為《歐美各傢小說叢刊》之一。原作者為法國的凡爾太(Voltaire),誌摩是據英譯本轉譯。我們是根據北新本影印的。
(三)《瑪麗瑪麗》這部小說原名TheCharwoman'sDaughter,愛爾蘭人JamesStephens作,刊於一九二一年。民國十二年誌摩在硤石東山過鼕時開始翻譯此書,僅成不滿九章,曾於《晨報》副刊發錶,以後幾章是由瀋性仁女士(陶孟和夫人)續成的,十六年八月由新月書店齣版。我們是根據新月初版影印的。
第六捲:
本捲包括(一)新編詩集、(二)新編文集、(三)新編翻譯集。這是我們將所找到的誌摩散篇詩文,分類並按發錶的年序編輯而成。
目錄
捲
一、前言
二、編輯經過
三、徐誌摩小傳
四、墨跡函劄
徐誌摩緻張幼儀函
徐誌摩緻周作人(啓明)函之一
徐誌摩緻周作人(啓明)函之二
徐誌摩緻梁實鞦函之一
徐誌摩緻梁實鞦函之二
徐誌摩緻梁實鞦函之三
徐誌摩緻梁實鞦函之四
徐誌摩緻傅斯年函
徐誌摩緻鬍適函之一
徐誌摩緻鬍適函之二
一個行乞的詩人
墨梭林尼的中飯
新詩
以“黃狗”筆名所寫之舊體詩
梁啓超緻徐誌摩函
五、未刊稿
……
第二捲
第三捲
第四捲
第五捲
第六捲
作者介紹
徐誌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新月派詩人、散文傢和翻譯傢。徐誌摩早年師從梁任公,後負笈美、英,廣泛遊曆歐陸諸國,受理想主義及唯美派詩風的熏陶,一生倡導新詩格律,追求愛、美與自由,為我國現代新詩的發展作齣瞭重要貢獻,誠如蔡元培先生所言:誌摩“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瞭,隨遇自有樂土”。其散文感情深摯,文字清麗,但其文名長期為詩名所掩。他的《落葉》、《自剖》、《巴黎的鱗爪》及日記、與陸小曼書劄,無論是談社會、人生,還是抒情、記遊,無不浸染瞭作者詩人的本色,是現代散文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徐誌摩的譯作亦多為歐西各國名傢之作,其中除伏爾泰的《憨弟德》有新譯外,其餘大多未重譯,因而,時至今日,徐譯仍有著不可替代的欣賞和認識價值。
文摘
編輯經過
梁實鞦
民國四十八年鬍適之先生迴到颱灣,我赴南港看他,和他談起徐誌摩的一部分的著作在颱灣有人翻印,翻印的人不大負責任,往往將一本書割裂成好幾本,號稱“全集”者又缺漏太多,魯魚亥豕,更不必說,情形實在不能令人滿意。但是誌摩的作品,這麼多年來,一直受讀者歡迎,是可喜的事。因此我建議鬍適之先生,由他主持,編印徐誌摩全集。鬍先生說:“當初朋友們早有此意,隻因誌摩的遺稿,包括信劄等在內,不是全在一個人的手裏,由於人事關係調集起來不是一件容易事,因循至今,搜求更加睏難瞭。”隻因遺稿不易集中,遂將印行全集之事擱置下來,實在是遺憾之至。
五十六年初張幼儀女士來,在蔣慰堂先生宴席上我和她談起誌摩的著作,我錶示我們應該把他的著作整理齣版,幼儀願意贊助。慰堂是誌摩的錶弟,對於此事當然也是十分熱心。因此我們三個人約定要在短期內促其實現。幼儀當即寄信到紐約給她的兒子徐積鍇先生,由他負責搜料。積鍇在紐約就業,百忙中嚮各大學及公共圖書館接洽,找到瞭絕大部分的作品,一一影印復本寄來,到瞭五十七年二月資料大緻齊全。我本想請積鍇寫一篇序,因為他事忙未果,但是他於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寄來幾行文字作為“前言”,隨函還寄來兩幀誌摩的照片的復本。旅居海外的張禹九先生也在這個時候寫信給我,寄來一幅他收藏多年的誌摩的畫像。
作品大體齊備,緊接著就是編輯與印行的問題。我們編印這個全集,目的非為牟利,旨在保存文獻,傳諸久遠,所以必須具有同樣認識的人來承當這個編印的責任纔行。傳記文學社的主持人劉紹唐先生聽說我們有此計劃,便毅然引為己任。慰堂先生與我認為付托得人,私衷竊喜,與幼儀女士和積鍇先生取得同意,遂決定交由傳記文學社負責印行。慰堂和我與紹唐多次商討,發現許多問題難於解決,但是都一一剋服瞭,例如:
一、既稱全集,當然應將作者已刊未刊講稿悉數收入,但於此時此地很難做到。其已集結成冊者,幸已收齊,經過相當睏難,其中《渦堤孩》一書於後一分鍾纔從香港的宋淇先生處覓得。至於作者在各刊物發錶的文字,我們要盡量搜求,遺憾的是有很多作品我們僅知其篇名與刊物名稱而無從采集。以《新月》雜誌而論,在颱灣僅黃得時先生藏有十餘冊,後幸賴陳之邁先生鼎力幫忙,由邱創壽先生從日本訪得三十餘冊攝影惠供參考,雖非全璧,已大緻不差。其他如《小說月報》所刊誌摩詩文,在颱亦無處收集,第六輯正付印中,纔由林明德先生自《日本東洋文庫》影印寄來,及時編入全集。誌摩生前詩稿之未發錶者,積鍇先生提供若乾,雖數量不豐,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其中一部分已有刊布,字句間頗有增減齣入,可以由此窺見作者斟酌推敲之痕跡,故予一並影印。
二、凡原已輯印成書的著作,一律照相影印,以存其真。但有幾種復印本,因再加影印的關係,效果不夠理想,又因原書間有字跡模糊之處,則需一一檢字補貼。原書手民之誤亦復不少,有加以校勘之必要,乃分彆編製“校勘錶”,分彆附於原書之後。
三、作者執筆在四十年前,此後時勢變動甚大,以今視昔,在論點上在字句間均難免偶有不閤時宜之處。若徑加刪汰,則於心未安。故對全書均重加審閱,於必要處留齣空白,事非得已,應得讀者鑒原。
以上數事,做起來不簡單。傳記文學社特聘陶英惠先生主其事。陶先生是曆史學者,對於史料整理自是擅長,但在此時此地編纂誌摩全集,資料難得,在可能範圍之內校讎爬梳,亦復煞費周章,耗時將近一載,始告蕆事。全集共分六捲,分彆簡介如後:
捲
本捲包括(一)前言、(二)編輯經過、(三)徐誌摩小傳、(四)墨跡函劄、(五)未刊稿、(六)紀念文、(七)挽聯·挽詩·祭文、(八)徐誌摩年譜等。本捲包羅廣,內容亦雜。除墨跡函劄及未刊稿外,均非誌摩本人的作品。但作為一個全集來看,各部分均有其必要,而且資料都得來不易。
未刊稿是積鍇先生珍藏的手稿,無論其中有無曾經刊布均有保存價值。我們現在僅能得這一些,以後如續有發現,當再補入。
年譜是傳記文學社新編的。關於年譜一項,陳從周先生曾編有《徐誌摩年譜》行世,書成於一九四九年八月,上海齣版。陳從周先生是徐傢的親戚,但是誌摩逝世那一年他纔十四歲,他作的年譜收集瞭不少資料,據幼儀女士和慰堂先生說其中錯誤不少,所以我們決定不收陳先生所作的年譜,而參考他的資料另行編寫一個比較簡短而確實的年譜。
本捲中還有兩點必須一提的,一是梁啓超先生於民國十二年初給誌摩的長函真跡,此函鬍適之先生曾引用過,但從未正式發錶。本年初積鍇伉儷有颱灣之行,他們在行囊中特彆把這封原信帶來,恰可編入全集。此信來源,據積鍇先生說是民國四十九年鬍先生送給他保存的。另一是鬍適之先生關於誌摩遇難那天的日記及剪報,原件曾在中央研究院鬍適紀念館陳列過,承鬍夫人慨允將其復製照相,把照片送給我們一套,纔得製版刊齣。
第二捲
本捲包括四個詩集:
(一)《誌摩的詩》這是作者部詩集,於民國十一年迴國後兩年內寫的,初版是由中華書局印刷所承印的,連史紙,中式綫裝,古宋體字,古色古香,後由北京北新書局及現代評論社先後代售。一九二八年新月書店重新用鉛字排印,內容較初版為少,計被作者刪去十餘首,如《自然與人生》,《希望的埋葬》等。我們所收的誌摩的詩係根據新月書店一九三三年二月第六版影印,因古宋體初版已不可得。但新月版所缺少的幾首,我們又在原詩發錶的刊物上找到,故仍抄錄編入全集的第六捲裏。
(二)《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作者第二部詩集,送給陸小曼女士,算是紀念他們結婚的一份禮物。江小鶼作封麵,十六年九月新月書店初版,十七年五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本影印的。
(三)《猛虎集》這是誌摩生前齣版後一部詩集,二十年八月新月書店初版,聞一多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四)《雲遊》二十一年七月新月書店初版,當時誌摩已經去世,是由邵洵美請陳夢傢編輯而成的,書名是夢傢所擬,陸小曼作序,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第三捲
本捲包括文集四種:
(一)《落葉》這本文集有一半是講演稿,十五年六月北新書局齣版,封麵是聞一多設計的,十六年九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本影印的。
(二)《巴黎的鱗爪》十六年八月新月書店初版,聞一多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三)《自剖文集》十七年一月新月書店初版,江小鶼作封麵,我們是根據這初版本影印的。
(四)《鞦》這是誌摩於十八年在國立暨南大學的一篇講演稿,遇難後的第二天(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趙傢璧交良友圖書公司付排,列為該公司《一角叢書》第十三種,十一月二十七日初版,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再版,我們根據的是這再版本。
第四捲
本捲包括小說戲劇及其他雜著:
(一)《輪盤》這是短篇小說集,於十八年五月結集,瀋從文作序,十九年四月中華書局初版,二十五年八月四版,我們是根據這第四版影印的。
(二)《卞昆岡》誌摩與陸小曼閤作的五幕劇,十七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新月月刊》一捲二期至三期中發錶,後由新月書店齣版,我們是根據新月本影印的。
(三)《愛眉小劄》二十四年,陸小曼為紀念誌摩四十誕辰,把二人閤寫的日記(《誌摩日記》與《小曼日記》)及誌摩在十四年寫給她的信編成這本《愛眉小劄》,上海良友圖書公司齣版,三十四年六月再版,我們是根據再版普及本影印的。
(四)《誌摩日記》三十六年二月陸小曼為紀念誌摩五十歲生日把這本日記交由晨光齣版公司齣版,列為《晨光文學叢書》第六種,三十六年三月初版,三十七年九月再版,三十八年四月三版。這部日記裏的《愛眉小劄》與良友版《愛眉小劄》中之誌摩日記完全相同,兩書中之小曼日記亦復雷同。為避免重復,我們在此刪去這兩部分。我們是根據晨光第三版影印的。
(五)《渦堤孩》這是一本翻譯的小說,應該收入第五捲,因第五捲頁數過多,裝訂睏難,姑置於本捲之末。原書名為Undine,著者為德國人福溝(FriedrichHeinrichKarl,BarondelaMotteFouqué),誌摩所譯是根據高斯(EdmundGosse)的英譯本轉譯的,十二年五月商務印書館齣版,列為《共學社文學叢書》之一。我們是根據商務本影印的。
第五捲
本捲包括翻譯作品數種。翻譯作品本不應羼入全集。惟誌摩之翻譯久已膾炙人口,現在讀者購求不易,而且誌摩譯筆亦往往顯露其纔華,抒辭摛藻,如見其人,令人難以割愛,故仍收集於此,以廣流傳。
(一)《曼殊斐爾小說集》這是誌摩陸續翻譯曼殊斐爾(Katharinefield)幾篇短篇小說的結集,有序,十六年北新書局齣版,我們是根據北新本影印的。
(二)《贛第德》這是誌摩在十四年主編《北京晨報》副刊時翻譯的,陸續在副刊發錶,十六年六月北新書局齣版,列為《歐美各傢小說叢刊》之一。原作者為法國的凡爾太(Voltaire),誌摩是據英譯本轉譯。我們是根據北新本影印的。
(三)《瑪麗瑪麗》這部小說原名TheCharwoman'sDaughter,愛爾蘭人JamesStephens作,刊於一九二一年。民國十二年誌摩在硤石東山過鼕時開始翻譯此書,僅成不滿九章,曾於《晨報》副刊發錶,以後幾章是由瀋性仁女士(陶孟和夫人)續成的,十六年八月由新月書店齣版。我們是根據新月初版影印的。
第六捲
本捲包括(一)新編詩集、(二)新編文集、(三)新編翻譯集。這是我們將所找到的誌摩散篇詩文,分類並按發錶的年序編輯而成。誌摩的散篇詩文,雜見於報章雜誌而未收入單行本者甚多。但因當年報章雜誌已不易搜尋,我們盡瞭大的努力,所得不過如此。尚有若乾篇章無從覓得,隻能開列詳單,作為存目。進一步的搜羅補苴,當俟諸異日。
《徐誌摩全集》以現在這樣的麵貌與讀者相見瞭,我們一方麵引以為慰,因為我們略盡瞭後死者之責,把誌摩的作品搜聚在一起付梓問世,免於散佚;但另一方麵也很遺憾,因為喪亂之中,資料難得,未敢偷懶,隻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們希望海內外讀者對於我們編輯的工作指正其瑕疵,並惠提資料,使我們能有填補闕漏的機會。
五十八年一月十日,颱北
……
序言
我必須承認,開始閱讀這套全集是帶著一絲敬畏的,畢竟是大師的作品,擔心自己的理解能力無法企及。然而,徐誌摩的魅力就在於他的“易懂”和“深邃”的完美結閤。他的語言是如此的流暢、自然,仿佛是信手拈來,但細品之下,又蘊含著對生命、對愛、對理想主義的深刻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於友誼和理想的篇章,那種對美好事物永不妥協的堅守,那種即使在睏境中也保持著詩意棲居的姿態,非常鼓舞人心。這套書的好處在於其全麵性,它完整地勾勒齣一位天纔的成長軌跡和創作高峰期,讓我們得以從更廣闊的視角來評價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對於想真正領略新月派詩歌精髓的人來說,沒有比這套係統整理的版本更閤適的選擇瞭,它像一個完整的藝術博物館,把所有的精品都陳列在你麵前,等待你去發現和解讀。
評分坦白講,我對徐誌摩的瞭解最初僅限於教科書上的幾首代錶作,但這一整套的閱讀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原本以為全集會比較枯燥,充滿瞭晦澀的舊體詩詞,沒想到其中大量的散文和劇作嘗試,展現瞭他文學天賦的廣博。特彆是那些充滿戲劇衝突的片段,語言的張力十足,仿佛能看到舞颱上人物的掙紮與呐喊。這本書讓我明白,他不僅僅是那位“康橋的憂鬱”的代言人,更是一位積極探索文學形式的先驅者。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查閱一些曆史背景資料,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他創作心境的起伏。這種帶著研究精神的閱讀,讓文字不再是平麵的,而是充滿瞭立體的曆史厚度。我特彆欣賞那種將西方浪漫主義手法融入本土語境的努力,這種融閤既保留瞭異域的浪漫色彩,又貼閤瞭國人的情感錶達習慣,是那個時代文學革命的真實寫照。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為愛書人量身定做。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油墨印刷清晰,即使是反復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更關注的是注釋的詳盡程度,而這套全集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許多當時特有的典故、引用或人名,都有清晰的腳注進行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現代讀者也能無礙地進入那個語境。我用瞭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固定閱讀一部分,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跟著那些詩句一起沉靜下來。那種追求唯美、追求生命意義的純粹感,在如今充斥著功利主義的時代裏,顯得尤為珍貴。它不是那種讀完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那種會讓你在某個黃昏、某個下雨天,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翻開重溫的夥伴。
評分這套詩集讀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浸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裏,徐誌摩的文字就像一把精緻的鑰匙,輕輕開啓瞭現代中國詩歌的大門。他的筆觸細膩又充滿瞭浪漫主義的激情,讀到《再彆康橋》的時候,那種揮之不去的離愁彆緒,仿佛能透過紙麵撲麵而來,讓人在字裏行間體會到他那份對故土和友人的深厚情誼。更讓我驚喜的是,除瞭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這套書還收錄瞭一些相對冷門的散文和書信,這些補充材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位“新月派”代錶人物的認識。我原以為他隻是一個為情所睏的詩人,但通過閱讀他早期的思想探索和後期的沉靜反思,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具思想深度的知識分子形象。全套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品味,典雅而不失現代感,捧在手裏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尤其是那些關於他與林徽因、陸小曼之間復雜情感糾葛的側麵描寫,雖然是間接的,卻讓人對那個時代的文人生活有瞭更真切的想象。這部全集無疑是瞭解中國現代文學史繞不開的一座裏程碑,對於任何熱愛詩歌、研究民國文化的人來說,都是值得珍藏的寶藏。
評分翻開這六捲書,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英倫情調和古典韻味的時空隧道。我尤其偏愛其中關於歐洲旅行和文化見聞的記錄,那時的中國文人,帶著學習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西方世界的藝術和哲學,那種求知若渴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徐公子的文字有一種天生的貴氣和灑脫,即便是寫日常瑣事,也處理得像一幅精心構圖的油畫。比如他描繪某個下午茶的場景,光影、氣味、人物的姿態都被他捕捉得絲絲入扣,讀起來絲毫沒有冗餘感,反而覺得每一個詞語都恰如其分,功力深厚。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從早年的創作萌芽到成熟期的抒情巔峰,再到後期對社會現實的隱約關懷,脈絡是完整的。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普通的詩集範疇,它提供瞭一個研究“五四”後知識分子精神轉嚮的絕佳文本樣本。那些充滿哲理的思辨,以及對“美”的極緻追求,即使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中,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讓人停下來,重新審視生活中的本質與虛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