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诗徐志摩全集()(套装全6卷)9787511716088蒋复璁,梁实秋

正版诗徐志摩全集()(套装全6卷)9787511716088蒋复璁,梁实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复璁,梁实秋 著
图书标签:
  • 徐志摩
  • 诗歌
  • 全集
  • 蒋复璁
  • 梁实秋
  • 现代诗
  • 文学
  • 经典
  • 套装
  • 中华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6088
商品编码:2798865453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徐志摩全集()(套装全6卷)

定价:680.00元

作者:蒋复璁,梁实秋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17160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4.522kg

编辑推荐


《徐志摩全集()(套装全6卷)》由中国台北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和学者梁实秋两位先贤手自编订,并得到张幼仪女士的赞襄。诚如编者在弁言中所称,坊间翻印徐志摩选集、全集,舛误、讹夺不知凡几。1967年,张幼仪女士游台,就《全集》的纂辑一事耑诚延请蒋复璁、梁实秋两先生董理其事,由旅美的徐公子积锴费时一年,向各大学图书馆搜集其先父遗著,一一影印邮台;版本务必以当年在上海梓行者,方可采用,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缘此,我社特从中国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购进《全集》版权,制作典藏本1931套,装帧、用料,事事精洁,以志纪念。

内容提要


《徐志摩全集()(套装全6卷)》共分六卷:

  卷:
  本卷包括(一)前言、(二)编辑经过、(三)徐志摩小传、(四)墨迹函札、(五)未刊稿、(六)纪念文、(七)挽联·挽诗·祭文、(八)徐志摩年谱等。本卷包罗广,内容亦杂。除墨迹函札及未刊稿外,均非志摩本人的作品。但作为一个全集来看,各部分均有其必要,而且资料都得来不易。

  第二卷:
  本卷包括四个诗集:
  (一)《志摩的诗》这是作者部诗集,于民国十一年回国后两年内写的,初版是由中华书局印刷所承印的,连史纸,中式线装,古宋体字,古色古香,后由北京北新书局及现代评论社先后代售。一九二八年新月书店重新用铅字排印,内容较初版为少,计被作者删去十余首,如《自然与人生》,《希望的埋葬》等。我们所收的志摩的诗系根据新月书店一九三三年二月第六版影印,因古宋体初版已不可得。但新月版所缺少的几首,我们又在原诗发表的刊物上找到,故仍抄录编入全集的第六卷里。
  (二)《翡冷翠的一夜》这是作者第二部诗集,送给陆小曼女士,算是纪念他们结婚的一份礼物。江小鹣作封面,十六年九月新月书店初版,十七年五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本影印的。
  (三)《猛虎集》这是志摩生前出版后一部诗集,二十年八月新月书店初版,闻一多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四)《云游》二十一年七月新月书店初版,当时志摩已经去世,是由邵洵美请陈梦家编辑而成的,书名是梦家所拟,陆小曼作序,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第三卷:
  本卷包括文集四种:
  (一)《落叶》这本文集有一半是讲演稿,十五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封面是闻一多设计的,十六年九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本影印的。
  (二)《巴黎的鳞爪》十六年八月新月书店初版,闻一多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三)《自剖文集》十七年一月新月书店初版,江小鹣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四)《秋》这是志摩于十八年在国立暨南大学的一篇讲演稿,遇难后的第二天(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赵家璧交良友图书公司付排,列为该公司《一角丛书》第十三种,十一月二十七日初版,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再版,我们根据的是这再版本。

  第四卷:
  本卷包括小说戏剧及其他杂著:
  (一)《轮盘》这是短篇小说集,于十八年五月结集,沈从文作序,十九年四月中华书局初版,二十五年八月四版,我们是根据这第四版影印的。
  (二)《卞昆冈》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五幕剧,十七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新月月刊》卷二期至三期中发表,后由新月书店出版,我们是根据新月本影印的。
  (三)《爱眉小札》二十四年,陆小曼为纪念志摩四十诞辰,把二人合写的日记(《志摩日记》与《小曼日记》)及志摩在十四年写给她的信编成这本《爱眉小札》,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三十四年六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普及本影印的。
  (四)《志摩日记》三十六年二月陆小曼为纪念志摩五十岁生日把这本日记交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列为《晨光文学丛书》第六种,三十六年三月初版,三十七年九月再版,三十八年四月三版。这部日记里的《爱眉小札》与良友版《爱眉小札》中之志摩日记完全相同,两书中之小曼日记亦复雷同。为避免重复,我们在此删去这两部分。我们是根据晨光第三版影印的。
  (五)《涡堤孩》这是一本翻译的小说,应该收入第五卷,因第五卷页数过多,装订困难,姑置于本卷之末。原书名为Undine,著者为德国人福沟(FriedrichHeinrichKarl,BarondelaMotteFouqué),志摩所译是根据高斯(EdmundGosse)的英译本转译的,十二年五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共学社文学丛书》之一。我们是根据商务本影印的。

  第五卷:
  本卷包括翻译作品数种。翻译作品本不应羼入全集。惟志摩之翻译久已脍炙人口,现在读者购求不易,而且志摩译笔亦往往显露其才华,抒辞摛藻,如见其人,令人难以割爱,故仍收集于此,以广流传。
  (一)《曼殊斐尔小说集》这是志摩陆续翻译曼殊斐尔(Katharinefield)几篇短篇小说的结集,有序,十六年北新书局出版,我们是根据北新本影印的。
  (二)《赣第德》这是志摩在十四年主编《北京晨报》副刊时翻译的,陆续在副刊发表,十六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列为《欧美各家小说丛刊》之一。原作者为法国的凡尔太(Voltaire),志摩是据英译本转译。我们是根据北新本影印的。
  (三)《玛丽玛丽》这部小说原名TheCharwoman'sDaughter,爱尔兰人JamesStephens作,刊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二年志摩在硖石东山过冬时开始翻译此书,仅成不满九章,曾于《晨报》副刊发表,以后几章是由沈性仁女士(陶孟和夫人)续成的,十六年八月由新月书店出版。我们是根据新月初版影印的。

  第六卷:
  本卷包括(一)新编诗集、(二)新编文集、(三)新编翻译集。这是我们将所找到的志摩散篇诗文,分类并按发表的年序编辑而成。

目录



一、前言
二、编辑经过
三、徐志摩小传
四、墨迹函札
徐志摩致张幼仪函
徐志摩致周作人(启明)函之一
徐志摩致周作人(启明)函之二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一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二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三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四
徐志摩致傅斯年函
徐志摩致胡适函之一
徐志摩致胡适函之二
一个行乞的诗人
墨梭林尼的中饭
新诗
以“黄狗”笔名所写之旧体诗
梁启超致徐志摩函
五、未刊稿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徐志摩早年师从梁任公,后负笈美、英,广泛游历欧陆诸国,受理想主义及唯美派诗风的熏陶,一生倡导新诗格律,追求爱、美与自由,为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其散文感情深挚,文字清丽,但其文名长期为诗名所掩。他的《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及日记、与陆小曼书札,无论是谈社会、人生,还是抒情、记游,无不浸染了作者诗人的本色,是现代散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徐志摩的译作亦多为欧西各国名家之作,其中除伏尔泰的《憨弟德》有新译外,其余大多未重译,因而,时至今日,徐译仍有着不可替代的欣赏和认识价值。

文摘


编辑经过
  梁实秋
  民国四十八年胡适之先生回到台湾,我赴南港看他,和他谈起徐志摩的一部分的著作在台湾有人翻印,翻印的人不大负责任,往往将一本书割裂成好几本,号称“全集”者又缺漏太多,鲁鱼亥豕,更不必说,情形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志摩的作品,这么多年来,一直受读者欢迎,是可喜的事。因此我建议胡适之先生,由他主持,编印徐志摩全集。胡先生说:“当初朋友们早有此意,只因志摩的遗稿,包括信札等在内,不是全在一个人的手里,由于人事关系调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因循至今,搜求更加困难了。”只因遗稿不易集中,遂将印行全集之事搁置下来,实在是遗憾之至。
  五十六年初张幼仪女士来,在蒋慰堂先生宴席上我和她谈起志摩的著作,我表示我们应该把他的著作整理出版,幼仪愿意赞助。慰堂是志摩的表弟,对于此事当然也是十分热心。因此我们三个人约定要在短期内促其实现。幼仪当即寄信到纽约给她的儿子徐积锴先生,由他负责搜料。积锴在纽约就业,百忙中向各大学及公共图书馆接洽,找到了绝大部分的作品,一一影印复本寄来,到了五十七年二月资料大致齐全。我本想请积锴写一篇序,因为他事忙未果,但是他于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寄来几行文字作为“前言”,随函还寄来两帧志摩的照片的复本。旅居海外的张禹九先生也在这个时候写信给我,寄来一幅他收藏多年的志摩的画像。
  作品大体齐备,紧接着就是编辑与印行的问题。我们编印这个全集,目的非为牟利,旨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所以必须具有同样认识的人来承当这个编印的责任才行。传记文学社的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听说我们有此计划,便毅然引为己任。慰堂先生与我认为付托得人,私衷窃喜,与幼仪女士和积锴先生取得同意,遂决定交由传记文学社负责印行。慰堂和我与绍唐多次商讨,发现许多问题难于解决,但是都一一克服了,例如:
  一、既称全集,当然应将作者已刊未刊讲稿悉数收入,但于此时此地很难做到。其已集结成册者,幸已收齐,经过相当困难,其中《涡堤孩》一书于后一分钟才从香港的宋淇先生处觅得。至于作者在各刊物发表的文字,我们要尽量搜求,遗憾的是有很多作品我们仅知其篇名与刊物名称而无从采集。以《新月》杂志而论,在台湾仅黄得时先生藏有十余册,后幸赖陈之迈先生鼎力帮忙,由邱创寿先生从日本访得三十余册摄影惠供参考,虽非全璧,已大致不差。其他如《小说月报》所刊志摩诗文,在台亦无处收集,第六辑正付印中,才由林明德先生自《日本东洋文库》影印寄来,及时编入全集。志摩生前诗稿之未发表者,积锴先生提供若干,虽数量不丰,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中一部分已有刊布,字句间颇有增减出入,可以由此窥见作者斟酌推敲之痕迹,故予一并影印。
  二、凡原已辑印成书的著作,一律照相影印,以存其真。但有几种复印本,因再加影印的关系,效果不够理想,又因原书间有字迹模糊之处,则需一一检字补贴。原书手民之误亦复不少,有加以校勘之必要,乃分别编制“校勘表”,分别附于原书之后。
  三、作者执笔在四十年前,此后时势变动甚大,以今视昔,在论点上在字句间均难免偶有不合时宜之处。若径加删汰,则于心未安。故对全书均重加审阅,于必要处留出空白,事非得已,应得读者鉴原。
  以上数事,做起来不简单。传记文学社特聘陶英惠先生主其事。陶先生是历史学者,对于史料整理自是擅长,但在此时此地编纂志摩全集,资料难得,在可能范围之内校雠爬梳,亦复煞费周章,耗时将近一载,始告蒇事。全集共分六卷,分别简介如后:
  卷
  本卷包括(一)前言、(二)编辑经过、(三)徐志摩小传、(四)墨迹函札、(五)未刊稿、(六)纪念文、(七)挽联·挽诗·祭文、(八)徐志摩年谱等。本卷包罗广,内容亦杂。除墨迹函札及未刊稿外,均非志摩本人的作品。但作为一个全集来看,各部分均有其必要,而且资料都得来不易。
  未刊稿是积锴先生珍藏的手稿,无论其中有无曾经刊布均有保存价值。我们现在仅能得这一些,以后如续有发现,当再补入。
  年谱是传记文学社新编的。关于年谱一项,陈从周先生曾编有《徐志摩年谱》行世,书成于一九四九年八月,上海出版。陈从周先生是徐家的亲戚,但是志摩逝世那一年他才十四岁,他作的年谱收集了不少资料,据幼仪女士和慰堂先生说其中错误不少,所以我们决定不收陈先生所作的年谱,而参考他的资料另行编写一个比较简短而确实的年谱。
  本卷中还有两点必须一提的,一是梁启超先生于民国十二年初给志摩的长函真迹,此函胡适之先生曾引用过,但从未正式发表。本年初积锴伉俪有台湾之行,他们在行囊中特别把这封原信带来,恰可编入全集。此信来源,据积锴先生说是民国四十九年胡先生送给他保存的。另一是胡适之先生关于志摩遇难那天的日记及剪报,原件曾在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陈列过,承胡夫人慨允将其复制照相,把照片送给我们一套,才得制版刊出。
  第二卷
  本卷包括四个诗集:
  (一)《志摩的诗》这是作者部诗集,于民国十一年回国后两年内写的,初版是由中华书局印刷所承印的,连史纸,中式线装,古宋体字,古色古香,后由北京北新书局及现代评论社先后代售。一九二八年新月书店重新用铅字排印,内容较初版为少,计被作者删去十余首,如《自然与人生》,《希望的埋葬》等。我们所收的志摩的诗系根据新月书店一九三三年二月第六版影印,因古宋体初版已不可得。但新月版所缺少的几首,我们又在原诗发表的刊物上找到,故仍抄录编入全集的第六卷里。
  (二)《翡冷翠的一夜》这是作者第二部诗集,送给陆小曼女士,算是纪念他们结婚的一份礼物。江小鹣作封面,十六年九月新月书店初版,十七年五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本影印的。
  (三)《猛虎集》这是志摩生前出版后一部诗集,二十年八月新月书店初版,闻一多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四)《云游》二十一年七月新月书店初版,当时志摩已经去世,是由邵洵美请陈梦家编辑而成的,书名是梦家所拟,陆小曼作序,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第三卷
  本卷包括文集四种:
  (一)《落叶》这本文集有一半是讲演稿,十五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封面是闻一多设计的,十六年九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本影印的。
  (二)《巴黎的鳞爪》十六年八月新月书店初版,闻一多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三)《自剖文集》十七年一月新月书店初版,江小鹣作封面,我们是根据这初版本影印的。
  (四)《秋》这是志摩于十八年在国立暨南大学的一篇讲演稿,遇难后的第二天(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赵家璧交良友图书公司付排,列为该公司《一角丛书》第十三种,十一月二十七日初版,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再版,我们根据的是这再版本。
  第四卷
  本卷包括小说戏剧及其他杂著:
  (一)《轮盘》这是短篇小说集,于十八年五月结集,沈从文作序,十九年四月中华书局初版,二十五年八月四版,我们是根据这第四版影印的。
  (二)《卞昆冈》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五幕剧,十七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新月月刊》一卷二期至三期中发表,后由新月书店出版,我们是根据新月本影印的。
  (三)《爱眉小札》二十四年,陆小曼为纪念志摩四十诞辰,把二人合写的日记(《志摩日记》与《小曼日记》)及志摩在十四年写给她的信编成这本《爱眉小札》,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三十四年六月再版,我们是根据再版普及本影印的。
  (四)《志摩日记》三十六年二月陆小曼为纪念志摩五十岁生日把这本日记交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列为《晨光文学丛书》第六种,三十六年三月初版,三十七年九月再版,三十八年四月三版。这部日记里的《爱眉小札》与良友版《爱眉小札》中之志摩日记完全相同,两书中之小曼日记亦复雷同。为避免重复,我们在此删去这两部分。我们是根据晨光第三版影印的。
  (五)《涡堤孩》这是一本翻译的小说,应该收入第五卷,因第五卷页数过多,装订困难,姑置于本卷之末。原书名为Undine,著者为德国人福沟(FriedrichHeinrichKarl,BarondelaMotteFouqué),志摩所译是根据高斯(EdmundGosse)的英译本转译的,十二年五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共学社文学丛书》之一。我们是根据商务本影印的。
  第五卷
  本卷包括翻译作品数种。翻译作品本不应羼入全集。惟志摩之翻译久已脍炙人口,现在读者购求不易,而且志摩译笔亦往往显露其才华,抒辞摛藻,如见其人,令人难以割爱,故仍收集于此,以广流传。
  (一)《曼殊斐尔小说集》这是志摩陆续翻译曼殊斐尔(Katharinefield)几篇短篇小说的结集,有序,十六年北新书局出版,我们是根据北新本影印的。
  (二)《赣第德》这是志摩在十四年主编《北京晨报》副刊时翻译的,陆续在副刊发表,十六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列为《欧美各家小说丛刊》之一。原作者为法国的凡尔太(Voltaire),志摩是据英译本转译。我们是根据北新本影印的。
  (三)《玛丽玛丽》这部小说原名TheCharwoman'sDaughter,爱尔兰人JamesStephens作,刊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二年志摩在硖石东山过冬时开始翻译此书,仅成不满九章,曾于《晨报》副刊发表,以后几章是由沈性仁女士(陶孟和夫人)续成的,十六年八月由新月书店出版。我们是根据新月初版影印的。
  第六卷
  本卷包括(一)新编诗集、(二)新编文集、(三)新编翻译集。这是我们将所找到的志摩散篇诗文,分类并按发表的年序编辑而成。志摩的散篇诗文,杂见于报章杂志而未收入单行本者甚多。但因当年报章杂志已不易搜寻,我们尽了大的努力,所得不过如此。尚有若干篇章无从觅得,只能开列详单,作为存目。进一步的搜罗补苴,当俟诸异日。
  《徐志摩全集》以现在这样的面貌与读者相见了,我们一方面引以为慰,因为我们略尽了后死者之责,把志摩的作品搜聚在一起付梓问世,免于散佚;但另一方面也很遗憾,因为丧乱之中,资料难得,未敢偷懒,只能做到如此地步。我们希望海内外读者对于我们编辑的工作指正其瑕疵,并惠提资料,使我们能有填补阙漏的机会。
  五十八年一月十日,台北
  ……

序言



现代诗的璀璨星辰:徐志摩全集(套装6卷) 编者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个无法绕过,也绝不容忽视的名字。他的诗歌,如同他本人一样,充满了激情、浪漫、自由的灵魂,以及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那些飞扬的词句,那些深情的吟唱,穿越时空的阻隔,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这套《徐志摩全集》(套装6卷),由知名学者蒋复璁、梁实秋倾力整理编纂,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徐志摩作品深刻的理解,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最完整、最真实、最具学术价值的徐志摩。它不仅是一套诗歌集,更是一扇通往那个风云激荡、人文荟萃的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内心深处那澎湃不息的爱与梦想。 卷一:青春的呐喊与初啼——《雪花的快乐》 卷一收录了徐志摩早期创作的大量诗歌,这些作品多以抒发青春的激情、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为主。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徐志摩那颗炽热而敏感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热爱,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雪花的快乐》: 这是徐志摩早期最著名的诗篇之一,也是他诗歌风格形成的重要标志。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片在空中自由飞舞的雪花,渴望能在最美的时刻,以最纯粹的方式,化作一滴晶莹的雨露,落在心爱之人的唇边,实现一次永恒的相遇。这种对爱情的极致追求,那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与心爱之人结合的浪漫情怀,是徐志摩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沙扬娜拉》: 这首诗充满了异域风情,诗人用轻盈的笔触描绘了在异国他乡短暂而美好的邂逅。诗中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这不仅是对一次偶遇的记录,更是诗人对生命中那些美好却短暂瞬间的感悟。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句诗几乎妇孺皆知。它以一种极其轻灵、自然的方式,表达了生命中许多相遇的偶然性,以及缘分的奇妙。诗中的意象简单而深刻,将人生的际遇比作天空中的云朵飘过水面,来去无痕,却留下了淡淡的涟漪。 其他作品: 卷一还收录了《海上的月亮》、《翡冷翠的一夜》、《笑解》、《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徐志摩早期诗歌的独特风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节奏明快。他用自己独特的才华,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卷二:情欲的燃烧与灵魂的呼唤——《翡冷翠的一夜》 卷二的作品,情感更加炽烈,意象更加大胆,也更深刻地展现了徐志摩作为一名现代诗人的探索精神。他开始更多地审视内心的情感世界,对爱情、生命、以及存在的意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翡冷翠的一夜》: 这首长诗是徐志摩爱情诗创作的巅峰之作。诗人以翡冷翠这座古老而浪漫的城市为背景,倾诉了对林徽音深沉而炽热的爱恋。诗中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意象瑰丽,情感喷薄。他将爱比作燃烧的火焰,比作不灭的星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神圣境地。 《再别康桥》: 虽然这首诗常被归为早期作品,但在情感的深度和意境的营造上,它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土、对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成为了无数离别时刻的经典注脚。它不仅仅是对康桥的告别,更是对一段青春岁月的追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我爱》: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将爱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对生命、对宇宙的赞美。他爱阳光,爱风雨,爱一切美好与不美好。这种博大的爱,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诗人,对世界温柔而充满激情的拥抱。 其他作品: 卷二还收录了《月下月》、《再会》、《爱》、《一个人的午后》等。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在思想上更加深刻,充分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成熟与进步。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抒情,而是开始用诗歌来探索人生的复杂性,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卷三:理性的沉思与艺术的追求——《志摩的诗》 卷三的作品,可以看出徐志摩在艺术追求上的进一步探索。他开始对诗歌的形式、语言、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更具实验性的尝试。同时,他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和人生。 《志摩的诗》: 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集,集中体现了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的多种风格和尝试。其中既有充满浪漫色彩的抒情诗,也有带有哲思意味的探索。他开始运用更具现代感的意象,以及更自由的诗歌结构。 《康桥》: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康桥的描绘更加细腻,情感也更加复杂。他不仅仅是描绘风景,更是借景抒情,将自己对青春、对理想、对人生失落的复杂情感融入其中。 《偶然的相遇》: 诗中对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进行描绘,表达了对缘分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珍视。 其他作品: 卷三还收录了《虎》、《在亚拉河谷》、《我》、《问》、《赠》等。这些诗歌展现了徐志摩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他尝试着打破传统的束缚,用全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卷四:散文的优雅与人格的魅力——《徐志摩散文精选》 卷四精选了徐志摩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同样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理解徐志摩人格魅力的重要窗口。 《巴黎的鳞爪》: 这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居巴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用诗意的语言,捕捉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落叶》: 这篇散文以秋日落叶为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伤,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淡然。 《想飞》: 在这篇散文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对突破束缚的追求。这种“想飞”的心境,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其他作品: 卷四还收录了《自剖》、《童话》、《眼睛》、《再见!》、《翡冷翠》等。这些散文或幽默风趣,或深情款款,或充满哲理,展现了徐志摩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广博见识和深邃思想。他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卷五:翻译与评论——《志摩译文集》 卷五收录了徐志摩的翻译作品和文学评论。作为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他的翻译和评论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反映了他对西方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思考。 翻译作品: 徐志摩翻译了大量西方诗歌和散文,将许多西方经典的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读者的文学视野。他的翻译注重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又保持了汉语的优美与流畅,展现了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艺术品味。 文学评论: 在文学评论方面,徐志摩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不仅对自己的创作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同时代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探讨。他的评论语言犀利而富有感染力,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思潮和文坛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 卷五的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徐志摩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作用。 卷六:书信与人生——《志摩书信集》 卷六是《徐志摩全集》的压轴之作,收录了徐志摩大量的书信。这些书信是了解诗人真实生活、情感世界和人生轨迹的最直接、最生动的材料。 情感的袒露: 在这些书信中,徐志摩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对亲人、朋友、爱人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都跃然纸上。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触摸到他鲜活的生命脉搏。 思想的交流: 徐志摩的书信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的交流。他与当时许多著名的文化人士(如胡适、梁启超、泰戈尔等)的书信往来,记录了他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社会等问题的讨论,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人生的轨迹: 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志摩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他的求学经历、婚姻家庭、艺术创作、社会活动等等,都在书信中留下了痕迹。 学术价值: 蒋复璁、梁实秋先生在整理编纂这套全集时,对书信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注释,使得这卷书信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结语: 《徐志摩全集》(套装6卷)是一部集诗歌、散文、翻译、评论、书信于一体的巨著。它不仅是徐志摩个人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可多得的丰碑。通过这套全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徐志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诗歌的魅力,体味他丰富的人生。这套书,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人珍藏。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与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开始阅读这套全集是带着一丝敬畏的,毕竟是大师的作品,担心自己的理解能力无法企及。然而,徐志摩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易懂”和“深邃”的完美结合。他的语言是如此的流畅、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但细品之下,又蕴含着对生命、对爱、对理想主义的深刻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友谊和理想的篇章,那种对美好事物永不妥协的坚守,那种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着诗意栖居的姿态,非常鼓舞人心。这套书的好处在于其全面性,它完整地勾勒出一位天才的成长轨迹和创作高峰期,让我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想真正领略新月派诗歌精髓的人来说,没有比这套系统整理的版本更合适的选择了,它像一个完整的艺术博物馆,把所有的精品都陈列在你面前,等待你去发现和解读。

评分

坦白讲,我对徐志摩的了解最初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几首代表作,但这一整套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原本以为全集会比较枯燥,充满了晦涩的旧体诗词,没想到其中大量的散文和剧作尝试,展现了他文学天赋的广博。特别是那些充满戏剧冲突的片段,语言的张力十足,仿佛能看到舞台上人物的挣扎与呐喊。这本书让我明白,他不仅仅是那位“康桥的忧郁”的代言人,更是一位积极探索文学形式的先驱者。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查阅一些历史背景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他创作心境的起伏。这种带着研究精神的阅读,让文字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充满了立体的历史厚度。我特别欣赏那种将西方浪漫主义手法融入本土语境的努力,这种融合既保留了异域的浪漫色彩,又贴合了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是那个时代文学革命的真实写照。

评分

翻开这六卷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英伦情调和古典韵味的时空隧道。我尤其偏爱其中关于欧洲旅行和文化见闻的记录,那时的中国文人,带着学习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西方世界的艺术和哲学,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徐公子的文字有一种天生的贵气和洒脱,即便是写日常琐事,也处理得像一幅精心构图的油画。比如他描绘某个下午茶的场景,光影、气味、人物的姿态都被他捕捉得丝丝入扣,读起来丝毫没有冗余感,反而觉得每一个词语都恰如其分,功力深厚。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早年的创作萌芽到成熟期的抒情巅峰,再到后期对社会现实的隐约关怀,脉络是完整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普通的诗集范畴,它提供了一个研究“五四”后知识分子精神转向的绝佳文本样本。那些充满哲理的思辨,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即使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让人停下来,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本质与虚妄。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为爱书人量身定做。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油墨印刷清晰,即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更关注的是注释的详尽程度,而这套全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许多当时特有的典故、引用或人名,都有清晰的脚注进行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现代读者也能无碍地进入那个语境。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固定阅读一部分,感觉自己的心境也跟着那些诗句一起沉静下来。那种追求唯美、追求生命意义的纯粹感,在如今充斥着功利主义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那种会让你在某个黄昏、某个下雨天,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翻开重温的伙伴。

评分

这套诗集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浸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徐志摩的文字就像一把精致的钥匙,轻轻开启了现代中国诗歌的大门。他的笔触细腻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读到《再别康桥》的时候,那种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仿佛能透过纸面扑面而来,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他那份对故土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更让我惊喜的是,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这套书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的散文和书信,这些补充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位“新月派”代表人物的认识。我原以为他只是一个为情所困的诗人,但通过阅读他早期的思想探索和后期的沉静反思,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形象。全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典雅而不失现代感,捧在手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那些关于他与林徽因、陆小曼之间复杂情感纠葛的侧面描写,虽然是间接的,却让人对那个时代的文人生活有了更真切的想象。这部全集无疑是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对于任何热爱诗歌、研究民国文化的人来说,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