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宣言》导读(增订版) | ||
| 定价 | 32.00 | |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
| 版次 | 2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艾四林、曲伟杰编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328 | |
| 字数 | 116 | |
| ISBN编码 | 9787516217511 | |
1.2018年正值《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近日各大中央媒体、网站、报刊等纷纷报道《宣言》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在当代中国,《宣言》仍然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奋斗的精神食粮,是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 读书籍。
2.本书由马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并作总序推荐,是国内首套大字版单本经典、小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精品力作。
3.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本书的风格兼导读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4.本书文前是 一版《共产党宣言》经典论著,同时附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的7篇经典序言。既满足大家阅读原文的渴望,又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宣言”的深刻内涵。原文选自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版本威。
总序 读经典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 /I
共产党宣言 /1
一章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001
一、《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002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年经历 /008
三、《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过程——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
《共产主义原理》再到《共产党宣言》 /012
四、《共产党宣言》的逻辑结构 /020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的序言的重大理论意义 /023
第三章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
不可避免 /031
一、阶级对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032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灭亡 /040
第四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前景 /061
一、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之间的关系 /062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公妻制 /065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特征和共产主义的前景 /068
第五章 对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 /073
一、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074
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076
三、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079
第六章《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083
一、《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意义 /084
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价值 /089
参考文献 /104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庄重的气质,很符合它所承载的思想深度。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很舒服,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引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这些做学术研究或者深度阅读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那些需要反复对照原文的部分,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行间距,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疲劳。装订得非常结实,翻阅起来毫无费力,感觉能经受住长期的使用和携带,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献应有的尊重和匠心。整体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过了极其严谨的校对和打磨,让人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在形式上为内容做足了最好的铺垫。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和参考资料部分,做得相当扎实,简直是学术饕餮的盛宴。它不仅仅提供了必要的词汇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多维度的学术对话。当你接触到一个核心概念时,导读会非常负责任地指出不同学派或不同时期对这个概念的延伸、修正或批判。这种多元视角的呈现,避免了单一化解读的陷阱,展现了对理论发展的复杂性的尊重。对于想要进一步深挖的读者来说,这些旁征博引简直是宝藏,它为你指明了通往更广阔的文献海洋的路径,让人明白,理解经典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而这本书提供了最好的起点和最可靠的向导。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团队在梳理脉络上的高超技艺。面对一部跨越时空的宏大文本,如何既保持其原有的历史张力,又能用现代读者的视角去有效消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它并没有简单地进行碎片化的解读,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仿佛是为读者提供了一张精确的认知地图。很多我过去在阅读原著时感到晦涩难懂的段落,通过导读的巧妙引导,瞬间变得豁然开朗,那些看似孤立的概念也被有机地串联了起来,展现了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这种由表及里,层层剖析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人感觉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参与一次深刻的思维构建过程。
评分最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内容极其严肃和深刻,这本书的整体叙事风格却保持了一种令人感到亲切的学者姿态。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的术语来标榜自己的专业性,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密的“对话式”笔触,引导读者一同思考。阅读过程中,你很少会产生“被说教”的感觉,更多的是与两位智者并肩探讨世界运行的根本法则。这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成功地拉近了经典思想与当代读者的距离,让原本可能望而却步的读者也能勇敢地踏入思想的殿堂,并且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核心哲学的吸收与内化。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时的细致入微。要真正理解《宣言》的力量,就必须回到它诞生的那个特定时刻,去感受十九世纪欧洲社会那股翻涌的暗流。这本书没有把历史背景处理成枯燥的背景板,而是将其融入到对文本的解读之中,让你清晰地看到,为什么某些论断会产生,它们是如何回应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实际需求的。这种“情景再现式”的导读,使得那些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带着泥土和汗水的现实产物。读完相关章节,你仿佛能亲耳听到当时的工人阶级的呼声,感受到革命理论家们在面对巨大历史洪流时的坚定与激情,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感召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