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産黨宣言》導讀(增訂版) | ||
| 定價 | 32.00 | |
| 齣版社 | 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 | |
| 版次 | 2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1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艾四林、麯偉傑編著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328 | |
| 字數 | 116 | |
| ISBN編碼 | 9787516217511 | |
1.2018年正值《共産黨宣言》發錶170周年。近日各大中央媒體、網站、報刊等紛紛報道《宣言》與當代中國馬剋思主義的曆史意義,在當代中國,《宣言》仍然是激勵和鼓舞中國共産黨人為實現其曆史使命而奮鬥的精神食糧,是堅定理想信念,做一名閤格共産黨員的 讀書籍。
2.本書由馬工程首席專傢、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領銜總主編,並作總序推薦,是國內首套大字版單本經典、小本解讀馬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精品力作。
3.青年是國傢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本書的風格兼導讀的通俗性和文風的可讀性,字數控製在十萬字左右,有助於廣大黨政乾部和青年學生對馬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進而推進馬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
4.本書文前是 一版《共産黨宣言》經典論著,同時附有馬剋思和恩格斯針對不同時期的特點和不同國情,為其在各國齣版撰寫的7篇經典序言。既滿足大傢閱讀原文的渴望,又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宣言”的深刻內涵。原文選自人民齣版社2009年版《馬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捲,版本威。
總序 讀經典 提高馬剋思主義理論素養......艾四林 /I
共産黨宣言 /1
一章 《共産黨宣言》發錶的曆史背景 /001
一、《共産黨宣言》寫作的曆史背景——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 /002
二、馬剋思和恩格斯的早年經曆 /008
三、《共産黨宣言》的寫作過程——從《共産主義信條草案》到
《共産主義原理》再到《共産黨宣言》 /012
四、《共産黨宣言》的邏輯結構 /020
第二章 《共産黨宣言》的序言的重大理論意義 /023
第三章 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同樣
不可避免 /031
一、階級對立——資産階級與無産階級 /032
二、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和滅亡 /040
第四章 無産階級的曆史使命和共産主義前景 /061
一、共産黨人與全體無産者之間的關係 /062
二、馬剋思和恩格斯論公妻製 /065
三、無産階級革命的特徵和共産主義的前景 /068
第五章 對各種錯誤的社會主義思想的批判 /073
一、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 /074
二、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076
三、共産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079
第六章《共産黨宣言》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083
一、《共産黨宣言》的世界曆史意義 /084
二、《共産黨宣言》在中國的傳播及其當代價值 /089
參考文獻 /104
這本書的注釋和參考資料部分,做得相當紮實,簡直是學術饕餮的盛宴。它不僅僅提供瞭必要的詞匯解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多維度的學術對話。當你接觸到一個核心概念時,導讀會非常負責任地指齣不同學派或不同時期對這個概念的延伸、修正或批判。這種多元視角的呈現,避免瞭單一化解讀的陷阱,展現瞭對理論發展的復雜性的尊重。對於想要進一步深挖的讀者來說,這些旁徵博引簡直是寶藏,它為你指明瞭通往更廣闊的文獻海洋的路徑,讓人明白,理解經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而這本書提供瞭最好的起點和最可靠的嚮導。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莊重的氣質,很符閤它所承載的思想深度。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很舒服,印刷的清晰度也無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引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於我們這些做學術研究或者深度閱讀的人來說,太重要瞭。尤其是那些需要反復對照原文的部分,清晰的字體和閤理的行間距,極大地減輕瞭閱讀疲勞。裝訂得非常結實,翻閱起來毫無費力,感覺能經受住長期的使用和攜帶,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文獻應有的尊重和匠心。整體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也經過瞭極其嚴謹的校對和打磨,讓人對後續的閱讀充滿瞭期待,相信它在形式上為內容做足瞭最好的鋪墊。
評分最難能可貴的是,盡管內容極其嚴肅和深刻,這本書的整體敘事風格卻保持瞭一種令人感到親切的學者姿態。它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澀的術語來標榜自己的專業性,而是用一種非常清晰、邏輯嚴密的“對話式”筆觸,引導讀者一同思考。閱讀過程中,你很少會産生“被說教”的感覺,更多的是與兩位智者並肩探討世界運行的根本法則。這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成功地拉近瞭經典思想與當代讀者的距離,讓原本可能望而卻步的讀者也能勇敢地踏入思想的殿堂,並且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完成瞭對核心哲學的吸收與內化。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背景和時代語境時的細緻入微。要真正理解《宣言》的力量,就必須迴到它誕生的那個特定時刻,去感受十九世紀歐洲社會那股翻湧的暗流。這本書沒有把曆史背景處理成枯燥的背景闆,而是將其融入到對文本的解讀之中,讓你清晰地看到,為什麼某些論斷會産生,它們是如何迴應當時的社會矛盾和工人運動的實際需求的。這種“情景再現式”的導讀,使得那些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帶著泥土和汗水的現實産物。讀完相關章節,你仿佛能親耳聽到當時的工人階級的呼聲,感受到革命理論傢們在麵對巨大曆史洪流時的堅定與激情,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和感召力。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團隊在梳理脈絡上的高超技藝。麵對一部跨越時空的宏大文本,如何既保持其原有的曆史張力,又能用現代讀者的視角去有效消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足瞭功夫。它並沒有簡單地進行碎片化的解讀,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層層遞進的分析框架,仿佛是為讀者提供瞭一張精確的認知地圖。很多我過去在閱讀原著時感到晦澀難懂的段落,通過導讀的巧妙引導,瞬間變得豁然開朗,那些看似孤立的概念也被有機地串聯瞭起來,展現瞭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這種由錶及裏,層層剖析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讓人感覺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參與一次深刻的思維構建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