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綫象 陳文明楹聯藝術
定價:178.00元
作者:陳文明
齣版社:西泠印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0819290
字數:
頁碼:13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綫象 陳文明楹聯藝術》以篆隸楷三體為書法內容,人文風情與書房修養為書寫內容的楹聯作品。從作品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展開對傳統與當代楹聯的沿與革。作品圖片60幅。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當代“元理論”,“綫·象”論其實也是“意象”論,進一步也可以理解為“易象”論,其理論的穿透力與融匯力不言而喻。藉此,可以貫通古今,進而可以吐故納新,從而會通中西,從而錶現當代。
目錄
引聯
01《逸潤·蒼渾》聯
02《養活·撐起》聯
03《久知·到處》聯
04《入德·參心》聯
05《為陟·於子》
06《抱琴·枕石》聯
07《深》
08《風月·林泉》聯
09《彝鼎·蘭苔》聯
10《忽逢·如讀》聯
11《煙外·雨餘》聯
12《書似·燈如》聯
13《邊豆·宰都》聯
14《鴻圖·大道》聯
15《韆株·十頃》聯
16《多讀·少管》聯
17《彆嚮·長從》聯
18《酒香·詩好》聯
19《偶逢·閑與》聯
20《動趣·靜機》聯
21《古劍·奇書》聯
22《莊嚴·左右》聯
23《無事·有閑》聯
24《久知·到處》聯
25《史繇·孝道》聯
26《高手·好詩》聯
27《夕陽·涼月》聯
28《行到·坐看》聯
29《少言·靜修》聯
30《花香·月霽》聯
31《萬傢·四野》
32《山川·鐵石》聯
33《小邑·還門》聯
34《德器·道心》聯
35《石澗·山峻》聯
36《敬天·齣世》聯
37《圖為·豐工》聯
38《農人·戎馬》聯
39《朝臨·飯後》聯
40《書入·詩從》聯
41《養活·撐起》聯
42《水不·人之》聯
43《刊石·行訝》聯
44《陶文·印篆》聯
45《風起·月移》聯
46《白雪·青山》聯
47《從來·可以》聯
48《豈能·但求》聯
49《韆畝·一簾》聯
50《練達·洞明》聯
51《人間·天上》聯
52《春靜·鞦經》聯
53《詩心·近水》聯
54《梅花·風物》聯
55《標》
56《喜有·難》聯
57《德積·書經》聯
58《清早·斷黑》聯
59《東風·西雅》聯
60《香奈·葫蘆》聯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頗具匠心,那“綫象”二字,仿佛將古老的楹聯藝術以一種全新的、流動的姿態呈現在眼前,綫條的交織與延展,暗示著陳文明先生筆下楹聯的精妙構思與深邃意境。雖然我尚未翻閱全書,但僅僅從這標題與設計中,便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廊,感受那些凝練著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字句。陳文明先生的名字,在楹聯界早已是響當當的招牌,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內涵,贏得瞭無數贊譽。這次以“綫象”為名,更是吊足瞭讀者的胃口,究竟是怎樣一種“綫”象,能夠如此巧妙地與楹聯藝術結閤?是綫條的邏輯性,還是情感的流動性?是構圖的疏密,還是意境的虛實?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陳文明先生對於楹聯藝術的獨到見解,理解他如何將傳統文化精髓,以一種現代的、更具藝術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楹聯的鑒賞集,更可能是一次關於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的深刻解讀,一次關於文字與綫條、意境與錶達的精彩探索。
評分“綫象”這個概念,著實引人遐思,它本身就帶有一種抽象與具象交織的美感,如同水墨畫中的留白與勾勒,又仿佛宇宙中無形的能量與物質的形態。當它與“陳文明楹聯藝術”這樣一個具體的、積澱深厚的藝術形式結閤時,便激蕩齣無限的可能性。我設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在展示陳文明先生創作的楹聯佳作,更是在探索一種新的審美維度。也許,“綫象”是陳先生用來比喻楹聯中那些隱秘的、流動的邏輯關係,是文字背後情感的脈絡,是意象之間的呼應與貫通。我特彆好奇,陳先生會如何用“綫象”來解讀他那些為人稱道的作品?是如同偵探一般,通過綫條的軌跡,追蹤每一處用字的匠心獨運?還是如同音樂傢一般,描繪齣楹聯跌宕起伏的韻律之美?又或者,是如同哲學傢一般,勾勒齣楹聯中深邃的思想之流?這種解構與重塑,必定會帶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讓我們在欣賞優美的文字之餘,也能體會到楹聯藝術背後更深層次的構建邏輯與精神內核。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這本《綫象 陳文明楹聯藝術》的齣現,無疑是一份驚喜。我一直認為,楹聯是中國詩歌藝術中最凝練、最精巧的一種形式,它字數雖少,卻能包羅萬象,言簡意賅地錶達深厚的情感與哲理。而陳文明先生,正是當代楹聯創作中一位極其重要的代錶人物,他的作品,我曾有幸在一些報刊雜誌上偶讀過,總是能被那種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所摺服。這次以“綫象”為題,我猜測這或許是陳先生在嘗試一種新的解讀方式,將楹聯的內在結構、韻律美感,乃至情感的起伏,用一種可視化的、如同綫條般流暢而富有張力的方式來呈現。我好奇地設想,在書中,是否會看到對每一幅楹聯進行“綫象”化的解析?比如,如何用綫條的粗細、長短、方嚮來體現對仗的工整?又或者,如何用綫條的纏繞、穿插來錶現情感的遞進與轉摺?這種跨界的解讀,無疑會為楹聯藝術帶來全新的視角,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夠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去感受楹聯的魅力,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陳文明”這三個字在楹聯界的分量。他不僅僅是一位創作大傢,更是一位在傳承與創新方麵有著深刻思考的學者。我曾聽聞,陳先生在楹聯的創作理念上,始終追求一種“立足傳統,麵嚮未來”的平衡。而“綫象”這個詞,在我看來,恰恰可能點齣瞭他這種追求的某種具象化。古人雲“筆走龍蛇”,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綫條的藝術,而楹聯的創作,更是對文字“形”、“神”、“韻”的極緻追求。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從“綫條”這個最基礎的視覺元素齣發,去解構陳先生的楹聯作品。這可能是一種全新的理論探索,將楹聯的聲律、對仗、意境,與視覺藝術中的綫條語言相結閤,從而揭示齣楹聯藝術更深層次的結構之美和哲學之美。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否展現一些陳先生創作時的“綫條式”思考過程,或者,通過“綫象”化的圖示,來直觀地展示楹聯的結構之巧與意境之妙。這種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好的學習途徑,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陳先生作品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綫象 陳文明楹聯藝術》本身就散發著一種神秘的吸引力。我並非楹聯領域的專傢,但卻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巧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陳文明先生的大名,即使在非專業圈子裏也時有耳聞,他的楹聯作品以其高度的藝術造詣而著稱。然而,“綫象”二字,卻讓我産生瞭無限的想象。它可能是一種全新的解讀視角,將抽象的文學語言與具象的視覺綫條聯係起來。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通過對楹聯結構、節奏、意境的“綫象化”錶達,來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楹聯的魅力。比如,如何在字裏行間“畫”齣對仗的工整,如何在句子的起承轉閤中“描繪”齣情感的流動,如何在字詞的碰撞中“勾勒”齣意象的張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提供一把鑰匙,讓我能夠更輕鬆、更深入地領略楹聯藝術的博大精深,體會陳文明先生在其中傾注的心血與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楹聯的書,更可能是一次關於藝術錶達形式的創新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